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养牛是个好项目 / 第四章 潜意识

第四章 潜意识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任何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会有前兆。然则,牛逢春和赵敏在经历那个重大事件之后,把之前出现的事件都称之为“小事件”,或相比之下,这些“小事件”甚至普通到不能称之为事件!
  “下海”后的赵敏为了不让父母觉得自己无所事事,所以总在父母面前表现出积极研究学问的态度。这不,晚饭的时候,还同父母谈起“量子纠缠”。父亲毕竟是大学毕业,可以应付几句,但高中文化的母亲则笑呵呵地望着两父子“讲天书”。
  天书,单单讲是不够的,精力旺盛的赵敏还决定做。
  于是,赵敏决定与牛逢春联手做几次实验,实验前提是,牛逢春事先毫不知情。
  实验的起点,是从人和人之间的、看不到的信息干涉开始。
  但是聪明如牛逢春,当第三次碰到怪异的“小事件”出现时,已经隐约明白赵敏在干什么。
  “你是不是在研究第六感,有意摆我一道?”牛逢春好奇地问道。
  “我没有摆你一道。”赵敏笑着说,“但你果然够醒目,虽然不是第六感,但也差不多了,我只是玩玩,有空再和你解释。”
  第一个小事件,是一场戏。
  赵敏与牛逢春之前到过牛逢春的“家乡”,碰见一些东海市的牛肉贩子(供牛肉给菜市场的供货商),这些牛肉贩子经常与牛逢春同去买牛,都很熟。那次,赵敏也非常愉快地加入了他们的宴席——牛鞭、牛蛋大餐。吃着吃着,赵敏就和他们成为了朋友,并交换了联系方式。
  这一次,赵敏以抽签的形式,选出了其中一位牛肉贩子,提前邀请其上午十点整准时到达“牛七”喝酒,并强调一定要十点整、准时到达。
  然后,赵敏像往常一样,八点左右就来到“牛七”。这天牛逢春生意很忙,时不时会起身帮忙,所以也没能陪赵敏多说几句话,但时不时赵敏都会和他谈起那次和牛肉贩子的牛鞭、牛蛋大餐,以勾起牛逢春的注意。大约九点四十分,赵敏开始谈起具体的牛肉贩子,话题包括他们的性格、爱好、绰号,一次收了多少头牛,谁带的女朋友最漂亮等等,这也是牛逢春喜欢谈的。最后十几分钟的谈话内容,是赵敏特意精心设计的,始终没有提及即将到来的人。大约九点五十七分,牛逢春突然没有先兆地说了一句:“肥波现在一定还在床上睡觉。”
  肥波,正是赵敏签中邀请的牛肉贩子!
  赵敏结束谈话,微笑不语。
  神奇的事发生了,三分钟后,肥波准时出现。牛逢春一看见肥波,高兴地拿着勺子在肥波面前晃了几下,笑着说:“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刚刚说到你,你就来了。”
  这种对话太常见了,肥波也不在意,也笑着说:“很久不见你了,来看看你,你有什么关照。”(并没有说是赵敏邀请的。)
  牛逢春也没有在意,热情地说:“请坐,我请你吃牛腩。”
  没有人注意到这是一场戏。当牛逢春添了一大盘牛腩走向肥波和赵敏时,牛逢春瞄了一眼远处角落的“云姨”,她正站起身来离开,平时她离开不会这么的早,而且,她在离开时似乎有意往牛逢春望了一眼。
  牛逢春口中的“第六感”,在赵敏看来是“量子纠缠”。
  所谓“说曹操、曹操到”,实际上应该把因果关系倒置,应该是“曹操到、说曹操”。因为肥波当时正在赶来,是主动的行为,他和牛逢春是熟人,两个人早已相互产生了生物磁场,建立了“量子纠缠”。肥波在“正在赶来”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发出了信息,而牛逢春口中的“第六感”又不自觉地告知自己,肥波正在赶来。但牛逢春的感知并不会高出常人多少,都不够准确,只能感知到肥波的这个人,而感知不到“正在赶来”的这个动作。所以,不自觉地提到了肥波,并不知道肥波会马上出现。
  赵敏有意提前安排关于牛肉贩子的谈话,就是为了增强牛逢春的感知程度。至于如果不谈这些话题,结果如何呢?
  ——过了几十天之后,赵敏是这样对牛逢春解释的。
  此后,又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但这次赵敏并没有参与,是自动出现的。这次出现的情况是另外一种结果,感知程度却更上了一层楼,也就是赵敏不谈也有的结果!
  当时在没有先兆的情况下,牛逢春突然说:“我总觉得今天会有个什么客人来,很重要的人,但不知道是谁。”
  结果,极少来“牛七”的一个警察,亦即当年为牛逢春取名牛七的那位警察来了!
  在牛逢春看来,这名警察确实是当天来的最重要的客人,没有他,就没有“牛七”!
  这种情况几乎可以认同为“说曹操到、曹操就到”,说明“牛七”与“牛七”取名者的“量子纠缠效应”很强大!
  第二个小事件,是一只麻雀牌。
  赵敏设计的实验步骤也从谈话开始。
  在“牛七”喝酒本就天马行空、无话不谈,谁先主导,就谈谁的话题。
  当时牛逢春也正好在场一起喝酒。
  “唐僧就是唐玄奘,有谁知道他姓什么吗?”赵敏首先提问。
  赵敏一向如此,问题总是令人难以捉摸,看似容易吧,一回答就错。现在提出这个问题,没有做过准备的人,只能凭逻辑来推理。
  牛逢春太了解赵敏了,率先笑着回答:“我就知道他肯定不姓唐”。
  谈人物需要对方也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要别人听得懂,尤其是要牛逢春听得懂(牛逢春不懂历史)。
  “聪明。”赵敏竖起了大拇指对牛逢春说。“唐僧本姓陈,名伟,家中四兄弟中排行老四,是老二先出的家。家父去世后,老二把十岁的陈伟接入寺庙,经常听讲佛经,触发了他的慧根,十三岁正式出家,法名玄奘。”
  “陈伟啊,我的一个工友就叫做陈伟。”在供电局退休的老吴头插了一句。
  赵敏点点头说:“陈伟这个名字当然很普通,全国可能都要有几万个陈伟,但古往今来,最伟大的陈伟可能就是这个唐玄奘了。”接着,又如数家珍地把唐玄奘如何成为一代高僧的经历简要地说了一下,最后,把唐玄奘归纳为一个杰出的旅行家、探险家、哲学家。
  整个谈话过程大家都有参与,交流气氛很是轻松愉快。
  之后,赵敏又把薛丁山、张骞等历史人物摆上台面,最后,还谈了虚构的故事人物,例如欧阳锋、潘金莲等。谈到潘金莲,大家的踊跃度最高,有人连《玉蒲团》也摆上了台面,还谈起有着千年历史的“三寸金莲”足文化。
  约莫两个小时过去了,席间牛逢春一会儿去做生意,一会儿过来听。当大家谈兴正浓时,赵敏离席,从不远处的麻雀桌上借了一只麻雀牌,这个动作谁也没有注意到。
  赵敏回来对牛逢春说:“我要和你玩一个游戏,请你配合一下,好不好?”
  牛逢春当然说好,赵敏说:“请你先深呼吸一下,我现在要问你一个问题,你不要去思考,因为你只有一秒钟的时间,必须回答。”
  牛逢春深吸了一口气,定了定神,说:“好!”
  “现在开始。”赵敏将麻雀牌的反面递到牛逢春面前,用很快的语速说,“这是东南西北中一个,猜是什么。”
  由于时间太急,牛逢春想也不想,就脱口而出:“西。”
  赵敏缓缓地将麻雀牌翻转,果然是西。
  众人愕然。
  牛逢春也感到不可思议,追问为什么。
  赵敏微笑不答。
  这时,牛逢春又不自觉地望向远处躲在角落里的云姨,只见她正在闭目养神。她今天没有穿白色连衣裙,而是一身白色的高档女士西装,一双白色的半高跟皮鞋,她闭上眼睛的气质很是斯文。
  几十天之后,赵敏对牛逢春说:“这种情况是‘潜意识作怪’”。
  潜意识在心理学上解释为“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赵敏认为,这也和“量子纠缠”相关,意识和潜意识也都是一种能量。
  赵敏谈的人物都与“西”有着莫大的关系,大家参与谈话,事先并不知道赵敏的重点在“西”,但在谈话过程中不断地累积了“西”的能量。赵敏突然让牛逢春猜麻雀牌的行为,是一种激活的手段。如果给牛逢春一分钟,按他的聪明程度,不需要潜意识,他会联想到刚刚谈到的内容,从而判断出“西”,不是猜,这是信息的直接关联。但在短短的一秒钟之内,是不可能有理性的思维处理过程的的,只有感性。就在那一刹那,谈了两个多小时的熟悉的纸上人物,唐僧西游、薛丁山征西、张骞出使西域、西毒欧阳锋、潘金莲与西门庆,其所有的信息都新鲜热辣地与牛逢春建立了“量子纠缠”,激活了牛逢春所谓的第六感(潜意识),使得牛逢春脱口而出,“西!”
  赵敏也知道这个猜牌风险很大,换一个人不一定也会成功。但赵敏对“西”的处理是有讲究的,一是设置了五选一,瞎猜“西”的概率在理论上只有20%;二是大家都是东海人,“东”字再熟悉不过了,在那一秒钟,脱口而出是“东”的概率是最大的,而且,东南西北中,“东”排在第一,顺口而出是“东”的概率也是最大的。另一个概率比较大的是猜“中”,因为“中”是最后读出的音,也符合“顺口而出”的条件。综合起来,“东”和“中”的概率之和是远大于其他三种情况之和的,这就是大脑在瞬间的惯性思维。所以事实上,如果仅仅是瞎猜,猜“西”的概率甚至会低于10%。这个实验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潜意识在大概率上完胜了惯性思维。
  另外,赵敏选择谈论纸上人物,也是有讲究的,代表了现实生活中与牛逢春没有实际联系的所有群体的信息,说明这些信息也是具有足够能量的。
  听完赵敏关于“西”的分析,牛逢春突然若有所思地说:“那天,她穿的是西服。”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