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锦宋 / 第四十五章 初见哲宗

第四十五章 初见哲宗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回到王府的赵奕只见门前停靠着清一色高大神俊的白马,马鞍华丽,做工极为精美,还未下车便被管家和下人火急火燎的引进大厅,赵家一干人等早已肃立堂前,里面坐一四十来岁脸色消瘦的老者,一身宫中太监打扮。
  “这位便是皇叔之子?果真长得气度不凡,一表人才!”,老太监笑容可掬的向赵昕德笑道。
  赵筠一时之间摸不清张德成的来意,照理说自己和赵昕德父子虽然是皇亲国戚,但平时召见用不着宫中提督太监出面,这类太监出宫,通常是奉旨监军、办理机密之事......
  赵昕德听到张德成称赞,虽然满脸欣慰之色,但也略带谦逊的说道:“张公公说笑了,来人正是犬子!”
  几名宫廷护卫步入大厅立于两侧,手按腰刀目不斜视,张德成走到大厅正中,回过身来清咳一声,高声道:“中奉大夫及皇叔父子接旨!”
  赵奕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自己是不是该像电视连续剧里演的那样来做,可是跪着听人说话,自己还真没这习惯......
  见赵奕没什么反应,周围的跪下的人扯了扯他的袖子,小声说道:“别愣着了,赶快跪下接旨吧!”
  好在张德成也见多了这样的场景,圣旨又不是报纸,真正接过圣旨的官员又有几个呀,就是在朝为官的朝廷大员,有不少在头一次接圣旨时也闹过不少的笑话,他微微一笑,双手捧着黄绢轻声道:“赵公子,跪下听宣便是!”
  赵奕感激的看了他一眼,连忙双膝跪地说道:“草民赵奕听宣”,头一回给人下跪,赵奕心中还真的有点不自在,不过入乡随俗吧,至少他也没有敢于抗拒的胆量,要是真当一回愣头青,保不准就要人头落地。
  张德成徐徐拉开黄绫,高声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张德成说了一大堆绕口的话,赵奕也就听懂了前面几句和后面几句,无非是听闻皇室血脉遗落民间,皇帝痛心疾首,江山基业需赵家血脉同心同德,合力维系云云......
  传旨太监将圣旨恭敬的递给赵筠,顿时收起了高高在上,睥睨众生的神色,和颜悦色的对众人说道:“陛下口谕,传中奉大夫、皇叔父子明日觐见!”
  张德成现在办差那是相当的仔细认真,因前些时日江西龙虎山的那趟差事没办好,陛下大发雷霆,若不是顾念平日里自己忠心耿耿和靖汉天师玄妙,只怕是早已人头落地,如今陛下对濮阳郡王府的堂弟刮目相看,自己又岂敢怠慢!
  赵仲基的母亲王氏闻言,脸色微变,却也只是低头,心中暗忖:“这皇室血脉,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一个遗落民间、无权无势的皇室血脉,何以得陛下召见,遥想那三国时期的皇叔刘玄德,不也是在老家老老实实织鞋贩履,难不成这赵奕有什么大才能不成?”
  中奉大夫赵筠心中仿若明镜一般,当今天子在位时间不长,党争之象愈发明显,天子本人极善隐忍,今日大张旗鼓召见众人,自己和胞弟年事已高,只怕天子最想见的便是我这侄儿。
  原本想着他父子二人流落在外孤苦伶仃,赵家之人心中难免愧疚,想要补偿一二,现在看来,若我那侄儿得陛下恩宠,赵家能给的东西只怕微乎其微,虽然当前乃是太后掌权,不过年迈之人,唯一拼不过的就是时间.....是祸是福,还得看他的表现如何,才能再下定论......
  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过当务之急,还是要让这孩子学些宫廷礼仪,若是一个不慎,惹恼了皇帝,什么家族兴旺便成了黄粱一梦,在赵筠的授意之下,赵昕德和赵奕二人开始了悲催的学习之旅,从下午直到深夜,连晚饭都是囫囵吞枣的拔了两口......
  昨天张德成传旨说今天要进宫觐见皇上,赵奕怎么都没想到会这么早,天还没亮便被下人唤醒,睡眼惺忪的他在下人的簇拥下穿戴好精心准备好的衣物,跟着赵筠急急忙忙的出了府门。
  因为学习宫廷礼仪,赵家父子本来就睡得比较晚,一大早就被叫醒后,坐在摇摇晃晃的马车里,更觉得是昏昏欲睡,不过多时,赵奕就进入了睡回笼觉的状态。
  其间他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中他被皇帝委以重任,封王拜侯不在话下,良田豪宅赏赐无数,光是倾国倾城的美女就赏赐了数十个,自己感念陛下恩德,全力辅佐他治理北宋,积极推行经济、军事变革,国力空前强盛。
  自己被委任神武大将军,一时间风光无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其快哉,北征辽人,南平蛮夷,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只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几年,哲宗驾崩之后,徽宗上台,自己因功高震主,桀骜不驯被一贬再贬,后在高俅、童贯等人的陷害之下剥去官爵,沦为钦犯,正要在午门被斩杀,明晃晃的钢刀刚要落下......马车骤然而听,赵奕也从梦中惊醒!
  赵奕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从车厢里走了出来,贪婪的闻着周围的新鲜空气,顿时有一种劫后余生的错觉......
  巍峨的城墙映照着阳光,显得格外的金碧辉煌,悠扬的钟声远远传来,天空中一缕阳光照射在朱红色的宫门上,宫门应声而开,百官上朝,宫门外有官员负责监察文武百官仪容,赵奕等人低头回避,只看见一双双官靴从眼前走过,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响!
  大伯赵筠上朝之前,让赵昕德父子在宫门外等候,没吃早点的二人饿得两眼有些昏花,约摸过了一个时辰,钟鸣鼎响,一群官员鱼跃而出,一个黄门小太监来到二人面前,笑着说道:“二位,早朝已散,随我去见陛下吧!”
  赵奕抬头望望日头,估摸也快十点左右了,心中不禁哀嚎起来,你要开会让我吃口早饭也成啊!
  皇宫真的太大了,在黄门太监的带领下,赵家父子二人穿过一道道禁卫森严的宫门、拱门、长廊,走得二人更是手脚酸软,叫苦不迭。
  一处处巍峨的宫殿错落有致,雕栏玉砌,美轮美奂,全副武装的侍卫、身材婀娜的宫女穿梭其间,让赵奕有种回到宫廷电视剧拍摄现场的错觉,只是那明晃晃的刀剑,绝对不是道具而已......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这哲宗也不过是十八九岁的孩子,而且叛逆心理有点强,自己该给他说些什么才好呢?摸不准他的心性和习惯,自己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父子二人被引到一处殿前,小黄门太监躬身唱道:“禀皇上,赵昕德、赵奕带到!”
  只听里面一个老太监朗声道:“陛下有旨,宣父子二人觐见!”,赵昕德、赵奕跨过门栏,只见哲宗皇帝身穿五彩云纹的黄色便服,立于案前正在挥毫泼墨,旁边那个叫张德成的太监正在磨墨伺候,书案下侧中奉大夫赵筠静静伫立,一副庄严肃穆的模样!
  赵昕德和赵奕参照昨日学习的礼仪,上前两步,跪倒在地高声道:“草民赵昕德、赵奕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哲宗恍若没有听到,他端详着纸卷,提笔又是一顿疾书,然后笔尖悬空,瞥了一眼堂下跪拜之人,轻声说道:“皇叔、堂弟,平身吧!”
  赵昕德和赵奕听到这句,高呼“谢陛下!”这才站起身来,待哲宗收笔,拿起桌上的纸卷,轻轻一抖,环顾四周,朗声说道:“如何?”
  张德成闻言,连忙赞道:“陛下书法苍劲有力、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实乃大家之作!”
  赵煦哈哈大笑,说道:“你懂什么,堂弟,你来看看朕这副字如何?”
  赵奕心中忐忑不安,按照正常的逻辑,皇帝应该对自己父子二人一顿嘘寒问暖,然后打发个闲散虚职,从此任由二人成为社会的蛀虫,可这一上来就考校书法,让人不知道他心里卖的是什么药!
  没办法,赵奕起身凑到御案旁,放眼望去,只见纸卷上浓墨重彩的写着几个大字——“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不由得心中一惊,须知这话他只和程轩云提及过,李清照现在估计才9岁左右,那么答案只有一个,皇帝将自己在清风寨的一切里里外外调查了个遍!
  赵奕心中暗暗咂舌,心道这帝王果真没有一个省油的灯,虽然他不懂书法,但前世见识过的名人字画也不少,于是开口说道:“陛下笔力雄浑,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一气呵成,最后一列虽有些歪斜,但龙飞凤舞恰到好处,体现出陛下任情恣性的一面,自成格调,委实是难得的佳作!
  哲宗眼中闪过一抹异色,淡淡笑道:“堂弟只说了这字,未说这词如何?倘若是你,是愿做这人杰呢?还是做鬼雄呢?”
  赵奕一听,立马跪伏在地,不带丝毫犹豫说道:“草民原本偏安一隅,文不能助陛下治国安天下,武不能统率千军万马扬威四海,只愿做个纨绔子弟妻妾成群,享尽齐人之福;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草民不愿做人杰,更不愿为鬼雄,只求投笔从戎,作个士卒,为国家开疆拓土便已心满意足了。”
  赵筠晃了晃身形,差点一个踉跄跌倒在地,要知道北宋重文轻武已是习以为常,若有真才实学得陛下赏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更是指日可待。
  赵煦听了哑然失笑,只觉得赵奕虽有雄心,可性子却直爽得有些可爱,连自己想当纨绔的话都毫不掩饰的说了出来,难能可贵的是这“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委实让人耳目一新!
  “哦!只想当一个士卒!”须知哲宗年少气盛,且对舞枪弄棒之事也极为热心,加之一向对太祖皇帝彪炳战绩心驰神往,厌倦了朝堂之上的酸儒之气,从心底对赵奕弃文从武赞赏有加,更有意考校一下他的功夫,一时间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张德成跟在哲宗身旁数年,哪里还不明白小皇帝的心思,但是拳脚无眼,若伤着陛下,只怕场中诸位均万死难辞其咎,只得开口说道:“陛下,不如让环庆路经略使章楶的公子与世子比试一番如何?”
  也罢,想到自己不适宜出手,只得向殿外亲卫喊道:“章综,你且与我堂弟比试一番!”
  赵筠闻言不由得心存顾虑,躬身一礼向哲宗说道:“陛下,章综乃环庆路经略使章楶的虎子,且在边军中厮杀多年,只怕有所不妥......
  赵奕听得叔父向自己传递消息,突然想起章楶乃是洪德城战役的主帅,乃是北宋最能征善战的文官之一,不由得哑然失色!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