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除了马场之外,古代名将对战争的影响尤为重要,且从宋太祖赵匡胤到宋哲宗赵煦,掰着手指头也能扒拉出这么几位。
一是李继隆
李继隆(950年—1005年3月17日),字霸图,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北宋著名将领。是北宋开国名将李处耘的长子,宋太宗明德皇后的长兄。曾经参与平定后蜀、南唐、北汉的战役,立下战功无数。
参与第一次幽州战役时率军大破辽军,打败耶律休哥。雍熙二年,率军大破李继迁。后来又参与第二次幽州战役。端拱元年,率军再次打败辽国大将耶律休哥的大举入侵。淳化四年,率军再次大破李继迁,生擒党项族首领李继捧。景德二年去世,宋真宗为他辍朝五日,亲自前往李继隆家中痛哭吊祭,身穿丧服发哀。追赠中书令,谥号为忠武。
二是曹玮
曹玮(973年7月22日—1030年2月21日),字宝臣。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著名将领,出身将门,为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第四子。少年时便在曹彬军中任牙内都虞候,知镇戎军时,招降外族、伏破李继迁。
景德元年,曹玮上奏趁机攻灭李氏政权,但未获准许。他亲自率军带回归降的河西大族,使得李德明不敢轻举妄动。接着和秦翰在武延川打败章埋族,大中祥符九年,率军在三都谷大破吐蕃李立遵。
天禧四年,遭宰相丁谓诬陷,接连降职。天圣元年,复职华州观察使、知青州,此后历知天雄军、永兴军、河阳军,官终彰武军节度使,封为武威郡开国公。天圣八年去世,宋仁宗闻讯后,为他辍朝二日,追赠侍中,谥号为武穆。
三是狄青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出身贫寒,早期是御马直的一名骑兵,后来被任命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挥使。
在对西夏的战争中,他每次作战都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后来范仲淹教他读《左氏春秋》,狄青因此精通兵法。因为战功无数,被升为枢密副使。皇祐年间,率军夜袭昆仑关,平定侬智高之乱,被任命为枢密使。后来受朝廷猜忌,导致最后抑郁而终。死后追赠中书令,谥号为武襄。
四是曹彬
曹彬(931年—999年),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开国名将,在北宋的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他是郭威妃子郭氏的外甥,后周显德五年出使吴越。
乾德二年,参与灭后蜀,以不滥杀著称,升为宣徽南院使。乾德六年,参与征讨北汉。开宝七年,参与讨伐南唐。雍熙三年,宋军分兵三路攻契丹,他为东路军主将,因为孤军冒进、兵疲粮乏撤军,至岐沟关被契丹军击败,导致宋军全线溃退,被降为右骁卫上将军。后来复职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宋真宗即位后复任枢密使。咸平二年去世,死后谥号为武惠。
五是杨业
杨业(?—986年),原名重贵,绰号“杨无敌”,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著名将领。父亲杨信,曾任麟州刺史。杨业原来是北汉将领,多次立了战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后来北汉投降宋朝,得到宋太宗赏识,任命为代州知州兼任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太平兴国五年三月,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
雍熙三年,跟随军队北伐契丹,知道此行必败,但是因为监军王侁威逼,毅然带兵出征。临行前约潘美在陈家谷口接应。结果在狼牙村中伏大败,最后被包围于陈家谷,始终无人支援,杨业再率士兵回身力战,全身受到数十处创伤,士兵死伤殆尽。杨业面无惧色,手刃数十百人。马匹重伤不能前进,力竭为契丹军所擒。绝食三天而死。后来被追赠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
六是郭守文
郭守文(935年—989年),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著名将领。十四岁时随父从军,父亲阵亡后,被郭威收留其帐下。郭威取代后汉建立后周,任护卫军、左雄殿直、东第二雄副都知等。
陈桥兵变后,为西头供奉官,讨伐后蜀之战时,跟随大将王全斌参与平蜀之役,后来跟随潘美征讨南汉,开宝七年再跟随大将曹彬征讨南唐,太平兴国元年,跟随大将党进北伐北汉。后来率军大破辽军,雍熙二年率军大破党项人。雍熙三年参与收复燕云十六州,兵败被降职。端拱元年,官复原职,又率军重创辽军。端拱二年去世,追赠侍中,追封谯王,谥号为忠武。
七是潘美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询,汉族,大名(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一说封丘(今河南封丘)人,北宋开国名将。后周时,柴荣任开封府尹,潘美是柴荣的侍从。柴荣即帝位后,参与高平之战,后来统率永兴的屯兵,管理西部战事。陈桥兵变后,参加平定李重进叛乱,累计升迁为潭州防御使。开宝三年,为行营兵马都部署,率军攻灭南汉。后来又参与平南唐、灭北汉、雁门之战,立下战功无数,被封为韩国公。雍熙三年,因为攻打辽国失败,导致杨业全军覆没,被削三级,降为检校太保。淳化二年,加官为同平章事,数月后病逝。追赠中书令,谥号为武惠。
八是王韶
王韶(1030年—1081年8月1日),字子纯,江州德安人,北宋著名将领。进士出身,初任新安主簿,后为建昌军司理参军。熙宁元年,上《平戎策》,提出收复河湟等地,招抚沿边羌族,孤立西夏的方略,被宋神宗采纳,任命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
后率军击溃羌人和西夏的军队,置熙州,收复河、洮、岷、宕、亹五州,对西夏形成包围的之势。熙宁六年,率军又打败了瞎征,收复了河州。接着又攻下了宕、岷二州,叠、洮二州的羌人首领开城投降。熙宁七年,为解河州之围,率军直扑定羌城,大败羌人,不久升为枢密副使,后来被贬职,元丰二年复职,晋封太原郡开国侯
当然,这些都是前朝名将,数不上来的还有很多,如今哲宗时期,能打的将领虽然说不少,但能称之为名将也寥寥无几,无非也就这么几个。
一是章楶
章楶(1027年—1102年),字质夫,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名将、诗人。
治平二年(1065年)进士及第。厉陈留知县。京东转运判官、湖北刑狱、成都路转运使等职,政绩卓著。元祐七年(1092年)章楶率军进攻西夏,西夏军围环洲,章楶出击,大败西夏军队数十万。
绍圣元年(1094年)章楶出兵西夏,收复洪州、宥州、会州、盐州、兰州、横山等地。在宋夏战争中,章楶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多次大破西夏军队,威震西北,晋封秦国公。
二是折可适
折可适,字遵正,北宋边将。名将折克行从子。累官至至皇城使、成州团练使、知岷兰州镇戎军。后迁为东山阁门使、洛州防御使、泾原钤辖、知州事,拜和州防御使,进明州观察使,为副都总管。
三是任福
任福,字佑之,北宋将领。其先祖为河东人,后徙居开封。宋真宗咸平年间,补卫土,由殿前诸班累迁至遥郡刺史。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后,任陇州知州、秦凤路马步军副总管,以忻州团练使为鄜延路副总管兼管勾延州东路蕃部事。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知庆州,兼环庆路副总管。夜袭白豹城一役成名,败亡于好水川。
四是吕惠卿
吕惠卿(1032年-1111年),字吉甫,号恩祖,汉族,泉州南安水头镇朴里人,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为推动变法做出了许多贡献。和王安石情同师徒,后因事生恨;宦途起伏不定,后半生一直在朝外辗转,历任翰林学士、知军器监、参知政事、知太原府等职。
五是种朴
种朴,宋代将领,种谔之子。知环州,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宋军举兵攻青海东部河湟谷地),以青唐城(今西宁)为鄯州,邈川城(今青海乐都)为湟州,在于吐蕃族战斗中种朴阵亡。
后面的什么岳飞啊,杨家将啊、宗泽啊都是后话了。
大宋王朝在华夏文明的传播和承载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这片河清海晏的局面,当然离不开那些开国将领和盛世之下在边疆保家卫国的将领。
每每想到这些,赵奕更是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