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南明兴亡史 / 第二章:大西军余部出川入云贵

第二章:大西军余部出川入云贵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二章:大西军余部出川入云贵
  刘惠恕
  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张献忠在四川西充城东南凤凰山与清军作战,中箭身亡。而导致张献忠身亡的真接原因是:原大西军将领刘进忠降清并在战场上为清帅豪格亲王指认张献忠。张献忠死,军中大乱,被清军破营寨一百三十余处,阵亡数万人,失马骡一万二千二百余匹。但好的是,他生前确立的四位养子掌兵的建制尚存。因此在张献忠死后,他的四位养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能在危难中收集残部数千、家口万余人,由顺庆(今南充市)南下,一昼夜驰数百里,才保存下了大西军部分有生力量。
  顺治三年(1646年、明隆武二年)十二月,大西军余部行抵长江北岸,与四川重镇重庆隔江相望。南明总兵曾英(1621—1647年)率重兵十万阻击。时大西军已断粮十余日、杀马为食,渡江乏船,只有拼死一战,方能突越长江天险。
  曾英,明末名将,福建莆田人,美髯神力,官宦世家,别号“曾公子”。明亡,散尽家财,募众万人,守巫山城。适值张献忠兵至瞿塘峡口,曾英以兵阻击,每战必身先士卒。坚守四个多月,苦无援军,只好退守忠州(今重庆忠县)。张献忠重兵趋成都,曾英率军乘虚败张献忠部将刘廷举,复重庆。张献忠使义子刘文秀将兵三万来救,曾英自率轻骑五百,大败刘文秀军,斩大西军都督张广才,威震川东。永历帝即位,封平虏候。时张献忠克成都未久,蜀人皆思曾英,谓:“曾公子而在,吾不至此。”曾英缺点是年轻气盛,不习水战。闻大西军残兵欲于长江北岸渡江,取重庆出川,心甚轻之,不甚设防。
  不意刘文秀(?-1658年)长于水战,履江如平地,他乘夜暮率五勇士泅渡长江,在朝天门码头上岸,抢得大船一艘,返载百名勇士,又夺得曾英水军停靠在朝天门码头的战舰数十艘,满载大西军将士进攻曾英水军,曾英水军大乱。曾英自驾巨舟数十,欲围歼大西军主帅孙可望于江心,却被刘文秀一箭射中,落水而死,时年仅二十六。曾英死,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率大西军余众冲入曾英兵营纵火,南明军大乱,十万大军(一说二十万大军)顷刻瓦解,大多降大西军,大西军军势得以复振。
  曾英死,苦得是其妻董琼英。董琼英,富家女,貌美娴熟武事。自为一军,有蛮族女婢数百,尤善战,登山如猿揉,曾英屡战,董琼英皆率众从之,直至收复重庆。曾英死,董琼英率众走巫山、夔州,数年后,投奔射洪诸生崔甲,后琼英卒,崔甲率余众降清。此是后话。
  朝天门码头江面水战其与杨展在彭山镇江口大败张献忠水战一样,都是典型的军事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前一仗杨展以数万人的军队击败了张献忠二十万大军,基本宣告了张献忠在四川创立的大西国的失败;后一仗大西军以数千残兵击败了曾英十万大军,得以摆脱在四川的绝境,顺利进入云贵,而开创了以后近二十年与永历朝联合抗清的局面。所以这两次战役都创造了军事上的不可能。
  大西军取重庆后,停留数日,以补军需。在重庆,四将军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军事联席会议,来决定左丞相汪兆麟的去留问题。因为四将军认定:显然是由于汪兆麟进谗言,诱导张献忠在四川大肆杀人,搞得众叛亲离、丧尽人心,才导致认张献忠在四川所建立的大西政权最终败亡,并使大西军今陷绝境。
  汪兆麟,又作汪兆龄,安庆桐城(今属安徽)人,当为明末贡生出身。根据有关记载,汪兆麟崇祯十四年(1641)归附张献忠,传为张婿,以智谋受信任,崇祯十七年被任为左丞相。他曾向张献忠提出建议:“江南未可图”,“必先得蜀以为根本”,“根本既固,然后北伐,四征天下,不足定也。”张献忠采纳了这条建议。由此可见汪兆麟对大军早期事业并非毫无贡献。但汪兆麟其性格好杀,处处迎合张献忠的喜杀嗜好。他挑拨离间农民军内部团结,使大西军将士万人被杀,在定都成都后人人自危。这使四将军有足够的理由,把大西国政权在四川失败的责任归罪至汪兆麟。
  在这次军事联席会议上,四将军宣布处死左丞相汪兆麟。汪兆麟自是不服,表示:先王在时,以我为东阁大学士,“总决诸事”。先王不在,大西军诸事亦当听令于我。今先王尸骨未寒,尔等欲杀我,与叛乱何异?四将军则指责汪兆麟“凡献忠所用酷刑,皆兆龄导场之,所以杀万计,军中久积恨。”最后让“能奇引弓射杀之。”四将军随后传谕各营:“各宜同心协力,共扶幼主,克成大事。”“传谕之后,欢声满营……各营帖然。”
  根据这一记载,在四将军杀汪兆麟后,陈皇后及其所生张献忠的“太子”尚在大西军中,被四将军作为“幼主”来拥戴。但在这次联席军事会议上,陈皇后显然采取了支持汪兆麟的立场,这就为她以后的死,埋下了种因。因为陈皇后虽空有“皇后”的名号,手中并无兵权,与四将军又不能同心,张献忠死后,无人能保护她。
  重庆军事会议之后,大西军继续向贵州方向转移,当他们行军至遵义桃园洞时,据有关记载,四将军又发动了一场兵变,将陈皇后及张献忠原立幼太子放火烧死。至于这后一场兵变何以发生?其原因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陈皇后试图利用幼主母亲的身份,掌握大西军的军权;二则是孙可望的篡权野心,得到了另外三位将军的支持。但从道义上来说,这四位将军是张献忠的“义子”,那么陈皇后便是他们的“养母”,他们如此对待陈皇后,显然于道义有亏,且同时被烧死的幼主,年龄最多不会超过3岁,所以此举实有欺侮弧儿寡母之嫌。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西军要终走上联明抗清的道路,又不能不放弃张献忠的血统,而拥戴有朱氏血统的永历王朝。因此这又是不得不然的事。
  经桃源洞兵变后,大西军余部攻克遵义,顺治四年(永历元年、1647年)三月,抵达贵阳附近的定番。大西军的四位将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奇能,在这里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讨论日后的战略方向。当时大西军面临的形势是:满清王朝已建立,行“雉发令”,并诉诸武力征服华夏,时“杨州八日”、“嘉定三屠”等惨案的发生,极大地激起了汉族的反清意志,国内民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大西军如要¬生存,必须适应形势变化,联南明势力抗清。而孙可望政治目光短浅,不知变化,在会上力主出兵广西,继续与南明军队作战,称藩于滇、黔、楚、蜀,失利则逃往南海。李定国则主张大西军西进云南,建立根据地,联明抗清。他说:当前清军大举进攻,闯王血溅九宫山,老万岁中箭身亡,我们与清军有不共戴天之仇。大敌当前,如果再与明军厮杀,只会使清军渔翁得利。当务之急在于联明抗清,否则只有死路一条。李定国的建议得到与会大多数将领的赞成,但孙可望则固持已见,只想保住所得土地,对李定国的建议无动于衷。李定国愤怒表示:亡命南海只是死路一条,那还不如当场死去。旋即拔剑自刺。剑被众将夺下,以战旗为之裹伤。众将一起跪地高呼拥护李定国的建议。孙可望见人心向李,众志难违,无奈同意进兵云南,联明抗清。但孙、李二人至此始具心结。这次军事会议的另一个重要决定是废除四将军的从姓“张”,各复本姓,各自称“王”,定年号为“兴朝”,这样大西军便完成了“四将军”领导体制。而孙可望因年长,原在军中的地位最高,又读书识字,便被推为“盟主”。
  定番会议是在大西军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一方面确立了大西军南下云南、联明抗清的正确政治方针,使大西军的形势转危力安;这次会议另一方面因孙可望与李定国不同政治主张的冲突,而为以后大西军队伍的今裂,埋下了种子。
  定番会议之后,大西军余部又攻克省城贵阳、定番州、永宁州,贵州西部诸郡望风而降。此时云南正值阿迷州土司沙定洲之乱,明黔国公沐天波逃离昆明。由于沐天波副将龙在田(?-1652年)早在张献忠谷城诈降时,与孙可望相识,便派人向孙可望求援说:“如果你们兴义师来讨伐,那么云南全省可以拿下。”四将军认为这是扩大西军辖地的好机会,便以为黔国公复仇的名义,出兵进据由叛明武装沙定洲控制的云南。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