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不求甚解读唐诗 /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When:公元八世纪(701--800)
  where:国际大都市唐城长安
  Who:李隆基、杨玉环、安禄山等政治人物;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刘长卿、韦应物、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孟郊、贾岛、李贺等出生、活跃于这一时期的诗人群体(1)
  What:“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唐诗巅峰、盛唐之音
  Why:经济社会的繁荣推动文化繁荣,历经初唐的改革之后,唐诗的风骨格律彻底成形,进入全盛
  诗不离史。
  公元705年,一代女皇武则天去世,之后,中宗李显在大臣张柬之等人拥戴下重登皇帝宝座,复号大唐;但仅过了五年(公元710年),他就被自己的皇后韦氏毒死。此时,李显之弟、“安国相王”李旦之子李隆基,人称“李三郎”的(2),实在看不下去,遂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权欲熏心的蛇蝎女人韦氏及其党羽,拥其父登基。
  到了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大概觉得当皇帝太累,遂决定把皇位传给儿子李隆基,自己当“太上皇”去。于是,李隆基继承了唐朝大统。但这李三郎虽贵为皇帝,朝政大权却不在自己手中。于是,李小三儿“故计重施”,一年之后再次政变,铲除太平公主势力,终于开启了属于他自己的时代。公元713年年底,李隆基正式改元“开元”。
  这段时间,唐朝政权几经易手,多次交替,朝堂上波谲云诡、斗争激烈,最终才由李三郎鼎定乾坤,从此走向大唐王朝的终极强盛。而那些即将在新皇治下谱写绚丽华章的大诗人们,此时都在做什么呢?
  公元713这一年,李白还在象耳山下“磨针”(3),杜甫还在襁褓中“吃奶”(4),王维和高适也还忙着“小升初”,只有孟浩然成年了,开始在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闲逛,交朋结友,等待进身之机。
  孟浩然早年隐居在襄阳附近的“鹿门山”中,闭门读书、潜心经史,有志经世。“鹿门山”曾经是汉末名士庞德公(5)的“隐居”之所,孟老师在这里待了差不多三十几年,之后才走出山林,北上京师。“鹿门山”隐居的日子里,孟老师写过许多好诗,如小儿能诵的《春晓》(略),和著名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里评曰:“通体清妙。末句‘就’字作意,而归于自然。”宋人方回在《瀛奎律髓》中也说:“此诗句句自然,无刻划之迹。”总之是质朴自然、语意清妙,让人想起陶渊明来。
  孟老师到长安的时间较晚,新、旧唐书皆说他“年四十”始游京师。早晚不是问题,既然从隐居而涉江湖,孟老师就要尊古训,“学而优则仕”,入朝为官,干一番事业。
  孟老师决定参加“科举”以实现理想。然而,考试结果却是“名落孙山”。
  此时孟氏已是诗名在外,所以很是感到郁闷,心情自然不那么快乐。于是他开始与文化界人士广泛接触,吟诗倡达。
  这天,孟老师至太学参加文人们的一个集会。大家到齐之后,联句赋诗,各展才华,但所吟之句都不相上下,很难分出高低。这时候,孟浩然孟老师上场了,只见他不慌不忙,起身朗吟道: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6)
  语惊四座。大家齐声喝彩,于是“咸以之搁笔,不复为继。”(7)
  孟老师确实有才,尤其五言诗,写得那叫一个好。鹿门隐居时的作品《夏日南亭怀辛大》云: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真个清新旷远。
  所以当时的名相张九龄、大诗人王维都非常喜爱孟浩然的诗,于是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话说王维某日把孟老师私邀进府,打算同他好好喝喝酒、谈谈诗。不巧这天李隆基不知动了什么“凡心”,竟悄没声息来到王府。这可不得了,孟浩然当时还是个平头老百姓,担当不起这“惊驾之罪”,情急之下,只得“一出溜”钻到床底下暂,但还是被李隆基看到了。
  皇上问:“刚才爱卿屋中似乎有人,怎么朕进来了却没看到?”
  王维哪敢隐瞒?便实话实说:“是孟浩然,在床底下。”
  玄宗一听,非但不生气,反而大喜,说:“朕久闻此人名声,正想见见他,为何见朕到来却躲到床下?快出来,朕不怪罪你。”
  于是孟老师从床底下灰头土脸地爬出来了。
  玄宗说:“听闻你诗写得很好,不妨读几首给朕听听。”
  孟浩然得了“圣旨”,遂麻起胆子朗声吟道: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8)
  玄宗本来心情很好,想这孟浩然诗名鼎盛,是个人才,打算在他念完几首诗后,顺手封他个小官作作,干好了再提拔,不料这姓孟的放着诸多好诗不吟,却偏偏选出这首来,这不是不识抬举嘛。
  于是玄宗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又说:“何不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9)”就此,孟老师不但官没当成,还被弄了个“放还南山”的结局。(10)
  说来这事也怪不得唐玄宗,只能说孟老师情商太低。当着皇帝的面,哪有念这种“怨诗”的?
  讲话真不能不分场合、不分地点地张口就来,尤其真话和愤激之辞,要说,也得换种方式,委婉一点、含蕴一些。须知世人再怎么心胸大度、襟怀宽广,有时也受不了这种毫不掩饰、直截了当的大实话!说话是一种技巧,不能只顾自己痛快,也要考虑聆听者的感受。
  受了这个打击,加上前面的科举不第,大概孟老师也觉得自己太不成熟,不适合当官,从此便断了“入仕”的念头,转而游历天下去了。
  孟老师离开长安后,先到东都洛阳游览一番,之后南赴吴越,写了一首诗,回顾先时的失意,抒发满腔的愤懑: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11)
  游历倦矣,该回家了;和朋友一起登襄阳的另一处名胜“岘山”,写诗道: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12)
  虽然还是没能摆脱失意落魄的心绪,好在回到家乡了,“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家总是温暖的,熟悉的人事风物,永远很贴心地守在一起!可以继续诗酒啸傲、田园放歌,作不作官的算个屁啊。
  可是,世间事就是这样奇怪,你拼命想得到时,总不能如愿;当你不再想它,打算放弃了,它却主动找上门来。戴高乐说过一句关于“政治和女人”的名言,大意是“离得越近,反而得不到;走得越远,她会自己跑来找你”。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政治、女人、小人大概都是同种病的患者。孟老师不想再“入仕”了,可这时候却有人主动来找他,并约他一起上长安,再次向朝廷举荐。
  这个人叫韩朝宗,时任襄阳采访使(13)。盛情难却,孟浩然倒是也答应了,也定好了起行日期了,可当天恰好有朋友来访,孟老师陪着一通儿喝酒,正喝得开心,有人提醒说:“君与韩长官相约要一起赴京,不要因为喝酒耽误了启程啊。”哪知孟老师全不当回事儿,且说:“喝得正嗨,哪还顾得上他!”然后继续喝酒,终于没有赴约。韩采访使闻之大怒:“这小子真不识抬举,功名这么大的事儿,也能当儿戏!”便气哼哼自己走了。于是孟老师又一次失去“入仕”机会,终以“布衣”竟其一生。(14)
  《唐才子传》作者辛文房写到这里时说:“观浩然磬折谦退,才名日高,竟沦明代,终身布衣,良可悲夫!”很替孟老师叹惋。然而,世间事是有失必有得、有得就有失的。终身不仕,对孟老师未尝不是件好事。
  孟浩然的诗,自然淳真、质朴清灵,这不能不说是他一生不仕、归田隐居的好处。如这首《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15)
  还有《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等等。孟诗风格,后世评家论议很多,其中三个词最是说得透彻:“妙悟”、“自然”、“真”!(16)
  杜甫《解闷》十二首之六曰: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17)
  说孟诗之“清新”,所谓“耆旧”者无法超越,学也学不来,只好学孟老师去钓鱼。
  假如孟老师在那次“面圣”后,被封了官,从此不再回到故园山水中,后人哪里还能欣赏到这许多“妙趣天成”、“自然真性”、旖旎骀荡的田园风光诗呢?人之一生,各有际遇,成功的含义有很多种。大概孟浩然注定只适合山野隐居、田园放歌,其诗才才能得到充分展露。想想,戴只斗笠、穿双草鞋、披件蓑衣,园里种菜,溪边垂钓、田间放牛,那种“树树皆春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18)的生活,不也是一种平凡的快乐吗?
  世人之愚,便在于总是追逐那些无法企及的东西,却无视身边触手可及的幸福。要求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站得高,摔下去时肯定更疼!所谓“人生八苦”之“求不得”苦,既知“求不得”,又何必强求?(19)
  所以孟老师就“不求”了,归乡自乐、饮酒赋诗。公元740年,孟浩然得了一场大病,刚刚好起来,恰值诗人王昌龄游襄阳,访问孟老师。二人相见甚欢,于是“浪情宴谑,食鲜疾动而终”(20),时五十二岁。
  孟老师就这样走完了他的一生。他生前所识好友,除张九龄、王维、王昌龄这些知名诗人外,更有一个了不得不得了的牛人,这人一辈子没把谁放在眼里,独独是孟老师的“粉丝”。他们在开元十四年左右结识于现在的江苏扬州一带,虽然两人年纪相差近一轮,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彼此倾慕成为好友。分手时,这人在江边相送,写下一首千古绝唱。
  孟浩然死后,诗人兼画家的王维思友情浓,凭记忆在郢州刺史亭里画了一幅孟老师的画像,后来这亭子便更名为“浩然亭”。又过了很多年,有一个叫“郑諴”的刺史以为不可直呼前贤名讳,遂改曰“孟亭”。
  画像上的孟浩然身材瘦削颀长,着白衣,穿靴戴帽,乘一匹老马,有童负琴相随,“风仪落落,凛然如生。”(21)
  2019年2月9日于湖南长沙未夕阴斋
  注释:
  (1):孟、王(昌龄)生于公元700年前,其主要的文学创作期是在公元八世纪内;李、杜、王、高、岑、刘(长卿)、韦生卒年均在公元八世纪内;白、元、刘(长卿)、韩、柳、孟、贾、李(贺)生于公元八世纪后半叶,卒于九世纪初。
  (2):李隆基行三,世称“李三郎”。
  (3):据《方舆览胜》等书记载,李白遇老妪磨针处是在蜀之眉州象耳山下溪边,因之此溪后名“磨针溪”,然事类传说,可信度不高。
  (4):杜甫生于公元712年。
  (5):庞德公为东汉末年隐士,誉诸葛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很受诸葛亮等人敬重。
  (6):此为单句,无全诗。
  (7):《唐诗纪事》引王士源《孟然集序》。
  (8):《岁暮归南山》,又作“归故园作”、“归终南山”,《全唐诗》卷一六〇。
  (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又作“临洞庭”,《全唐诗》卷一六〇,全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0):按,此事《新唐书》《北梦琐言》《唐才子传》《唐诗纪事》《唐摭言》《全唐诗》等各书均采录,然记述出入较大,推荐人有王维、李白、张说诸说,因而有人疑其为伪。
  (11):《自洛之越》,《全唐诗》卷一六〇。
  (12):《与诸子登岘山》《全唐诗》卷一六〇,“羊公”者,西晋名将羊祜,后世立碑以纪念之,其事迹见《晋书》等。
  (13):“采访使”者,即“采访处置使”,掌刑狱和州县吏检查官也。
  (14):《新唐书》《全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均有记述。
  (15):庞公,见前注。
  (16):“妙悟”评语出自宋严羽《沧浪诗话》,“自然”出明胡应麟《诗薮·内编》,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孟诗佳处只一‘真’字”。
  (17):“槎头缩颈鳊”:《襄阳耆旧传》曰:“岘山下汉水中出鳊鱼,味极肥而美。襄阳人采捕,遂以槎断水,因谓之槎头缩项鳊鱼。为水族上味。”孟浩然曾有《岘潭作》诗云:“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
  (18):唐王绩诗《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9):“人生八苦”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求不得”。。
  (20):《新唐书》等。
  (21)出自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