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汉末第一名士 / 第七十二章 古代人喝多了也要找个公主么

第七十二章 古代人喝多了也要找个公主么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古人言,君子之交淡如水。
  其实不然,郭宽、荀彧、郭嘉三位年轻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谈经讲古、纵论国事,三人相交怎会寡淡如水、
  反倒是太祖诗云: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郭嘉相比其他二人,最是放浪洒脱,自然不会拘泥俗世礼节。
  “如此饮酒实在无趣,你我三人不若找些乐子。”
  难道这古代人喝多了也要找个公主...
  这也太非礼了吧!
  郭宽想到后世郭奉孝的风评,还TM真有可能....
  不过,荀彧正人君子自然不会像郭宽这般龌龌龊龊。
  “我倒是有个游戏,你我三人共出一题,取答案最佳者,饮酒一碗,余者皆不得饮,如何?”
  郭宽也同在兴头,自然无不应允。
  三人都非普通人,自然不会提些俗世问题。
  “阿宽今日有言,黄巾因何而反,我们便以“黄巾不反”为题如何?”
  荀彧点了点头,开口便说到,
  “黄巾民反,乃朝政之昏庸,帝不贤而宦官乱。
  若黄巾不反,无非在于天子,君若贤,则朝堂清明,多君子而少小人,上行下效,则百姓得益。
  此乃管子所言,直木曲木之理。
  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
  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荀彧不愧王佐之才,以管仲谈傅马栈之事,论朝廷清明,首先皇帝不能昏庸,如果皇帝是直木,那么臣子都是贤臣。
  如果皇帝昏庸,那么臣子都将是曲木。
  其余二人,都为荀彧所论喝彩。郭宽也因此想起诸葛孔明的《出师表》,不得不感慨到:
  “听文若一言,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乃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乃后汉所以倾颓也。
  南阳、颍川无数圣贤名士,陛下能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
  (PS:灵帝没死但是还是称呼他的谥号,毕竟把诸葛的这句话给换了,读起来不过瘾!)
  郭宽也不管游戏规则,
  “奉孝,你我一同敬文若一杯,有王佐之才者几多,能有文若这般王佐之心,何其贵也!”
  荀彧对郭宽的补充,同样也有惺惺相惜之感,更是一饮而尽。
  郭嘉饮罢,同样也说出自己的观点,
  “宽弟之言世家豪强甚轻,难入其里。我与二君不同,自幼家境极贫,饱尝人间疾苦。”
  郭宽听了此话有些脸红的瞅了瞅荀彧,郭嘉一家贫寒被欺负,那肯定是我老郭家的事啊。
  文若啊,文若,你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豪强以宗族姻亲为农奴,地租有甚者五成,代田庄主劳役而无所得,生有终生之勤,死有暴骨之忧。
  如颍川张、黄、唐之流,天下何其多也。
  家国天下,到了这群人手中,便先有家后有国,取国益而谋私利,顾自身而舍天下,蠹众木折,大厦将倾,不外如是。”
  郭嘉虽属阳翟郭氏,可非嫡系。
  虽有士族之名,却有寒门之身,自幼家境贫寒,见人间之疾苦,论及此事自然更加尖锐犀利。
  如果被外人得知言行空有不当,但是郭宽和荀彧都是正人君子、真心相交。
  对于郭家的直言没有不满,只有欣赏。
  荀彧、郭家二人统统说完,就轮到郭宽了。
  “二位兄长所言,直击朝政之弊,可以说是打蛇七寸,但是除此之外,愚弟还想胡言乱语几句,还请二位兄长莫怪。”
  郭嘉听后哈哈大笑,
  “阿宽,今日怎变得如此矫情?”
  郭宽也有些不好意思,自己有些扭捏还是因为和荀彧、郭嘉对话有些不自信,特别是在二人面前袒露自己的观点。
  不过,他可是能在皇甫嵩、张角面前嬉笑怒骂、谈笑风生的阳翟郭公子。
  满饮一杯,平复心绪。
  “自董子仲舒进言武帝,我大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然以弟愚见,儒学一道,兼容并包,对部分它家学说能够取其精华,充补自身。
  士人学儒,却不能解天下诸般问题。
  绢贵而简重,蔡侯纸之利,甚以为然。
  然蔡侯纸脆而粗糙,却非豪贵之家不可用。
  有蔡侯能创纸,为何今人反不能改良?
  儒学之外尚有科学,农可使每亩粮产更多,工可使刀锋更利。
  这独尊二字恐怕有待商榷。
  儒乃圣学不假,倘若一叶障目,岂不是错过了风光秀丽。”
  荀彧和郭嘉也有些呆住,毕竟他们二人的脑子里还没有科学的概念。
  郭宽与世不符,士乃一等一人,农工商岂可与之相比。
  从小学习科学的郭宽明白,农工商的作用非同小可。
  科学与儒学,乃是穿越客们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郭宽与其他前辈观点并不相同。
  郭宽穿越之前,全国上下正兴起一股国学热。
  华夏文化是世界唯二没有断绝的文化之一,可谓源远流长。
  它是经过时间考验,是经过人民选择的。
  而儒学更是华夏文化的根和魂。
  清朝末年,受列强屈辱,许多有识之士提出要维新自强,更有甚者提出要全盘西学。
  事实论证,并不可行。
  还有正真让华夏雄狮苏醒,重新屹立世界之巅的马列主义,同样不能全盘接受。
  所谓的本土化,就是与儒学相结合,这样才能满足华夏百姓的真正需求。
  这也不意味着儒学与科学矛盾,二者能够相辅相成,能够互相促进。
  郭宽舒了一口气,也只有在郭嘉和荀彧面前自己才能说这般“大不敬”的话吧。
  荀彧对民生内政方面造诣很深,对于郭宽提出的“科学”更感兴趣。
  “兄长尚有疑问,圣人书言出仕地方自当教导耕农,这粮产更多难道不是为官者之功?”
  荀彧虽然是王佐之才,但是他同样也有历史局限性。
  古代地方官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教导、督促耕农耕地。
  荀彧不认识袁隆平,理所当然的认为,亩产粮食更多都是地方官的功劳。
  郭宽斟酌了一下,
  “文若兄,夫种田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然《汜胜之书》有区田法。
  书言,区种,天旱常溉之,一亩可收百斛。
  耕田可得倍粮,黄巾安能反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