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颍川书院的夫子都是各大家族的博学之士,堪称颍川梁柱。
今日给郭宽等人授课的夫子出身舞阳韩氏,是赢长韩韶的长子韩融。
在颍川可是享有盛名,,学识更是渊博。
韩融入了大堂,也不理睬堂下诸学子,拿起惊堂木,啪的一声拍在了条案之上。
刹那间,原来喧嚣的大堂,突然鸦雀无声。
郭宽坐在蒲垫上,恍然间回到了前世的课堂,回到了黑板白墙的学生时代。
前世的郭宽受到的是更开放更自由的教育,对于国人的书院教育,他还是有些看不上的。
电视剧里,清一色的老夫子带着一旁梳着辫子的小屁孩,摇头晃脑,之乎者也。
腐儒、腐儒,并不是没有道理。
可是,当他真真正正的坐在书院的讲堂里,却有别样的感受。
与他想象中的古板守旧不同,韩融所学博杂,讲解经义的时候,经常加入自己的观点。
特别是能够联系实际,善于举例论证,反倒觉得更加通俗易懂。
郭宽越听,越觉得津津有味....
今日,韩融讲解的五经中的《书》,郭宽在诵读的时候,随着古代士子的独特韵律,阴阳顿挫,反而有趣。
不知不觉,晌午一晃而过,大堂内也想起了“下课铃”。
原来,韩融取小槌轻轻敲击铜钟,表示已经下课。
颍川书院的课程并不繁重,晌午一个半时辰,中午半个时辰午饭以及调整。
下午一般属于个人自习时间。
但是今日,有所不同。
因为是刚刚开课,下午的时间韩融进行了一个小测验。
午饭的时间比较短暂,匆匆忙忙吃完饭后,几人又来到了学堂。
不一会儿,韩融也走进讲堂。
“天下动乱结束,如今书院也恢复讲学。
不过,不知各位学子在家是否依旧发奋读书,勤学不缀。
故今日,便审一审你们的文章,书院坚持以时事论经义,今日大家的命题就以...”
韩融笑了笑,
“我知道你们肯定会以为,本夫子要求诸位以‘黄巾乱’命题。”
底下很多老学子都脸色一变,因为他们懂得书院的规矩和套路,已经早作准备。
只有郭宽这样的新人,才会懵懵懂懂就来了...
“可是我偏偏不让你们如意,圣上在皇宫以及洛阳大兴土木,修建排水设施。
今日我们便以此为题,望诸位可得佳文一篇。”
郭宽看着韩融狡黠的笑脸,有些好气又好笑。
虽然韩融有些调皮,显得可爱,但是以灵帝兴建排水系统写篇文章,这有点太难了吧。
郭宽也有点好奇,这汉灵帝还能修建排水系统?
他并不知道的是,灵帝这个皇帝虽然昏庸无能,但是他也有擅长、也有好的一面。
汉灵帝刘宏虽然纵容宦官、外戚祸乱朝政,但是他本人文采斐然,但是非常喜欢建筑艺术,和朱厚照有的一比。
他不理朝政,但是对于水利却极为感兴趣。
在皇宫内捣鼓出了一套自来水和排水系统,效果非常好。
后来他心怀百姓,给洛阳城也设计了一套华丽的自来水系统,堪称古代自来水管。
他卖官的钱虽然也满足了他个人穷奢极欲,但是其中大部分还算是给百姓发福利——造自来水管了。
以此为题,角度虽然有些,但是颇有难度。
而且最关键的是,汉代写文章通常都是写赋,这个的难度就非常之高了。
千古流传的诗词不知几何,但真正青史留名的赋可是有数可查,难度可见一般。
郭宽蹙眉提笔,想了半天也不知如何入题。
身旁的荀彧、郭嘉和陈晨也都露出沉吟之色,想来都觉得不易。
沉吟许久,突然灵光一闪。
汉灵帝建造排水设施,这算不算大兴土木?
前朝同样有个老哥,也是因为大兴土木才亡了国,不过他建的叫阿房宫。
想到曾经语文老师的关爱,郭宽小脸一笑,提笔便写。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
嗟呼!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示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虽然时隔中学较远,但是当成负责的语文老师还是给郭宽打下了坚实的记忆基础。
起初下笔还多有思虑,但是越写越畅,最后甚至笔走龙蛇,体会到了杜牧当时忧国忧民,匡世济俗,对当时朝政的不安与忧愤。
晚唐与汉末何其像也?
郭宽也被伟大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所感染,哪怕现在他是一个抄袭者。
放下笔墨,郭宽长舒一口气。
向左看去,帅哥陈晨正憋红了脸,似乎是在酝酿感情。
而荀彧、郭嘉也没有底气十足,虽已行文过半,但是二人紧皱的眉头,黑沉的脸色,就可以看出二人对文章有多不满。
而堂中其他学子,或低头冥思,或抬头望天,抓耳挠腮,不知所措。
倒是韩融对堂上的众生相,视若罔闻,拿着一卷书简,读的是津津有味。
不过,郭宽还是有些不满,自己的书法还真的有些见不得台面。
郭宽也有硬笔书法的底子,但是穿越后写字真的有种用脚写的感觉,根本拿不出手。
虽然没达到王羲之池水成墨,但是从三峰山开始就一直苦练,奈何没有名师指点,进步倒也不大。
最后,不得不将阿房宫赋在此誊写一遍。
完成之后的郭宽更加无所事事,只好看着“同桌”的盛世美颜变成了红彤彤的大苹果。
真的要被掰弯了。
不过,余光扫视学堂的韩融发现郭宽已经撂笔。
“郭宽,文已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