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秦盾 / 第十三章 邺城之战

第十三章 邺城之战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邺城南门并排有三个城门,三四丈高的城墙已经千疮百孔,不少旌旗被人砍断或扯下,向城下坠去或被风吹的在空中随意舞动。
  城头上的两拨军卒,都在声嘶力竭的吼叫。引起周边同袍的连锁反应,声音突然扩大无数倍,然后另一边的战吼也跟着扩大,中间还夹杂着隐隐约约的:啊、呀、嘿、嘚、杀…的杂声
  双方都在比拼声浪,来提高己方的士气。手上的家伙什也没停过,戟不是砸就是刺,刀不是劈就是砍,狼牙棍直接招呼对面的下三路,时不时顶在前排士卒的身后,就有箭矢射向对面也不管射不射的准,朝对面人多的地方放弦、扣悬刀就行,哪管你是哪个瘪犊子玩意,该你倒霉!
  后面够不着的,弯腰在地上捡石块,或在墙头抠下松动的砖块,跳起就朝对面掷去,也不管有没有效果,继续捡继续丢,继续抠鼻屎继续砸。往往前排被砸的鼻青脸肿、头破血流,青一块紫一块的。前排被砸的士卒,努力睁开被砸的肿胀一只、或两只牛眼,通过眼缝看眼前的敌人,口里呀呀怪叫,疼痛的愤怒,被砸的火气,统统化为力量,噗、噗、噗的扎入或砸入对面的身体里。还想找射自己胳膊的人,刚一分神,直觉得腹部剧痛,才低下头又是几根长矛或羽箭没入身体,浑身抽搐口吐鲜血的向前倒下。
  起此彼伏的拼命攻杀,嚎叫、惨叫、痛呼、悲伤、呼救声。。。此起彼伏宛若人间地狱。
  又似两团杂乱无章的流氓团伙在火拼,却有章法,双方战队相互攻击,相互硬怼。你进我退,你倒我杀,后退的不过两步,又反过来拼死把对面的往后赶。
  都处于生死一线,前面倒下后面马上有人补上,继续倒下继续补。如若退一步,彼此督战的弩机或长戟,会毫不留情的扎入你的体内。宁可前面断头,不可后面扛刀。就是此时双方士卒内心的真实写照
  死道友莫死贫道的攻伐,在命如草芥、血肉横飞的战场上演绎的淋漓尽致。
  林叔不停地把赵国士卒的尸体向墙下推去,这是百夫长给他的任务,背上还给他插了一根红色的三角旗,上面的王字被风吹的呼呼作响。这是他应得的待遇,也是百夫长保护他的应有义务。丢尸体也是林叔此时的义务,靠在墙垛角边的大个,也是浑身鲜血,加长版的琅琊棒断成三截,不是林叔的盾帮他抗了几记,估计他最起码是两截。
  当最后一根赵字旗跌落墙下,王陵长舒一口气。刀仆手进攻、玄武阵随后,戟手跟防,大开城门,骑兵城外十里拦截溃军。。。一连串的军令迅速下达。随后又命火头军杀牛宰羊,准备犒赏三军,医官清扫战场,补遗后事。
  林叔头上包着血渍干枯的麻布,吊着膀子、左腋下杵一树杈,领着二狗像木乃伊的幼稚汉子,一瘸一拐,相互搀扶哎呦哎呦的进府搜刮战利品。他是第一个登城且活下来的秦卒。背上的红色三角旗,足以吸引所有兵卒的注目礼,没受伤的闲散兵卒,站立一旁,左手握拳锤的胸脯咚咚作响。
  这是军中最高荣誉,现在林叔如果给伍佰主两耳挂,他也得受着,秦人重军功。有了登城的王字旗护身,那就是兵王,堪比裨将将军。
  三进三出的院子不大也不小,像富商之家。这里面所有的财货现在属于林叔,现在得好好清点清点,请书记官做个记载,财货得一份不少的带回去,给云凡相门好亲事,把屋子好好修葺下,给兰花置办一副好嫁妆…
  王陵攻下邺城,整修整四个月,也就是昭襄王五十一年年底,才向邯郸继续进军。林叔带着二狗卸甲归乡,没办法,一个汉子瘸腿废胳膊,一个病恹恹的时不时咳嗽晕倒的汉子,眼看没几天活头了,无法再行兵役,只能就地免除兵役。
  交割完传节,拿上书记官给的军工竹策,在一众袍泽祝福且羡慕的眼光中,赶着四辆满载属于自己的马车还乡,后面还有几辆跟着。最前面的车架上插着根招魂幡,由两匹驽马拉着。车架上堆满土黄色的罐子,其余缓缓的跟在后面。
  到达磨盘堡的时候,已经是昭襄王五十二年初,磨盘堡上插满招魂幡,与旁边山脉淡青绿的皮肤格格不入,磨盘堡下早已没有人声鼎沸的模样。只有三三两两的摊子摆在那里,行人也少。
  不少已是寡妇的妇人,手里牵着幼子,有老人的扶着老人,望穿秋水般的看着山堡下,缓缓行来的小小车队。
  眼中神情复杂,希望没有自家的陶罐,希望当家的在稀散的几个人当中。哪怕是瘸子,哪怕是瞎子;千万别给个冰冷的罐子,如果那样家里的天就塌了,一家老小如何过活?日子该咋过?娃还小,老天爷呀,保佑保佑,千万千万保佑。除了一两个潘静莲类的妇女,心里想着家里旁边的西门庆爱死他了的桥段。心里无所谓,但也不得不苦着脸,装模作样的干嚎几声,生怕周边的群众,不知她此刻很哀伤。哭嚎几下,实在哭不下去,只得用手捂着嘴,呜呜的继续装可怜,装着哀伤。细心的会发现穿的衣着可是很新的。
  期望的眼神,死死盯着越来越近的身影,不少的妇女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虔诚的向上天祷告。
  林叔一共回来6个人,却有十三个人一路同行,同行的除了百夫长外,还有四五个百夫长的侍从,再加一两个书记官和本地的衙役。
  战国时期常年征战,一旦战事结束,几乎家家挂幡,户户出殡。因此,丧葬文化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饱含浓墨的写了一笔。战争过后,往往老天爷会贴心的施云布雨恩泽万物,往往普通大众沉浸在亲人死去的哀痛中,冒着急雨出殡发丧。出殡发丧的过程中,如果有雨是不能打伞的。死去的亲人在天上看不见谁送的最后一程,看不见就不会保佑你。所以顶着粗麻布避头上的雨,送亲人最后一程,培土上坟。
  后来形成习俗,顶粗麻布出殡,并在战国时期发扬光大。经过时间的发酵,文人的添油加醋,粗麻布在传统文化中渐渐被视为粗糙、低劣的象征。而头披麻布则象征:家人在为亲人守孝期间,需要经历的痛苦和磨难,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哀思。
  其次,头披麻布也象征着亲眷对逝者的忠诚和孝顺,表达了孝子对逝者的怀念和追思之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