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大明王朝之嘉靖与海瑞 / 第七章 自

第七章 自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直以来,都很流行这样地一句话。那就是当你改变不了世界,也改变不了团队、家庭,那你只得要先改变自己。而我却认为这话挺扯,因这仅限于理论上是可行的,而实际操作起来,却完全很难实施。为何?
  人性本就是自我的,不管你是伟人还是小人物。所以才会有那样的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要想改变世界之前,完全地先改变自己,可行吗?
  就如中国第一名相诸葛亮,他立志于改变世界,但不成功,只能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假设他也读过这样的话,并深感认同,真得先改变自己。那么是否他就得先投魏,然后在魏国获取大权,再来改变世界呢?
  执行起来是相当不容易的,其难度不亚于登天。首先这样彻底地改变自己,诸葛亮本身是否能做得到?其次,他真这样做了,是否真有用呢?是否真能做到了借魏生蛋了呢?前者,诸葛亮不一定能做得到,而后者也不一定就会如他所愿。
  因此,我认为如想让那句话看上去有道理,那就得稍微改动一下,也就是说把“改变”自己的“改变”改成“调整”,也就是说全话理应是如此:当你改变不了世界,也改变不了团队、家庭,那你只得要先调整自己。
  调整不是彻头彻尾地改变,也不是让你彻彻底底放弃自我,而是更实事求是地认清世界、认识自己,从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而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以便让自己能更适应也能更顺地融入社会、团队、家庭。
  我们不需要为了利益而无原则地改变自己,我们只需要作出适当地调整自己。比如:当没轮到自己上场的时候,能做到耐心等候;当别人在聚光灯下尽情表演地时候,我们安心当个观众,在为他人热情鼓掌地同时,也在不断地学习他人的长处和优点,以及总结没有做好、做成的因素;当我们感觉到累了地时候,我们也可放慢自己过快地步伐,先让自己好好休息休息,静静心,充充电,以待更好地前进。等等、等等。
  因此,不管裕王有多难受、多痛苦、多煎熬、多后悔,都已与事无补,也许调整好自己地心态,静观局势地变化,坦然面对才是最好的选择。
  而在此时,大明王朝的皇帝和他的重臣们也在开始调整自己,因为同样他们也深感难受、痛苦、煎熬。
  道无捷径,一切笔直地都是骗人的。要想真正解决问题,那么帝国的统治者们就得会学会调整好自己。
  精明且骄傲的皇帝在自关半个月的禁闭后,认清了这一点,帝国还想要继续前进地话,他就得要先调整自己,那怕这挺委屈,但也得要做。
  党争是好事,党争有利于皇权地控制。可这一切都得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一切得在可控范围内党争。而眼下的局势却是党争已到失控边缘,再互斗下去,只会两败俱伤,真到此时,帝国的运行、运转交给谁来办呢?
  如果说帝国失去了维系自身地能力,那么,任何伟大的王朝都将会立即灰飞烟灭。
  严阁老敏锐地捕捉到了皇帝地心思,毕竟他陪伴了皇帝二十年,以他的位置如果说对皇帝本人的心思缺乏了解的话,那肯定是坐不长的,能坐在这张椅子上二十年,就是因为他比谁都了解皇帝的性格和心思。
  那么皇帝都开始自我调整了,阁老岂能弱于人后。来开会前,他就想明白了。能不动最好不动,现在不是动手的好时机,任何行动都是需要借势的。
  因此,裕王党们的几句问责的话,他不但坦然接受,且还在皇帝面前主动承担了责任,并提出了解决地方法,让圣心大慰。
  而裕王党们虽脑子转得慢了一点,对皇帝的了解也不够深刻,但人都很聪明,甚知进退。哦,就你们会自我调整呀,这我们也会呀。既然对当下的党争,皇帝想要的是和局,那我们就奉献和局。最好的机会总是在后面的。
  一场剑拔弩张的会议,在大家共同的自我调整下,开始有了笑容,困难的局面好象也有了转机,且喜事也来了。难产的裕王妃也顺利诞下了儿子,大明王朝喜迎了第一个皇孙。
  大明王朝的重臣们纷纷跪下向皇上贺喜,也许重臣们在政见上会有分歧,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会有不同,对事物的喜好也会不一样,但在此时此刻,他们都认同这是一件喜事,是一件大喜事。
  在帝国进入内忧外患之际,上天却给大明降下了第一个皇孙,这就意味着国事必有转机,因为上天并没有抛弃大明,天道依旧站在大明一边。
  皇帝地兴致也很高涨。他命已从报事太监手上接过托盘的吕芳把托盘再举高些。
  跪着的吕芳“唉”声遵命,且努力把托盘向上举高。
  皇帝笑呵呵地从左手袖袍中取出了一对如婴儿拳头般的冬枣和栗子放在了本放有玉璋的托盘中,在重臣们地诧异之色中笑问道:“朕预备的这两样东西,民间怎么个说法?”
  吕芳见到物品后更加高兴地道:“哦。回主子,百姓家称之为‘早立子’。奴婢们服了主子爷了,主子万岁爷怎么就知道今天会有这么个天大的喜事呀?”
  皇帝报以迷之微笑道:“家事、国事、天下事,朕不敢不知呀!”
  大明的重臣们皆满脸惊色,尤其是徐阶和高拱他们更是满脸地惊慌。
  皇帝自己不愿说破奥妙,他们也不敢刺破。
  但这奥妙之处,这些身为大明重臣的他们却都非常懂。那肯定是裕王府中有皇帝的人,有皇帝的眼线。
  看上去如此不爱管俗事的皇帝,却在暗地里监视着大明每一个要人,甚至还有自己的儿子。
  这是责任感强呢还是天威难测?
  重臣们一下难以分辨,皆再次趴下颂圣道:“皇上天纵圣明!”
  皇帝调皮地捉弄完重臣们后,问向吕芳:“这冬枣栗子是上天赐给朕,朕赐给孙子的。照祖制,添了皇孙宫里该怎么赏赐?”
  吕芳严谨地回道:“这是主子爷第一个皇孙,宫里除了照例要赏赐喜庆宝物外,还要调派二十名太监二十名宫女过去伺候。”
  “那就立刻去办.“
  吕芳跪下应道:“是。“
  然后带领司礼监的人出去办差了。
  皇帝转望向内阁的几个人道:”徐阶、高拱、张居正。”
  三人皆跪下应道:“微臣在。”
  “你们都是裕王的师傅和侍读,有了这个喜事,朕就不留你们在这吃元宵了,你们都去裕王那贺个喜吧。”此时地皇帝又显得很通情达理地说道。
  三人内心都舒了一口气,热情地回应到:“是。”,然后飞步而出。
  显然,今天能有这样的宽容和祥和,是他们在事前没有想到的。
  皇帝目送他们的背影自话自说道:“家事、国事、天下事,朕也不是全知呀……”
  静默一下,又头不回地问道:“严阁老,现在这里就只有你们父子二人,你们说,周云逸到底有没有后台?”
  小阁老看来还不太甘心,想立即回话,但严嵩立刻制止了他。
  没有意义了,周云逸的事已经过去了,再想说什么,或再多说什么,都于事无补。相反,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是忠诚或是奸臣都不是靠嘴巴说的。皇帝的意思已很明确,谁能为大明王朝做成事、做好事,那就是忠诚,反之则必是奸臣。
  对严家来说,路就只有一条,那就是把改稻为桑这件事做成。他们是做事的,如果说他们不能改善大明王朝地财政状况,那他们定是奸臣了。
  面对严家父子的沉默不语,皇帝没有追究的意思。相反依旧宽容地说道:“今天是元宵节,你们就在这里陪朕吃个元宵吧!”。
  这就是恩宠了。连小阁老都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只要你们为朕真心实意地干好工作,我就是你们的后台,谁也倒不了你们。
  你们依旧是帝国运行的最核心力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