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天地幽暗,风雨如晦。
一个小山村,一间幽暗的茅草屋里,十一个男子脸色比风雨如晦的天地还要幽暗百倍。
十一个人,最大的也不超过三十岁。
十一个人来自十一个家族,这十一个家族都毁于流寇,他们都是幸存者。
崇祯放任流寇肆虐江南,导致家族被毁,他们就已恨之入骨,及至随后崇祯的所作所为,他们更是怒焰滔天,又及至认识到流寇肆虐江南本就是崇祯有意为之,他们的恨足以焚天灭地。
他们决定成立杀猪会,杀猪会以灭亡大明江山、恢复天地伦常为使命。
他们都十分清楚,要灭亡大明江山,至少也得以百年时间为单位,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杀猪会以他们十一个家族为核心向外扩张,但只有他们十一个家族知道,而且更只有十一个家族的族长才知道杀猪会的存在。
他们每个人单独发展势力,同时,十一个势力暗中互相帮助,一同发展壮大。
每个家族不属于每个家族自己,每个家族选定继承人时,需十一个家族族长共同决定,务必得选贤任能,选出最优秀的继承人。
――――――
京城沸腾!
沸腾是由一张告示引发的,告示是圣旨。
崇祯要建设新京城,新京城的规划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房屋需拆掉。
崇祯保证,新京城建成后,地产至少增值三倍。
显然,这是人人都得益的大好事,天大的大好事。
可想而知,没有人不愿意,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欢欣鼓舞。
当初,在城外有田产庄园的达官贵人,这会儿,心头血都快流干了。
城外的地价涨的更猛,因为京城的人口必定暴增,近郊会变成居住区,地价现在就已涨了三十倍。
近郊第一批居民是禁卫军的家属。
此禁卫军非彼禁卫军。
崇祯大幅裁军,禁卫军也不例外。
原本护卫京城的军队有三十万,裁军后剩下一半,只有十五万人。而且,禁卫军的组成更是大变,旧人最多只占三成。其余七成,都是各军选拔的精锐猛士。
崇祯整军,不仅裁军,也改革軍制,禁卫军是职业军队,从军至少十年以上。
崇祯下旨,有一个算一个,禁卫军所有将士,都得举家迁至京城居住。
城郊的繁盛似乎指日可待,新成立的杂部,一下子就在城郊划了五十万亩土地,太学也归了杂部。
实际上,风声早就传出来了,地价早就一涨再涨,绝大多数人都忍着不动,不卖也不买。
围在一张张告示前,一个个都脸红脖子粗。
大多数人是激动所致,但也有少部分人是后悔所致。
此前,崇祯放出一部分城郊的土地,这些人犹疑,没敢出手。
当时,地价已经涨了五倍,但现在,告示一出,不用挪步,又立马翻几翻。
肠子都悔青了!
――――――
处理完公务,温体仁靠坐在太师椅上,叹了口气。
整个京城从上到下,都生机勃勃。
这种气息,老年人喜欢,对温体仁更是如此。
大明朝的手艺人大都到了京城,干力气活的人,外地来的更多。
这些人不是服徭役,崇祯已颁下旨意,废除了所有徭役,此后官府要干什么活,全都花钱雇佣。
到京城找活,工钱是当地的数倍,而且盖无拖欠,绝对是一把一利索。
不仅工钱一把一利索,而且治安还极好,没人敢欺负人,锦衣卫设有专门机构,为外来者撑腰。
京城的歪毛淘气,地痞流氓,只要冒头,没二话,至少一年苦役。
每一天,晨曦初起,有无数的工人,向着皇城,虔诚地跪拜。
也因此,建设新京城的速度空前绝后,跟雨后春笋一样,一排排新建筑拔地而起。
休息了一会儿,温体仁站起身来,下班,回家。
今天晚上要休息好,明天精精神神的,陪崇祯去主持太学的新址落成典礼。
下雨了,淅淅沥沥。
坐在大轿里,透过薄纱,看着雨中的京城,温体仁的感觉好极了,他仿佛新生了一般。
内城已经建好了。
除了地下水道,内城的改变不大,主要是干净了,漂亮了。
犄角旮旯,全都收拾的干干净净,不说纤尘不染,但见不到一点垃圾。
得益于地下水道,如今再有下雨天,即使雨下的再大,也至多是积一会儿水,绝不会再有屎尿横流的场景出现。
天地间,一切都是如此的赏心悦目。
崇祯十二年八月初八,卯时。
天高地阔,秋高气爽,霞光万道,高云乘辇,百官座车,屡屡行行,出了东门。
今天是新太学成立大典,高云亲自主持。
新太学,初设文史、术数、天文、农林、建筑、水利、医术、军武等十八个科系,第一任祭酒由教部部长宋应星兼任。
教部主官不称尚书,称部长,以示内廷、外庭之别。
现阶段,太学几乎就等于教部。
新太学几乎由宋应星一手操办,太学高层,如方以智、吴又可、汤若望、毕方济等人全是宋应星推荐,而高云无不照准。
巨大的广场上,三千太学生森严列立。
高台上,高云身后,文武百官列立。
看着台下的三千太学生,钱士升目光幽暗、死寂。
现在已经很清楚了,崇祯要废科举。
以太学代替科举取士,历史上并不是没有过。
宋哲宗赵煦新政,分太学为上舍、内舍、外舍,确立太学生依年限等条件,由外舍升内舍,再由内舍升上舍,再经考核,定其出身,授予官职。
一开始,太学只是科举的补充,但其后,赵煦废科举,专以三舍取士。
赵煦小儿是螳臂当车,但崇祯不同,科举极可能至此而终,读书人的地位也一样,会随科举终结而终结。
钱士升左侧是温体仁,他不用看钱士升,也知道钱士升此时的心情。
三千太学生,有一千太学生是军武系。
这一千军武系太学生绝大多数都来自军队,其中,绝大多数又是底层士兵,他们是大明朝军队的精华。
可想而知,这些军武系学生是将来军队的中流砥柱,对崇祯的忠心无可言喻。
等到军武系的太学生成为军队的中流砥柱,也即是崇祯开始大踏步前进的时候。
照说,以现在的形势,崇祯想干什么谁也挡不住,但崇祯想做的那些事实在是非同小可,一个不好就是地动山摇。
崇祯的沉稳是对的,而这也是钱士升之流绝望的原因所在。
“士,国之中坚……士是知识的掌握着,文明的传播者……士是政治的领导力量和伦理教化的执行者……士是虽千万人吾往矣……士之气是浩然正气……”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士之精神的集中写照……然自弱宋始,随着儒者掌握大权,读书人身上的浩然正气迅速流失,最后竟直亡天下。”
“改朝换代是亡国,被异族征服是亡天下。”
“为什么?”
“是孱弱,是读书人由身到心,从里到外的孱弱。”
“内是没底气,外是没有执行力……”
“理学之兴就是因为意识到浩然正气流失,读书人缺乏执行力,为了保有最后一丝元气,不得已而为之……”
“太祖定鼎,虽震裂八荒,但也没有扭转读书人流失浩然正气……甚至,太祖加剧了这一趋势。”
“如今,太祖之失由朕来补上。”
“朕先宣布两条,第一条,从此刻起,民不跪官,官不跪官,臣不跪君……第二条,太学生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朝廷给予资助……”
在场的人,全被高云炸得人仰马翻。
清醒过来后,绝大部分人的血越来越热,眼睛越来越亮,而钱士升等人则如丧考妣。
三跪九叩是朱元璋搞出来的,儒者恨得牙长三尺,现在崇祯废了,他们自然欢迎,但崇祯虽不让他们跪了,却要废了理学。
钱士升眼前发黑,差一差就一头栽倒。
――――――
九月十七,殿试。
殿试之时,有烟民喷云吐雾,把个大殿弄的乌烟瘴气。
高云大怒,下旨,禁烟。
吃烟早已风行大江南北,而吃烟的危害显而易见,朝廷早就有意禁烟,但让高云挡下了。
高云不能允许有令不行,他要令行禁止,以前时机不对,但现在可以了,内阁一上动议,他就照准。
而且,在内阁的禁烟动议上,高云又加了点料,他把鸦|片加了进去。
以前,鸦|片是药,而现在,则成了享乐品。
有人不解,为什么要加上鸦|片,高云给出的解释是,凡能上瘾性强的东西一概在禁止之列。
禁烟的处罚极其严厉。
种植、运输、贩卖,死罪。
吸食者,每一次罚没家产十分之一。
十年后,第一次,三年徒刑,徒至苦寒之地拓荒;第二次,翻一倍,六年;第三次,九年……
不仅如此,高云更言明,大明朝存续一天,此令绝不可废,废则为不肖子孙,不配享有国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