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天才悖论 / 第二十一章 “美强惨”陶成蹊

第二十一章 “美强惨”陶成蹊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就这样,在各种业务的磋磨中日子过得飞快,两人也奠定了各自业务领域的专家地位。而同时,闻讯科技在业内地位也越发稳固。
  地位稳固,意味着果实丰硕,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各种明里暗里的争权夺利。
  向天盏没想到,他的兄弟陶成蹊那么快就成了权利的牺牲品。
  想要毫不费力地摘果实,自然是挑背景单薄又有实力的倒霉蛋下手。不是每个人都有向天盏这样的幸运,开局就得到公司两位最具份量的大佬的赏识。
  陶成蹊无疑是那个最亮眼的倒霉蛋。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院派其实更注重“派系”,这种风气同样不自觉地延续到了企业里。在闻讯,大概因为创始团队的出身基本是江浙沪名校,基本上算是奠定了大致的格局。
  只有后来闻迅亲自挖来了一个清华毕业的光传输专家,这才有了后续零星的北方名校毕业生的加入。
  而陶成蹊,是第一批加入闻讯科技的清华毕业生,上头只有一个不在管理层的技术专家前辈,而他进入公司后给安排的导师,也是中规中矩的项目前辈,最多只是有两年得过邱志杰的指点,没有向天盏得天独厚的运气。
  换言之,他没有强有力的后盾。
  如果说向天盏刻意把自己活成了“孤臣”,不占山头没有嫡系,那么陶成蹊才是真真正正的“孤臣”,不占山头没有嫡系还没有大佬罩着。
  是的,向天盏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背后有真正实权的两位大佬,哦不,还有潜在的真正大佬管明臻,也就是有三位大佬罩着,除非他得罪了这三位大佬,否则,他的地位无可撼动。他就算作天作地,刚愎自用,漏洞百出,只要那三位,甚至说,只要其中两位还要站他,那就没人敢打他的主意。
  而弱小无助的“美强惨”陶成蹊就不一样了。他最强的后盾算来算去,最强的也只是根基还没有扎实的向天盏了。
  这不,公司的联合创始团队成员许成看上了极具潜力的能源产品线,想要插上一手。
  当然,最初他只是想招安。
  他看上了能源产品线,更是看上了一手一脚打造能源产品线的陶成蹊。嗯,这种看起来放荡不羁实际却不争不抢埋头干活儿性情又平和的后生谁不爱,多适合做小弟!他还有无数的想法需要一个强执行善指挥的聪明小辈来冲锋陷阵,陶成蹊无疑是那个最耀眼的人选。
  许成毫不吝啬自己的招揽和笼络。几乎上下都看出了他的意图,甚至邱志杰都没出声,也就是默认了他的行为。
  面对许成多次抛出的橄榄枝,陶成蹊的应对是,假装看不懂。
  都是聪明人,反复往来几次也都明了其意,许成怒了。
  动不了向天盏,还弄不死你陶成蹊?
  许成很快挖了个坑,找了个由头,趁着向天盏不在国内的时机,欲把孤立无援的陶成蹊调去海外,脱离能源产品线大本营。
  能源产品线此时发展势头良好。在陶成蹊的带领下,团队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和打磨,防止因突发停电导致的数据丢失和硬件损坏、为计算机、服务器和网络等设备提供电力保障的UPS(不间断电源)这一块,闻讯能源已经做到了业界顶尖;同时已经开始为运营商客户提供能源监测与管理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甚至在各种类型的电池这一块的研究,陶成蹊也已布局完整,甚至已经着手开始新能源行业基础解决方案的研究。
  而他付出全部心血的能源产品线就这样眼见着要成为他人的果实。赤裸裸地,不加任何掩饰地。
  是个人,都不能忍。
  有真才实学的陶成蹊,更不能忍。
  于是,被坑后不能忍的陶成蹊干脆利落地选择了辞职。既然公司不能实现他的构想,那就辞职自己干。
  彼时,向天盏正带领团队征战欧洲,辗转欧洲各国连轴开局,各种实验局,商业局,还有一些VIP客户的沟通与维护,大半年的时间不在国内。
  当他在欧洲忙得天昏地暗时,他的挚友在国内孤军奋战,直到离职。
  期间他们其实也零散地有着各种联系,然而陶成蹊只是报喜不报忧,依然一如既往笑嘻嘻,风淡云轻。
  等到消息传到欧洲时一切已成定局。哪怕他提前赶回国,都架不住陶成蹊已办完离职手续。
  他还记得那是三月底,整个杭州城春暖花开,而他的心情冰冷如寒冬。
  其实也就是大半年前的事情,现在想想却觉得恍若隔世。
  “这里待得没意思了,就出去做点有意思的东西啊。”他还记得陶成蹊一如既往言笑晏晏,丝毫看不到丁点儿被迫出走的感伤。
  只是那淡然的笑容却是狠狠刺伤了向天盏的眼。
  他是真的后悔,他怎么就没有从别人口中多关注一下当初的琐事呢?他只忙着工作,他只聊着工作,他居然没有提前发现许成的不怀好意。或者说,他知道许成的不怀好意,但是没想到闻迅和邱志杰可以纵容到那种地步。
  他以为他的兄弟不会对他隐瞒任何事情,他也以为他的兄弟有问题会向他求助的。是他大意了,是他过于自信了,是他太过想当然了。
  那种愧疚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一度让他无法自拔。
  老陶是个多好的人哪,无论哪一个方面都好得让人无话可说,他们怎么就能!就能下得去手把他逼走!
  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他一直觉得说的大概就是陶成蹊这种人。
  而现在,闻讯的一员上将军要离开了。
  离别那一晚,向天盏和陶成蹊沿着杨公堤走了很久很久,找了个人烟稀少的地儿喝了个酩酊大醉。
  那是向天盏第一次破例喝酒。他身体不好,从来都是滴酒不沾。
  出走后的陶成蹊选择了南下。
  他对向天盏说,BJ已经呆够了,他不喜欢沙尘暴的天气还有拥挤的交通,包括时常灰蒙蒙的天空,实在是让人无端心生憋屈,他喜欢南方灿烂的阳光,路边的绿植,好天气容易有好心情。
  不管这话真假,总之他放弃了他曾经无比熟悉的清华大本营,去了天气很好、彼时与首都资源差距甚大但朝气蓬勃的深圳。
  脱离了闻讯的桎梏,他的胆子和步子都大了不少。而清华校友会的优势也显现出来了,陶成蹊迅速组建了团队拿到了投资开始埋头搞产品。
  他离职时其实也算带了一批人出来,都是从前能源产品线的老人,他的忠实追随者。
  跟着他一起组建能源产品线的核心成员基本上都从闻讯走了七七八八,都是心高气傲的人,被人强行摘了果实自然不爽,也知道再呆下去也只能汲汲营营碌碌无为,不想忍的都出去闯天下了,除了一两个自己创业,还有几个去了业界能源大厂,大部分人都选择跟着陶成蹊一起干。
  丰年能源低调成立。
  而自己创业的陶成蹊也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再抗拒行业中的各种人情往来和派系林立,尤其是和媒体打交道。
  大概是吃了没站队的亏,吸取从前的教训,除了埋头做产品,他其余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和媒体还有业内人士打交道上面。
  本就聪明过人,学起这些东西来简直是信手拈来。尤其是他那副迷人眼的相貌,这份宝贵的无形资产更是让他多了好些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
  从前非常抗拒甚至刻意收敛浑身光芒的陶成蹊,在短短几个月学会了恰到好处地绽放魅力为自己的公司赢取最大利益,各种业内聚会上从最初的不习惯到后来的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那个从来羞于被人夸好看的青年开始坦然自若面对这份上天恩赐的礼物,并运用自如。大概唯一没变的也就是还能守住底线,暂时能够让自己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这样的陶成蹊愈发魅力四射,卓尔不群,更不像个搞技术的IT男了,走出去说他是明星所有人都会相信。
  从陶成蹊离职到现在的这大半年时间里,他们的联系少了起来。两个都是大忙人,又都是搞技术的闷骚工科男,平时没啥大事儿也都不怎么聊天,就这样联络渐渐稀少。唯一的一次见面是两个人正巧都出差BJ,好不容易约到了时间匆匆见了一面。
  几个月的离别,两个人看起来都没有变,依然是从前那个风尘仆仆但全身心都投入在工作中的模样。但是两个人都知道,对方变了,自己也变了。
  说不出来到底是哪里变了,但两个人的眼神里都多了些从前没有的东西。
  唯一不变的,大概还是两个人能够像从前一样,心无芥蒂地畅所欲言秉烛夜谈。
  陶成蹊的装扮比从前多了一丝正经,换成了轻熟款式的商务休闲装。这样满大街的普通装扮,在他那依然半长不长的微卷黑发和看似潋滟多情实则淡漠疏离的双眸映衬下,居然有了一丝莫名的禁欲气质。
  这样的陶成蹊是向天盏从未见过的,他说不上好,还是不好。
  显然,他对这个世界的热忱有了隔阂,他对现下生活的真诚多了冷漠。
  这样的他,行走江湖显然能够左右逢源,但是向天盏的心里就是针刺般难受。那埋藏在内心深处许久未曾翻阅的愧疚在那天又席卷开来,让他再一次痛恨自己从前的疏忽。
  时至今日,他依然清楚记得陶成蹊临别的那句话:现实主义者名利双收,理想主义者空手而归。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