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七十三章挣扎
讽刺完高骈后,隐居九华山的罗隐为生活所迫,也以五十五岁高龄出山为钱镠打工。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最后于公元909年病逝于岗位上,享年77岁。
道院的钟声不停敲响,其哀鸣的声音在为逝者超度......
第二天,杨行密得知高骈被害,出于政治需要,亲率全军披麻戴孝面向广陵城祭拜并痛哭三天。
高骈既死,他的老朋友、老邻居周宝也成为傀儡。
润州事变给了杭州刺史钱镠很好的借口。他迅速派出都将杜棱打着解救周宝的口号进攻常州。
丁从实眼看不敌,怕拉上周宝还要受到对方追击,于是撇下周宝,撒腿投奔海陵去了。
周宝被‘护送’到杭州,钱镠亲自到郊外迎接。迎接仪式上,全副武装的钱镠向周宝行部将礼节,十分恭敬。
作秀仪式过后,周宝被钱镠妥善安置在樟亭,再没有自由。
没自由不算可怕,可怕的是和高骈一样饥一顿饱一顿。
饥一顿饱一顿也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没有希望,突然在某天就死于非命!
。。。。。。。
或许是心里作用,高骈死后,秦彦方士气稍振,真的打了个胜仗。
十月初,郑汉章率步骑兵五千攻破张神剑、高霸营寨。
不打不行啊,目前城内情况十分糟糕。
最缺的是粮食。
自从杨行密围城后,粮价日新月异,每创新高。比秦宗权围荆南时还贵,一斗米价值五十缗,相当于现在五千多元一斤。
不但天价还有价无市。
后来和张雄开展贸易一段时间,砸出巨资,缓解了一段时间饥饿,到现在能吃的都吃完了。
这样的价格穷人甚至小康阶层也是吃不起的。
吃不起怎么办?
树根树皮野菜野果统统成‘佳肴’吃光后,为了消除饥饿感,开始吃‘观音土’。
观音土又被誉为万能石,是做瓷器的好石材,但不是果腹的好食材。
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
入腹后,它最大的功能是可以缓解人的饥饿感,仅此而已!
饥饿感虽然消除,但饥饿其实并没有离去。它不但没有供人们所需的营养,而且不能被肠胃消化。不被消化也就罢了,它们赖在你的体内不走。
拉不出去,再多吃几顿,饥民便挺着个大肚子在绝望中死去。
既是饿死鬼,也是‘撑死鬼’。
死去的告别了这个罪恶的世界,活着的还在持续接受这种痛苦。最痛苦的不是饿死,而是被官军当成食物一般买卖、屠杀。
易子而食屡见不鲜。夫牵妻,父牵子,蹒跚走向人肉屠宰场......
街头冷清,只是不尽的流淌着鲜血;两边店铺冷清,却堆积着如山的尸骨。
整个城池死气沉沉般冷清,不时有贫民包括富户宣告家破人亡。
张神剑、高霸没想到对方还敢出城,措不及防被攻破营寨,索性各奔老巢。一个回高邮,一个回海陵。
这种不告而别的逃兵行为让杨行密很愤怒。
同样打了个翻身仗的还有朱瑄。
朱裕逃奔郓州后,朱珍继续跟在其屁股后面攻打郓州。这次,朱瑄学会了一招诈降计,并灵活运用到实践中。
他先让朱裕写信给朱珍,假装投降并自愿为内应,约好晚间某时某刻给对方开门。
十月初七丁未日,大喜过望的朱珍没提防其中有诈,晚上真的率大军前来。又见城门无声打开,于是一拥而入。
等朱珍全军进城,谁也没有注意城门突然关闭,两边城墙上立刻窜出大量箭手,‘嗖嗖’就是一顿箭雨大餐免费大赠送。
街头阵阵惨呼此起彼伏。
朱珍这才知道原来中计。
终年打雁总有被雁啄的日子,没办法,先突围吧。
经过一番苦战,留下几千具尸体,朱珍率领残部才逃出生天。
此次大捷,朱瑄军心大振,乘机收复曹州,以郭词为刺史。
骄兵必败,常胜将军朱珍得到一次很好的教训。
胜败乃兵家常事,谁笑到最后才是最真,朱瑄还可以笑会。
秦彦虽然打了个胜仗,最大的威胁杨行密还在,所以并没有实质解决围城问题。
围城继续,城内的悲剧就持续上演。对此,秦彦、毕师绎一天到晚眉头深锁,但没有任何办法。
大半年了,这种日子何时才是头?很怀念当初的逍遥日子啊。杨行密,你肯退兵,我把这位置让给你都行的。
高处,原来真的不胜寒,两人戚戚然的感叹,也无心军营事务,一切大小事情都咨询仙人王奉仙。士兵工资待遇、作战日期等全由神仙拍板。
杨行密也有些想打退堂鼓的,半年来,虽然大仗小仗打了十几次,胜多负少,但毕竟广陵城还没有拿下,投资就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收获。
秦宗权还在一旁虎视眈眈,拖久了,空虚的大本营庐州也将会迎来秦宗权的袭击,有失守的风险,那时真是鸡飞蛋打两头空了。
城里的想出去,城外的想进来。双方僵持着,都在惆怅。局势很微妙,对双方都不利,就看谁能坚持的更久一些。
世事如棋,人生如戏,就是这么富有戏剧性和转折性,谁也没想到打破僵局的竟然是吕用之。
十月二十九已巳日,当晚,狂风大作,暴雨倾盆。
这样的寒冬大雨夜,谁都无心作战,城外的躲进营寨避雨,城里的也躲在檐下等待下班。
吕用之一直在两军阵外徘徊,伺机入城。
谁也没发觉,城西沟堑里,吕用之部将张审威带领三百‘特种兵’从早到晚就这样静静潜伏在那。
趁着城内交接班时间,张审威带领部分‘特种兵’偷偷登上城墙。看着突然冒出的敌人,城内守兵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张审威趁这时间又打开城门把所有士兵放进城中。
四面的呐喊声中,压断了守兵长期以前紧绷、脆弱的神经。这次守兵不战自溃,仓皇逃跑。
情况万分紧急,不采取措施,城池必将失守。
关键时刻秦彦、毕师绎采取了措施--又去请教王奉仙。
仙人再次掐指,这次很快回答:“走为上策。”
还是赶快跑吧,要不本大仙都要丧命此处。
既然仙人有指示,秦彦、毕师绎立刻组织人马从开化门奔往东塘,朝贸易伙伴张雄的地盘逃亡。
杨行密就驻扎城西,城头这么大动静,虽然大风大雨也总算是得到第一手情报。大喜之下的杨行密立刻通知下去,点齐一万五千人马浩浩荡荡进城接收胜利果实。
大军进城,在戟门外正好就碰到老将梁赞。
梁赞是来投降的,不过杨行密嫌弃对方没有为高骈尽忠,当场就将对方斩杀。
另一员老将韩问听说梁赞被杀,知道在杨行密那自己的结局也好不到哪去,于是很自觉的投井自杀。
杨行密全盘接收广陵,为快速稳定淮南各地军心,他自称淮南留后,然后找来高骈胞弟的孙子高愈来当副使。
至于前来分享成功的吕用之,杨行密暂时也没拿他如何,也没时间理他!
留给杨行密的是一个烂摊子,他有得忙了。
高骈和其被害的家人,需要被重新隆重安葬。而广陵也仅剩几百户人家而已,都已经饿的两眼昏花,面黄肌瘦没有人样,还得从自己营寨运粮食物赈济灾民。
如果仅是这些,杨行密还应付的过来。最令人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秦宗权部队前来要分一杯羹。
秦宗权派出其弟秦宗衡、大将孙儒为副、张佶、刘建锋、马殷及宗权族弟秦彦晖为将军、士兵万人的豪华阵容前来和杨行密竞争扬州归属。
万人部队,以秦宗权目前的实力算是下了大本钱。毕竟如今朱全忠势力日益壮大,蔡州连续吃了几个大败仗,形势今非昔比,需要迫切打开淮南局面,有个新的地盘好喘息一番。
大军顺风顺水,渡过淮河,于十一月初二辛未日就到达广陵城西。
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杨行密也没料到这只黄雀行动这么迅速,好巧不巧的,自己收复广陵才三天对方来了。自己在城外的营寨也没拆除,里面物资、辎重还有很多没运进城。
得,这下全便宜秦宗衡、孙儒部队,直接入住自己扎好的营寨,接收自己的物资。
秦彦、毕师绎逃到贸易伙伴张雄的地盘,不过吃了一个闭门羹。正琢磨着去宣州时,秦宗衡的邀请信到了,于是很高兴的率仅有的二千人返回和蔡军会师。
攻守易势,杨行密部队反而被围在城里,十分憋屈。
鹿死谁手,就看来日大战一场决一雌雄吧。
东风吹、战鼓擂,双方秣马厉兵,准备决一雌雄。
战斗还没打响,听说朱全忠要来进攻蔡州,秦宗权的一纸文书后脚又叫秦宗衡、孙儒回去。
对于哥哥的指令,身为弟弟,秦宗衡倒没什么意见,就当是来扬州七日游。虽然没有占到地盘,但缴获了不少战利品,也不吃亏。
孙儒有意见!
广陵破城在即,这时叫我回去,你几个意思?再说,被朱全忠连打几次狠的,秦宗权看样子也蹦跶不了几天,我还是找找退路的好。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广陵,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说刚开始,孙儒虽然有自立门户的心思,但是没有付诸行动,只是说身体有恙,拖着不出发。经过秦宗衡连续不断的催促,孙儒发火了。
孙儒一发火,秦宗衡就悲催了。
十一月初五甲戌日,两人在一起饮酒。期间秦宗衡又唠叨起回师的事情,孙儒只是不语,大口喝酒。
见孙儒不回答,秦宗衡说的更欢,唾沫横飞。
孙儒酒喝的醉了,秦宗衡也说的累了。
突然,孙儒起身把酒杯一摔,抽出短刃就朝对方扑上去。
两人相隔不远,论武力值秦宗衡远远不是孙儒对手。在众人还没反应之前,孙儒三两下就搞定了秦宗衡。
累汉哪是醉汉对手?
在座将领如刘建锋、马殷等大部分都是孙儒手下,秦宗衡一死,其他如秦彦晖之流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就被孙儒拍死。
只跑了个安仁义,见机的早投降了杨行密。
这个安仁义本是沙陀将领,早年曾在李克用手下打工,后来不知怎么跟着秦宗衡混。既然是沙陀人,自然擅长骑术,而且他是有名的神箭手。杨行密大喜接纳,把骑兵全部交付给他。
在五代,神箭手不少:景延广、刘信、米志诚、安仁义......
也算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至于后来安仁义翅膀硬了要甩开老板单干,那是后话。
孙儒顺利接收军权。
接收军权后,他把秦宗衡首级送给朱全忠用来示好。得罪了老板,也要找点外援不是?再不和朱全忠和好,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晚唐,很容易被淘汰的。
做完这事后,他又发挥了魔王本色,四处抢夺资源,以战养战,把流离失所的百姓也‘逼上梁山’。在这种战略下,很快,他的队伍就发展了数万人,远远超过杨行密。
人一多,粮饷就成了个问题。于是联合秦彦、毕师绎前来进攻高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