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安瑞茶楼。
从北平召回的冯胜此时就在这里喝着茶,他身边还陪有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大明第一代战神,李景隆。
李景隆看着身边的这位在两年后就会被封为宋国公的儒将,脸上泛起了笑容,“冯叔,北平那边有没有什么好玩的?”
冯胜看着身边一表人才的李景隆,“我去北平是整军备边,你以为我是去玩的?”
李景隆嬉笑道:“总有空闲的时候嘛。”
冯胜摇头,“你这哪有个国公的样子。”
“我这不是还没袭爵嘛,这种无拘无束的日子可不多喽。”
“你小子。”
此时茶楼的一楼,一个说书先生手里拿着什么东西走到了自己平日里说书的地方。
等他做好了准备,将手中的拿着的东西摊开,然后开口的说道。
“今日《大明周报》更新,我们今日便来说一说这《三国演义》第三回!”
“唇轻启,启人间兴亡与分合;醒木惊,惊混沌乱世梦中人”
“这《三国演义》第三回,便是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当说书人道谢完,茶楼里便传来一阵喝彩声。
看到这陌生的一幕,冯胜等李景隆重新回到座位上后问道:“这大明周报是什么意思?”
李景隆笑道:“这玩意儿也是这个月月初刚搞出来的,那时候您还在北平呢。”
“这报第一期上写,七天为一周,故称为周报。”
“上面的内容不止那说书先生讲的《三国演义》,还有朝廷这几日做的事情,文人的章句,还有皇上想传达的话等等。”
冯胜抚了抚自己的长须,“朝廷办的?”
李景隆:“谁说不是呢,不然谁敢卖这玩意儿,要不要来一份?”
冯胜点头,李景隆便喊道:“小二,来份报!”
小二很快就将报纸送了上来。
李景隆将其放在桌上,打开来还有油墨的香气。
开篇第一页上,便印有着报纸的名字和发行的日期。
大明周报,第三期。
炎黄历四〇八一年(1385年,括号内不在报纸上)。
洪武十八年十月二十一日。
冯胜看到这炎黄历来了兴趣,“这炎黄历是什么意思。”
李景隆道:“第一期上解释,这是把黄帝即位以及创制历法的时间,来当纪年元年,说这是华夏民族历史渊源流传,一脉相承的见证。”
冯胜点头,“一脉相承,也好,历经元朝这一异族统治,我大明也是需要这东西激发百姓的认同感。”
冯胜掀过封面,便来到了头版,标题上面赫然写着一行字。
《关于在直隶、浙江、江西、福建四省试行摊丁入亩的有关税法变更》
看到这个标题李景隆眉头一挑,“摊丁入亩?”
这几个字听起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冯胜抚着自己长须,静静的往下看,和冯胜一脸平静的表情不同。
李景隆是越看就越苦起一张脸,“皇上这是哪想出来的绝招啊,直插我等心腹啊。”
冯胜倒是认同的说道:“这也是好事,不用怕地方大户兼并土地,然后将繁重的税赋让那些无地的穷人承担了。”
冯胜是经历过元朝那万恶的包税制的。
这税制简单来说就是,交够上面要的税银,剩下的全是自己的!
可想而知当时的官员们会如何的盘剥百姓了。
这则新闻里还有朱元璋的批注。
【咱想过了,历朝历代按人头征税,最后都会因为地主、贪官污吏们兼并土地,导致税赋让那些小农、穷人们承担。】
【摊丁入亩就很好!人口会增长或减少,但土地是确定的!谁家田多就交多些,谁家田少就交少些,这非常好!】
【尽快在这几个省丈量田亩,然后推行!】
其实苏缘当时跟朱元璋讲这一政策的时候,是想让他在丈量田亩之后再推行这一政策的。
这样子丈量田亩这一过程就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但老朱听到这个政策之后,就忍不住了,他当时就跟苏缘摊牌。
老朱在明初三大案里不是杀了超级多的官员吗,这些官员家里的那些田地,老朱可是一点不剩的全都收来当官田了。
而且建国初期,老朱不仅将前朝官田全部充公,而且还将不少富贵大户田产罚没。
大明官田差不多占了一半,有些地方甚至占了四分之三甚至更多。
而且朱元璋还学了汉初一些制度,将各地的豪强迁往南京,防止他们在地方做大。
再者有反对又怎么样,我朱元璋刀不利吗?
在这条税法改革里,田亩也将不再分上中下等,按统一标准进行征税。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苏缘带来的化肥的影响。
你的田即使是下田,用农家肥,再用上化肥,也能比以往的上田的产量来的高。
所以直接按统一的标准来收,免得未来的官吏们在这上面钻空子。
而且老朱也打算在什么时候,将官田的高税率降到和民田一样。
冯胜道:“怕是接下来可能会动刀兵了。”
李景隆笑道:“皇上在,他们敢?”
冯胜抿了口茶:“想私瞒田亩的人总是会有的,你觉得皇上忍得了这个?”
李景隆恍然大悟:“也是,财帛动人心啊,我看这些耍小聪明的,别到时候自家的田都被收去了。”
不过这时候李景隆突然陷入了沉思。
“冯叔,当时您应该还在回京的路上,有件事您可能还不清楚。”
“什么事。”
“这大明周报的第二期的头版,是《关于科举考纲的重新调整》。”
闻言,冯胜便从报纸上抬起头,略带意外的说道:“内容是什么?”
李景隆稍稍回忆了一下:“大致就是把原先的科举列为经义科,然后增加一门明算科,两科并立。”
“而且在经义科里也要考数算,占30%的分数,而明算科则相反。”
“而且最重要的是,明算科的进士名额将会和经义科一样。”
“也就是说以后经义科取多少,那明算也会取多少!”
冯胜是个儒将,自然也是明白这个调整的重要性,“皇上这是要做什么?竟然将数算的地位拉到如此之高?竟与儒学相当?唐朝时也不过如此吧?”
李景隆摇头道:“我也不清楚,这个新闻一出,当时在学子那里的影响可大了。”
冯胜点头:“我能预见。”
李景隆看着冯胜道:“我之所以要提这事,就是想这时候将摊丁入亩的事项抛出来。”
“皇上是不是想将这水搅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