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第八回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诸位长辈、老师,晚辈王勔在此有礼了!”一线清亮的声音响起,一个身着金丝玉缕宝相华服的少年自主桌的末席站了起来,看年龄不过十一二岁,但那沉着的气度和自信的神色,却连他身旁的一些达官贵人都颇有不及。
  “这就是王家大公子,神童王勔。”筵席的一角,一个万事通向身旁的小白朋友低声介绍到。
  “啊!原来是他!果真俊朗非凡!可王大人既在,为何由他起头?”小白挠了挠豆腐脑问到。
  “这是老爷子刻意给机会让他露脸呢,何况,小弟过岁,长兄主持,也不违先礼。”万事通解释完,做出一个静音的手势,听王勔继续把话说下去。
  “今日乃吾弟王勃周岁之喜,又恰逢休旬,家父不敢独乐,故劳请大家前来同喜,不想筵席之盛,出乎意料,实在是让我们做晚辈的受宠若惊,愧不敢当。”王勔说完向众人鞠了一躬,引来满堂回礼。
  “吾弟王勃,生于盛世,岁在腊月;获大唐所佑,得新春之福;正可谓生而逢时。兹之祖父,通晓儒礼,深得文士推崇;兹之慈父,忠君爱国,深得高宗厚爱;唯吾勔勮二兄,愧不成才,难承王家衣钵;幸尔先祖有灵,令吾弟巧至,以继儒孝之礼,承忠爱之德。此致,实乃王家之幸。”
  “今,勃弟周岁,身体健康。虽不能言,却神明聪慧;虽不能行,却安泰自若;颇具旷才之风。”王勔说到此处,刻意停顿了一吸,见虽有不少人略露异色,却并未有谁开口提疑,方才满意的继续说到:“长师当前,高朋满座,吾弟何之所幸,能得此荣礼,望其不负众望,早日成才,以馈诸座厚爱。末,再谢各位长辈及朋友,望大家在此入沐家宴,尽情欢畅!”
  “好——”众人见王勔言辞得体,结构练达,句句铿锵,不惧场面,均是鼓掌高声叫好,但更多的,则是知道酒菜即将上桌,终于可以大快朵颐了。
  不过,也有不少学子相互递着讳莫如深的眼色,似从王勔的话中悟出了点什么额外的信息,就连迟钝如墙角的李十四,也都略有所思的皱起了眉头。
  话说王勔坐下后,一旁的王勮转过圆圆的脑袋,不屑的说到:“面哥,你这用词也太老套啦,按我说……”
  “我没兴趣听你说。”王勔当即打断了王勮的叨叨。
  “……哎,哥,不带你这样的,我话都到嘴边儿了……”王勮张口便吃了个硬梗,差点没背过气去。
  “吞下去!”王勔再次无情的怼回了王勮的话。
  “我……”王勮瞪大了眼珠,恨不得一口将王勔吞下去。
  “再废话我一脚把你踹桌子底下去!”王勔面无表情的说到。
  “……”王勮绝望的看着王勔,起伏着肥肥的胸脯肉,心下暗自发狠:等着瞧吧,不就是以大欺小么,谁不会!等王勃大些了,我自会欺负他去……
  “上菜——”随着传菜官一声高呼,一大群女仆纷纷登台,端上一叠叠热气腾腾,色香味浓的美味佳肴;跟在女仆身后的,则是一队精瘦的男仆,各自怀抱两坛王家自酿的老香米酒;另有数人则举着高耸过肩的酒碗和竹筷。不到一盏茶的功夫,所有来宾前便置好了餐具,而桌上,则一层叠着一层砌满了美食。
  就连坐在墙根下的后来者,也都人手一副碗筷,并共享几锅大杂烩。看起来虽不及桌上的菜肴精致,但填饱肚子当是没有问题。
  “感谢诸位赏光!我先敬大家一杯!”王福畴见众人的碗中都参上了酒,遂起身举杯相邀。
  众人纷纷端起土杯或瓷碗,起身相应。随着王福畴喜酒仰头下肚,大家也跟着热热闹闹的吃喝起来。
  话说历经李渊老爷子和世民爸爸两代明君的打理,初唐已俨然成为了繁荣昌盛,丰衣足食的社会。兜里了有钱,富三代李治哥哥也就开始嘚瑟,成天邀请全世界各国的记者来唐嗨皮。无论哪国来人,都先拖去长安大街挤上一回,体会体会什么叫“繁荣”。
  等外国佬好不容易被人群踩踏出来,还没喘上口气,又立马被拉进大皇城,质问他们:这是我王的大别墅和皇家园林,比你们那旮旯咋样?
  外国佬看着自己屁股后举着的明晃晃的长矛,那是相当的客气,纷纷怒点赞:了不起,了不起,俺家大王都还住在山上的茅草屋里钻木取火呢,比您家帝爷差了一溜子呢!
  史官拿着笔,站在一旁,摇头晃脑的记录下来后,方示意导游接着去下一个景点——皇宫内城。这里,先是一大波安排好的衣着暴露的靓妹群演出场,亮瞎了外国佬的红眼,然后导游会告诉他们,这些都是俺们帝爷放着不用的后宫,别嫉妒。外国佬赶紧附和:嫉妒嫉妒,怎么能不嫉妒?是个爷们儿都嫉妒!
  当然,都不远万里来了大唐,又买了门票进了皇宫,皇帝自然也得见见。于是乎,到了晚上,皇帝下班后,会让监监们组一个局,先用美食美酒加美女把这些个小赤佬弄得魂不守舍;然后高光一打,音炮一轰,BOSS闪亮登场,一套准备好的华丽台词对着大喇叭一念,不等老外回过神来,便转身离去,独留一脸懵逼的客人在原地不明觉厉。
  最后,在送别这些海外游客时,礼部都会例行封上一个红包,告诉他们回去记得好评,如果差评的话,会全宇宙追杀哟。
  自此,大唐自信开放的姿态和富裕强盛的景象,传遍宇宙。而心机男李治哥哥,将之称为“中国既安,四夷自服”。
  不过话说回来,游客多了,导游不够用,于是心机男要求组织部扩招公务员,组织部得令后,让教育部配合选拔,教育部又推给了各省各市,从而将前朝暴君隋炀帝刚发明的科举制度推向了高潮,这才给了庶民后代一个晋升通道。
  通道是有了,但却着实在有些窄。
  先说办学招生:首先是号称清华北大的国子学,总共只招三百来人,且必须是三品以上的大官子孙才有学位;其次是重点本科太学院,也只招收五百人,且必须是五品以上的官员子孙方有资格;最后才是普通本科四门学院,扩招后人数轻松过千,但其中超过八成都是五品以下官员的子孙,只有不到两成是庶民后代。
  接着说毕业考试:入了学就得考试,全世界都是这理儿。但初唐的出题官贼不厚道,眼见总共只考明经和进士两科,便铆足了劲加大难度。什么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啊,什么黄冈海淀啊,搁这儿都不好使。各地各种学霸学神学无敌什么的,统统败倒在初唐出题官的黑手下。一年考试下来,明经科的及格率不到两成,进士科就更惨淡,连百分之二都不到。出榜日的场面,那才叫一个哭声震天,惨绝人寰。
  踏过血流成河的校门和尸横遍野的考场,孤独的幸存者们便算是有了公务员身份,但还没有官员职务。这时,强大的基因力量就起上作用了,但凡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三姑六婆八大姨在朝为官的幸存者,就可以承接前辈职务直接上岗领工资,这叫门荫,俗称接班。可如果你环顾四面八方十六界都找不到一个当官的老辈子,又拜不了干爸爸什么的,不好意思,你还得再参加额外的考试,进入终极PK环节——流外入流考。只有通过这关,才能真正戴上小队长的袖套,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大唐九品芝麻官!
  如果还不够形象的话,这么说吧,王勃6岁那年,全国高校入学学生超过2000人;毕业时只有140人;而这当中,最后能入品当官的,只有22人;就这22人,还大多集中在30-50岁之间;且,全都在乡下,当个市长助理的秘书啊什么的。
  可知,即便是盛世大唐,读书人也依然难逃地狱模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