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董小宛回到客店不久,冒辟疆也回来了。
一家人相见,感慨万端。
马恭人端详着冒辟疆,不由得眼睛湿润,许久说道:“襄儿受苦了。”
冒辟疆说:“母亲,孩儿不苦,一切都挺好的。”
马恭人抹了一把眼泪:“还说不苦,看你都瘦了,母亲心疼死了。”
冒起宗道:“作战准备情况如何,将帅信心怎样?”
冒辟疆叹了一口气:“不容乐观啊,史大人决心很大,表示坚决抵抗到底,曾多次说过,即使剩下他一个人,也决不投降。多尔衮给史大人连发五封信对他劝降,都被他严辞拒绝。史大人的风骨,令人钦佩。”
冒辟疆说到这里,停下了话头。
“襄儿,你接着说。”
“但各大营的将军,却缺乏信心,毕竟整个扬州城,军队不过万人,而且平时疏于训练,管理不严,战斗力不强,和满清的铁甲洪流对抗,胜算不大。”
冒起宗凝神思索良久,说:“你可向史大人建议,一,抓紧时间训练部队,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二,把全城的百姓调动起来。我中华民族是泱泱大国,全国有一万万民众,即便是扬州城,也有几十万的百姓,组织起来,力量是很大的,对付几万清兵,绰绰有余;三,加强城防,构筑防御工事。只要做好充分准备,鹿死谁手,亦未可知。”
“父亲,孩儿记住了。父亲没有其它的事,孩儿这就回大营,把父亲的话转告史大人。”
“你去吧。”
冒辟疆走了几步,又回转身来,问冒起宗:“父亲,你不去见见史大人吗?”
冒起宗摆摆手:“不去了,我现在只是个流民,去了反而会给史大人添乱。你也不要告诉他,我到扬州了。”
“孩儿明白了。”
冒辟疆约了侯朝宗,一起去大营见史可法。
史可法正独自坐在木椅上,静静地看着眼前的孤灯,默默地想心事。
那年史可法只有四十四岁,但已经满头华发,老态龙钟,可见被繁重的国事,压得身心俱疲。
史可法见了两位公子,忙给二人让座。
有仆人上茶。喝了几口浓茶,史可法的精神似乎好了许多。
“二位公子,在大敌压境,国家危亡之际,公子能够不惧个人安危,亲临前线,为本帅出谋划策,这是深明大义之举,我代表全体将士,向二位公子表示感谢。”
冒辟疆道:“我们也都是纸上谈兵,未能给大帅出什么好主意,实在是惭愧啊。”
侯朝宗道:“不能为大帅分忧解难,真是白读了一肚子的诗书,书到用时方恨少,当初如果多读几本兵书,或许用得着。”
史可法道:“二位公子精神可嘉,现在我大明子民,缺的就是一股精气神,如若都有公子这等精神,我们的军队,就是一支攻无不克的铁军,我大明江山就将基业稳固,万年长青啊。”
冒辟疆道:“大帅,小生有几点想法,不知大帅愿不愿意与小生分享呢?”
“公子请讲,本帅洗耳恭听。”
冒辟疆就把父亲让他转告的三点意见,说给了史可法。
史可法听了,连声称赞:“公子的想法很好,与本帅不谋而合呀,只是,满清的军队,不日即将兵临城下,一切都来及了。”
“大帅何出此言,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嘛。”
“现在这支守城部队,原是高杰麾下残部,高杰治军不严,军纪懈怠,我也是鞭长莫及呀。况且,一个月前,左良玉大军东下,抵近南京城外,扬言要杀马士英、阮大铖,马士英令我率部勤王,你们也知道,马士英是当朝权臣,我若抗命,性命难保,就领军去了,日夜兼程,到了燕子矶,帮助黄得功打败了左良玉。这样就耽误了一个月的时间,这对我们城防准备,损失了宝贵的一个月时间啊。”
侯朝宗听了,愤愤地说:“又是这个马士英,马、阮二贼,误国殃民,终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二位公子高风亮节,深明大义,本帅钦佩之至。但本帅有一句忠告,扬州城破在即,一场大劫在所难免,请公子速速离开,才是上策啊。”
冒辟疆道:“大帅说哪里话,我们来扬州,就是和扬州军民一起保卫扬州的,大帅为何要我等离去?”
史可法摇头道:“公子不走,我也不强求,但要多加小心为是,不可义气用事。”
从大营中出来,侯朝宗有点沮丧,说:“冒兄,听史督师的意思,扬州难保啊。”
“从军事的角度看,的确是这样。如果不能将全城的军民组织起来,同心同德同仇敌忾抵抗清军,城破是早晚的事。”
侯朝宗叹了口气,沉默不语了。
四月十八日,多铎率二十万大军,把扬州围得水泄不通。
一场恶战一触即发。
史可法连忙派通信兵给四镇总兵送信,下令带兵前来扬州参加会战,但没有一个听命者。
刘泽清、黄德功以保卫南京为由,带领部队辙到了江南。
广昌伯刘良佐倒是来得直接,二话没说就率部投降了清军。
只有守卫高家集的提督刘肇基,率领四百名部下,赶来增援。
城内已经人心惶惶,乱成一团。
十九日,高杰的外甥、提督李本森率领总兵杨承祖打开城门,出城向多铎投降。
二十一日,总兵张天禄、张天福率领部下兵马出城投降。
同日,甘肃总兵、已投降清军的李栖凤带领部下四千兵马入城,打算劫持史可法,献给多铎。史可法怒睁双目,大声喝斥道:“你们想干什么,如果想要富贵,请你们自便。这里是我殉国的地方,你们赶快离开,不要玷辱了这块纯净之地!”
四月二十二日,无机可乘的李栖凤勾结守城将领胡尚友、韩尚良一道出城降清。
史可法以倘若阻止他们出城,恐生内变为由,听之任之,未加阻拦。
四月二十三日,清军攻城前夕,多铎再次给史可法传信劝降,史可法看都没看,一把火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