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英雄不讳刘备的逆袭 / 第七章 义结云长

第七章 义结云长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诚然,诗歌和远方让人暂时忘却烦恼与压力,但是远方终究有终点。刘备回到家必须面对吃饭这个现实问题。刘备继续着自己农夫、商贩的生活。
  公元181年,刘备20岁。《礼记·曲礼》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这一年,刘备获得了自己的“字”——玄德。刘备名“备”,取意应该是齐备的意思。字“玄德”,从文献上说主有三种含义,《书·舜典》:“玄德升闻,乃命以位。”孔传:“玄谓幽潜,潜行道德。”中的“玄德”指“潜蓄而不著于外的德性”。《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中的“玄德”指“自然无为的德性”。《汉书·礼乐志》:“礼乐成,灵将归,托玄德,长无衰。”中的“玄德”指“天德”。
  刘备字玄德,应该是带有期望“德行齐备”的意思。与刘备一起读书的那个同宗兄弟也正式获得了“德然”的字,大致意思就是道德使然,这说明刘备家族对“德”有着很执着的推崇。
  过去,刘备可以依靠同宗的接济,现在,他需要赡养自己的母亲,建立自己的家庭。据说刘备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有几段婚姻,可惜,过门的妻子都不幸早亡。一时间,乡里不少人私下传言刘备克妻。刘备决定暂时考虑婚姻的问题,每一次娶媳妇,都要花上一笔不菲的聘礼。刘备摸摸口袋,囊中萧瑟,只好继续单身生活。
  这些年整个幽州地区遇上旱灾,当地匪患也多了起来。刘备朋友多、懂礼节,在乡里有些名气。乡里的里老主动找到刘备,让他组织一批青年人,除了日常的农事,夜里负责巡逻,维护乡里治安,有时也在集市上主持公道。
  涿郡这边贸易繁荣,不少外地人到这里做生意,和当地人偶尔也会有些争执。有些争执本来不过是买卖过程中的讨价还价,但是吃亏的一方有时就会将自己的遭遇推演到群体的遭遇,比如,一个外地人吃了亏,他可能会将自己受欺负与自己是外地人的身份联系到一起,于是对外声称自己因为是外地人所以被欺负。外地人群本来就比较敏感,结果,就容易造成外地商旅和本地人发生冲突。刘备也经常调解这样的冲突,他并不因为自己是当地人就故意偏袒,论事不论人,所以,无论是外地人还是当地人都很佩服他。
  这段时间,关羽护送着一支商队来到涿郡。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关羽的祖父关审,字问之,居住在解州常平村宝池里。记载说他官至谏议大夫,而且“冲穆好道”,常以《易经》、《春秋》训其子。《后汉书·百官志二》记载:“谏议大夫,六百石”。虽然官职不高,好歹也是书香门第。据地方史志记载关审“冲穆好道”,所以,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毅,取字道远。关毅给自己的儿子起名为羽,意思大概是道教传说中指会飞的仙人;后来取字长生,道家元素很浓厚。
  关羽和张飞不一样,关羽的祖父做过谏议大夫,属于东汉监察官员,因为职业责任感,所以对百姓的疾苦、国家政策得失看得更重,对吏治的腐败更是痛心疾首。关审为人非常节俭,身体力行道家“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思想。关审的这些心情也影响了自己的子孙,所以,关羽较早地看透了东汉末年政治的黑暗,并不戚戚于官位,不汲汲于富贵。
  关审喜欢读《春秋》,他也经常用这本书教育自己的子孙。所以,关羽从小就读《春秋》。正所谓,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相较于针锋相对的外交辞令、出其不意的战争谋略、富国强兵的治国方略,关羽对《春秋》中的侠士格外垂青。关羽很崇拜古代的侠客,比如,孤身劫持齐桓公的曹刿,以鱼肠剑刺杀吴王僚的专诸,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报答主公的豫让,“士为知己者死”的聂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每每想到他们的事迹,关羽都会热血沸腾。司马迁在《史记》也很推崇这些刺客的侠者风范,他写道:“曹刿……其後百六十有七年而吴有专诸之事……其後七十馀年而晋有豫让之事……其後四十馀年而轵有聂政之事……其後二百二十馀年秦有荆轲之事……”他认为侠义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关羽觉得自己应该继承他们的衣钵,做一个侠客。
  关羽在家乡很喜欢打抱不平,在家乡遇到不平之事,结果犯下命案,不得不隐姓埋名、浪迹天涯。
  关羽从并州几经辗转来到幽州地界。几年时间里,关羽经历了不少江湖上的刀光剑影,遭遇太多不平之事,这些也让关羽对行侠仗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商队的主事听说刘备在当地很有威信、主持公道,就带着关羽等人拜访刘备。
  关羽,给人的第一印象,衣衫略显破旧,但穿戴整洁;面庞饱经风霜,却相貌堂堂;久浸江湖之风,却举止有礼,刘备看在眼里,心里想:这个汉子绝非一般的江湖侠客!
  刘备,双耳垂肩,面容较好,又是国姓,看穿着,是个普通百姓,却被乡人所信赖;听谈吐,是一些寒暄之语,却让人感觉胸怀侠气;观其行,是个北方汉子,举止之间多少些有些儒生的优雅。两个人都对彼此产生了好奇。
  晚上,刘备主动到客栈拜访关羽。只见窗前,关羽读书的影像。刘备敲门而入,只见一本《春秋》在烛台边上。“备,夜来拜访,有所叨扰,还请见谅。”刘备说道。
  “兄台,猥自枉屈,亲临寒舍,关某唯恐接待不周,何有叨扰之说,刘兄,请!”关羽赶忙将刘备迎入屋内,两人席地而坐。
  “愚观君之气质,颇懂诗书,绝非等闲之辈,为何甘心做护卫商旅的差事?”刘备问道。关羽闻言,眉毛微微皱起,看着刘备。
  刘备微笑着说:“君莫非有难言之隐,上有星月,下有壤土,今夜只有你我二人。不知在下能否助君微薄之力?”
  关羽感叹于刘备的坦诚,于是将自己的身世,以及遭到通缉的来龙去脉告知了刘备。
  “本欲匡扶正义,无奈豺狼当道!君真乃义士也!”刘备感慨地说。
  “惩处一个恶人,还会有其他恶人,关某虽有行侠仗义之心,怎奈当今世风日下,横行乡间的劣绅恶霸太多。”关羽听到刘备的感叹后,不禁说道。
  “曹刿劫持齐桓公,无法阻挠鲁国颓废的国运;荆轲刺杀秦始皇,不过是加速了燕国的灭亡,一个人的侠义终究力量有限,政治清明才能唤起路不拾遗的民风,官员清正才能让劣绅恶霸失去凭依。”刘备说道。
  听了刘备的话,关羽若有所思。他想到自己一个人的冲动,除了让自己浪迹天涯,根本换不来真正的人间幸福。自己的侠义太过狭隘。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任用贤良,推行良法善治,就能路不拾遗。政治的官吏多了,横行乡间的恶霸就会少。
  “现在的朝廷,尽是宦官当道,像陈蕃、窦武那样正直的臣子,惨遭杀害,哪里还有清明?”关羽突然转回现实,然后问道。
  “我曾追随卢尚书求学,我等不比自暴自弃,应该向老师那样,如果能够成为管仲、乐毅,辅佐圣上,就铲除奸佞,重振朝纲,为党锢之祸的士人平反昭雪;若果成为一方太守县令,那就兴修水利,打击豪强,让百姓安居乐业。”刘备慨然说道。
  关羽被刘备的一番言辞所折服,和刘备相比,自己所崇尚的侠义更像是个人英雄主义,实在狭隘得很。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自此以后,两人交往逐渐增多。
  刘备也对关羽这个外乡人格外关照,经常带一些朋友与他相识。刘备没有想过德奥关羽的报答,但是关羽熟读经史,正所谓“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关羽感受到刘备的恩义,关羽崇尚侠义,他决定要报答刘备。
  刘备把关羽介绍给张飞。关羽出身书香门第,惩恶扬善,尤其是数年的游侠生涯,让张飞羡慕得很。
  刘备、关羽、张飞性情相近,有着报效国家和改变人生的强烈意愿,所以,惺惺相惜、日益交心。三个人一有空闲,就一起到郊外骑马打猎,纵马驰骋。
  在涿郡的山川平原之间,时常就会遇到三个青年人骑马飞驰,他们不同于官宦人家的闲情逸致,一边骑马一边畅谈,好像这个世界只有他们三个人的样子,宁静的小溪,因为他们的路过变得激扬起来,马蹄溅起的水滴,在阳光下映出五颜六色。
  三人打些野味,就生起篝火,拿出自家酿的酒,许久不知醉意。白天睡醒,三个人也有意相互切磋武义,刘备的武艺,丝毫不亚于关羽和张飞,两人对刘备的崇敬更多了一分。
  不久,一个好消息从天而降。公孙瓒来到涿县担任县令。
  公孙瓒自然忘不了自己同窗兼好友的刘备,一个布衣与一个县令,竟然称兄道弟,刘备行事越发自信起来。
  新生的春风熏醉了边陲的山河,染绿了空蒙的山色和潋滟的湖光,纷飞的桃花落红于小桥流水之间,随意而逝,随意而歇。
  我们不曾知道,在春风的陪伴之下,张飞家的桃园是否想起“不为同年同月同日生,单位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但是,关羽、张飞三人彼此相知,早已超脱了江湖义气,成为以义相交、同志而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