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眨眼,已然到了九月中旬了,鉴于司马睿的“良好”表现,朝廷便解除了对司马睿的软禁,司马睿得知贾南风和楚王司马玮没少从中为自己说话,司马睿感动的同时,也免不了有些唏嘘,假如自己不是大晋第一强藩的话,估计现在,贾南风才懒得搭理自己呢。要不是看在自己手上有五万四千的藩军,司马睿现在估计是无人问津。也许贾南风就是看重了自己有着强大的藩国力量。
比起司马睿,其余的藩王大都把心思都掏空了放在如何出镇各州都督上,然后将藩国的一切事物统统交给信得过的手下管理,自己好心安理得地当甩手掌柜,然后自己一门心思扑在各州都督军事上面。至于像司马睿这样亲力亲为,藩国大小事务,事无巨细,皆亲自过问的奇葩还真没有,谁叫他没有都督各州军事的职务呢,不过。俗话说得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司马睿笼统地算计了一下,徐州七个郡国,账面上的人口,再加上,背地里各大世族私匿起来的部曲、奴婢、佃客,还有军户、匠户、乐户这种不入户籍的贱籍的话,徐州大概有一百八十万左右的人口,而司马睿的藩国琅琊郡和东莞郡就占去其中的一小半。不可谓不惊人。
这也正是贾南风选中司马睿的一点,因为出镇的藩王手上的大多都是州郡兵,而现在,杨骏自任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从理论上来说,大晋现在的所有兵马,都是归他杨骏统率。而司马睿的藩军就不一样了,司马睿的藩军是属于郡国兵这一范畴的,说一句不好听的话,这五万四千藩军全部都算是他司马睿的私人军队,连皇帝的话都可以不用听,更不用提杨骏了,他算干嘛的啊?自从每一次藩军扩充之后,司马睿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给藩军们洗脑,只忠于他司马睿一个人,司马睿觉得后世,元首和倭皇对自己国民的那近乎摧残的洗脑方法真心不错,所以,司马睿特地的效仿了一下,效果真的很不错。举个例子吧,就比如,明明是藩国这八十六万七千邑民养活了他司马睿,可是呢,他司马睿永远都是摆出一副:哼!要是没有孤的话,你们早就饿死了的万恶的封建大地主的恶毒嘴脸。不过,司马睿这么说的话,貌似,听上去也没有什么错误,毕竟,司马睿藩国里的八十六万七千邑民中,有二十万分别是来自并州、关中、扬州的灾民,要不是靠着他司马睿赊的那一口粥,估计,早就饿死了。
至于现在,琅琊国八十六万七千邑民已经在他伟大的琅琊王司马睿的英明领导之下,已经过上了全民小康的日子,堪称一幅太平盛世,虽然没有到人人富裕的夸张地步,但是和外界的那种明明是人人堪堪温饱就敢称盛世的世界比起来,他这个盛世才更实在。不过,也难怪,在农业封建社会中,对于盛世的要求水准很低,只要有地方住,饿不死人就可以称之为盛世了。至于大天朝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历朝历代的经济史中,快脱离了农业社会的是北宋,北宋那时候,工商业总产值已经占了总产值其中的百分之三了,而不像是其余王朝,工商业总产值只占经济总产值的百分之零点几。这也正是宋朝成为大天朝封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国祚能够超过三百年的朝代,三百年国祚对于大多数以农业社会为主流的封建王朝都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坎儿。
这也正是农业社会封建王朝的根本弊端所在,在农业社会中,土地大多数都是被豪强地主占有,农民们只能租种那些豪强地主的土地,于是就有了剥削,随着剥削的日益加重,等到剥削程度超出了农民多能承受的范围之后,就会像被压到极点的弹簧一样,猛地弹起,然后建立起一个新的王朝,重复着这一切,可以说,大天朝这两千多年的封建史,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一轮又一轮,反反复复,无穷无尽地对农民的剥削,当两个政权更替的时候,一个政权打倒了另外一个政权,并且取代它之后,它就成为了一个新的剥削实力,直到若干年后,还会出现一个新的政权打倒,再取代它,之后,再重蹈它的覆辙。
而要解决这一根本弊端,就要将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工商业上,就比如,北宋,北宋的经济虽然不像是某些软文中吹捧的那么有钱,但是,也是相当相当的富有了,据史书记载,北宋的人口峰值大概在一亿两千六百万人口左右,而一年收入最高有一亿六千万两白银,人均上交赋税合一两多白银,虽然大清也有这么多,但是,纯粹是靠人口总量堆上来的。比不过人均,还比不过总量吗?好吧,其实,事实上,总量也比不过。这不,司马睿这两天刚刚效仿大宋,解除了宵禁,千百年来,也只有大宋一个王朝不存在宵禁问题,在这一点上,即使是开放如大唐,也没能做到这一点。
还有一点,司马睿现在极力推行的鼓励生育政策也放缓了脚步,毕竟现在,以琅琊国琅琊郡和东莞郡两个郡的土地,能容纳下近九十万人,真是不可思议,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了,在没死赖活地增长人口,司马睿还真担心会闹出点什么乱子,毕竟地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多地少,那可就麻烦了。所以,在没得到新的封地之前,司马睿觉得自己现在有必要刹一下车了。毕竟,有的时候,步子迈得太大了,也不是什么好事儿,在这之前,琅琊国一直处于一个十分危险的急速膨胀时期,就比如,前一阵子的,十五万扬州难民涌入琅琊国,就差那么一点儿,如果不是司马睿处理的及时妥当的话,早就引起难民暴动了,在此之后,司马睿每每会想起那时,就会心有余悸。暗暗庆幸当初幸好没有出什么岔子。
现在,受到刘咸的教训,司马睿一直在注重于修养心性,修身养性,不是读书,就是写字。都快把司马睿闲的发毛了,无奈之下,司马睿只好和王岚姬学起了琴棋书画,虽然谈不上什么大成。但是,也算是小有成就了。甚至,司马睿摄于王岚姬的淫威之下,还学会了看账本儿。更可气的是,王岚姬还美名其曰地说什么,万一有一天,我有事情出去了,你一个人也不用担心府库的事情,连司马睿这个大忽悠都被王岚姬忽悠得一愣一愣的。每每想到这里,司马睿便是一阵阵暗暗地咬牙切齿,明明只有他司马睿忽悠别人的份儿,哪有别人忽悠他司马睿的份儿?不过,转念一想,忽悠自己的人是自己的媳妇儿,那还是算了吧,爱忽悠就忽悠吧。谁叫,王岚姬自打嫁进了家门,事事都做得十全十美,让人无可挑剔的呢?就连一向挑剔的司马睿的母亲夏侯光姬见了,都自愧不如,唯一一点美中不足,就是,王岚姬对司马睿的管制十分严格:不准纳妾、不准逛花楼,不准喝花酒,不准单独其他异性待在一起。王岚姬再一次地向我们展示了新一版的三从四德:从不温柔、从不体贴、从不讲理,惹不得、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堪称大晋女性社会中的新兴典范。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王岚姬偶尔,还是会发放一些小福利得嘛,也不算是从不体贴嘛。司马睿摸着下巴坏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