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颍川书院位于三峰山东北山脚,环境清幽,对于颍川士子避世成了极佳的处所。
颍川书院非普通私学,并不是启蒙教化的地方。
更多的是传道和授业,要求自然远超于其他私学。
书院今日便正式开始授课,郭家老宅离颍川书院有些路程,每日来回骑马太过招摇,还浪费时间。
于是一大清早,郭宽便领着荀彧和郭嘉开始搬家,当然整理包裹的主要任务还是交给了小荷。
大包小包拉了两车,几人惬意的向三峰山进发。
颍川书院乃颍川四大士族齐力合建,可谓别有洞天。
从外面看去,书院并不宽阔、奢华,没有高大的围墙,没有烫金的匾额,没有黄铜的兽面门环。
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朴实无华。
书院的建筑模式与现代较为相同,都采用了前堂后寝的制式。
整个书院基本坐,北朝南,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
中轴线上布置了前后堂以及大门第三、四进的大宅,过廊庑,进门有院,即为书院主体。
依照周礼,这里便是书院前堂,有室有厢,多架承尘。
这里也是书院的主要建筑,体型高大宽阔,有东西两阶,设一道横墙,将后院隔开。
横墙上开了一道小门,称之为中阁,过中阁就是学子士人的休寝之所。
整个建筑歇山重檐、翼角高翅、回廊环绕、青蛙粉墙,使这座恢弘、庄严的书院,更显清幽和肃穆。
当然不得不提的是颍川书院有山林数百亩,各式古松古木,皆是原始珍惜之植被。
山上林木葱茏。山下流水潺潺,将书院与自然完美融于一体,占尽了自然风光之美。
将行李置备妥当,已将近辰时。
郭宽几人相伴一同走进了前堂大厅,由于学子众多,这大厅足足有五六百平米。
同想象中的一样,厅堂内摆满了一个个平头条案。
书院的学子们,早已寻找位子坐了下来,而三人来的稍晚,只好坐在中后方了。
这也让郭宽不得不心中吐槽,莫不是两千年前的课堂也要占座不成?
不一会儿堂兄郭仪也姗姗来迟,原来昨夜他想到今日开课,太过于兴奋,竟然一夜没睡,早上才将将眯了一会儿。
他挨着郭嘉便做到了墙边,郭宽估计他很有可能是想找个角落继续睡一会儿。
果然学生不分古今,习性还真有些...
将买来的文房四宝拿出,瞅了瞅周围的学子,“第一次”上课的他也有些激动。
距离书院的授课时间还有一些,学子们自然相互交谈,拉近关系。
郭宽和荀彧更是其他士族学子结交的主要对象,不过来到书院的士族子弟,家身同样不凡,自然不屑做出巴结二人的事情。
而一些寒门子弟,更是自卑拘谨,一时没敢上前结交。
三人也还算清净,但是挨着郭宽左侧的学子,就直接与他寒暄一番。
“敢问可是大名鼎鼎的郭公子?”
发呆的郭宽被一旁清脆的招呼给惊醒了,扭头向来人看去。
郭宽又一次备受打击!
前世之时,社会上一直流行一句话,颜值即是正义。
而长相一般的他,总是在人生之中扮演“黑恶势力”。
好不容易穿越,自己变帅不说,而且他们古人非常粗糙,没有护肤品,没有玻尿酸,更没有整容。
自己应该终于可以代表正义了吧?
但是,前有文若珠玉在前,今日他身旁的“同桌”同样也有些太好看了吧。
玉带青衫掩不住目若青莲、皓齿星眸。
白面胜雪如琼枝一树,栽种在青山绿水之间,尽得天地之精华;又似昆仑美玉,落于东南一隅,散发斑斓华彩。
郭宽想起了苏轼《贺新郎》一词,“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他也不由呆住了。
怎么形容呢?
郭宽有一种,“同桌”你是不是鹿晗穿越过来的,或者你是不是杨幂女扮男装穿越过来的!!!
此人被郭宽一直盯着,也有些不好意思,脸颊微红,奈何皮肤甚是白皙,这一点红凸显的极为明显。
曾经总在论坛上看到魏晋士人多好男风,前世的他总是有的接受不得。
但是今天他发现,不是基佬不争气,都怪男色太美丽。
郭宽觉得他有可能被“同桌”掰弯了。
前世那么多才子佳人的故事,都是由女扮男装开始,郭宽不自觉的向“同桌”上半身关键部位看去。
一再确定好像没有胸之后,郭宽遗憾地说了句,
“正是在下,敢问兄台高姓大名?”
同桌见郭宽不在“色眯眯”地盯着自己,也没了之前的扭捏。
抱拳拱手说到:
“在下陈县陈晨,小字慧文,家祖乃是康乐侯陈寔,家父陈淑。”(PS:陈淑是《后汉书》作,一般称之为陈谌。)
郭宽也被这个帅哥同桌给惊到了,颍川果然藏龙卧虎。
他随便一坐,同桌就是陈家公子,更是大名鼎鼎的“三君”之一陈淑的儿子。
陈寔与他的两个儿子陈纪和陈淑,因为齐德同行,三人并著高名,世称:三君。
哥兄弟二人还有一件趣事,二人多次同时受到朝廷的征召,同时旌命。
父亲陈寔也评论兄弟二人,元方(陈纪)难为兄,季方(陈淑)难为弟。
二人难分高下,这也就是典故“难兄难弟”的出处了。
郭宽知道文帝四友的陈群是陈纪的儿子,没想到自己竟然碰到了陈群的哥哥。
郭家与陈家也算得上世交,自己的两位爷爷都与陈寔相交,虽然后世只听过陈群大名,但是郭宽依旧很客气,
“小弟见过慧文兄,宽为兄长风姿所震,故多有失礼,还望兄长勿要介意。”
郭宽真心想结交一下陈晨,所以对于自己刚才冒失的行为也歉意十足。
陈晨倒是十分豪爽,也不介意,
“郭公子太过客气,家祖听闻公子平定黄巾之事,对公子也是赞赏有加。”
对于陈寔的赞赏,郭宽还是有点兴奋,陈寔如今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正要多与陈晨言语一番之时,今日授课的夫子恰巧入堂。
郭宽颍川书院的第一节课也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