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话说景叡这招揽人才方第三日。清早,景叡刚吃完早餐正准备研究研究对吴军之策------毕竟虽然昨天商量好了大方向很多细节上仍需要仔细揣摩。这时,一位仆人走进来道:“少爷,门外有个姓上官的人在咱府门前睡了一个晚上,今儿刚醒来便闹着嚷着要见您!”“哦?请他进来坐坐。”景叡说着心想不知这又是何方神圣。“喏。”仆人恭敬地答道。
门外那人终于算是进来了,一边走一边看显然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府邸,一进来便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呵!兀那地方这么大!俺还是头一回见呢!”景叡定睛一瞧:这人满身尘土、衣衫破烂、脸色黝黑而红润、满脸络腮胡子------好一个粗犷雄壮的西北大汉!“这位兄台可是要寻我?”景叡不紧不慢的问道。
“你可是景大将军?”
“不敢当,区区就是个将军罢了。”
“那不就是大将军吗----这不一码事你们南方人就是屁话多!”
“……”
“咱也不说二话!俺上官熊从燕国来。一路南下,没人收,听说你这还收人,就来了。”
哦还是没人要的呀!那我可捡了个宝!原来景叡早已用望气之术观得他那大汉那气运如云,杀气铮铮一看就是位将才!还没人要?哈哈!
景叡这心里是乐着,表面上十分严肃:“这样啊,没关系,来咱这,咱要了!”又转头对仆从说:“去弄间房给上官……上官啥?”
“上官熊。”
“熊字虽好我楚王便用着这么个姓儿不大合适,给你来个更霸气点的你就叫上官龙吧!”
“全听你安排,俺个粗人不懂这号!”
“那就这样了!嗯------你会什么?”
“你想看什么?刀?枪?剑?戟?”
“不不不,这些没意思,骑马会吗?驾车会吗?打仗会吗?拉弓会吗?”
这上官龙自是不答,一声唿哨,一匹黑马飞奔而来;他抄起马背上的一张劲弓,装上箭对着天空中一只飞鸟射去,共发三箭,三只鸟瞬间落地;“有场子吗?”“在城郊。”“带我去!”于是景叡转身对仆人道:“牵马来!”不一时,马牵将来了。“上马!驾!”二人朝郢都郊外疾驰而去。
约莫半个时辰,二人归来。景叡的喜悦溢于言表,无需多言。也不知他们这一路聊了什么如此投机。“任你为我骁勇军团先锋将军、主掌龙骧卫你可愿意?”其实龙骧卫还是正在训练的士兵暂时拉不上战场“好!难得第一天刚相识就您识我!我上官熊---不,宏----哦不,龙!我上官---龙这辈子就忠你了!”“不必激动,呵呵,进去喝一杯?”“好!要是喝不倒你我跟”(还没说完便给打断了)“不不不,我怎么喝得过你们西北人哪!咱说的茶呢!”“哈哈!算你识趣!”
“好好好!咱还有正事呢!公孙凌!公孙凌!还没起来?嗯?”“哪里哪里啊?胡说八道!这不正在研究形式吗!”“来看看!这是咱兄弟----上官龙”(这眨眼就成兄弟了,其实还不算,要到日后。)又指了指公孙凌:“这位是咱门客公孙凌!”
“幸会!”公孙凌道。
“好好好!”上官龙还沉浸在喜悦中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前言不搭后语。
说完这些景叡也正色了起来:“公孙凌,你分析出什么了?”
“吴国要想进攻只能走陆路,那么他们的上佳之选是就是取道都昌,那里是平原长驱直入直达郢都;或者是继续进攻六潜二邑那里有他们的根基:早就有了经验。”
“嗯,有道理,可我们又应该如何设防呢?”
“上上之策是主动攻击吴军,使之阵脚混乱,再而图之难度将会大降。可我大楚有一短板,那就是兵力不足。”
“目前形式如何?”
“不容乐观哪!如不出所料近期会有试探性侵扰。则我军势力必将暴露。”
听罢,景叡哈哈大笑:“你果然还是想不到!你想想,如果他试探性进攻,那岂不是引发我们的警惕吗?所以他不可能试探而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攻则我楚国将亡矣!”
“那我的确是没想到的!那么您觉得吴国什么时候进攻?”
景叡并未回答而是转问上官龙:“你觉得”可这话说的一半却咽了回去:原来上官龙兄弟早已不知何时一枕黄粱-----睡着了!
景叡赶忙摇醒他,上官龙睡眼惺忪道:“讨论好了吗?好了我负责进攻!这动脑筋的问题还是算了吧!”
……
经过激烈的讨论,终于确定:吴国要想进攻应在一年之后,这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也需要充分的准备。于是,景叡听从公孙凌的建议:多多征讨外侮、建功立业。因为楚王廷上下没人相信景叡的话,都觉得是在危言耸听。所以景叡只能扩大自己的势力、为未来的战争做准备。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楚国未来之希望就在景叡身上了!
于是在煎熬了一天两个晚上后,终于等来了上朝的日子。景叡梳洗罢后,着银铠上朝,求见楚王!
楚王在大殿上问道:“今日诸卿有何事?”某臣:财务问题;某臣:政事问题;……
“还有何事?无事退朝!”
“微臣有一事欲请奏大王!臣以为秦晋联军攻入吾土实在是对我大楚之不敬!臣以为宜攻打之以壮国威!”
“好!”楚王大喜,“可如今国库歉收啊!”他言外之意就是不想花钱。
“大王!不可啊!”几位主和派文官插话奏道。(因为在春秋时期君臣之间没有那么多规矩,规矩是秦始皇定的)
“且听他说完!”楚王道。
“喏!”
“既然如此,臣以为可以连其一而联合其一而攻击另一国如此可以大省粮草费用,分担战事!”景叡早料到他有这么一句话,不慌不忙地答道。
“如此甚好!”楚王甚喜。
“大王不可啊!”还有几位顽冥不化的老臣欲阻止。
“不必多说了!准战!但我们和谁联合好呢?”楚王问。
“秦国!恕我直言,晋国乃中原之国,中原国家都以我等为蛮夷秦国正好与我们是同一处境啊!”景叡道。
“好!以你的办!”楚王直接拍板。
“散了吧!”“喏!”
其实这一场着实是把楚王算计了,利用楚王的好胜心理,诱使楚王上钩最终又绕到上次的联合问题上,(上次上朝他想和秦国联合楚王没准不知道诸位读者还记得不?)楚王好胜心切直接拍板,于是景叡“奸计得逞”!出使秦国的机会刚溜走又被他景叡拖着回来了。。。
那么接下来就是使臣的问题了。景叡回到府后左右思索,他自己去是肯定不行的,公孙凌----算了吧!他出出计谋还好,出使,他得吧秦王弄得下不了台;上官龙----得了,他去,呵呵,无需多言;那便只剩下一人-------申包胥,只有他了!于是,二话不说,召见申包胥,道清利害关系,申包胥本是热血为国,无以为报,把这么大的事交给他来办,自然要努把力!好好表现表现才是。
约莫一个月后
秦国,章台。
秦王在座上问道:“各位可有什么事?”
“大王!楚国有使者求见!”
“请他进来!”“喏。”
秦王问道“君所为何事?”(其实就是你来干啥?说得好听点。)
“臣为秦国之利害而来。”
“哦?这却是何事?”
“秦王曾联合晋王伐楚不是?您胜也?败也?”
呵!这是来寒馋(嘲讽、讥讽)我来的呀!“是!”秦王憋着怒道。
“那么如此一来您不是颜面尽失!您的脸、秦国的脸往哪儿搁着呀!”
“知道还那么多废话!”
“咱先得问清楚您才知道您有无大志啊!现在您心有怒气、想报仇;那么,把您害的最惨的就是晋国因为他背叛同盟致使伐楚之事功亏一篑;就凭您秦国一国能打赢他晋国吗?”
这么一想,也对楚国给打的节节败退,自己倒没什么损失,反倒是盟友背后捅上的这一刀子最痛!于是,秦王老老实实的答道“不能。”
可转而一想反问道:“你有什么计策吗?自然!您可以和我楚国结盟进攻晋国!”
秦王不怒反笑:“老子刚刚被晋国捅了刀子,老子疯了?还想让楚国捅上一刀子才舒坦不是?”
“自然不是!大王您想,秦晋之盟之所以破灭是由于其大中原,四方夷的傲娇观念对吧?”
秦王这么一想:确实如此。便问道:“所以呢?”
“但楚国和您一样啊!都是中原眼中的四夷!所以我们要背叛的动机何在呢?更何况,楚秦势力相当一方叛逆,则互相为斗、两败俱伤双方都难得好果子,那么楚国又为何要背叛呢?”
“对啊!”秦王恍然。二话不说同意了这一提议。签署条约,这是景叡的要求秦王看到这个便更为满意了:结盟规范化了,当然甚好!
《楚秦(秦楚)睦邻友好条约》就此签订。其中对于违约的处罚、一国受难另一国应邀且自身具有自保能力下需进行援助皆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条款。而这便是景叡的功劳了。
做好了这一切之后,就是备战了。景叡正式建立了两支新军(先前只是招募状态,名存实亡;龙武卫却是快速招募到了,所以此次建军没有龙武卫的份):龙骧卫(由于楚地以凤为图腾,不尊龙,故无碍且周王为天之子而非真龙,真龙是秦朝的事了,这是在东周,亦无碍),由上官龙带兵训练随时备战。凌云卫,由公孙凌率领练兵以作兵力补充。
做好了这些后,他秘密前往秦国与秦王商讨出战事宜。双方约定一月之后,在旬阳聚兵讨伐晋国。
一场新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而景叡也由此登上了春秋时代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