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明耀千秋 / 第四十三章 签订协议

第四十三章 签订协议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寒风凛冽,小风嗖嗖,剔骨割肉,干啦啦冷。
  这样的天气,修路的人都早已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去了。
  零星的雪花飞舞,大路上,驶来三辆有车厢的马车。
  马车看起来不起眼,但不用问,车主人非富即贵,而且是大富大贵。
  稍有经验的人一看便知,三辆车,拉车的马都是战马,而且还都是一等一的战马。
  中间的马车,车厢里坐着两个男子,他们是清国的大学士范文程和睿亲王多尔衮。
  皇太极是个明智的人,在失去与大明抗衡的勇气后,他便开始着手背井离乡的准备工作。
  抛下诺大的基业,去北海之外的苦寒之地重新打天下,可想而知,对其他人而言谈何容易。
  皇太极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说服族人同意,但这种事,往往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范文程给皇太极出了个主意,让大清的文臣武将,分批都去大明走走,让他们自己认识到,按崇祯划下的道走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这方面,明廷自是乐见,双方也有默契,明廷给予方便。
  果不其然,这招的效果出奇的好,都不需要深入的讲解说明,去看过的人都清楚,如今的大明已远非他们的力量可以抗衡。
  有些重要的人物进入大明,范文程需要亲自陪同,多尔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来大明,范文程当然得陪同。
  突然,大地震颤,蹄声如雷,万马奔腾。
  多尔衮撩开车帘,向外看去,就见一队约莫三千人马的骑兵在大地上风驰电掣,狂飙突进。
  直到这队骑兵不见踪影,多尔衮才放下车帘,他的脸色很不好看。多尔衮清楚这队骑兵怎么回事,也正因为知道,他的脸色才如此不好。
  这队骑兵是京城禁卫军。
  对于军队,崇祯求质不求量,他下旨,大幅削减军队规模,把军队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甲种军有四支,一支是京城禁卫,总规模为十五万;一支归在孙传庭麾下,驻军山西;一支由卢象升统领,驻军江南;一支由洪承畴统领,驻军山海关。
  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三军,规模各五万人马。
  乙种军为边军,总规模为十万;丙种军为地方军,总规模为十万。
  在大明朝,现在想要当兵可不容易,因为当兵比科举更容易出人头地。只要进入甲种军,就有极大可能成为官家人。就是成不了官家人,甲种军的资历也极其重要,有种种优渥待遇,对后代尤其重要。
  要是能成为禁卫军,不说自己,家人就可以搬到京城,崇祯给房子给地,生活不仅无忧,简直是进入极乐世界。
  进入禁卫军自然极难,没有一手绝的,根本进入不了。
  禁卫军的兵员已经是优中选优,然而就是如此,禁卫军的训练依旧极其严格,他们评估过,不算火器,禁卫军的战力已经不次于最精锐的满清铁骑。
  而且,还有更可怕的,禁卫军学文化。
  别人不明白,但多尔衮明白,一支没文化的军队和一支有文化的军队,差别有多大。
  其他方面只要不是差距太大,有没有文化足以决定胜负生死,战争规模越大就越是如此,而这还不是令多尔衮最绝望的。
  多尔衮不是从山海关入境,他是从山西入境。
  女真全民皆兵,但比之现在的山西,则远远不如,或者可以说两者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不是一个层面指的是组织性。
  山西土地归于皇家,百姓租种皇田,皇税十取四。此外,百姓就没有其他任何赋税负担,也不再负担任何徭役。官府要老百姓干什么活,全部是雇佣。
  实际上,皇税是十取一,崇祯又把其中三成返还给山西百姓。
  即便如此,但由于去掉了地主这个食利阶层,皇税实际上十取一,朝廷从山西抽取的税负也比以前年景最好的时候都多,而且是多得多。
  更由于地主对土地增不增产毫不关心,而今大修水库沟渠,朝廷的税入会越来越多,同样老百姓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这三成皇税返还山西百姓,使得皇权更踏踏实实的下县,进乡,到村,入户。
  皇权更踏踏实实的下县,进乡,到村,入户,使得现在即便天寒地冻,整个山西也是热气腾腾。
  没有人猫冬,不论男女,青壮都出来战天斗地,挖灌溉沟渠,修建水利设施。
  在有河水的地方,河水被陶干,然后取河底泥土用作肥地的肥料。
  多尔衮看的不是修建水利设施怎样增产,而是动员力和组织力。汉人王朝只要具备这两个能力,异族最好是走远点。现在,大明这两方面的能力空前强大,从没有过的强大。
  此外,尤有甚者,崇祯在每个村子都组建民兵队。
  村里管事的都是民兵,民兵闲时进行军事训练,民兵组织也即是基层组织。
  朝廷将来征兵,都从民兵中出。
  可想而知,民兵队一组建,便在山西百姓激起了极大的热情,习武之风盛极一时。
  女真虽然全民皆兵,但差在组织性,他们之所以与大明一战的勇气都没有,也是为此。
  有打胜的希望,他们可以拼死战斗,但若没有胜利的希望,现在看似一体的女真,顷刻间就会土崩瓦解。
  山西已经是一个比他们强大太多的战争机器,只一个山西就足以碾压他们。
  气象!
  如果崇祯不抽风,再来一次匪夷所思的突变,以崇祯展现出来的气象,大明必然会成为超越强汉盛唐的汉人王朝。
  未时,多尔衮和范文程进了京城。
  进了京城,多尔衮的目光更加黯然,他们是叫花子进龙宫。
  在酒楼住下,范文程陪着多尔衮开始逛街。
  京城一天一个样,范文程上次来还是半年前。
  京城真热闹啊,这样的天气依然挡不住人潮汹涌。随着人流,范文程和多尔衮走进了美食街。
  进了美食街,范文程和多尔衮不由自主停下脚步,他们都精神恍惚,仿佛来到了一个不真实的世界。
  美食街的街道宽愈三十米,地上铺着尺许大小的青砖,磨砖对缝。
  街道两旁是一溜店铺,店铺也都高大宽敞,整齐划一。街道上方建有穹顶,穹顶与店铺只间隔不到两米。
  美食街都是小吃,各种各样的小吃。
  穹顶上挂着无数个灯笼,夜幕降临,灯笼亮起,把美食街照如白昼。每个店铺前都有一个大火炉,炉火熊熊,又使得美食街温暖如春。
  一会儿,反应过来后,两人开始逛美食街。
  太香了!
  各种小吃的香气混在一起,那味道,真是难画难描。
  多尔衮道:“怎么这么多小吃?”
  “王爷,崇祯下旨,命各地选特色小吃进京经营。”范文程怅然若失,小声道:“朝廷令喻是一方面,崇祯善待百姓已是四海皆知,有机会来京城没人会不愿来。”
  皱了皱眉,多尔衮道:“这么个花法,有多少银子能够?”
  看着走过去的一伙藏人,轻轻叹了口气,范文程道:“崇祯是要把京城打造成聚宝盆,现在花的钱再多,以后必然会十倍百倍地收回来。”
  思索片刻,多尔衮轻轻点了点头。
  美食街长的似乎没有尽头,吃饱喝得,范文程陪着多尔衮又去了泡澡街,进了一个高级的澡堂子,美美地享受了一把。
  第二天,多尔衮已没有心情看什么了,他向鸿胪寺递交了公文。
  多尔衮此来,他有权决定是否与明廷开始正式谈判,签订合约。
  递交了公文,从鸿胪寺出来,多尔衮失魂落魄,真真是天上人间,不知今夕是何夕。
  一夕之间,他们从明廷的腹心大患,压着明廷打,一变而为无足轻重的番邦小国。
  要不是他们对明廷还有用,等待他们的就是国灭人亡。
  房间里,范文程与多尔衮枯坐。
  谈判结束了,协议签了。
  明廷与清国达成协议,清国去北海之外建国,大明支持清国,以合理的价格与清国贸易,绝不会出现一根针换一头牛的事儿。
  长城既是阻挡外敌侵袭的壁垒,但更多的时候是控制贸易的关口。
  山海关早就开了,开两年多了,明廷不再控制商人,也不控制货物,任何货物都可自由往来。
  协议还有一个补充条款。
  明廷要清国把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打残,让他们求助明廷。
  他们无力拒绝,双方太不对等,他们求助大明的地方太多了,只能大明说什么,他们就答应什么。
  答应大明,把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打残,帮助大明扫平大漠,是因为至少百年,大明绝没有能力把边界实质地推进到北海。
  一百年,大明对他们构不成威胁。
  而且,大明就是能把边界实质地推到北海,也还需要他们对抗奥斯帝国和罗萨帝国。
  要走了,曾经的万丈雄心,现在都已烟消云散。
  范文程和多尔衮枯坐,是因为他们今后无论做到什么程度,但和大明一比,就变得索然无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