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汉末第一名士 / 第五章 第一个台阶

第五章 第一个台阶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不过小郭宽同志看似安排的头头是道,可惜作为历史小菜鸟而且此时还是纸上谈兵的带盐人,还是出了一些纰漏的。
  比如郭宽以为阳翟就是颍川一个普通小县城,之前还纳闷为什么颍川书院不开在荀家那里而是在阳翟,原来阳翟竟然是颍川郡的治所,要不是东汉给改了,阳翟还是豫州刺史部。
  MD,竟然是副省级城市啊...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此刻的颍川郡守竟然还是他知道的一个历史名人。
  容伯第二日,前往颍川太守府,与督邮相商施粥之时能否借些人手帮忙维持秩序,督邮一听郭家如此,也是欣然允诺。
  之后连忙上报太守,颍川太守闻听此事也不得不感叹道,郭氏仁义,可称富好行其德,有召父之遗风(召父乃是西汉名臣召信臣,被百姓尊称为召父)。
  于是便有了第二天在郡守府召见郭宽之事,而去之前向容伯了解了一下颍川郡守,万万没想到,竟然是弘农杨氏的名人杨彪。
  虽然小郭宽刚十岁还没到束发的年纪,在头顶左右各扎了一个结,但还是穿上一身庄重的白色直裾衣,由于是郭宽穿越以来第一次面见汉朝正式官员,礼节方面问了三四遍,而且还和容伯排练了一遍,直到确保万无一失。
  古代的礼仪真是堪比横店拍戏,小郭宽心底不由得恶意的想到。
  第二日,郭宽辰时就早早的来到了郡守府门口,而杨彪也没摆什么高官望族的架子,直接就邀请郭宽入堂相见,一番礼节下来,二人跪坐下来。
  杨彪便说道:“不成想,我阳翟竟出了这般少年仁者,年纪如此之轻,却饱含如此善心,真是我阳翟之幸,大汉之幸。”
  “当不得杨郡守如此夸奖,郭氏世受皇恩,自当竭尽全力已报天子对郭家的信任,自杨郡守治颍川,我阳翟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虽然我郭氏施粥此举比不得杨郡守苦心孤诣为颍川百姓之操劳,只不过是为阳翟乡邻行锦上添花之小事,但也算尽我郭氏绵薄之力。”
  郭宽前世今生都没有和杨彪这种高官名士做过谈话交流,但是花花轿子人抬人,不会说,咱就夸呗。
  而且弘农杨氏和四世三公的袁家其实不相上下,而且杨彪这个人郭宽也是稍微了解一点的。
  董卓乱政,再到李傕郭汜,杨彪一直忠心护主,能力暂且不谈,这忠心也是让人钦佩的,而且本身能力确实也不错,颍川治理的也比前任好,所以郭宽也乐意奉承。
  杨彪也不是圣人,听了郭宽同志的马屁倒也是哈哈大笑:“不愧是一门双侯的阳翟郭氏,长大之后必为国之栋梁啊。”
  这一句国之栋梁就和荀彧被夸王佐之才一样,都是极好的肯定,何况说此话的人还是弘农杨氏的中生代第一人杨彪呢,郭宽也不是真的懵懂少年,也是闻弦而知雅意的妙人。
  立即朝杨彪一拜,连忙道:“不敢当杨郡守如此美言,我阳翟郭家定然全心全力助杨郡守造福我阳翟百姓。”
  郭宽就差说杨彪我郭家肯定跟你混,你就放心吧。不过郭宽还是留了个小心眼。
  阳翟郭家,等我搬回陈留,那就是陈留郭家了,杨彪虽然心思缜密,但是他也想不到一个小屁孩还跟他抠字眼...
  一老一小俩狐狸,相互吹捧了一下对方家族,就结束了这段互赢的对话。
  郭宽离开郡守府也是满心高兴,这汉代极重名声,这施粥就先给仁名打出去,然后守孝在给孝名打出去,以后你不说我是人才我都跟你急。
  乘坐马车回家的郭宽一边思考自己为什么这么天才,一边想该怎么把自己的仁名彻彻底底明明白白的给打出去,也就是该如何营销,不过大学除了学习就是打游戏的郭宽根本不懂营销技巧,只好努力回忆自己如何被营销,春节如何被营销,情人节如何被营销....
  到家之后,郭宽立马就吩咐容伯找一些面生的郭家仆人,装作三教九流各种身份的人,去阳翟各种场合给他宣传郭氏施粥义举,让老弱妇孺都知道他这次事情。
  重点是要宣传他们郭家其实也没多少余粮,但是少公子为了造福阳翟乡邻,不惜代价也要行此善事。
  告诉这群“水军”不要怕不要脸,就怕夸得没感情,然后让他们在施粥当天,也去排队领粥,然后有多感人就多感人的感谢郭家感谢他自己。
  “明白不,容伯,核心宗旨就是把少爷我的名气给打的响、打的好,这粮食咱可不能白花。”
  “少爷,你就把心放肚子里,老奴肯定不辱使命。”
  “今天把东西准备妥当,明天我跟你们一起去,然后再前往三峰山为父亲守孝。
  对了容伯,我走之后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弟,都仰仗您老人家了。”
  “这事大少爷您放一千个心。”
  “还有,我必须交给你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除了寻找郭嘉以外,凡是咱们郭家上到族亲下到奴仆凡是信奉太平道的,一定要给我盯紧了,特别活跃的必须报告于我,要是有人接触王保立马上山通知我。”
  “啊,少爷,老奴就信奉太平道,上次少爷昏迷不醒老奴还去给您求了一碗符水,之后少爷没多久就醒过来了呢。”
  郭宽心道怪不得重生过来嘴里味道怪怪的,但是容伯作为他最信任最仰仗的人,必须让他远离黄巾贼。
  于是装作特别生气的样子,用力一拍桌子,然后站起来冲容伯怒声喊道:“容伯,之前也就算了,以后让我知道你还信太平道,还敢跟他们接触,别怪我郭宽心狠手辣,不念旧情。”
  容伯闻听此言心中也是一惊,少爷对他一直和声细语,突然雷霆之怒,何况此时郭宽的体内还是一个二十五六成年人的灵魂,发怒起来也是有些许威严的,容伯也是吓了一跳,连忙说不敢。
  郭宽转而温和地说到:“我也打听过关于太平道之事,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他太平道信徒遍布天下,号称几十万人,可见其志不小,我郭氏脆弱,沾之必将大祸临头,容伯,不得不小心啊!”
  说完郭宽便拍了拍容伯的肩膀,叹了口气,往自己的后院而去。
  容伯被少爷这十岁的孩子像长辈教训晚辈一样拍肩膀,也并不觉得怪异,当时他感觉少爷已经不是十多岁的孩子,而是胸怀天下的智者。
  “少爷,越来越高深莫测了。”容伯心道.
  自古枭雄能臣,都不是生而知之,都是经历一件件事情磨砺而成。
  曹操并不是生下来就注定是奸雄,海瑞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注定成为清官,人生每一次的境遇都会改变一个人的认知。
  施义粥,也许只是一件其他朝代平凡的小事罢了,但是此刻对于郭宽来说,就是他穿越而来开启不一样人生的第一阶台阶,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
  第二日,清晨,郭氏便在城南支了一个草棚,里面架了五口大锅,里面都煮着满满一锅的粟米(小米)粥,香气四溢。听说郭氏施粥,很多农民和穷人早上都赶来排队,草棚四周已经围满了不少人。
  郭宽看时机差不多了,粥也都差不多熟了,让人抬了一筐这两天连夜赶制的正郭背仁的木牌,约200余个。然后清了清嗓音,让周边安静下来,大声说到:
  “自我郭氏从先祖郭弘以来,到家父已有二百余年,我郭氏受尽天恩,上不忘报效君恩,下不忘造福乡邻。我郭宽年纪虽小,但时时不敢忘家父教诲,今在此开放义粥,算是回馈广大乡亲。”
  然后让人给他盛了碗粥,“我郭家施粥这第一碗就由我郭宽来喝,愿我郭氏与阳翟众乡邻同甘共苦,有我郭家一碗粥就有大家一碗粥。”说完也不管粥烫不烫一饮而尽。
  然后又说到:“以后凡是鳏寡孤独者,我郭氏家业虽小,不能一一供给钱粮,但是也会送上一份粮食,算是我郭宽的一份心意。”
  此刻小郭宽同志自我感觉犹如上帝派来人间的天使,怪不得后世有钱人都爱搞慈善,感觉是真的不错啊。
  郭宽刚讲完话,底下的郭家“水军”就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郭宽的名声今天算是正式打响了,成为了他立足汉末一根最重要支柱,可惜现在他根本没意识到。
  郭宽看了一会儿,然后把任务交给了容伯,吩咐他了一些要注意的事情,还让他如果有那些孤儿,郭家也可以看情况收养一些等等。郭宽随家仆回到家中,和自己的弟弟告别一声,就准备上山为父亲守孝。
  陪自己此时年纪正是人嫌狗憎的弟弟玩闹了一会儿,郭宽只带了两个家仆和护院,便轻车前往了三峰山,连贴身婢女小荷都留守郭府,毕竟守孝也是很苦的,没必要带小荷一起受罪。
  光和四年夏,也就是公元181年,整个汉末都很忙,灵帝忙着日夜宣淫;宦官忙着把持朝政,搜刮钱财;党人忙着为自己平反;豪强忙着压榨自己的穷亲戚;农民忙着从老天爷手下看能不能苟活下来;我们的大贤良师忙着招收信徒,计划造反....
  十岁的小郭宽不知道震惊汉末的黄巾之乱到底何时发生,能不能等到他从三峰山守孝下来,所以他也只能忙着,比其他人更忙,这样才能让他焦虑的内心得到一丝丝安慰,起码大乱将至,他内心可以从容面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