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春耕时节刚过,里尔德就爆发了起义,德莱文三世很快就派王国军镇压了起义,谁知里尔德发生的事不是结尾,更像是浓烈火药的引线。进入夏天,迪格弗斯、瓦勒伦加、德累斯顿的领主们开始雇买大量佣兵造反,然后再是兰凯斯特、摩德、克鲁姆伊等地,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德莱文三世采用远交近伐的战略,离间其中一些反叛领主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互相攻伐,然后集中力量对付圣恩菲尔德附近的反抗势力,这种战略方针其实并没有多大问题,但国王和他的幕僚团队并没有预料到,北方有一股新兴力量正在快速崛起。
埃尔温·奥尔德在富豪商贾的资助下,组建了一支强大战斗力的军队,他任命名不见经传的魏玛·博克斯贝格子爵为统帅,先后击败了瓦勒伦加的特罗姆公爵以及克罗姆伊的海于茨伯爵,接收了他们的领地和人口,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反抗势力。
等到德莱文三世解决西边的问题,却发现地图的东边有一个更为棘手的难题在等着他……
——————————————————《第一次奥希战争实录》引言部分*艾兰德·让·格莱文
“你就是奥扎利·科斯泰尔?”魏玛·博克斯贝格仔细打量了一番眼前这个身材魁梧,留着一头整洁短发的年轻人,然后问道。
“是的,魏玛公爵!”年轻人挺了挺胸口,用洪亮庄重地嗓音回答道,毕竟在他眼中,魏玛·博克斯贝格这个名字简直可以奉若神明,他毫无疑问是王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军事家,即便放在维洛尼亚大陆整个历史榜单上,也可以名列前茅。即便有人把这个年轻人的顶头上司莱曼·巴赫摆在同一台面上作为比较对象,他同样会毫不犹豫地将魏玛·博克斯贝格放在第一的位置。
查尔曼一世将年轻的将领推荐给魏玛·博克斯贝格,希望他在战场之外充实自己的军事理论知识,以便将来更好地将军事才华发挥在战场之上。莱曼·巴赫将查尔曼一世的打算告知年轻人,他没有反对这个提议,只是补充了一句:“我的儿子马尔施也在那。”
魏玛·博克斯贝格倒是有些惊喜,国王的推荐信昨天刚到,奥扎利·科斯泰尔就赶上了今天的课程。
“已经很久没人这么称呼我了。”他说,“我的建议是,你可以称呼我为教授或者老师,这样相对会贴切一点。”
“是,教授!”年轻人极其干练地回答道。
魏玛·博克斯贝格首先向他的学生简单了介绍了他,但他在介绍词中并没有透露他的爵位或者军功,他只是向大伙说明这个年轻人刚脱下戎装,从战场之上归来。即便如此,奥扎利·科斯泰尔还是引起了诸多贵族子弟私底下的纷纷议论,他可是在场所有人当中唯一一个有过战场经验的人。
然后轮到了奥扎利·科斯泰尔做自我介绍,他讲述到了他这半年以来艰苦卓绝的军旅生活。
他和其他士兵们一样,七、八个人一组,一直生活在露天营地里的简易帐篷内,当地气候湿热,滋生了一大堆奇怪的蚊虫蛇蚁,连作为当地人的他都不堪忍受,就更别提那些来自奥尔德王国其他地区的士兵了。
他们无数次在睡梦中被敌人进攻的号角所惊醒,醒来却发现有的时候敌方游击队只是在做佯攻骚扰。士兵们索性就一直穿着盔甲睡觉,酷热无比的夏天使得他们内衬全部被汗水浸湿。
除此之外,奥扎利·科斯泰尔讲述到了残酷的战场环境,敌我双方从来都想置对方于死地。他亲眼看到士兵被箭矢射成刺猬、被长矛捅穿腹部以及被大剑削去四肢;骑士的板甲被火烤得通红,他却无力脱下活活被烫死;他还见证了先登营的勇士们被从天而降的巨大落石砸到头顶,脑壳碎裂,血液与脑浆迸发而出的一幕惨剧。从多方面来说,他是极其幸运的,这半年时间里,他受了大大小小十几次伤,却没有一次至他于死地,他的四肢完好无损,得以继续挺起胸膛重新战斗。
奥扎利·科斯泰尔的话打破了在场诸多贵族子弟们对于战场的美好幻想,在他们原先的设想中,他们会坐镇后方,指挥千军万马作战,但事实并非这样,即便是指挥官,为了达到鼓舞士气的目的,有必要义无反顾地冲在第一线。
他时不时可以听到有人在底下唉声叹气,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说错话了。
“孩子,说得好。”魏玛·博克斯贝格轻声地对年轻人赞许道,他觉得确实需要有个人站出来打破他们安逸无比的幻想了,战场从来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奥扎利·科斯泰尔找了个空位坐下,和他比邻的是个长了一头亚麻发色的学生,他正在低头翻阅着书籍,丝毫不在意旁边多了个人,而且还是新来的同学。
“你好,我叫奥扎利·科斯泰尔。”他伸出手,把故乡传统的友好礼节带到了学院,没想到却招致了轻视。
“我知道,老头刚才介绍了你,你也自以为是地说了一大堆,我又没有耳聋。”那人不屑道。
奥扎利·科斯泰尔收回了无处安放的手,直到那一瞬间的尴尬被魏玛·博克斯贝格洪亮的声音所化解。
“何为军人,以及军人算职业行当中的一种,或者只是一种‘临时性雇佣关系’,这多多少少是一个矛盾话题。在佣兵制度盛行的时候,军人可以算是一种职业,为了战争的目的,他们受雇并领用军饷。在如今这个时代,佣兵制度依旧流行,但常备兵制度也已经经历了蓬勃的发展,无论战争与否,军人也都照样可以领到薪饷……”
“该怎么称呼?”奥扎利·科斯泰尔仍然不死心。
那人终于合上了书籍,书籍上赫然写着“狱中杂记”几个大字,他抬头说道:“贝斯特·科维洛。”
“你好,我叫奥扎利·科斯泰尔。”他一字不差地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
“好的,科斯泰尔同学。”贝斯特懒洋洋地说道,“先申明一下,我对你并没什么兴趣。”
“贝斯特·科维洛同学!我希望新同学的到来不会让你太过于兴奋,但可能会事与愿违,所以,请你站起来,并回答我的问题。”教授锐利地眼光察觉到了课堂上不安定的存在。
见鬼了,贝斯特心里咒骂着,他根本没有听到教授刚才的提问。
“抱歉。”奥扎利·科斯泰尔对此有些内疚,小声说道。
“说说你对于佣兵制和常备兵制的看法。”魏玛·博克斯贝格叹了口气,又重复了一遍问题。
马尔施·巴赫突然举起手来,他积极地想回答这个问题,如往常一般。奥扎利·科斯泰尔身材高大,他轻松探了探脑袋,就看到了远处的马尔施·巴赫。这个金发少年就是莱曼公爵的长子吗?他暗思并点点头,从他的容貌神韵中,确实和公爵大人有几分相似之处。
“马尔施·巴赫同学,如果你想替你的同学解围,我会拒绝你。”教授见马尔施·巴赫摇摇头,继续说,“同样的,如果你只是单纯想回答这个问题,之后我会给你机会,但绝不是现在。”
教授把话说得明明白白。
贝斯特等到教授话毕,说道:“战时,雇佣兵接受雇主的雇佣,并领用薪饷或者酬金,替他们作战,战后,通过完成雇佣任务得来的金钱,雇佣兵们为自己购买和提升武器和盔甲,为下一次雇佣关系做好准备。他们没有明确的效力对象,谁出价最高,他们就会为谁效力。例如,二十多年前,大概有十几个城邦主先后反叛了德莱文三世,那就是一次经典的雇佣兵之战。”
魏玛·博克斯贝格点了点头,这个回答让他记忆深刻,因为在二十年前,他就置身于那场风暴之中。
“至于常备军制度,举个我国赤甲军的例子,他们由国家供养,同时由国家财政拨款打造武器甲具,并随时随地准备好为国王效力,即便是和平时期,他们也要专注于戍卫京畿地区,以确保国都的安全以及万无一失。”
贝斯特的回答引起了课堂热议,马尔施·巴赫悄悄地收回了举起的手,他感到自愧不如,而奥扎利·科斯泰尔则对自己身旁站立着的伙伴钦佩不已。
“很好,请坐。”魏玛·博克斯贝格轻描淡写地说道,他心底里确定,贝斯特说的这些话并非来自任意参考书,鉴于上次课堂发生的事历历如绘,教授开始且有理由相信,这个科维洛家的孩子明显只是在表面上敷衍自己以及自己的课堂,他在背后必然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理解。
魏玛·博克斯贝格借由职业军人这个话题,进一步将课题引申至战争哲学上来。
“……研究与观察、哲学与经验从来就不允许彼此蔑视或者排斥,他们是可以互相为对方做担保的,当然,此担保非彼担保……”
教授特意停顿下来,台下一阵窃窃私语,他也感觉到了所讲的理论会有些生涩,他甚至听到有学生在小声抱怨着课程的晦涩难懂:“该死的,我都不知道听了些什么。”
“安静,同学们!”教授继续补充说,“比如,我们无法通过研究麦粒的化学成分来判断麦穗的形状,想要知其形状,须得亲自去麦田里一探究竟。没有论据的论点就像没有支柱的房屋,我们要学习发展的军事哲学必须有所可依,因此,我们要依靠学习军事史来进一步研究学习军事理论学。所以接下来,我们会先从古时代战争史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