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三国之大骗子 / 第二十九章 薛房的请求

第二十九章 薛房的请求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又过了几日,郑玄的回信,和他给丁灏派来的帮手也到了。
  丁灏在信中,曾向郑玄求几个同门弟子,前来主持西山的学堂,让他没想到的是,郑玄竟直接将国渊给派了过来。非但如此,国渊还另外带了十几个书生一同前来。
  这十几人虽未列入郑玄门墙,却也都是学问极好的。
  家境窘迫的寒门子弟,即使认真读书也不见得能有入仕的机会,如今丁灏这里急需人才,他们这些人便应招跟着来费县碰碰运气。他们的到来,极大地缓解了丁灏的压力,也使得丁灏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开始有时间思考接下来的事情,并有精力督促、安排营中的大小适宜。
  而与国渊同来的,还有郑玄的回信和为学堂所题写的匾额。
  郑玄宅心仁厚,是真正心怀仁义的鸿儒。他在信中鼓励丁灏继续努力,践行当初为生民立命的豪言。他表示,为了三万流民的生计,自己作赋、题字都是小事,又嘱咐丁灏如今虽然小有所成,却更要戒骄戒躁、小心经营,不要辜负了他与诸葛郡丞的殷殷期望。
  当然,信中还附带了一篇记述学堂成立始末的文章。
  这篇文章虽非读之使人热血沸腾的雄文,却也是引经据典、气势不凡,更兼用词严谨,表述精到,于平平中尽显一代儒宗的雍容气度。
  丁灏正等着这篇文章呢,如今既然来了帮手,他便更加可以从容应对。
  为费县豪族修筑暖阁的事情早便进行得差不多,下面就是给县中豪族扩建庄园,加高院墙了。
  不过,在此之前,为了提振士气,也为了获得费县豪族更加广泛的支持,他还有一件极重要的事情要做。
  西山脚下早已开采运送来了一块巨大的石碑,丁灏又从城内找来石匠,让他们按照当初的计划,将此次费县各家豪族的名字,以及捐献钱粮的数额一一写在了石碑的背面。
  如今郑玄的文章既然已经到了,自然要将其刻在石碑正面,让众人瞻仰。
  丁灏决定,要依照后世的习惯,办一个仪式,要将此事往大里办,要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费县豪族才能知道自己的钱没有白花,生活要有仪式感嘛,这就是仪式感。
  于是,到了正日子,非但费县豪族一家不落,丁灏甚至出人意料地将汪明哲也请了过来。
  汪明哲如今虽颇有灰头土脸之嫌,却是实实在在的费县令长,他的到来,大大提高了仪式的规格。
  郑玄所作的那篇文章早已刻在了巨石的正面,字体端庄,笔力遒劲,正是大名鼎鼎的东莱郑康成亲笔。
  另外,借着这次机会,丁灏还举行了西山蒙学堂的挂牌仪式,郑玄亲笔所书的匾额也正式挂在了蒙学堂的正门上方。
  至此,丁灏的承诺,已经兑现了一项。
  费县的豪族看着自己的名字与郑玄的手书并列于石碑之上,心中颇觉自豪,而看着自家的后生能够进入由郑玄弟子亲自教授的蒙学之中,更觉得这次的钱粮花得真值。
  而且西山脚下已经开辟好的几万顷良田已经补种完毕,丁灏当初曾承诺,开辟出来的良田,一部分要赠与各家的。
  正当大家想问又不大好意思开口的时候,孙乾却将早已准备好的地契,各自交给了众人。
  这让众人看到了丁灏满满的诚意,更是对接下来的合作充满了期待。
  有了水泥和红砖,庄园的扩建工作进展极速,再加上人手充足,不过半月功夫,费县二十三家豪族的三十余处庄园的扩建,便完成了近半,其效率之高令人乍舌。而且,经过这半个月的工作,丁灏获得了近五千个可以熟练使用水泥的建筑工。
  本县的豪族虽然也是商会的股东,可生意就是生意,为他们建筑庄院虽然可以免费,其中所需的材料,却也是要付钱的。而丁灏不仅发明了水泥和红砖,又直接掌控着一万青壮及其家属,因此他又从中大赚了一笔。
  随着建筑工人们技术的不断成熟,建设的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当然,每处所能用到的人手便可以适当减少,开拓更大市场的时机,已经到了。
  费钱的案子已了,薛房此行的目的圆满完成,眼见费县安置流民的事宜逐渐走上正轨,国渊也带了许多书生前来学堂相助,他自然没有再留在费县的道理。
  薛房本是东阿县豪族,丁灏救下了费钱之后,他跟着忙前忙后,也算立有大功,报答了丁灏的恩德,因此便来向丁灏辞行。
  丁灏知道薛房虽然外示庸碌无用,实是多智之辈,既通经商之道,又极讲信义,可他毕竟不是费县人,其家族产业也尽在东阿。而丁灏不过是一个督邮,想要将他留住自然是不可能的。
  故此,他把着薛房粗短的胖手,依依不舍道:“灏费县一行,得遇兄长实在是小弟的福气,薛兄高才,又极懂韬晦之道,日后前途自不可限量。山高水长,所幸东阿正毗邻泰山,兄长日后若有用得到兄弟的地方,但叫一人捎来消息,弟敢不尽心竭力相助!”
  薛房见状,面上也是一脸不舍,他唏嘘半晌,方犹豫着道:“景汀谬赞,兄弟愧不敢当!不过我确有一事相求,不知当讲不当讲。”
  丁灏闻言,心中便是一突,他面色不变,脑中却已转了好几个主意,拍着胸脯道:“兄长有话但讲无妨,小弟但凡能帮得上忙,必不推辞。”
  他知道薛房虽然讲义气,却更是个生意经,临别在即,不免说几句酸话,可也不能真的掉进了薛房的坑里,因此他说话尚留有余地。
  薛房眼珠一转,掏出汗巾,擦了一把肥脸上的汗珠,未语先笑,道:“景汀有所不知,我东阿县中流民之众,更甚于费县,又有太平道蛊惑民众,聚众传道,更设渠帅统领一方。”
  说到这里,薛房的笑脸再也维持不住,他叹一口气,继续说道:“若是郡县朝廷能似景汀这般,有所作为,那还好说,奈何东阿县令新近上任,立足未稳,不熟悉民情,县中事务如今便尽数落入县丞王度之手。只是这王度与太平道多有交往,此事县中共知,兄弟担心异日太平道一旦作乱,恐怕庄院遭劫。丢失些许财物倒不妨事,只怕家中亲人有所折损。”
  丁灏也收起了玩笑的心思,接口道:“薛兄的意思,是要兄弟派人前往东阿,帮助薛兄扩建庄园,加高院墙?”
  薛房连忙笑着点点头,又搓着手,颇不好意思地道:“我确是需要景汀助力,不过兄弟在东阿也颇有几个知交好友。我想景汀便多派遣一点人手,在东阿也搞费县这么一出,岂不甚好?东阿物产颇丰,石灰石、黏土与石炭也都不缺,水泥与红砖正可在当地修窑烧制。”
  丁灏闻言,立时便晓得了薛房的打算,他这是让自己派人去东阿,将修建庄园的业务也开展到东阿去啊!如今建筑工人渐渐上手了,人手有点过剩,他正想趁着天气尚暖,怎么将业务拓展一下,多挣点儿银钱,以应对即将到来的黄巾之乱,薛房的这个建议,倒是可以考虑。
  见丁灏面色渐缓,薛房连忙趁热打铁,道:“人手方面,景汀既可从费县派人过去,又可以只带几个熟练工匠,在东阿再行招募。东阿县中流民极多,招募人手并非什么难事。”他一边瞧着丁灏脸色,一边斟酌着词句,道,“至于先期招募人手的衣食,兄弟自可供应一部分,便是薛家实力尚浅,兄弟亦可联络乡党,共同出粮出钱!”
  听到这里,丁灏忍不住嗤笑一声,道:“薛兄好算计!”
  薛房听了,只嘿嘿一笑,却丝毫没有尴尬之意。
  无论是从费县派人去东阿搞建设,还是直接在东阿就地招募人手,对丁灏来说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而薛房,却因为与丁灏的亲密关系,以及居中联络乡党的作用,无形中成为领袖东阿豪强的有功之人,日后在东阿的影响力自然也水涨船高。
  当然,这些都建立在丁灏所发明的水泥与红砖的基础上,若非这种新的建筑模式修建速度更快,所修建的建筑又结实,此事自然也无从谈起。
  不过,薛房丝毫没有怀疑丁灏有看透自己计划的能力,而且他也并没有隐瞒的打算,这本便是两利之事,却也不怕丁灏不答应。
  果然,丁灏伸出右臂,搂着薛房的肥肩膀,嘿嘿笑道:“薛兄,我与你一见如故,你是聪明人,兄弟也不跟你玩虚的,此事我觉得可行!只是合作的方式,却还要另行商讨。东阿不同于费县,自然不方便搞得这么大,有薛家支持先期的钱粮便可,至于红利,兄弟与你五五分成,如何?”
  薛房闻言大喜,丁灏这是承诺只与他薛家合作,也就是将东阿的建筑生意全部交给了薛家。
  这些天他呆在西山,亲自参与到西山的一应规划和建设之中,当然清楚地知道这其中利润有多大,薛家只拿一点粮食出来,却能换得五五分成,那实在是意外之喜,丁灏办事果然靠谱,够意思!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