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千古绝恋董小宛 / 第一O八章 反清复明

第一O八章 反清复明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历史上,有很多人对钱谦益的献城之举有诸多非议。
  但如果换个角度看,也许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大军压境时,皇上跑路了,武将跑路了,有实力的总兵官投降了,你让一个年迈的文弱书生怎么办?让钱谦益当背锅侠,肯定是不公平的。更何况,在钱谦益的心中,一直埋藏着一个反清复明的梦想呢。
  还有两件事,也为人们所不解,甚至不齿。
  一件事是多铎不战而占领南京后,为了感谢钱谦益的合作,鼎力向朝廷推荐重用他。很快,朝廷的任命诏书就到了,按惯例擢用为礼部侍郎。
  问题是,钱谦益十分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任命。
  但却遭到了柳如是的强烈反对。
  “夫君,良臣不事二主,忠君事主,不做贰臣,这是一个臣子必须做到的。大明对你不薄,大明刚刚作古,你就当了贰臣,为大明的敌人效力,你这么做,情何以堪啊。”
  钱谦益道:“夫人,我已经六十三岁了,余生不多,功名利禄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余生所要做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反清复明,我接受这个任命,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我北上后,多则一年,少则半载,定辞官归来,做我想做的事。”
  “夫君所言当真?”
  “夫人,我骗谁也不能骗你呀。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我必需先得到满清政府的信任,然后再找机会。”
  “可是,很多人会不理解,甚至会千夫所指,让你背上千古骂名,夫君你可要想好了。”
  “为了实现反清复明大计,被人误会我也认了。”
  钱谦益说到做到,次年正月,去北京任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但只干了六个月,就借故辞官,回了老家常熟。
  第二件事,就是广为诟病的剃发了。
  多尔衮下令,凡在官场任职者,一律剃头易服。这一强制性指令,受到了多数人的抵制。
  在睢州之变中逃过一劫的河南巡抚越其杰、参政袁枢,誓不仕清,绝食而死。
  有一天,钱谦益头皮痒得厉害,说去理发店打理一下,便悠哉游哉走了出去。过了两个时辰回来时,已剃掉了前面的头发,留着长长的辫子进来了。
  时人写诗嘲讽他:
  钱公出处好胸襟,
  山斗才名天下闻。
  国破重新朝北阙,
  高官依旧老东林。
  钱谦益听了,却只淡然一笑,并不在乎。
  柳如是看着钱谦益的头型,苦笑说:“这就是所谓的金钱鼠尾头?这个发型一点也不新潮,难看死了。”
  钱谦益乐呵呵地说:“遇上一个以丑为美的皇上,只能勉为其难了。愚夫不日就要晋京履职,剃头这是第一关,夫人且勿嫌恶,在家时,我包上头巾便是了。”
  钱谦益称病辞官后,返回江南。清政府觉得蹊跷,命令地方官在暗中监视他,并将其言行,随时上报中央。
  钱谦益回常熟后,与抗清义军首领黄毓祺暗中往来,黄毓祺组织千艘战舰,在舟山海上起兵,计划攻取常熟。钱谦益、柳如是带着牛羊钱粮,到海上去慰问劳军。不料前往崇明时,飓风大作,一大半船只被掀翻沉入海底。
  这件事被朝廷眼线告发,钱谦益被捕,关进刑部大狱。
  次年,黄毓祺也被赵之龙擒获,但他不回答狱吏一句话,最后绝食而亡。
  在钱谦益入狱待审期间,柳入是扶病随行,上书陈情,发誓愿意代死或从死。在柳如是多方奔走、营救下,加之清廷没有有力证据,只好放出钱谦益,钱谦益逃过这场祸端。
  顺治六年,钱谦益与在桂林称帝的南明永历朝廷取得联系,写信给朱由榔,报告了江南清军动态及可能争取反正的部队,承诺如若攻取江南,愿作内应。
  顺治七年起,不顾年老体弱,多次往返金华,策反总兵马进定反清。
  顺治九年,南明抗清名将李定国接连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李定国派人给钱谦益送“蜡丸书”,命钱谦益联络东南各部。钱谦益立即行动起来,“日夜结党,运筹部勒”。
  顺治十一年,郑成功、张名振北伐,钱谦益又是积极响应,拿出家中所有积蓄,倾囊相助。起事失败后,钱谦益并未灰心,仍先后与魏耕等反清复明志士秘密策划,以接应郑成功再度北伐。还在长江口白茅港筑红豆庄,作为隐身之所,以便与各地联络,刺探海上消息。
  顺治十七年,郑成功、张煌言率水陆大军再度北伐,连克数镇,钱谦益欣喜若狂,作诗庆贺,仿佛年轻了十岁。直到再度失败后,他才心灰意冷,痛感败局已定,复明无望。写诗悲叹:“忍看末运三辰足,苦恨孤臣一死迟”。他甚至想随郑成功入海抗清,完成自己未了的心愿。然而此时的钱谦益,已是耄耋之年,白发苍苍的八旬老翁了。
  康熙三年五月二十四日(1664年6月17日),八十三岁的钱谦益,怀着心愿未了的深深遗憾,十分不舍地告别人世,撒手人寰。
  钱谦益去世,柳如是也遭了劫难,随之而去。
  在钱谦益去世后仅仅一个月,他最得意的学生,也是他的族孙钱曾,就伙同钱氏家族其他人向柳如是勒索金银、田产、房产、古玩等。钱谦益曾希望钱曾帮助他整理未完成的著述,钱曾也答应得好好的。可是,钱谦益尸骨未寒,钱曾就见利忘义,向这个小祖母发难了。
  柳如是不堪受人欺凌,于六月二十八日给独女写了一纸遗嘱后,愤然自尽。
  关于对钱谦益的评价,历代论者不少,但以负面居多。其中著名明史学家吴晗的评价最为典型:“人品实在差得很,年轻时是个浪子,中年是热中的政客,晚年是投清的汉奸,居乡时是土豪劣绅,在朝是贪官污吏。一生翻翻覆覆没有立场,没有民族气节,除了想做官以外,从没有想到别的。”
  从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吴先生的怒火和不屑,应该说,这些评价倒也还算靠谱,但让人疑惑的是,钱谦益辞官后近二十年时间里,为反清复明做了大量工作,甚至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这些吴晗先生却只字未提,未免有失偏颇了。
  伟人诗曰: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评价历史人物,还是全面、客观、公正为好,忌戴有色眼镜,以防失察,失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