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简单的拿岳飞来说,他生于公元1103年,死于1142年,哲宗皇帝死于1100年,也就是说岳飞现在都还没有出世,指望不上。
难不成指望宋江、方腊等人不成?真实的宋江起义,规模远没有《水浒传》中描写的那么大,充其量也就是一群被迫落草的倚仗地形优势,小打小闹地开展一些而已。
宋江起义的导火索主要是朝廷财政出现困难,官府为解燃眉之急,宣布将梁山水域全部收为公有,禁止平民百姓擅自打渔、采藕,违者将处重罚。
一些靠水吃水的渔民、农民就此断了生计,于是揭竿而起,反抗官府的暴行,这便是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的由来。
相传起义军在宋江等主要领导的指挥下,凭借梁山泊易守难攻的地形与官兵展开厮杀,对当时的朝廷一度形成了威慑。
直到后期,起义军遭到朝廷正规部队的镇压,损失惨重,而后,宋江不得不接受朝廷的招安,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才算落下帷幕。
最早记叙水浒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遗事》,它或出于元人,或为宋人旧本而元时又有增益。它所记载的水浒故事梗概,从杨志卖刀杀人起,经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九天玄女授天书,直到受招安平方腊止,顺序和现在的《水浒传》基本一致。
不过据历史学家的推测,宋江上梁山泊也是1120年六月份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的宋江估摸还是个孩子。
至于方腊,又名方十三,生于1048年,现在估摸约是40左右,正值年富力强,相比宋江这软脚蟹,赵奕对方腊的品性极为欣赏,所以对方腊的记忆才如此深刻。
方腊性情豪爽,深得人心,是浙西明教的教主。有较强的组织才能,自身又出身贫苦,所以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
他于公元1120年秋率领教众举行起义,号称聚众百万,攻占六州五十二县,方腊自称“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当时宋徽宗派童贯统西北精兵十余万南下镇压起义。
公元1121年四月,起义军最后一个据点青溪梓桐洞被宋军攻破,方腊父子等52名首领被俘。公元1121年八月,方腊被朝廷处死,反叛失败。
方腊被处死后,歙县和淳安的一些地方的人还是很敬重这位农民起义的领袖。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许多地名,后世还有地方叫“方腊洞”、“方腊寨”等等。
加之方腊手下的八大天王,更是威震江湖,名垂青史,分别是:
第一位,兵部尚书王寅:此人颇通文墨,有些谋略,被方腊加封做了文职,官爵是兵部尚书,管领兵权之事。王寅原本是歙州山里石匠出身,惯使一条钢枪,这条枪神出鬼没,万夫莫挡。坐下有宝马良驹名唤转山飞,这匹宝马登山渡水,如行平地。
第二位,宝光如来国师邓元觉:歙州僧人,名号宝光如来,俗姓邓,法名元觉,使一条禅杖,乃是浑铁打就的,重达五十余斤,人皆称为护国的国师,邓元觉有万夫不敌之勇。
第三位,南离大将军元帅石宝:是福州人氏,使一口宝刀,名为劈风刀,可以裁铜截铁,遮莫三层铠甲,如劈风一般过去。还惯使一个流星锤,百发百中,骑一匹瓜黄马。
第四名,护国大将军司行方:只知道他是太子方天定手下四大元帅之一,技能未知,盛名之下无虚士。
第五名,皇侄方杰:惯使一枝方天画戟,有万夫不当之勇。他年纪后生,精神一撮,一枝戟使得精熟,据《水浒传》记载,他与秦明连斗了三十余合,不分胜败。在助手杜微飞刀的帮助下,一戟将霹雳火耸下马去,使秦明死于非命。在最后一战中,方杰战关胜不过十数合,宋江又遣花荣出阵,双战方杰。方杰力敌二将的夹攻,全无惧怯。虽然难见输赢,方杰已经只能是遮拦躲避。
第六名,镇国大将军厉天闰:《水浒传》中记载,初次出场就给梁山迎头痛击,一刀斩掉周通;李忠带伤走了。十个回合杀败左手负伤的双枪将董平。厉天闰最出彩的是借着松树的掩护,一枪搠倒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的没羽箭张清。厉天闰在兵溃之时,与卢俊义大战三十回合,心态失衡,被卢俊义挑于马下。
第七名,庞万春:人送绰号“小养由基”,是江南方腊国中第一个会射弓箭的。他初次出场就技惊四座,飕的一箭,正中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的九纹龙史进,撞下马去。指挥部下乱箭齐发,灭掉了梁山一流的骁将拼命三郎石秀及陈达、杨春、李忠、薛永等五员水浒将佐,以及二千多名军卒。连珠箭射死以接暗器而闻名的欧鹏。庞万春的神射乃方腊手下的一绝也。
第八名,枢密吕师囊:原来是歙州富户,因献钱粮与方腊,官封为东厅枢密使。吕师囊幼年曾读兵书战策,惯使一条丈八蛇矛,武艺出众。部下管领着十二个统制官,名号“江南十二神”。他率部进行的顽强抵抗是梁山噩梦的开始。但屡败屡战,心情比较悲愤的吕枢密只不过二十回合就被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的金枪将徐宁觅得破绽,肋下刺着一枪,搠下马去,魂归了阴曹地府。
不知道这些人在历史中到底存不存在,如果能寻得一二,岂不是赚大发了,不过摩尼教……怎么听着这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