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我在山村的哪些年 / 第七章 去镇上

第七章 去镇上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吃饱喝足,四人在一间小屋里相顾无声,孟家东西屋里不时传来喝骂孩子的声音,管他是指桑骂槐还是其它,孟庆枝现在满脑子都是怎么能让爹娘能吃上口饱饭,不管是稀的稠的,能吃饱就行了。要是按照这样下去,恐怕是熬不过这冬天。
  孟庆枝低头,手里无意识的撕扯着从灶口捡的根稻草,她心里乱糟糟,一时不知道怎么才好。
  “不行就分家吧,跟大哥分开过。”杜建民打破了沉默。
  孟老头欠起身子,把头往杜建民哪里伸了伸,杜老太也望过来。
  让人分家可不是小事,一个女婿插手老丈人家的事,让人知道了够唾沫星子淹的。可是情况各有不同,照两个老人现在的状况,长期这样下去,今冬熬不熬的过去还两说,人命面前,啥事都可以往后放放了。
  “爹,建民说的你好好想想,这是个法子。”孟庆枝支持男人的建议。
  “分家还能分啥啊,我现在是屋没有地没有的!”孟老爷子很是愁苦。
  “屋怎么没有,这院子里的屋,哪个是大哥盖下的?这可都是爹娘给他置下的家业,现在他儿孙也一大把,竟然不记爹娘的恩情,这可是心肝肠子都坏了。”孟庆枝不识字,扫盲班光顾着纳鞋底,就记了一耳朵“党的恩情比海深”。
  现在实行的是人民公社,土地都是国家的,集体耕种,粮食工分制按劳分配,土地家里确实是没有的。可没有土地有粮食啊,孟老头有工分也是有口粮的,孟老头不能挣十工分,平时六个公分也挣得到的,这口粮都贴补大哥家了吧,这是打算饿死老的贴补小的啊,孟庆枝心里气愤的很。
  “爹,您二老身子没啥毛病,还能干活,不能说没病没殃的就这样给拖着饿死,您说是不是?”
  这话说的太不好听,杜建民听了都咳嗽了声,提醒下媳妇。
  孟庆枝也知道说的太过,可是,响鼓还得重锤敲,不把话说重了,就怕起不到作用。
  孟老头抽了一辈子烟袋,这会碰上大事想抽上一口,可惜老早就没烟叶子了,砸吧砸吧嘴,问女婿:“建民,你看分家能分成不?能分就分了吧,闺女说的也不错,一辈子没干活累死,老了老了再给活活饿死在炕上。”
  “只要您老想分,没有分不成的,就看您的了。”杜建民鼓励他道。
  孟老爷子看着老婆子,老婆子脸上瘦的皱纹就像一条条沟渠,眼神木木的,哭了一场也没能将眼睛里的愁云冲掉。
  孟老头下定了决心,哪怕让老婆子能多吃两顿饱饭呢,至于儿子,身前都顾不了,还管他身后呢,大不了还有闺女能把他们埋下地。
  分家不能把闺女搅和进来,缓两天,等他能下炕走动了,他自己去找队上书记来主持分家,庆枝带来的杂合面和鸡蛋够他们吃一段时间的,先养养身子,老婆子再熬下去恐怕得先走了。
  “你们回去吧,天也不好,路上多加小心。”孟老头定下了心意,就让闺女女婿先回去。
  孟庆枝看看刚能转开身的小屋,连个藏东西的地方都没有,出去抱了一堆稻草秸子进来,堆在一角,把粮食鸡蛋藏进去,“爹,娘,鸡蛋啥的补补身子,别给西屋了,先把自己的命顾着再说别的吧。”
  她娘擦擦眼睛,“放心吧,丫头,不顾我自己,也得顾着你爹呢。”老两口心里都惦记着对方。
  杜建民先出去扫骡车上的雪,孟庆枝再三嘱咐,才依依不舍的走了。
  下午回到杜家,两口子先到父母跟前回话,气氛有点沉闷,倒不是因为杜建民两口子拿了东西回娘家造成的,杜老头和杜老太听了俩人说的都沉默了半晌,孟庆枝抹着眼泪:“亏得我回去看看,不然恐怕就见不到爹娘了。”
  杜老头吸着烟袋锅子,锁着眉头,“咱庄稼人虽说是土里刨食,没城里的哪些念了书的人懂得多,可‘百善孝为先,礼义廉耻’还都是知道的。”
  瞅瞅身边的杜老太,杜老头觉得自家老婆子咋看咋好,孩子们都勤快懂事,孙辈也没有长歪,这都得感谢他老娘,给他说的好媳妇,一辈子就这么忽忽悠悠的过来了,紧巴巴的,可也没耽搁孩子们长大娶媳妇,一大家子热热乎乎的,就这样挺好。
  亲家的事就交代老大杜建民多注意着就行了,能帮衬就帮衬,分了家就是亲家老两口,也不是帮衬到孟家一大家子头上,耽误不了多大事。
  下了几天的大雪终于停了,家家都忙着扫房上的雪,雪积的挺厚,再下房顶都危险。
  扫完了自家的房顶,杜老大带着男丁去村里其他人家看看,有需要的就帮帮手,往年也都是这么做的。
  杜茵茵和两个姐姐把院子里的雪锄了,雪都踩瓷实了,走上去就打滑,杜茵茵用锄头一块块的刨,姐姐就在后面用铁掀铲,铲了丢到院子后面的河沟子里。河沟子上了冻,沿河的人家积雪都往这儿丢,堆的多了,过河直接踩着跟平地似的就过去了。
  这会山上没人去了,雪能淹到膝盖上,杜茵茵觉得可惜,山上的野柿子红彤彤的,看着眼馋,还有野生的苹果,都挂在树梢上,那是别人摘不到的地方,这对杜茵茵来说没啥难度,就是家里人看的紧,不让上山。
  村道上有小孩的嬉闹声,下雪的时候都被大人拘在家里,雪停了,趁着大人忙事都出来放风了。
  小娃子和半大孩子都出来了,杜茵茵几个忙完了院子,哥哥们也回来了,大家找出家里的两个滑车,也出去溜溜。滑车自己家里做的,杜老爷子的手艺,看着比别家的要精细些,前面还带着把手,不论是有人拉着还是自己从坡上溜下来都稳当些。
  滑车是模仿爬犁的样式,缩小版的,杜茵茵坐上头,她哥给她拉。拉第一下没拉动,杜红旗脚下打了个滑,背上还背着绳子,弯腰弓背的差点摔倒,太滑稽了,杜茵茵笑起来,其他人也笑他,有点不好意思。他换背后推的方式,人没推动,反而把自己推的趴到雪地上,脸朝下的那种,周围爆笑起来,他不好意思,但是自己也觉得太滑稽好笑了,拍着衣服上的雪,把棉帽子扶正,也跟着笑。
  坏心眼的杜茵茵捉弄她哥,用了点千斤坠,不怪得她哥推不动。杜国强和杜红旗觉得是三丫个高体重才推不动的,俩人一前一后使力,谁知滑车跟个水上飘似的,直往前奔,杜红旗怕被车碰着脚,还得撒丫子往前跑,绳子也顾不得拉了,周围又是一群哄笑,院子里的大人听到笑声也来凑热闹。天冷,都穿的厚,不管新旧破烂,能穿的都上身了,虽然个个穿的寒酸,打着布丁的到处都是,可此刻开心的笑容是真实的。
  日子就在风雪晴天中一天天翻过去,家里的鸡蛋攒了不少,虽然一家人也没少吃,但是架不住几只鸡能下,还是攒下能去供销社的份量了。收拾了这些日子编出来的筐子篓子,还有扎的扫把,零零总总的一大堆。杜茵茵她爹去队上借了骡车,把东西装上,准备去镇上供销社卖了。
  杜茵茵也想去,自从来到这地方还没出过村子,心里还是有点好奇的。她哥机灵活泼,早看出妹妹的心思,就和他爹说了下想带着妹妹去,他爹二话没说同意了。
  今天是没下雪,风也不大,出门算是好时候,但也冷的够呛,她爹在前面赶车,包的只剩个眼睛在外面,到了供销社还是冻的鼻子像个红辣椒,进了供销社好一会才恢复过来。
  供销社里暖和,人也多,快过年了,社员们有能卖的都想换几个钱。这个寒天冷地的,家家的鸡都不爱下蛋,杜茵茵爹带来的一筐子鸡蛋可成了新鲜物,周围的人都想捏一个看看,杜茵茵个高有优势,把伸手的都给挡了。
  她爹朴实厚道,有人问话就回答,回答的差不多都一样:“我家的鸡没人催,它就自己下蛋。”或者是“你把鸡养在暖和的地方,不冷它就爱下蛋了。”
  “炕上暖和,放炕上养着。”有爱闹玩笑的就接话。
  “炕上吃炕上拉的,你受得了啊?”
  “说你笨还不认,你不会给鸡盘个新炕啊!”
  “人还没睡上新炕呢,鸡先睡上了。”
  杜家爷仨笑的不行,卖了一车东西,换了几个钱,都还挺高兴。供销社卖的东西很多都要票,他们也没有,就捡着不要票的买了两样。
  不要票的地方就是黑市了,这个杜茵茵爹知道,但是他手里的这俩钱可不经折腾,他也没这个胆子,家里倒是没有急需的东西,就带着俩孩子在街上走走,也算没白来镇上。
  迎面来个挎着篮子的老太太,篮子上蒙着布,看着像是走亲戚或者街上买东西回家的,可是她用问路的语气把爷仨拦住了。
  掀起篮子一角,看到面对的三人都看到了,又迅速的盖上,杜茵茵她爹心领神会。
  老太努努嘴暗示往旁边巷子去,巷子里住着不少人家,那时都是带院子的平房,一个院子住好些人家。三人跟着老太太进了个院子,人都进来了,老太太把院门掩上,把盖筐的布彻底掀开,里面焦黄的麻花一个个散发着油香。
  “一毛钱一个,炸出来没多久。”老太太报出价格。
  麻花看着确实很诱人,杜茵茵她爹也想给孩子买点啥香香嘴,可买什么都要粮票,有钱也没地方使,真是愁人。
  “便宜些吧,五分钱一个”杜茵茵主动讲价。
  这时候一个鸡蛋不过是五分钱,一毛钱也能派大用处。
  老太太摇头坚决反对:“粮食鸡蛋都不便宜,这东西吃油,五分钱本钱还不够呢!”
  “你要是想要,就给七分钱一个,再少你们就是诚心气我了。”
  这人精老太太!
  杜茵茵爹从棉袄里掏出钱,数了七毛递过去。买了十根,拿出两根先给两个孩子吃。杜茵茵吃着麻花很不错,酥香酥香的,这可不是一般的手艺,就好奇的多问了两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