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建平王刘景素于京口起兵是元徽四年七月初一日,七月初三日,萧道成已整编好讨伐大军,冠军将军任农夫、黄回、左军将军李安民率领步兵分左右两路,一行人逶迤而来。右军将军张保率领的水军从建康沿长江往北直上京口西渚。
黄回出发的时候便吩咐道:"今建平王异心已显,叛军齐聚京口,我等奉命征讨,然行程凶险,诸位皆须小心,路遇京口所来兵将,不要贸然行动,必先禀与我知晓再做定夺。"转而又向景蔼道:"萧公子也务请多加小心,莫要增添了变数。"
景蔼心下冷笑:"向来出兵讨伐前将领出言无不为了激起斗志,黄回这番话说的倒像只是顺路去刺探消息般,且又在众人前独独向我叮嘱,若日后确实起了变数,他倒好全推脱到我身上。"景蔼心下这么想,嘴上却立即应道:"今随将军征讨,必唯将军马首是瞻。"
于是任农夫带的兵行沿东路行在前头,黄回领着景蔼、阿宥以及一行兵马粮草沿西路行在后。若按黄回以往的性子,那必是冲在了前头,唯恐少了战功,而此行他拿了景蔼做借口,萧公道成的亲孙子,虽不是长子嫡孙,那也得好好照顾才是,且张保率的水军已沿长江北上,西路算是有人马在先,所以黄回作为西路陆路行动上有所迟缓、做个后备也是无可厚非。
景蔼心里却明白他黄回是怕先行到了京口,若不攻打刘景素,在朝廷这边交代不过去,若要攻打刘景素,万一刘景素的胜算更大,到时候在刘景素那里讨不了好,所以拖在后面,可以见机行事。但毕竟景蔼此时尚未出仕,而黄回位高权重,战功颇为显著,祖父对其虽有疑虑也还十分器重,自己不可随意出言,以免失了分寸。
景蔼和阿宥随着黄回缓缓而行,见建康至京口,沿途皆是水路重镇,怪不得高祖遗诏"京口要地,去都邑密迩,自非宗室近戚,不得居之"。而沿途间隔的水乡村落,柳映江堤,竹掩屋墙,甚是幽谧宁静。且这一路竟皆未遇到京口来的兵马,若不是此行明知是去征讨刘景素,景蔼和阿宥觉得简直是极好的夏日出游了。
只是两天后,前方传报张保已战死,黄回接到消息后暗暗纳罕,不免加快了行进的速度。原来建康离京口也不过是一百五六十里的距离,陆路的话三、四天可到,水路顺江而下更是一、两天便可到达,因此张保早已到西渚。刘景素身边戍守西渚的水军皆是荆州募得的勇士,极善水战,又誓死相拼,张保不敌,已被斩杀。
黄回一行人行到快接近京口时,只见沿途村落已有不少被焚烧,有一些流民四下奔走,却不见战事痕迹,约摸只是任农夫先行到达所为,实际上尚未短兵相接。黄回深知刘景素并不见长于兵事,看这光景,只是水军那边占了个先机而已,陆军这边尚无乘胜追击的意思,便暗自在心里给朝廷多压上了几分胜算。
初六日,讨伐建平王刘景素的各路人马已经齐聚到京口万岁楼下。
京口一带的长江江面宽达四十里,烟波浩渺,万岁楼就建在江边北固山上,俯瞰江面与州城,一览无余。当时守万岁楼的左暄所帅兵力虽弱,却誓死尽忠建平王刘景素,一时间万箭齐发,讨伐的军队也蜂拥而上,互相厮杀起来。景蔼和阿宥并不在列阵之前,只在后面,但有箭飞来,景蔼便用随身的铁钚刀一一挡去,阿宥并不使刀,唯有软剑一柄,在身边环起一圈剑花,以挡飞来之箭。
黄回看这边万岁楼下始终无刘景素的援兵来驰,又有探子来报京口建平王麾下诸将皆已出逃,连领着数百禁卫军忽悠刘景素起兵的羽林监垣祗祖也都逃出京口,立时决定不在万岁楼下恋战。万岁楼下交给任农夫,黄回领着景蔼、阿宥和部下一众人等先行奔京口城而去。此时的京口城竟已无人值守,黄回等人毫不费劲便冲进了城,直奔建平王府邸而去。黄回之所以要先奔去建平王府,自是得趁着无人之时把该封的口全都封了。
建平王府邸,刘景素直身端坐中堂之上,悲愤交加,妻子儿女众仆皆立堂下,见黄回一众行来,仍不发一语,神色不乱。未及黄回发话,属下的兵将便持刀将刘景素一家围住,一时中堂之上空气似冷到冰点。
阿宥仍站在景蔼身后半步,景蔼心下不忍,回头看向阿宥,果见阿宥眉头紧蹙,向来似笑非笑的嘴唇竟有些颤抖,完全不是平时毫无波澜的模样。景蔼突然心下一惊,便退了半步,和阿宥并肩而立。
黄回对建平王仍行了礼,恭肃的说道:"建平王,末将实在得罪了。"建平王愤然长身甩袖而起,言语已无所复。黄回依旧神色平静,对殿中将军张倪奴悠悠说道:"我已起过誓不杀诸王,都交给你了。"那张倪奴本就有立战功再得分封的念头,一听黄回发话,不由分说,当场便上去一刀将建平王斩了首,又将世子刘延龄、王妃推出门外一并斩了,一时鲜血染满堂前。剩下堂上建平王眷属众人有的瘫软在地,有的轻声哭泣,有的筛糠般地哆嗦,唯有当中一四五岁光景的女童吓得放声大哭,哭声震耳,在堂中甚为凄厉的回荡,盖过了一切声响。
阿宥却好似只听见自己心跳咚咚巨响,像要跳出胸口,脑中一片空白,瞬间顾不得什么,循着这哭声,也不知自己是怎样一下掠到这孩童面前,一把搂在怀中。景蔼心中大骇,跟着掠了过去,站在阿宥旁边,一手扶着阿宥的肩,一手紧握了刀柄。
黄回也惊住了,实在没料到这萧道成的孙子在这个时候还会有这么一出,待要手下推开景蔼和阿宥领了孩童去也不是,便命大家都先住了手,自己背着手顿住看景蔼和阿宥要如何。
景蔼看了看阿宥,阿宥也抬头看了看景蔼,敛着光的黑漆双眸间神色甚为坚决。景蔼心下暗暗说声"幸好",便低下身子,扶着阿宥肩膀的手并未放开,又仔细端详了这四五岁的女童,缓缓站起身,脸上浮起一种颇为戏谑的笑容,晃荡着身子,看着黄回,慢悠悠的说道:
"黄将军,这姑娘,我要了,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