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明耀千秋 / 第三十四章 最后一战

第三十四章 最后一战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黄河东岸,孙庭栋立马在岸边。
  黄河,母亲之河,望着涛涛的黄河水,孙庭栋心潮澎湃!
  孙庭栋身后,三千亲军肃立。
  大风猎猎,旌旗招展,战意冲九霄。
  圣旨刚刚晓谕全军,军饷翻倍,抚恤翻倍,而这还只是现银,将士家属还有各种优待。这些不是忽悠,随圣旨一同到的是百万两白银,翻倍的饷银已在将士的兜里。
  乱世命贱,生死等闲事,这对士气的激发效果是无可言喻的,尤其是孙庭栋麾下的军队,战力起了化学反应,立马连升三级。
  一旁,祖大乐道:“大人,皇太极过了黄河,随时都可能分兵突围,也可能有救援的金奴到达。”
  现在,祖大寿坐镇山西,但其麾下辽军已被分散,祖大乐归在了孙传庭麾下。
  孙庭栋一笑,道:“祖将军,金奴救援正是陛下希望的。”
  明白了,祖大乐心里叹了口气,崇祯怎么一夕之间就完全变了个人,而且还变得如此厉害?
  后金敢来救援皇太极,崇祯就敢下旨,要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五镇守军尽出,直捣黄龙。
  士气已然巨变,血洗山西,粮饷又得以解决,崇祯绝对会这么做。
  第一个问题,孙庭栋没有回答,祖大乐也没再问。孙庭栋不答,就说明这个问题不是他能知道的。
  祖大乐心里又叹了口气,眼里闪过一丝忧色。
  崇祯是爹,亲爹,各路神仙没办法,奏章雪片飞皇城的同时,书信也雪片一样向孙庭栋飞来,力劝孙庭栋尽早同皇太极决战,好早一天大军赴江南解民倒悬。
  孙庭栋一概不理。
  孙庭栋这么干,东林党所有的怒火都会集中在孙庭栋身上,而张居正就是血淋淋的前车之鉴,但孙传庭毫不在意。
  孙传庭为什么毫不在意?毫无疑问,孙传庭是崇祯的铁杆死忠,虽千万人吾往矣。
  ――――――
  大军缓慢前行。
  离边界越近,皇太极的脸色越不好。
  皇太极宁可崇祯骗他,宁可九死一生,面临不测之险,也不愿崇祯说的都是实言,但现在看来,崇祯欺骗他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离边界越来越近,大军的气氛也越来越凝重。
  知道真相只有有限的几个人,行军如此之慢,公开的原因明廷和他们之间有默契。
  明廷可以借此为理由,拖延进兵江南清剿流寇的时间,以此尽可能地摧毁江南士绅的力量,而他们,越接近边界,自然越容易脱身。
  看着枯寂的旷野,范文程道:“陛下,幸亏留下睿亲王监国,不幸中的万幸。”
  相信崇祯是一回事,实际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不到告一段落,就不能真正确定崇祯的真实意图。
  睿亲王多尔衮睿智,看得清形势,更有能力压得住反对的声音。
  如果崇祯的真实意图是要消灭他们,那这一路操作,目的就有很大可能是要留守的多尔衮来援,而如果这次监国的不是多尔衮,换一个人,那大清刚立国几个月就得亡国。
  ――――――
  九月十九日,乌海。
  阴郁的日光下,长风猎猎,万马奔腾,天地肃杀之极。
  乌海是决战之地,前方的包围网,明军已不再移动,而是化作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要皇太极听崇祯的话,把蒙古八旗舍弃,崇祯就得展现足够的力量。
  突然,英亲王阿济格勒住马头,大军戛然而止。
  一会儿,皇太极和范文程来到了阵前。
  前面的高坡上,无边无际的明军列立,步军在前,骑兵为后。
  这个阵势不奇怪,阿济格停止攻击,是因为明廷步军的武器。
  武器不是指火铳,而是如林的长枪。长枪是竹枪,每只竹枪长至少两丈。
  如果持竹枪的步军训练有素,军纪言明,不畏生死,那绝对是骑兵的克星。何况,竹枪步军还配有火铳步军,如果双方配合默契,那就是骑兵的地狱。
  看了一会儿,皇太极缓缓点了点头。
  阿济格下令,三千满清八旗、三千蒙古八旗、三千汉军八旗同时出击!
  九千八旗兵如巨流奔腾,但明军军阵却是崖壁,无论巨流怎样冲击,崖壁也是岿然不动。
  弓箭还是没用。
  射出的弓箭本来就少,而如林的竹枪又挡住了百分之九十的弓箭,弓箭的作用几可忽略不计。
  先是火铳轰鸣,接着,竹枪兵坚如山岳,八旗兵都成了串糖葫芦。
  满清一方,皇太极以降,人人都脸色惨白,而明军一方,则整齐划一地呐喊:“皇上!皇上!皇上……”
  呐喊声越来越响,越来越激昂,皇太极的脸色越来越白。
  明军训练有素的竹枪兵不可能太多,但此一战后,受此鼓舞,竹枪兵整体的战斗力立增至少三成。
  刚一接战,号角响起,收兵。
  不能打了,再打下去已毫无意义,纯是送人头而已。
  金鼎大帐里,满清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的高层俱在,商议如何突围。
  凌晨五点,全军开拔,匀速奔驰。
  满清八旗居中,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在左右两翼。
  如此安排,就看谁的命好,而满清八旗居中,则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匀速奔驰十里,大军突然炸开,千人一队,扇形散开。
  很快,刀枪轰鸣,马蹄杂沓,血染大地。
  半个时辰,皇太极勒住马头,停了下来,向战场看去。
  蒙古八旗完了。
  如果不听崇祯的话,他们全力突围,明军可能没有力量挡住他们,但他们赌不起。
  如果不听崇祯的话,崇祯全力剿杀他们,而放任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那结果可想而知,他们的力量大损,满清也就不再是满清的天下。
  此战过后,明廷至少会俘获十余万匹良马,今后,明廷缺少战马的问题也解决了,他们更难抗衡明廷。
  蒙古八旗完了,即使不听崇祯的话,不去北海之外的苦寒之地建国,但那也得背井离乡,像曾经的匈奴突厥一样,远走他乡,躲避强大的汉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