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蒋世荣脑袋晕,不是为别的,而是为崇祯的可怕。
此时此刻,蒋世荣可以绝对肯定,崇祯既想解除后金的压力,也想对晋商动手,解除银子的压力。
把皇太极迫入山西,八旗大军缺粮,而皇太极又未雨绸缪,入关前就命令晋商把粮草备好。
皇太极被迫进入山西,晋商惧怕事败而举家潜逃,崇祯守株待兔,银子和铁证都轻飘飘入手。
银子本是他们可以牵制崇祯最大的力量,崇祯有了银子就再不可制,又加上铁证如山,没有人能挡得住崇祯了。
何况,崇祯还有更可怕的地方。
真正的可怕,让人绝望的可怕,不是力量大,也不是智力高绝,算无遗策,而是力量大、算无遗策,却又极尽可能地按规矩玩。
这种情况下,崇祯完全可以直捣黄龙,用不着在这儿堵截,直接抄家灭门就可以了。
崇祯这么做,是为了杜绝任何人混淆视听的可能。
杜绝任何人混淆视听,是眼前,更是以后。千百年,这件事,也没有人可以混淆视听。
现在,蒋世荣明白了,屠正元亲自督办,绝不是仅仅为了这一拨人,后面陆陆续续还有。
这些晋商有恃无恐,认为朝廷奈何不了他们,没有一点危机感,也就没想狡兔三窟,他们赚的银子绝大部分都还在山西。
潜逃的晋商被堵截前,一定有人回去报平安了,锦衣卫也必定是确认了这一点才出手拿人的。
屠正元自顾自说完了,不再理会人犯,他对蒋世荣等三法司高官道:“诸位大人,本官审完了,三法司可以接着审。”
说完,屠正元起身离座,走了。
无奈,三法司接着审,一个一个审。
屠正元可以三下五除二就完活,但三法司不行。
锦衣卫、刑部、督察院和大理寺,四方书记,刷刷点点,详细记录审案过程。
审至月上中天才算完事,最后,四方书记互相确认记录内容,签字画押。
――――――
丹阙之上,高云目光冷峻。
群臣惴惴,尤其是山西籍官员,钱士升等东林党一系的官员绝望。
崇祯不同意与后金大军决战,是因为八旗大军野战无敌,崇祯的战略是把八旗大军拖瘦拖弱。
皇太极取道山西入陕,由于左右四周既有孙庭栋、和卢象升这样的大老虎,又有无数的大狼小狗,八旗大军行军的速度不可能太快,得始终保持强大的战斗力。
不能走快,粮食就成了问题,崇祯把八旗大军拖瘦拖弱的战略绝对可行。
消息传来,皇太极撅了一处粮储。
山西地势高,又干燥,大户之家把粮食埋在地下,两三年不会有任何问题。
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有大富之家通敌,另一种是皇太极偶然发现的储粮之地。
偶然发现不太站得住脚,但除了这个,其他不论是何种情况,都是有人通敌。
很多人想为山西开脱,但没有人敢开这个口。
没有开口是因为开口没用,显然,这一切都在崇祯的掌控下,崇祯要三法司派人办大案就是明证。
等了一会儿,见无人出头,高云道:“皇太极被迫取道山西,通敌卖国的晋商知道事情必然败露,他们举家逃往关外,这些人都已被锦衣卫截住。”
群臣没有吃惊,他们大都料到了。
“金奴暴起,晋商居功至伟……”
高云语气平淡,但众臣有一个算一个,都脊梁沟直冒冷气,崇祯这是要超越太祖朱元璋。
洪武四大案,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总计杀人也不过数万,但这次的晋商案,可能一次就抹平了。
若论性质,晋商案比洪武四大案更恶劣,如果真的严办,都不用大肆株连,就能杀个人头滚滚,抄家灭门都是轻的。
“锦衣卫牵头,司礼监和三法司参与,彻查。”顿了顿,高云又道:“把太学生暂时编入各部。”
相关人等领命,高云道:“众卿都希望朕遵守法度,朕也是这么做的,但结果却是国家快亡在朕的手上,朕却束手无策。现在,朕明白了,非常之时,朕就是法度,一切从权,等国家稳定了,朕一定遵守法度。此次查山西通敌,若有人包庇通敌者,即使不作为,也与通敌者同罪。若有人贪墨,虽一毫,朕亦诛之,贪墨百两纹银,朕诛其家。”
崇祯绝对是朱元璋第二!
满朝衮衮诸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周天寒彻。
山西,一场血雨腥风已不可避免,而血雨腥风之后,必然是官不聊生。
这件事处理完了,高云又道:“宣旨。”
侍立一旁的王承恩领命,抑扬顿挫,高声宣读早已拟好的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圣旨是要买粮。
阶下众臣,百官心里开始打鼓,他们一个个全都脑袋疼,屁股痛,全身都疼。
这短时间,崇祯圣旨一个接一个地下,全都畅通无阻,比如皇家钱庄弄成了独门生意,其他钱庄严禁吸储。
皇家钱庄不仅吸储,更放贷。
皇家钱庄的款息比私人钱庄低得不像话,如此,崇祯既赚了大钱,又得了好名声。
可想而知,一旦皇家钱庄铺开,所到之处,私人钱庄必然成片倒闭。如此,崇祯还不满足,还要从律法上变成独门生意。
平常的时候,皇家钱庄不要说变成独门生意,就是放贷,与民争利的抨击也会排山倒海而来,但这种时候,一点波澜也没有。
崇祯这是一步步前进,与民争利越来越甚,这次更是。
本来这种事不需要崇祯下圣旨,内阁办就行了,崇祯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前次买粮出了意外,粮船沉了。
大明有很多利益集团,喝辽饷血的,喝马政血的,喝漕运血的,买粮出事是因为漕运。
运河失修,利益集团更是盘根错节,凡是过手就得扒层皮,所以从运河运粮耗损巨大。
上次买粮走的是海运。
走海运,这之前,也有几位皇帝想这么做,但无一例外,他们都失败了,败给了喝漕运血的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阻挡海运的一个主要方法是把粮船弄沉,然后说海运不安全,以此阻挡海运。
这一次,走的依然是海运。
圣旨宣读完毕,王承恩退在高云一旁。
等了一会儿,见没人出头说那些陈词滥调,高云宣布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