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郭宽虽然躺在草地之上,可是来人的笑声,他瞬间就听出来者何人。
他卧起身子,用手托住头部,以肘撑地。
来人果然就是他的小帅哥同桌——陈慧文是也。
郭宽一笑,这同桌不仅长得俊美,这还有点王熙凤的架势,未见人先闻声。
“慧文兄,可要为弟弟我保密啊。如此美景,吃瓜果蔬菜,赏山林葱茏,着实不易!”
陈慧文摇了摇头,笑到,
“倒是兄长我可倒了霉,昨日好不容易发现如此僻静优美之地,恐怕是保不住咯。”
陈慧文既无奈又调笑的神情,逗得小荷花枝招展。
更让郭宽可怕的是,由于陈慧文实在太帅,小荷的小脸红彤彤的比苹果还好看。
往日的蠢萌小宝,一下子就变成了陈慧文的花痴迷妹,扭捏的不成样子。
郭宽内心的羊驼已经以百米速度在他的体内狂奔,他感觉自己的血压飙升,嫉妒心爆表。
男人帅到这种地步是要遭天谴的。
其实自书院开学,陈慧文就发现了这块宝地,喜静的他便每日来此放松身心。
今天写赋感到有些压力,便来此排解。
没想到竟然遇到了郭宽,那他也不放过八卦的机会,
“郭兄,不知韩夫子所评,盖压颍川年轻俊杰的辞赋,慧文好奇,这究竟写了些什么?”
颜值高的人,总有些便利。
郭宽本来是为了寻个清净,这陈慧文一问,心情舒畅的他也没有藏私。
何况一旁的小荷早就胳膊肘往外拐,一直给小帅哥陈慧文搭腔助阵。
最后,郭宽无奈,便将《阿房宫赋》最后议论主旨的那一段背诵给慧文听。
半晌过后,神游天外的陈慧文才回过神来。
“韩夫子所言不虚,此文确实无人可与之争锋!”
对于陈慧文的“谬赞”,郭宽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只好一个劲的谦虚。
陈慧文也是一个多愁善感之人,
“圣上兴修水利,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他身为人君,却专注于旁门左道,反倒是不理朝政,任由宦官朝堂,唉....”
郭宽也有点感叹,如果汉灵帝不是生于帝皇之家,他对于水利的研究也有可能名留青史。
怪就怪他被选中,成了皇帝。
世袭制的劣根性也就在于此,很多皇帝本来应该是一个书法家、画家、建筑学家等等,他们都有自己非常擅长的领域。
但是,他们却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一个合格的皇帝。
其实每个开国皇帝,都知道世袭存在着重大的弊病,可是有哪个人能抵得住让儿子同样也坐上皇位呢?
望着郭宽默不作声,陈慧文更加感慨,
“不知何时,才能有人力挽狂澜,还朝堂一个清明。”
说完,叹气的陈慧文目光扫到了侧卧在草地的郭宽。
心到,不知眼前的他,是不是可以成为这样的一个人?
不过陈慧文不知道,郭宽心中不断吐槽。
这样的一个人马上就要来了,他不仅力挽狂澜,他儿子还篡权了呢!
话又说回来,郭宽对陈慧文还是蛮佩服的。
许多士人学子谈论时政,更多的是为了博取名利,好能够平步青云。
真正向陈慧文这样忧国忧民的人,其实并不多。
“慧文兄,胸怀苍生,宽佩服。”
郭宽的夸奖,让陈慧文的脸泛起微红,更加凸显帅气....
二人纵论民生、时政,聊得好不开心。
正待此时,陈慧文的侍女匆忙忙的跑来了,
“小姐..小姐..”
郭宽有些诧异的看着陈慧文,莫非他....
他不是个男的?
前世的郭宽可是看过很多女扮男装来书院求学的故事,甚至对于黄梅戏的女驸马也了然于胸。
浮想联翩的郭宽最后不得不又把目光瞥向了陈慧文上半身的关键位置。
很平呀,不像妹子....
前世郭宽分辨男女,除了看胸,喉结也是一大特点。
可是汉末不知是不是发育有些慢,荀彧、郭嘉等人的喉结同样不明显。
最后郭宽还是遗憾的确认了陈慧文应该是男的...
因为陈慧文虽然慌张,但不显慌乱。
“如春,小妹怎么了...”
小丫鬟此时慌慌张张的说到,
“小姐,小姐她离家出走了....”
陈慧文十分吃惊的说到,“什么?”
“老爷,以为小姐来找少爷您了,都来到书院了,结果...结果....”
“少爷您快去看看吧!”
陈慧文也有点焦急,大步要走,不过还是回头冲郭宽说到,
“郭兄抱歉,慧文有家事,不得不先行告退。”
郭宽也还礼到,
“慧文兄令妹安全重要,如果有什么要帮忙的,在下定当全力!”
陈慧文感谢的点了点头,然后匆忙的就离开了。
郭宽看着小荷依依不舍的望着陈慧文,调笑到,
“呀,这里怎么有一座望夫石呀。
人都走这么远了还看!”
小荷被少爷嘲笑的脸红心跳,
“少爷坏死了,奴婢不理你了...”
郭宽被小荷逗得哈哈大笑。
书院的时光虽然让人怀念,但本质上还是非常枯燥的,每日沉醉于钻研经义,读书练字。
郭宽的野心很大,自从阳翟指挥胜利之后,他为了提升自己,与郭嘉一道每日研究兵法。
前世的他虽然不知道现代文科生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但是他在书院每日习写体会心得达上千字。
毛笔已经握断两根,可见郭宽治学之勤。
当然,出生现代的他肯定不会墨守成规,毛笔书写起来相对费劲。
郭宽经过一番回忆,最后把前世电视剧中的鹅毛笔制作了出来。
虽然在麻纸上书写有些钝涩,但总体来说效率更高一些。
经义兵法反复研读,武艺刀枪日日操练,外加晚上黑灯瞎火琢磨发明创造。
郭宽的书院生活简直比他当年考B大的研究生还要辛苦。
榜样的力量简直无穷,郭宽的勤奋感染了书院的其他学子,而他的好兄弟荀彧、郭嘉同样陪伴他刻苦用功。
半年一晃而过,书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很多夫子曾经受党锢之祸没有出仕。
而他们学识渊博、能力出众,现如今自然受到了圣上提拔,包括外公荀爽在内的十四名博士都去了洛阳。
当然,郭宽这半年的改变同样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