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大熙歌 / 第7章 子善

第7章 子善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茶足饭饱,众人陆续散去,沈家又回复了往日的平和,沈杗扑到八仙桌上泣不成声,自己算是正式踏上了科举,却与最希冀看到这一幕的慈祖父阴阳两隔。桌上还摆着老人生前的镇纸笔架,尽管他不是很通文墨,却时时在此教导自己写字,四周似乎还残留着他给家人讲述年少闯荡的豪气云干,沈杗仿佛看到他再一次用筷箸蘸了酒放到自己嘴里后哈哈大笑…….
  沈翎大感奇怪,觉得自己越来越懂事,兄长却愈发像个小孩似的。直到大娘轻轻扶起大哥小声说着爷爷在天之灵一定倍感欣慰的话语,自己才学着大人上前安慰。看着沈杗眼角还有余泪对着自己笑,便觉得自己异常能干,哥哥还是最喜欢自己。
  四个大人平静下来也思绪万千,今日到家里走动的本家人数出乎意料,虽然宗老并未到家里来,留下吃饭的尽管只有家里的男人,但数尺麻布和几个鸡蛋却代表宗族关系的最终缓和,让父叔婶娘长舒一口气,算是意外之喜。
  沈宗勤终于睡了个好觉,第二天两兄弟乐呵呵地赶着车去府城给自家的岳父帮忙,顺带寻思着买宅子的事,总在府城给孩子们找一个安身之所。
  沈杗也没有闲下来,与同窗约好了去答谢座师知县大人,大概是即将调任,海知县只是勉励大家几句勤学好问忠君报国后便匆忙离开,连往年的文会宴也免了去。倒是兴平镇父母官徐镇理早先就派人给沈杗送了一份贺仪,在沈杗上门致谢的时候也颇为客气,颇多溢美赞赏之言,还说到许多当年纵横府学的轶事,随时老到经验之谈却不失幽默风趣,一席话宾主尽欢,日后免不了多多走动。接着便是到族中宗老家里拜见,好在这次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客气的对待,令沈杗解气之余也有几分兴奋,自己家总不能几代人在族中抬不起头。
  拓疆年代的谢师礼早已不再兴盛,但民间对夫子先生的敬重和感恩并未减丝毫。数日后,沈杗带上腊肉点心红枣以及一匹棉布去到夫子王洵的家。虽无师徒之名却胜似师徒,王洵夫妇就住在镇上,沈杗到来,自然十分欣喜。“最近必有许多应酬吧,不必忙着到我这里。”
  “夫子是怪我来得晚,学生知错了。今岁兴平蒙学成绩斐然,学生为先生贺。夫子治学有方,学生们定当铭记夫子谆谆教导之恩。”说完便一揖到地。
  “哈哈哈哈,六个秀才两人府学四人县学,对兴平镇也算有个交代了,来来来,给你看一幅字帖,可是老夫的宝贝,今日就留下来吃饭吧。”扶起沈杗,说到今岁蒙考,作为本镇教谕的王洵自豪开怀大笑。
  是一幅拓疆时代大家蔡邕的拓本,凡是有志于科考的学子,莫不对书法字迹下过苦功,沈杗当然也不例外,但对篆书和隶书却知之甚少,观之除只觉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外,也说不上其他见解。倒是王洵兴致颇高,就其事迹和风骨侃侃而谈,并叮嘱沈杗成就秀才对琴棋书画种种雅事也要适时涉猎。接着询问了蒙考的经过,对沈杗的答卷做出细细点评。
  日头偏西时,沈杗起身告辞,却见王洵走进里屋拿了一方砚台出来,就要用麻布包好。沈杗连忙道:“这是先生珍藏之物,弟子万不敢受。”
  “这还是当年游学豫州时伦昂老先生所赠,今日将它转赠与你,拿着吧。”伦昂老先生是前朝大儒,其功绩至今仍被传颂。
  沈杗也不矫情,双手接过:“谢长者赐。”
  “你本是极聪慧之人,只是有些内秀于心,但老夫最欣赏的便是你的淳善,只愿今后无论经历何种,都能保持这颗赤子之心,对这世间留存这一份善意。”听着有些沧桑和悲凉的意味,“你还没有表字,以后便叫子善吧。”
  沈杗连忙跪下受教,“谢先生赐名,长者教诲,怀善谨记在心。待新岁到来,在来给夫子拜年。”
  老妻看着沈杗远去的身影轻声对王洵道:“是个好孩子。”
  “观此子气运虽有波折却十分旺盛,将来定有所成,沈家后继有人呐。”又似疑惑不解,“奇怪,却不是文气,看不清,看不清……”
  农家的晚饭往往在天黑以后,沈杗回到家,杨氏还没有吃。坐到厨房,拿出砚台仔细端详,周边雕有梅纹,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果是一方不可多得的极品端砚。沈杗自然爱不释手,小心地捧给母亲看,杨氏虽不识砚之好坏也觉得此物不凡,“这是先生赠于你的?”
  “是的,娘,夫子还给我起名字了。”
  “名字,你不是有名字吗……你是说表字?”男子二十加冠而字,沈杗十四得赐字,其中的期望和关怀不言而喻。
  “嗯,子善,沈子善,您觉得如何?”
  “你外公常说积善成德,听着顺口,也顺义,娘喜欢这个名字。王夫子对咱家的恩德,你可莫要忘了”
  “是,孩儿记住了”
  杨氏抬出饭菜,“再吃一点饭吧,等你爹回来还得商量一下,今年拜年可不能马虎。”
  “还是娘做的饭好吃,在王夫子家可不敢吃饱。”杨氏显然对儿子的恭维十分受用,笑得越发慈爱,两人的饭食在曲水村无需讲究,就坐在灶台下解决。
  自打蒙考以来,诸事纷杂,而今总算事周礼全,点着油灯不看书并不是沈杗沾沾自喜,实是思虑万千,犹疑不决。而今也算有些许功名在身,出门在外也当得起别人唤一声公子,虽不能免赋却也免去了徭役。也不知为何,他对老狐妖留下的东西愈发期待,冥冥之中似乎有一股力量在时刻牵引他的心神。如果说事先是担心其对沈家有所不利和唯恐耽搁了蒙考,那现在就只想要迫不及待的一探究竟,不觉已经心跳加速,周身不住微微颤抖。
  考虑了良久,沈杗终于咬牙挪开书柜,从其后取出一个木盒,是他一惯用来装钱的宝盒。一方泛黄的古册摆在桌上,告诉沈杗一切虽如梦似幻却铁证如山如假包换。原来不是书本,如同折子一样,纸张粗糙,边角圆卷,如果拿给王洵老先生,他定会根据纸质和隶书写就文字的蛛丝马迹推断出所属年代。沈杗当然没有如此广博的学问和见识,但也推断此物最起码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所幸不是神秘缥缈的藏宝图和形意画之类,隶书沈杗也能看懂,本着小心谨慎的原则,他决定将其抄写一遍。用筷子小心挑开,沈杗尽量不去思虑其中的意思,甚至没有把文字连起来诵读,只是一个字一个字仔细誊下。纵是夫子新赐的砚台果真名不虚传,一千多字也用了近一个多时辰方才完工。用麻布把原件裹了继续藏好,沈杗终将直面这个藏了一年的秘密。
  不知是天意使然还是不谋而合,三张宣纸正好誊抄一册古卷。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谓太初……二炁交感,化生万物,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地万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