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晚雁长鸣月敛眉,流水无声鸟作歌。”
一路就着江南美丽的月色,杨文英带圣旨和二十多个随从,马不停蹄的向京口奔去。到达京口郊外时,已经是第二天下午了。路过京口郊外一个村庄时,里面传来异常悲戚的痛哭声,不是一家人哭,而是一村数百人的哭声,哀婉凄绝,真如修罗地狱的乐章。
杨文英叫部下就地休息,一个人走进村子里。村里的父老问他是谁,杨文英答道:“我是大宋皇帝的特使,来向韩世忠将军宣达圣旨,叫他早日北上清江城。”
一群村民立即欢呼雀跃,边擦泪,边欢笑,杨文英不解的问道:“这里并没有战事,怎么会死这么多人,难道是发瘟疫了吗?”
一个粗壮的庄稼汉子恨恨的说道:“是发瘟疫了,发的是蔡瘟,厉害得很!”
杨文英从未听说过,忙问:“敢问老者,这蔡瘟是何种瘟疫,什么样的症状,怎么样救治?”
杨文英身旁的老者欲言又止,但见杨文英面色和善,穿着高贵,便回答道:“蔡瘟就是韩世忠将军手下的大将蔡炤,汉中土匪出身。症状就是要钱要粮,还要命要女人,沾上了就没得救。大人要是把韩世忠的土匪军队移走,就是京口百姓的再生父母。”随后,身边的百姓纷纷向杨文英介绍了韩世忠军队的种种恶行。
原来那蔡炤在本村征集够了粮草后,还要抢掠老百姓的妻女,有人反抗就杀死,一次就杀死了五十多人,因此本村家家带孝,户户出殡,只听得杨文英怒火中烧。
黄昏时分,杨文英进入京口城中,见到了韩世忠,将皇帝的圣旨交给他。
韩世忠冷冷说道:“世人都说你父亲是我大宋第一名将,我看不过尔尔,陈遘守中山府守了两年,你父亲兵比陈遘的多,难道连半年也守不住么?哪里来的十万火急。”
杨文英见他羞辱自己父亲,连忙反驳道:“将军也是我大宋勇将,听闻前番守卫盐城,四万大军望风而逃,连一天也没有守,更不用说是几个月了。却不知道是为何?”
韩世忠一听,立即满脸通红的说道:“这是天时不利,不是战之罪。那盐城的百姓都愿意做汉奸,不肯供应我军粮草,四散逃避,引得我军军心浮动,士兵也一哄而散,我不得已才撤退的。”
韩世忠的手下部将蔡炤见杨文英对自己主帅出言不逊,立即反唇相讥,说道:“杨将军却是天下闻名的守城良将,听闻将军守淮河,率部下精锐骑兵战于淮河北岸,降了金军大帅完颜塔兰,还认他做爹。不知道为什么将军不在金国等着继承完颜塔兰的王位,却跑回我大宋做孝子。如果不是你爹守临江,你大概也不会这样着急吧。真是个孝顺儿子,只是两个爹打起来了,也着实是可怜!”清江城守城主帅是杨仁政,而清江城外的金军攻城主帅正好是完颜塔兰。
杨文英冷冷的看着蔡炤这个欺男霸女的败类,淡定的回复道:“我在河阳杀得完颜乌珠和完颜塔兰溃不成军,河北闻名。我在淮河北岸斩杀了三万金兵,金人闻风丧胆。当日我被金人数万大军围困,众寡不敌,你们也是知道的。完颜乌珠将我绑在马后拖行数里,那完颜塔兰爱我骁勇,百般拉拢,我却不为所动,皇上都不怀疑我的忠心。”
杨文英又狠狠的盯着蔡炤,说道:“至于我对皇上的忠心,天日可鉴!自古忠孝难两全,皇上命我救清江城,我就是单枪匹马也要去。皇上命我父亲死守,我父亲就是没有救兵也会战到最后一兵一卒。我杨家以忠烈为先,我哥哥杨安民在靖康年间与金人作战,独自斩杀百余名金兵,金兵主帅都赞叹他是十年难得一见的勇士。久闻蔡将军善于射弩箭,小可也自幼练习,不知道蔡将军可愿指教一二?”
蔡炤对自己的弩箭技术一向自信,回答道:“刀剑无眼,怎么个指教法?”
杨文英说道:“相距三十步,各发三箭,以手接箭。若接不住,各安天命,蔡将军先来。”
还没有等蔡炤回答,韩世忠连忙说:“杨大人是天子圣使,你切不可伤了他,否则你死一万次也不够偿命!”大宋的精锐部队西军最擅长射弩箭,韩世忠出身西军,也精通弩箭,他知道蔡炤的身手少有匹敌,想要用弩箭挫挫杨文英的锐气。
在军营教武场,人头攒动,近万名士兵跑来观看。只见那蔡炤得意洋洋,专挑杨文英难以防备的四肢关节处射,但杨文英腾挪移转,灵活的接住了蔡炤射来的三支箭。弩箭的力道可以射透三层皮甲,杨文英却不是躲避,而是全部用手接住,众军士赞叹不已,只有韩世忠和蔡炤脸色难看。
杨文英立在蔡炤前方,蔡炤也是毫无惧色,双方静静矗立了一刻钟之后,杨文英猛然射出弩箭,却被蔡炤用手稳稳接住,众人还没有来得及喝彩,蔡炤却惨叫倒地,只见一只弩箭正中蔡炤眉心,穿透头颅,片刻便血流如喷。众人全部惊讶无语。这样快速的连珠箭,只怕西军最好的弩手也难及。
晚上韩世忠约杨文英叙谈,一番披肝沥胆的谈话之后果,杨文英才发现韩世忠也是个精忠爱国的热血汉子,随着宋高宗赵构一路转进江南。战事连绵,军队伤亡很大,于是大量招诱土匪加入,粮草朝廷也一点没有,各军只好自己解决,官军佂粮草竟然和土匪别无二致。再加上三万大军一路败退,败仗连连,像样的仗一个也没有,士兵人人灰心丧气,土匪出身的更加残暴,就是原来的西军精锐也渐渐土匪化。
听完韩世忠的诉说,杨文英问道:“将军说我父亲是大宋第一名将,敢问将军这是为何?”
韩世忠答道:“忠心国家,百战百胜。”
杨文英听了,摇摇头说道:“有了忠心国家和百战百胜这两条还算不上名将,我前天才见过宜兴城的岳飞,他才是不世出的千古名将。”
韩世忠连忙问:“还有比你父亲更厉害的名将?”
杨文英说道:“我去宜兴,见到商旅辐辏,百姓人人安居乐业,军营日日勤劳操练,就是我父亲爱民治军也没有做到这样。岳飞的部下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岳飞本人与士兵同饮同食,训练军队严格。我在宜兴听到百姓传颂的都是岳将军的美名,江宁城的金军四处掳掠,却从不敢去宜兴,这就是岳将军的威名。我父亲没有做到这样,将军只怕也没有做到。”
韩世忠听完,满眼含泪,羞愧不已。
杨文英又接着说道:“兵不在多而在精,我在河阳作战时深有感触。大宋军队几十万,面对完颜乌珠的一万军队望风溃逃,还把黄河挖开,淹死了几十万百姓。而我招募的河北流民组成的摧锋军只有8000人,却打得完颜乌珠大败而逃,损失过万。用兵不在兵多,而在上下齐心,宁死无前,将军当深思之。”
韩世忠立即拜服谢罪。第二天一早,韩世忠点齐手下的三万军队,当着杨文英的面,申明军纪,将军中掳掠的数千妇女放还回家,并当众斩杀了300多个作恶多端,民怨极大的军校,一时韩军军纪肃然,周边百姓交口称赞。杨文英连着七八天都和韩世忠交谈用兵策略,而韩军整顿军纪后,每天都要逃亡数千人,韩世忠一点也不着急,也并不派人阻拦。到杨文英辞别时,韩世忠的军队已经不足一万,跑了三分之二了,杨文英对韩世忠钦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