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见清军逃得无影无踪了,郑鸿逵命令传令兵:“去杨大人府报捷,就说本帅已全歼多铎的进攻部队,我军大胜。”
说完,感觉疲惫的郑鸿逵就回大营睡觉去了。
杨龙友得到郑鸿逵的报告,也十分振奋,当即研磨挥毫,写了一份捷报,令下属快马加鞭,去南京城给马士英报信。捷报中说,这次重创多铎部队,可令清军再勿南下,将会赢得京城数月之安宁也。
信送走后,杨龙友也觉一阵倦意袭来,便也和衣而卧,沉沉睡了过去。
凌晨时分,杨龙友正睡得酣畅,忽然被一阵吵闹惊叫声惊醒,懵懵懂懂迷迷登登不知发生了什么。这时,几个亲兵冲了进来。
杨龙友问:“外面出什么事了?”
一亲兵道:“大人,大事不好了,清军杀进城了。”
杨龙友还在发蒙:“清军不是被郑将军击退了吗?”
“大人,我们中计了。清兵撤退是假,迷惑我才是真,原来敌人佯败,乘我们麻痹大意,突然渡过江来,杀进城了。”
杨龙友慌了:“这,这如何是好?”
“大人,赶紧逃命吧,晚了就出不了城了。”
杨龙友定了定神儿:“对,对,我们赶快出城。”
杨龙友带上几个随从,在慌乱中弃城而走,向苏州方向逃去了。
与此同时,郑鸿逵也茫然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是几个手下的卫兵,把他拉出大营,推上战马,逃出城去。
上马时还没忘记他的大炮:“我的大炮呢,那是上天赐予的神物,不可留给清军。”
卫兵说:“大帅,保命要紧,我们快逃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郑鸿逵这才清醒过来:“小的在前面开路,我们出城。”
郑鸿逵一行十几个人,骑着战马,一路向南,风驰电掣跑了两昼夜,到了杭州。
杭州可以说是郑鸿逵的福地,他在杭州遇见了一个人,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个人就是唐王朱聿键。
朱聿键是个不甘平庸的人,幼年时就胸怀大志想干出一番事业。崇祯九年,机会终于来了,那年八月,满清王子阿济格率兵攻打北京,京师告急,朱聿键上疏勤王,被崇祯帝给否决了。朱聿键也是饥不择食,竟不顾“藩王不掌兵”的国规,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儿,紧急招募了一千兵马,从南阳北上勤王。
当朱聿键率一千杂牌军行至裕州时,接到崇祯帝勒令返回的圣旨。依照明朝规制,藩王不可兴兵拥将离开藩属,朱聿键的行为,触动了崇祯帝的敏感神经,当即下旨,将朱聿键废为庶人,并将其关进凤阳皇室监狱。
这一关就是八年。
直到朱由崧在南京登基,大赦天下,朱聿键才死里逃生,被放出大牢。
这时的朱聿键已被折磨得锐气全无,贫病交加。
按照朱由崧的旨意,朱聿键迁往云南平乐府。当走到杭州时,听到了南京已破,朱由崧下落不明的消息。这时,潞王朱常淓也在杭州,随后,马士英、阮大铖与邹太后也都到了。朱聿键提议朱常淓监国,但朱常淓胆小怕死,害怕大明的大旗一竖,会招来清军的打击,于是一口拒绝了。后来邹太后下了懿旨,朱常淓才勉强同意。
监国后,礼部尚书黄道周建议朱常淓十日内称帝,但朱常淓却听信了马士英的主意,派陈洪范为特使,去与清军和谈。朱常淓的这一行为,让朱聿键十分鄙夷,觉得此人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巴,辅佐他还不如自己干,于是离开杭州,奔往福建。
黄道周也跟随朱聿键走了,还有郑鸿逵、南安伯郑芝龙、巡抚都御史张肯堂等一干人。
行至浙江衢州,就传来了朱常淓降清的消息。
郑鸿逵想到江北四镇拥立朱由崧,得到了诸多好处,于是提议唐王朱聿键继位南明皇帝。黄道周说:“当下清军如潮,人心不定,击败清军,是首要任务。待国势稍安,再论继位之事不迟。”
郑鸿逵道:“黄大人岂不闻俗语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吗,现在有各路藩王十几位,唐王如不抢得先机,一旦有他人称帝,那就被动了。”
朱聿键听后久久不语。
众人知道,郑鸿逵的话,说到朱聿键的心里去了。
于是,众人齐声附和,朱聿键半推半就,登上了大位。改福州为福京,定国号为隆武,弘光元年为隆武元年。
郑鸿逵因拥立有功,被晋封为定国公。
正应了那句老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仗,郑鸿逵因祸得福了。
再说杨龙友,他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一路被追得屁滚尿流,逃到苏州。
紧接着,追兵就到了。
杨龙友带领几千士兵,以城墙为依托,顽强抵抗。
多铎见一时难以攻克,便派降臣黄家鼒进城劝降。
杨龙友大怒,道:“世人皆以为我是趋炎附势、贪财好利之人,但在大义面前,杨某岂分不得轻重?今天拿你祭刀,以此诏告天下,我杨文骢乃是铁骨铮铮男子汉也!”
说完,仰天大笑,命令手下,一刀把黄家鼒砍了。
不久,苏州城破,杨龙友退至处州(浙江丽水)。
杨龙友在浙江打起抗击清军的大旗,广泛招募义军。
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后,对杨龙友的义举大加赞赏,授予杨龙友兵部右侍郎的官衔,兼右佥都御史提都军务,后升任浙闽总督。
诚意侯刘孔昭也驻扎在处州。
隆武二年,清兵进逼衢州,衢州告急。
隆武帝命令杨龙友和刘孔昭同时出兵,驰援衢州。
七月,杨龙友与刘孔昭所率部队,与清军展开激战。终因寡不敌众,败至浦城。
清军的骑兵也随后追来。
经过一阵厮杀,杨龙友身受重伤,最终被俘。
士兵把杨龙友捆了起来,送至贝勒面前。
贝勒亲手把绳索解开,以礼相待,摆了一桌酒席,试图对他进行劝降。
杨龙友端起酒杯,一口喝干,而后哈哈笑道:“谢谢你的送行酒,愿杀愿剐,随你的便吧。”
贝勒见杨龙友铁心不降,便下令杀把他了。
随其一同遇害的,还有监军副使孙临,以及杨龙友一家老小三十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