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我在山村的哪些年 / 第九章 大米的魅力

第九章 大米的魅力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杜茵茵今天起的早,她从空间取了一些米出来,想熬大米粥。空间的粮食收了几茬,又种了几茬,粮食地铺展的要望不到头,一片希望的田野啊,粮食多了就可以储存起来了。杜茵茵想尝尝空间大米的滋味,所以一早起来就开始熬粥,她要煮的粥可比家里平时煮的稠些,家里平时煮粥都是稀汤寡水的,还得加上红薯,她要煮个稠的。
  到底是空间出产的大米,味道很是不同,米粥在大锅里翻腾,米粒一点点绽开,莹白透亮的米汁一点点浓稠起来,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家里人刚起床就都被这味道吸引,一个个走马灯似的轮流来灶房看。杜老太看到三丫煮了那么一锅稠米粥,心疼的想骂人,但看到孩子们期待的眼神,就把到嘴的话咽下去了,交代声不要准备馒头了。挤在灶房的几个脑袋都愣了下,互相看看,这是堤外损失堤内补,不过这么香的粥,不吃馒头也行啊。
  看着粥要熬好了,杜茵茵从咸菜坛子里捞出两块辣菜疙瘩,细细的切丝,用清水洗两遍去去盐,又去地窖里拿个大萝卜,洗干净也是切丝。这里的萝卜是红皮的大萝卜,辣味足,水份多,放在地窖里用土培上能吃一冬天不糠心。萝卜丝和辣菜丝拌到一起,再加点蒜沫,放点醋,早上的下饭菜就行了。
  饭桌上没人说话,今天三丫起早烧饭,连个夸的人都没有,杜红旗觉得满桌子人没一个是有眼色的。这会屋里就两个声音,一个是吸溜吸溜的喝粥声,一个是吃萝卜咸菜的嚓嚓声,吃完了一碗的赶紧再盛,慢了就怕没了,好在杜茵茵煮的多,每个人能轮到两碗。
  盛了第二碗,众人才放慢了速度,细细品品,这米粥格外香甜,吃到胃里感觉特别舒心,为什么叫舒心,就是这样的感觉,五脏六腑都妥帖,四肢百骸都舒坦,以往不是没吃过净米粥,没这么熨帖过,还是说三丫会煮?
  杜老太也是服了,心里的不痛快早就飞了,大手一挥,中午还是三丫做饭,不过得加地瓜干一起熬,净大米的可经不起造腾。
  杜茵茵有点后悔,为嘛她要这么勤快,这让人盯上了,以后都让她围着锅台转怎么办?她可是做大事的人那!做大事的杜茵茵中午不煮米粥了,就是要破坏他们的期待。
  从空间拿出些麦子,泡上水,泡涨了用石臼舂,舂扁了放锅里煮,这个灵感来自燕麦片。把地窖里的老南瓜搬出来,这里的南瓜大,又面又香甜,配着燕麦煮,哦不,是麦仁煮,味道应该是不错。
  中午菜吃什么,得请示奶奶,白菜萝卜天天炖,能换个样式不?杜老太让她看着弄,这是让她自由发挥的意思了。
  自由的空间才能发挥她无穷的创造力,她也很卖力。把油罐里不多的油底子都倒了出来,爆炒腊野猪肉,撒上酱油放上水,焖出香味,萝卜土豆干豆角再加一个黑木耳,这就是个乱炖,且不知味道怎样,看着颜色就是浓稠赤酱的,杜茵茵突然灵感大发,抓了一把干红辣椒切吧切吧丢了进去,翻炒几下,试试味道,辣味在舌头上炸开,真是辣的上头啊!
  午饭刚上桌,大门就被敲响,宋大爷冻的像个野地里的鹌鹑站在门口,杜建民赶紧搀着他进堂屋,盛上一碗南瓜粥让他赶紧喝了暖暖身子。
  进了村他问了几家才来到地方,他是心动行动,在镇上雇了骡车就来了,真够任性的,这把年纪冻出个好歹算谁的?两个老头也不生份,兄弟老哥的称呼着,坐下吃饭!
  热乎乎的一锅乱炖散发着香味,纯正的农家菜。杜茵茵拿着馒头捏着筷子,眼角的光四散着,有点心虚,她不知道宋爷爷会来,否则不会下那把辣椒,不知道宋爷爷能吃的惯吗?
  事实上这锅乱炖很受欢迎,众人吃的脸上冒汗,连宋爷爷也冒了汗,把头上的棉帽子甩到了一边。辣味提高了食欲,一笸箩混着地瓜面蒸出的馒头差点没够。越辣越觉得好吃,平时吃惯了的萝卜土豆变得美味可口,欲罢不能。
  吃的一嘴火辣辣,喝一口甜香的麦仁南瓜粥,新麦子的特殊香味和南瓜的软甜恰到好处的适口,较好的安抚了火热的舌头,也安抚了脾胃。
  莫非三丫对厨艺有独到的天赋?杜老太是这么心里嘀咕的,不愧是她的孙女,做饭的手艺也隔代传了。
  杜老头对宋老爷子的不见外很是欣赏,俩人抽着一个烟袋锅子,都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杜老爷子要留他住几天,宋老爷子也不扭捏,打发建民去镇上,通知下老婆子。
  宋老太正在家里气的摔锅打盆,她就是在厨房里蒸馒头,听见老头子说出去走走,这一走午饭都没回来吃,几个钟头了,天寒地冻的,这是走哪里去了?真是不省心!
  杜建民带着一身寒气进门,宋老太才知道老头子去了马头村,虽然马头村改成了星火大队,但是老人们还是习惯叫马头村。这她就放心了,给杜建民煮了姜茶喝了驱驱寒,又把今天蒸的馒头都包上给建民带走,儿子拿回来的水果罐头也打包。杜建民只带了馒头回去,罐头坚决不带,本来馒头也不愿意带的,宋老太死活让带他才带的,回头他爹不捶他才好。
  去完了宋大爷家,杜建民赶着骡车去了卖麻花老太的小院,杜建民按照闺女的交代,拿着几斤大米来换油。麻花老太这次把杜建民带到了屋里,院子不大,屋里的面积可不小,收拾的整齐干净,屋当间烧着煤炉子,炉子上坐着铝质的水壶,水壶嘴里正袅袅散着蒸汽。
  老太听了来人要换油,一愣,随后拿起桌上放着的大米看起来,大米颗粒饱满泛着莹莹的光泽,真是好大米。老太小心的把大米放回袋子里,起身到里间拿出个秤,秤了下重量:六斤八两。
  杜建民小心的把装满油的两个玻璃瓶放进骡车里,瓶子中间用东西隔着,确保两个瓶子不能相互磕到,这才小心翼翼的架着骡车往回走。
  大米是他要走的时候闺女追出来放到骡车里的,交代他去找卖麻花的老太换些油。他有限的三十几年都是跟土地打交道,粮食吃自己种的,菜吃地里产的,跟外人的交道最多就是去供销社了,这次闺女交给他的任务是单独交易,说实话,他心里有点哆嗦,也有点激动,路上想了很多,比方让人看见了怎么应对,就说是走亲戚,来看望三姨。
  麻花老太也是非常谨慎,送杜建民出去,看看巷子里没人,但还是大模大样的嘱咐杜建民:“回去给你娘带个好,让她多注意身体,等天暖和了我就去看她。”麻花老太这样做是对的,以防隔墙有耳,小心驶得万年船。
  这次交易杜茵茵主要是想试探,她想给空间的粮食找点出路,也想跟麻花老太联络下关系,或许她就有路子。杜茵茵觉得自己的判断应该没错,在这计划经济时代,什么都要有票据,粮食定量供,油也定量,糖也定量,要说有什么不定量,大概是自来水和空气了。老太太能在这样的背景下炸麻花,原材料哪一样都不是一般人家能随意搞到的,所以杜茵茵才让她爹去换油。
  等开春化冻,她要亲自上门了,她相信空间产出的大米有足够的诱惑力。
  杜老太对日子的把控是很严格的,这样才能确保一家老小不饿肚子。她隔三差五的就往放粮食的仓房里视察,看看粮食的消耗情况,一大家子人吃饭,每天的粮食就不是小数目,她看着满满的粮食垛,心里怎么都觉得奇怪,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个时候起码得用掉一半的粮食,更何况老大家经常往孟家沟接济,可现在看着粮食并没有少很多,照这样看,吃到明年新粮下来也不是问题。
  粮食多,杜老太也可以松松手了,吆喝大儿子去磨两袋子面粉。
  杜茵茵不知道自己偷偷往仓房放粮食的事面临露底,她正高高兴兴的跟着哥哥姐姐在冰上溜滑车。她虽然个头高,可毕竟还不到十三岁,哥哥姐姐们都很照顾她,她也很享受这样的亲情。
  在现代她是万顷田上一根苗,家里的独一份,虽不缺呵护,可没有兄弟姊妹,到底是孤独了些,这就是独生子女的遗憾,现在,她有哥哥姐姐的陪伴,心里的那块缺失得到了满足。
  溜够了滑车,几人找了个合适的地方刨冰,冰冻的很厚,三个哥哥轮流用铁钎子破冰。破冰是很讲究的,随意敲开冰面会带来危险,用钎子画个圆形的圈,沿着圆圈下钎子,一点点的把冰敲碎,冰下面的鱼看到窟窿会游上来透气,用个捞鱼的网兜一兜,没跑。
  冷水河里的鱼脂肪多,肉质细嫩,不带土腥味,晚饭就用大酱煮了一锅红烧鱼,为了更好的招待客人,家里破天荒的蒸了一锅米饭。宋老爷子也很少吃米饭,一个月十斤的大米供应,就算儿子给贴补也吃不起。杜家人就更不说了,米是自己辛苦种下收来的,能分到手里的却很少,得支持国家,这叫交爱国粮。
  大米饭的香味引得人直咽口水,真是太香了,杜茵茵吃过正宗的东北五常米,这空间米比五常米香多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