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我在山村的哪些年 / 第十章 走亲戚

第十章 走亲戚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大锅米饭,一锅红烧鱼,一桌人吃的连点米粒和汤汁都不剩,还都有点意犹未尽。
  冰河里捞的鱼不少,剩下的用盐腌上,挂在迎风的地方吹干。家里鱼,肉,蛋,菜都不缺,粮食也够吃,杜老太再次检视后心里很踏实。
  宋老爷子在杜家住了几天了,老哥俩感情处的很好,两人一起编筐子,一起干活,烟袋锅子轮流抽,时不时喝两盅。炒盘鸡蛋,炒盘花生米,几盅酒喝下,肚里暖烘烘,小日子一派安然。
  镇上的宋大妈不清闲,老头子不在家,少了个人磕牙,她也乐得自在。只是快过年了,想着孙子就要来了,儿子过年也放假回家,她活计也不少,把儿子孙子的房间打扫擦洗,收拾的利利索索。这个月的供应粮和副食也该领了,老头子不在,她一个人还不成,瞅着日历,想着老头子也该回来了吧。
  把阳台上挂着的肉取下来化冻,天冷,肉放在外面就是天然的大冰箱,吃的时候放温水里泡泡就能解冻,这还是从杜家拿来的,把肉剁碎,配上白菜木耳,准备包饺子,大孙子就喜欢吃饺子。
  年关临近,杜建民和杜建友都请示了杜老太准备去各自的老丈人家走走,年前就那么一次了。
  这边的风俗是大的年节都要给丈人家送节礼,表示孝敬,结婚的头一年节礼有讲究,此后的都按心意随便给,心意到了就成。
  两个儿媳妇家都是一样的礼,六个杂合面馒头,五两一个,十斤的玉米面,五斤的大米,风干的鱼两条。这礼算是很厚了,两个儿媳妇都很高兴。
  杜茵茵也随着爹娘去姥姥家,他哥很辛苦,前胸后背都挂着东西,因为带着奶娃娃,东西收拾的格外多,她爹也没空着手,重一点的都放他身上了。她娘把小弟弟用个包被捆在了身上,外面还罩着个小棉被,冷是不冷了,就是看起来很笨重。杜茵茵提着她娘给姥姥姥爷做的棉衣,脚步算是最轻松的。好在她姥爷家就在几里外,娘家近这是多方便的事啊,估计杜老太当年就考虑到这茬了。
  姥爷家在徐洼大队,以前叫徐洼村。这里更靠近镇上些,以前很多村民喜欢到镇上做买卖,所以这里的村民家里都有些底子,日子相对其他地方要好些,现在不许私人做生意,胆大的还是带着东西偷摸的卖,这叫投机倒把。
  四里八乡都称呼徐洼大队所在的地方叫徐洼,徐洼外姓人不多。据说,徐洼人是明朝时徐姓大家族的一支人战乱漂泊,游走到这里,从此落地生根,繁衍子孙。
  姥爷徐疆,姥姥徐孙氏,面目慈善,笑容可亲。姥爷拉着杜茵茵的手,硬塞给她个红包:“好乖乖,拿着,到集上买东西吃。”
  灵魂已经快二十一岁的大姑娘被叫做好乖乖,杜茵茵内心有点羞囧。
  姥姥抱着小弟弟高兴的拢不住嘴,姥姥的嘴有点大,一笑就能把全部的牙花子露出来,好在牙齿还比较整齐。
  姥姥徐孙氏娘家是隔壁县里的,年轻时跟着父母逃荒要饭,要饭要到了徐洼,徐家人看着姑娘还算齐整,说话也利落,就用一袋玉米面把她留下做媳妇了,徐孙氏的娘家也靠着徐家的接济活过了饥荒年。
  家里有两个舅舅,她娘徐启熙是小妹妹,大舅徐启东,二舅徐启南。两人平时种地,有机会就出去做点‘生意’,脑子是属于比较活络的。
  家里的表哥表姐都很热情,对杜茵茵就格外热情,一年没见,杜茵茵个子更高了,两个表姐眼神里有羡慕也有担忧,担忧的是茵茵继续长下去得有多高,两个表哥也高,但是还没有杜茵茵高,杜茵茵鹤立鸡群惯了,对此并不在意,她是一览众山小。
  姥爷因为小女儿的到来非常高兴,命大儿子去把羊杀了,杜建友听闻忙制止“爹,千万别,家里有啥吃啥,我们也不是外人。”一只羊送到公社屠宰场能卖好多钱呢,这可使不得。
  “大冷天咱家里没啥好招待的,我外孙来了高兴,就杀只羊给孩子们喝羊汤。”徐孙氏抱着小外孙,也让儿子去杀羊。
  大舅舅和二舅舅利落的往羊圈里去抓羊,羊圈里养着三只羊,个头都不小了,两个舅舅一进来就扭住了一只大的,另外两只吓的往墙上缩。
  不多时,灶房的烟囱冒出浓烟,一口大锅里煮着半只羊,差不多熟的时候捞出来,拆了骨头,羊肉切成片,放进锅里继续煮,煮出一锅奶白汤汁。
  另一口大锅下了擀面条,一碗碗面条捞出来,浇上羊汤羊肉,撒上香菜蒜苗,配上腊八蒜,这是正宗的北方吃法。
  姥爷家祖上是从京都过来的,喜欢吃羊肉喝羊汤,早些年,每到冬天都杀一只羊,煮好了放进一个大罐子里,吃的时候连汤带肉舀出来,下面条,泡饼子,大冬天热乎乎来一碗,是个享受。
  姥爷家的羊肉真是让杜茵茵吃的很满意,徐洼人的日子虽然比其他大队公社的好些,但是也有限,农家人靠的就是土地粮食,现在国家困难,大部分的粮食都支援了国家,农民紧衣缩食,日子艰难,姥爷家看起来也就是勉强能吃饱的样子,姥爷一家人的气色明显就是营养不良。
  杜茵茵饭后找了个去茅房的机会,寻到了仓房,仓房门上挂着锁,好在有个小木窗能推开。姥爷家囤粮食用的是将近一人高的大缸,这种大缸下面有口子放粮食,缸上面盖着锥形的帽,这是徐洼祖传的囤粮缸。
  杜茵茵把绿娃放出来,绿娃小手一挥,白花花的大米瞬间把缸填满,几个缸都给堆满了粮。杜茵茵没去顾忌徐家人发现这些粮后的反应,这个时候有了意外而来的粮食,不应该是偷偷的吃吗,谁会到处宣扬呢!
  有趣的是,没过几天,徐家舅舅偷偷往杜家送了一袋大米,杜老头杜老太很是感动,准备十几个鸡蛋给他带回去。
  杜建友出来把徐启东让进自家屋里,屋里杜茵茵娘正给小弟弟换尿布,小娃娃不哭不闹,睁着水灵灵的大眼睛笑眯眯,很是可爱。
  “这孩子长的挺结实。”换完了尿布,徐启东把外甥抱起来。
  “这孩子好带,不爱哭闹,比红旗小时候好带多了。”杜茵茵娘把屋里坐着刻木雕的杜红旗忽略了。
  “娘,我小时候是啥样的?”杜红旗抬头看看她娘,一双眼睛充满好奇。
  “你小时候夜里爱哭,非要抱着睡,一放下就醒,醒了接着哭,抱起来又接着睡。”杜建友对大儿子的过去很是无奈:“我一抱就是大半夜,白天还得下地干活,那段时间可把我累坏了。”
  徐启东看到妹妹两口子那么恩爱,心里很受用。他今天来是有事要跟妹妹妹夫说的,他用眼神示意妹夫把红旗支出去。
  杜红旗出去后,徐启东把孩子放炕上,又打开屋门看了下,又进来把门关好,杜建友看他小心翼翼的,心里也好奇:“大哥,是出什么事了吗?”杜茵茵娘也变得一脸郑重。
  徐启东坐下摆摆手,招呼杜建友坐近些,“家里发生了奇怪的事!”
  杜建友坐近了些,也学着他压低嗓子:“啥事?大哥,是好事还是坏事?”
  徐启东把家里突然囤满大米的事跟妹夫两口子说了,杜茵茵爹娘觉得是祖宗显灵,杜茵茵娘还让大哥回去后,让她娘偷偷给祖宗上上香,现在破除封建迷信,不许上香烧纸的,但是这么大的事,一定得谢谢祖先。
  “这事不能让外人知道喽。”杜茵茵娘一再叮嘱。这事也就是徐启东和爹娘三人知道,现在又加了妹夫两口子。
  杜老太站在仓房里,打量着最近没有减少的粮食,又打开二儿子扛进来的那口袋大米,用手捻了捻,闻了闻,这袋大米就是亲家送来的,和家里最近吃的大米一模一样。
  家里人的变化杜老太都看在眼里,最近一段时间吃的饱也吃的好,孩子大人都气色健康,眼瞅着比下地干活时白净不少,脸都开始见肉,就连宋老爷子看着都白胖起来。
  别人家为了省粮食都窝在炕上,自家还都吃的圆圆润润的,这咋行!杜老太开始为伙食太好而操心了,盘算着是不是等出太阳的时候让一家人都出来晒晒。
  开始变白胖的宋老爷子根本不想回家,杜家热闹,即使大冬天哪儿也去不了只能待在屋里,那也比他家热闹有趣。孩子们对他也很好,亲近的很,俨然这里成了他第二个家。
  可是,孙子接他来了。
  宋思明穿着带毛领的军大衣,脚上穿着军队才有的高筒皮靴,精精神神的十五岁半大小伙,大眼睛高鼻梁,一说话嘴角就弯上去,看上去真是和气可爱,宋思明带着给杜家的年礼,顺带把爷爷接回去。
  他对着杜茵茵弯唇一笑:“茵茵妹妹,我是你思明哥哥。”
  这笑容在杜茵茵看来就像一个小狐狸,看惯了很多现代小鲜肉的杜茵茵觉得,这就是个在家人面前乖宝宝,家人背后嘛,那就不好说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