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荀彧也被郭宽的发问,搞得有些困惑。
毕竟让一个读了二十多年圣贤书的人,告诉他还有一门同样伟大的学问,换做谁也不好接受。
汉末学术的单一,士人对于其他学术的开放程度显然并不高。
郭嘉看出荀彧的不解,为了防止他钻牛角尖,故意转移话题,
“文若也不必纠结,你我三人三种乱世之由,三种盛世之法,高下非言语可分,何必执着?”
郭宽也没有非要强迫荀彧改学科学,
“文若,这条条大路通洛阳,我等三人不必在此争执,我相信我们的三种观点必然会在山顶相见。”
三个人三种不同角度的分析,终究会在盛世来临之后,在山顶相见。
现在没有必要强迫他人,而且这些都是强国之术,有所不同也不稀奇。
荀彧和郭宽同样点头赞成,他们都是战略性人才,更注重大局观,对于战术问题并不会斤斤计较。
不过,郭宽的心思也活泛了些,穿越后的黑科技一样没搞,简直对不起自己大学生的身份。
“哈哈,阿宽呀阿宽,你神游天外,可要饭酒三杯哟。”
郭宽可不专美,对于郭嘉他连敬三杯,让鬼才见识见识哥的酒量。
不过,郭宽是想和他二人成为交心的挚友,而非酒肉朋友。
聊聊时政以及经义,远远不够。
三人又喝了几杯,都已经有些醉醺醺的,酒后吐真言,郭宽今天就要看看他俩真言是何。
“文若、奉孝,圣上解禁党锢,正是我辈学子建功立业之时,不知二位兄长志在何方?”
郭宽曾经上学和宿舍哥们喝酒,大家除了女人和游戏鲜有别的话题。
他每次想聊聊理想,聊聊国家的发展,不是自己觉得中二,就是被别人嘲笑多管闲事。
今日可不同,与荀彧郭嘉这样的人就得谈理想谈抱负。
郭嘉有些愣神,没想到郭宽会问这个问题。
想到自己的抱负,郭嘉神色也有些忧伤,
“寡母将奉孝独自养大,我自幼无甚大志,总想着能够让家母锦衣玉食即可。
可是母亲总是很严苛的让嘉读书习经。
母亲常教导与我,郭家一门双候,先祖何其风光。我这一脉如今没落,母亲望我能振兴血脉。
每当我学业不能精进,母亲都会伤心落泪。
我曾经偷偷发誓,为何郭氏有侯,一定要有我郭嘉。”
郭嘉的心酸往事,郭宽听了也有些感慨。
从小学习孟母三迁,全无触动,等到年岁渐长终于体会父母的艰难与伟大。
郭嘉能够运筹帷幄、洞察天下,为曹操出谋划策,他母亲的功劳一定不小。
没想到郭嘉放浪形骸、风流不羁的背后,竟还有如此真情、脆弱的一面。
奉孝,奉孝,初读不以为意,再思之,如有牛毛细针刺入心中,隐隐小痛,却移不走,抚不平。
见郭嘉情绪也有些难平,郭宽举杯赞曰:
“有奉孝在,我郭氏门楣当兴!”
说完便一口饮尽,放声大笑。
对于得到将来执掌郭氏的郭宽肯定,郭嘉也有了长风破浪的气魄,同样豪情饮酒。
趁着酒意,郭嘉问荀彧,
“文若,党锢已除,荀氏自当一鸣惊人,你有何抱负?”
荀彧才是感慨最深的,毕竟三人之中只有他真真正正的体会了党锢给士人带了何等的灾难。
“唉,与二位贤弟一般,我自幼同样读圣贤书,七岁那年,却从旁人处得知,荀氏不得为官。
我虽年幼,那时仍有满腔抱负,愿为我大汉百姓做出一番功绩。
可是不能出仕,读这些圣贤书又有何用,我有的叔伯因为党锢而死,有的被禁锢终生。
幼年心中,甚至有恨,为什么皇帝对于我荀氏的拳拳赤子视而不见?
如今我最大的抱负也许就是让朝堂清明,让..让..”
荀彧犹豫了一下,最后说到,
“让天下再没有昏君。”
荀彧自己都觉得自己有些大逆不道,但是看向郭宽兄弟二人,却发现他们眼色如常,仿佛自己说的不是皇帝而是隔壁的邻居而已。
“你俩...”
郭宽看到荀彧的样子,有些好笑,
“文若兄,难不成怕我二人将你今日之言告诉你岳丈大人?”
郭嘉在一旁听了,笑的前仰后合,那叫一个夸张。
荀彧也被郭宽搞得恼怒,他岳丈是中常侍唐衡,颍川士人一直多有诟病。
没想到这郭宽赤裸裸的提了出来,要不是荀彧脾气好,早就离席了。
郭宽也有点后悔,自己喝点酒说话就没把门的了。
这要是因为一句话,把荀彧得罪了,那可真是太...
为了亡羊补牢,郭宽赶紧说到,
“文若兄,你袒露心言,我与奉孝深感五内。刚才不过是戏言,勿要生气。
观文若,小弟还有言相谏,嫂夫人乃中常侍之女,然中常侍早亡,寄于荀家不易。
文若与嫂夫人已结好合,同旁人看低嫂夫人,岂不是绝其活路?”
荀彧被郭宽说的哑口无言,他一直觉得与唐衡结姻亲,是他一生之辱,却从没想到自己身边人十多年来生活艰难。
想到她被自己和族人讨厌,却从未抱怨,一直孝顺父母更胜自己。
荀彧一时百感交集,竟然泪洒当场。
起身向郭宽作揖,
“彧,受教了。”
郭宽看到荀彧对自己感谢,也有点不好意思,毕竟是因为自己多嘴才发生的事情。
郭嘉再一次扮演了“和事佬”,我和文若均与弟“赤裸相见”,难道你还想藏私不成?
既然畅谈理想,郭宽自然不会落后。
“四年前,家父病重于我身前呕血而死。
弟仍不能忘当日家父临终嘱托,‘愿吾儿鹏程万里,振兴郭家。’
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不全慈父重托。
不过,经年努力,如今郭家终有所起色,但真正论及自己抱负,还当是与一女子之承诺。”
荀彧和郭嘉有些震惊了,郭宽十三四岁就建功立业,要不是太过年轻,难以服众,恐怕早被提拔以重任。
但他真正的抱负竟然是与一个女子的承诺?
说话打的郭宽同样有些分神,因为他想起了香踪难觅的张宁,
自己还欠她一个承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