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天才悖论 / 第二十章 双剑

第二十章 双剑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向天盏倒不是为了哄父亲开心而说的远志网络,他的确有这个打算。
  初步计划就像跟同学吴十洲聊的那样,先聚焦做存储,再从这个点铺开来,打扎实了基础之后,软硬件兼顾。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基于他和公司最后的谈判结果。
  如果,他是说如果,闻迅不顾情面,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按照国际惯例他有几年的行业竞业期。两年,或三年,他在心里也不是没有想过。虽然知道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都得提前做好各种打算,包括最坏的。
  三年,江湖就已经不是那个江湖了。
  无论竞业协议最后的结果怎样,运营商这一块他肯定是不会碰的,这是闻讯的主业。谈得好的话没准儿他可以如愿在政企市场大展拳脚了,实在不行的话,他自嘲地笑了笑,那就从个人消费市场做起呗。虽然没啥积累也没啥优势,总是能混口饭吃的。
  但所有的打算里都不包括去其他公司当个职业经理人。
  在他离职消息刚一爆出时,其实他的电话就几乎就被打爆,不论是工作号码还是私人号码。不说国内的IT公司,甚至于几家国际巨头的对家都委托猎头公司给他打来了电话。开出的条件不可谓不优厚,甚至都愿意出钱买断他的竞业期,这个数目可不是一般的小钱。
  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到后来不堪其扰索性设置了来电转语音信箱。
  在他所有规划里,他甚至都有想过如果竞业协议过于严苛实在被逼无奈那就出国去念个博士作为过渡也行,都没有去其他公司做高管这一项。
  就算再不欢而散,他也不可能掉头去对家来打闻讯。
  他不是创始人,但这也是他用血汗打下的江山。他们和他的江山,不容任何人毁掉。
  这些天他已有了初步的规划雏形,大概是没有乱七八糟的闹心事儿烦扰,也有可能是在家里所以格外轻松,他的思路是意外地清晰,做起事情来飞快。
  选定了存储这个方向,接下来其实思路就清晰了。从服务器,到数据中心,到云计算……可以做的其实有很多。
  如果按照业界固有的划分,底层逻辑,平台逻辑和业务逻辑,要想快速打响,可以从业务层入手,加上向天盏本人在业界极盛的名声,应该可以打出一个好的开端。
  要想基础打得夯实,那必须底层架构也是自家的最好。但是这个,人力物力耗费极大,成果显现比较缓慢。
  折中的选择就是做平台。
  向天盏极其讲究效率,但不是急功近利的人,他耐得住性子,他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也愿意为着目标沉下心来全力以赴。
  具体到存储业务来说,软硬件相关联的可多了去了。从硬件到软件全方位的实现,也就是后来经常说的端,管,云,这样来划分的话,硬件设备暂且不说,“管道”这一块主要是通信业务,他无论如何都不能涉及,最多也就做个服务器,划掉。云,也就是数据中心的托管服务和算力服务这一块,可以尝试。
  他的记忆力极好,几乎可以过目不忘,他记得自己曾经在IEEE上看过的论文,讲述云托管服务这一块,国外已有公司尝试做过,但国内基本上还是空缺,可以尝试下。
  如若这一块摊子太大,再往小里来。做闪存,个人存储业务,个人路由器,随身WiFi,移动硬盘等等也是可以的,最后,再延展到关联芯片。依照他的资历和经验,软硬件双管齐下应该都不是什么难事。
  这样,可以把目标客户聚焦在政企市场,避开了闻讯的主航道,希望能与后者相安无事地和平共处下去吧。
  向天盏其实并没有这样的把握,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向天盏揉了揉眉心,丢下手中的纸笔,合上电脑,端着茶杯走到窗前,打算休息一会儿。
  看着窗外星光点点,他忽然想起了陶成蹊,这个他在闻讯几年间事实上最亲密的并肩作战的挚友。这样惬意放松的夜晚,他很想和陶成蹊聊聊,就是漫无目的的瞎聊。
  陶成蹊比他晚一年进的闻讯,95年硕士毕业校招进的公司。虽然比他晚一年,却大了两岁多。向天盏是少年班,15岁不到即读的本科,而陶成蹊则是一路规规矩矩地走下来,18岁以当地状元考入清华,随后留校读了个研究生就常规地出来工作了。看起来人生随意得一如他本人随意的模样。
  虽然都是放在人群中闪闪发光的“别人家的孩子”,但这两人的风格截然不同。
  向天盏因为身体不好,常年一副瘦削苍白仿佛一阵风能吹倒的模样,但是整个人工作起来却是一副锋芒锐利的架势,往往让人忽略了他其实也有一张好看的脸。他一往无前的气势掩盖了一切。
  而陶成蹊有着一张无论走到哪里都让人无法忽略的脸。
  哪怕他和所有程序员一样灰头土脸的打扮,也掩盖不了他的鹤立鸡群,人群中你绝对能够第一眼看见他。一头不羁的微卷长发,一张堪比明星的脸,一双似笑非笑的桃花眼盯着你时似是深情许许,像极了抱着吉他弹唱校园民谣的艺术理工男。怎么看都不像一个顶级学霸而是一个吊儿郎当四处留情的艺术家。
  所有人见到他第一面都惊叹,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男生!再一看,哇,还清华毕业,怎么会有这样的神仙男生!再在工作中一相处,哇,能力这么强,人这么和善,哪里来的神仙男生!
  能征善战又长得好看且温润如玉的后生谁人不爱,陶成蹊的名声迅速打开来。
  向天盏琢磨着,要是公司和大学里一样有什么论坛评选之类的,陶成蹊当之无愧闻讯集团第一代男神。只是这些年公司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鲜少有人有心思在论坛里灌水,公司内部论坛此时基本上都是技术文档和行政事务通知的集散地。
  向天盏对陶成蹊的第一印象其实并不好。
  倒不是“既生瑜何生亮”的纠结,而是他因为工作第一次去找他时,他一副吊儿郎当妙语连珠的模样,正在和芳心暗动一脸娇羞的秘书们说笑。
  向天盏是个规则感极强的人,工作时间见不得他人懈怠,你做好了工作,哪怕同时谈八个女朋友他都没意见。
  他从不干涉团队成员私生活,但是工作时间就该有工作的样子。
  但这种不好的观感很快就被打破。
  两人就手头上项目正式聊过一次,陶成蹊扎实的专业知识,敏捷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很快让向天盏刮目相看。尤其是,他是鲜少能跟得上向天盏思路的人。基本上,他抛出一个思路,无论是新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还是对一些产品原有架构的整改,亦或是对现有产品的延展和整改,陶成蹊都能很快接上话,并且可以给出有效建议。
  这实在是个大大的惊喜。
  向天盏已经很久没有这种酣畅淋漓的工作感受了。绝大多数时候,极少有人能够跟上他的节奏,他其实已习惯,但偶尔还是有种寂寞的感觉。
  不过说起来倒也不是没有,邱志杰,那是比他还厉害的人,他都只有俯首听教诲的份儿。但是终究算是长辈,不敢太过放肆。
  向天盏在心里想着,就算陶成蹊真的同时交八个女朋友,只要不影响工作,也是可以的。
  在陶成蹊独立带团队开局了两个关键性项目,完全熟悉了闻讯科技的运作之后,96年底,向天盏正式向高管团队提议,让陶成蹊负责闻讯能源产品的阵地建设。
  能源产品之于通信,是相辅相成的存在。能源时效性约束下,无线网络的传输和存储等等都有莫大的影响,因此能源建设至关重要。把这么重要的项目交给陶成蹊负责,足见向天盏对他的信任和放心。
  此时的闻讯还只是单一的科技公司,但已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例如,你打下的江山基本上后续就是你负责维稳和拓展了。这其实,也算是向天盏为陶成蹊争取过来的一亩三分地,能否耕耘至开花结果,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果然,能“同时交八个女朋友”的陶成蹊不负众望,用了三年的时间,打造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团队,把闻讯能源从一无所有做到业内上游,假以时日可以和国外巨头一战。
  就这样,向天盏稳守通信产品线,陶成蹊筹建能源产品线,两人并肩作战,已是闻讯公司年轻一代的领头羊。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科技行业里更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无论公司还是人。
  有了向天盏这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在前,公认第二的陶成蹊则星光暗淡。人们从来只看得到第一。
  而陶成蹊仅仅只是出现得时间晚了些而已。更何况,性情平和,思维敏捷又长得好看的陶成蹊人缘好得一骑绝尘,远不是看起来刚愎自用的向天盏能比的。
  所有人都以为这俩只是表面和平而内里龌龊,一如上一辈的闻迅和邱志杰。
  但其实所有人都错了。两人不仅是工作上的默契搭档,私下里也成了惺惺相惜的挚友,是可以一起约饭一起跑步的小伙伴。
  如果说向天盏是夏日里灿烂的阳光,骄傲肆意,又带着热烈,那么陶成蹊则像是每逢十五那温润的月光,让人如沐春风,心情愉悦。
  90年代的中国,各个行业的机会都很多,只要肯下功夫,不乏一飞冲天的可能。两人在闻讯科技稳打稳扎,陪着公司一起慢慢成长为大树。
  向天盏依旧是那最夺目的存在,他也渐渐习惯众人仰望中带着隔阂的眼神。几年的时间里,他还是那个技术狂人,不同的是,在团队管理和业务管理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人际关系上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简单粗暴但已懂得笼络人心了,甚至面对媒体都丝毫不发怵,可以想都不用想地就着命题说出一大通有用的废话。
  简言之,已磨炼得隐隐有下一代领导人的潜质了。
  而陶成蹊一代男神的位置越发稳固,几乎是所有未婚女员工的梦中情郎。大家茶余饭后热衷于谈论他,哪怕他的谈资其实几近于无——他和公司绝大部分主管一样,几乎所有精力都扑在工作上,没有一点点的花边新闻,甚至趣闻轶事。但这不妨碍大家的乐此不疲。
  他那张脸,就可以发散出无数的故事版本。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