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明耀千秋 / 第三十三章 绝望

第三十三章 绝望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京城,钱府。
  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出了书房,轻轻带上了房门。
  人出去了,钱士升呆坐。
  忽然,钱士升口干舌燥,他伸出双手,哆哆嗦嗦把茶杯端到嘴边,喝了一口。
  钱士升口干舌燥,他这不是生理饥渴,更不是病,而是因为气,更是因为恐惧。
  崇祯想干什么?
  与漕运有关的十多家大佬都被灭门,同一时间举家被杀。
  凶手是谁?毫无疑问,凶手是崇祯。
  太狠了,而更可怖的是崇祯完全是不择手段。
  东林党与崇祯的斗争越来越激烈,他们还在争论要不要继续破坏崇祯第二次买粮,崇祯就出手了,而且手段更是如此下作,如此不择手段。
  这是崇祯赤裸裸的警告!
  崇祯比朱元璋更可怕,更疯狂,因为大明现在摇摇欲坠。
  换皇帝?悄无声息地换皇帝,可能性已经极小了。
  崇祯早已在防范,而且处理事情该疯狂疯狂,不该疯狂的一点也不疯狂,比如下旨要宗室、宗亲、勋臣捐银,最后只得捐银三万两,崇祯却没有任何反应,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现在,只能和崇祯斗,用各种明的暗的法子斗。
  钱士升主张早斗,大斗,不管流寇在江南肆虐,全力破坏崇祯围歼后金军的大计,但这种声音不是主流,主流的声音是把流寇驱离江南之后,再与崇祯斗。
  现在,江南士绅还要给崇祯出粮饷,好早日剿灭流寇。
  这完全是与虎谋皮,愚蠢之极,钱士升恨!
  难怪上古之后,读书人就沦为了臣属,再也成不了君王,大多数东林党想跟崇祯斗是在规则之内玩,但你想跟崇祯在规则之内玩,可崇祯不想。
  若真把后金军围歼,那以崇祯的做派,东林党以后最好老老实实做奴才,崇祯比之朱元璋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老实就是送人头。
  崇祯的手段太厉害了,这方面比之朱元璋可能也不遑多让。
  他们自以为做得隐秘,万无一失,崇祯不可能知道是谁干的,但没想到,崇祯根本不需要知道是谁干的。
  惨遭灭门的十几家,只有两家参与了破坏海运行动,显然,只要有人破坏海运,崇祯就杀戮吸漕运血的利益集团。
  此后,没有人再敢破坏海运。
  如果还有人不怕死,非要干,都不用崇祯出手,吸漕运血的利益集团就把不怕死的人灭了。
  真正让钱士升恐惧的还不是这个,而是流寇。
  吸漕运血的利益集团阻挡朝廷海运的企图,分明暗两种方法,暗的方法就是沉船,而明的方法是威胁朝廷,漕运是百万漕工生计所系。
  因为流寇,百万漕工就威胁不了崇祯。
  现在,脉络日渐清晰,流寇入江南或许是受了崇祯的左右,而若真是如此,那对流寇,崇祯就不会剿灭,而是另类的养寇自重。
  崇祯让流寇进入安南、缅地等地,则流寇就会成为江南士绅头上的一把刀。
  事已至此,他们还怎么和崇祯斗?
  ――――――
  金鼎大帐里,皇太极和范文程坐在马札上,喝着闷酒,两人都是眉头紧锁。
  他们刚刚渡过黄河,原本该松了一口气,但实际上,忧虑更重了。
  一路上,明军只是对他们进行不间断的袭扰,但并没有发动大规模攻击,尤其是他们平安地渡过了黄河,这让皇太极和范文程百思不得其解。
  山西的地势,不利于大规模野战的地方太多,不利于他们的优势发挥,相反,却极其有利于明军,皇太极走的步步惊心,危险地势能绕开就绕开。
  明军洒下了一张大网,大网太大,根本无从破局,他们无处可逃。
  他们周围遍布明军明暗哨探,用烟火传讯,他们的任何行动都没有秘密可言。
  小规模出击是送死,大规模出击,明军就退。要想追上,至少得疾驰数十里。明军以逸待劳,结果不会好,何况还得担心会不会中伏。
  皇太极绝望,他绝望的不是眼前的困境,而是明军的精气神。
  如果没有精气神的大变,明军绝对做不到现在这样,大变的原因是崇祯。大明和大清的国力能够对比,是因为大明没有雄主,而现在,大明有了。
  范文程端起酒杯,放到唇边,刚要喝,突然,手一抖。
  皇太极发现了,他道:“卿家,怎么了?”
  放下酒杯,范文程道:“陛下,臣可能知道明军不与我们决战的原因了。”
  眉梢一挑,皇太极道:“是什么原因?”
  范文程道:“陛下,如臣所料不差,义军现在已渡过长江,突入了江南。”
  身体一震,皇太极道:“卿家的意思是崇祯要借助义军之手,摧毁江南士绅?”
  点点头,范文程道:“陛下,大明的致命伤是官商一体,如果按部就班,崇祯怕是到死都解决不了。”
  皇太极沉默。
  发生了什么?短短时日,崇祯竟然已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为了尽可能地摧毁江南士绅,崇祯竟然放弃了重创他们的最佳时机。
  沉默片刻,范文程又道:“陛下,大明的危机解了,崇祯会在山西大肆株连。”
  皇太极心丧若死。
  他明白了,崇祯放纵义军突入江南,是和山西联动的。
  义军突入江南,有助于崇祯在山西大肆搜刮,而在山西大肆搜刮,又提前打掉了江南士绅最重要的盟友,使南北联动,制衡崇祯的效果大幅减弱。
  忽然,英亲王阿济格走了进来。
  阿济格躬身道:“皇上,孙传庭遣人送来一封信。”
  看完信,皇太极脸色灰败。
  皇太极把信递给范文程,范文程看完,脸色和皇太极一样灰败。
  信是崇祯的,崇祯要满清在北海之外建国,北海之南都为大明的疆域。为此,崇祯可以放满清八旗、汉军八旗和辅兵离开,但蒙古八旗必须全部留下。
  皇太极和范文程脸色灰败,是因为他们相信崇祯信中所言。
  渡过黄河之前,他们不会相信,但现在,他们没理由不相信。如此,一切古怪也就有了答案。他们都为崇祯的气魄所慑,崇祯已不将他们放在眼里。
  崇祯不仅要他们舍弃蒙古八旗,更要放慢行军速度。如此,也就证实了范文程的猜测。
  这样的崇祯,这样的大明,让他们如何抗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