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远略雄心 / 第三十五章纨绔来了 1

第三十五章纨绔来了 1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窦宪的心情很不好。任何人作为京城的第一纨绔,突然被皇帝派遣到几千里外的大漠上吃沙子,任谁的心情也好不起来。
  窦宪,字伯度,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市)人。建初三年(78年),凭借妹妹成为汉章帝的皇后,门荫入仕,起家就是羽林郎官,去年十月又擢升为侍中,正是官运亨通,春风得意的时候,没想到刚转过年,就接到一份去西域公干的苦差事。
  别看侍中官职不大,却是一个清贵的职位,是天子的近臣,天天能见到皇帝。汉武帝时刘彻用中朝对付外朝,所谓中朝有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以及散骑诸吏。侍中的地位不可小瞧。霍去病,卫青,霍光,甚至连李同的老祖宗李陵都曾经坐过这个位置。到了东汉,一般担任侍中的有四人,主要掌侍皇帝出入,壮威仪,大驾出则次直侍中护驾,正直侍中负玺陪乘,不带剑,余皆骑从。御登殿,与散骑常侍对扶,侍中居左,常侍左右。备切问近对,拾遗补阙。
  皇帝刘炟年前就接到定远侯李同和西域都护府将兵长史班超联署的作战报告,作战的主要内容是西域都护府打算联合四个藩属国讨伐莎车,驱逐北匈奴的势力,打通天山南路,保证商道安全。朝廷很快就批准了这次作战方案。没想到,刘炟会派窦宪前往哈密传旨,还要求他率领一支羽林军参加即将开始的作战。
  临别陛辞时,皇帝的话说的很明白,窦宪虽然是自己的小舅子,但没有军功想升上去担当重任,是没有这个可能的。这一路上,窦宪也想明白了,皇帝看在妹妹的面子上,打算重用自己,这是找个理由提拔他。他心里也清楚,侍中位置虽然清贵,但主要工作只是辅佐皇帝,相当于皇帝身边的顾问,官职不在正规的官职范围内。算得上是个无实权的职位,一般没有掌握兵权。
  窦宪虽然是纨绔,但并不蠢。这次领兵出战,是皇帝妹夫赏给他的一次立功受奖的机会。说白了,这次军前效力不过是走一个过场。况且那位定远侯是个百战百胜的名将,出道以来还从来没输过。
  提起定远侯,窦宪他还是很服气的。听说定远侯李同跟自己的年纪差不多,才十八岁时就凭着军功,就从一个罪囚被先皇汉明帝超擢为军司马,没想到这家伙一发不可收拾。永平十八年,李同仅凭着麾下千骑奔袭金微山(今阿尔泰山),连续作战半年,万里转战,大破北匈奴王庭,俘虏包括北匈奴太后和三十几个匈奴王室成员,消灭自身兵力十几倍以上的敌人,仅仅折损了四百多人。
  这位爷简直就是战神!是有真本事的人。凭借如此赫赫战功,李同被今上封为定远侯,虎贲中郎将,西域都护府都护,尚公主,已经成为媲美于冠军侯霍去病的“天下第一将”了!这样的人物必将载入史册。去定远侯的麾下效力,窦宪的内心还是有些期待的。
  窦宪还是高兴不起来。这一路上风餐露宿的没少吃苦,相对于雒阳城,西域实在是太苦寒了。随窦宪来的五百羽林卫虽然强壮,却没有吃过这么多苦,一个个都瘦了一圈。他们从雒阳出发,先是去了朔方鸡鹿塞(今内蒙古磴口县西北哈萨格峡谷口)完成皇帝安排的另一项使命后,又向东行,整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穿越八百里瀚海抵达哈密境内。
  窦宪是大司空窦融的曾孙,出身将门,眼光还是有的。当他进入哈密境内之后,就在最短的时间里调整了自己的心态。
  仅仅是大雪山下一望无际的农田和春耕的热烈气氛就让窦宪不敢小看李同治下的西域都护府。最重要的是,他在沙漠里就已经接受了哈密边军的盘查,仅仅是那些屯田军身上的气势就让窦宪不敢小觑哈密的军队,对即将加入的玄甲骑更是充满了期待。这两件事告诉了窦宪一个道理,那就是西域都护府麾下既有强军,又有完善的农业基础。哈密城可以算得上是兵精粮足,这在他一路看来的各地边镇军中还没有一个。定远侯果然与众不同!
  为了节省马力,窦宪一行人沿着哈密河乘船溯流而上又走了三天,他就来到了哈密城,三天走了两百多里地,路途虽然不算长,河流两边的农田和密密匝匝的人烟,彻底的让窦宪从心底认可李同的能力。这一次出塞,一路看来,即便是在朔方那种朝廷占领了上百年的地方,也没有这样大片的农田和密集的人烟。
  即便是沿途匆匆而过,他也能看的出来,西域都护府治下的百姓生活的不错。渡口上那些操着汉话,争先恐后的向窦宪一行人卖水果和鸡鸭的农夫,让窦宪这位已经在荒原上跑了好几千里路的纨绔子弟眼泪差点流出来,就在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好像已经回到了关中,回到了雒阳。
  在渡口,窦宪买了很多东西,从草帽到草鞋,从草席到蓑衣,再到皮货,盐巴,他甚至连农人在闲暇之余制作的各种小摆设,小家具都没有放过。这也是此行窦宪的一项秘密使命,那就是尽可能地收集哈密的军情和民情。
  皇帝刘炟想真正了解一下哈密真实的实力,这并非皇帝不信任定远侯,而是这两年攻讦李同的弹劾实在是太多了。有说他违背祖制,不遵礼法的;有说他横征暴敛,贪得无厌的;总之说什么的都有。可皇帝注意到一个怪现象,这些弹劾李同的官员家里都有商队前往哈密做生意。这就很奇怪了!既然哈密这不好,那不好,可这帮家伙都去那里干吗?
  窦宪作为天子近臣,当然要掌握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不出意外,这些东西几个月后将会伴随他回到雒阳,最后出现在雒阳的政治中心南宫大殿上。这些小东西比自己说一万句都管用,朝廷很多大臣都是从抚民官升到中枢的,他们能从这些小东西上分辨出哈密国的现状,能从这些东西里看到哈密国是否富庶。
  这一天午时刚到,窦宪乘坐的官船就在一个叫做南泥湾(没人知道这名字是李同的恶搞,他希望这里成为哈密的好江南)的小镇渡口靠岸休憩,今天恰好是这里的集市开市的日子,码头上人头簇拥,熙熙攘攘的非常热闹。
  窦宪来了兴致,在船舱里换了便服,带着几名亲卫去了集市闲逛。这里的集市和雒阳郊区的集市差别不大,都是草市子,唯一让窦宪吃惊的是在这里居然能碰到穿着官服的税吏。只见他的前面有两个高鼻深目的西域彪形大汉穿着衙役的服装,抬着一个巨大的箩筐。
  一个胖胖的汉人税吏走在前面,嘴里骂骂咧咧的训斥着道边乱摆乱放的摊位,不时地还要追上去把试图逃跑的几个西域小贩捉住,要他们缴纳税款,那些个西域小贩虽然很不满意,一边操着怪腔怪调的汉话和税官对骂,一边极不情愿的往箩筐里丢税款。
  窦宪看的瞠目结舌,啥时候汉朝的官府开始向异族人收税了,今天可算是开了眼界啊!他兴致勃勃的跟在这个胖胖的税吏后面全程看他收税。这家伙操着关中口音出现在哈密向那些西域人收税,让同为关中人的窦宪惊喜莫名。于是,他上前报上个假名,说自己是前来哈密游学的士子。胖胖的税官听说他是关中的老乡,顿时两眼泪汪汪,抱着他嚎啕大哭了好一阵子,然后就拖着窦宪,请他无论如何也要去自己的治所看看。
  窦宪欣然前往,在草市子不远的地方就是一座小城,这一路上他已经见过很多了。小城的城墙也是用巨大的条石堆砌成的,石头缝隙里同样是厚厚的灰色胶泥,看的出来小城很像是一座烽燧,可比烽燧的规模又要大,至少可以驻扎五百人左右的军队。明显是新建成的。城头的门楣上写着“南泥湾”三个字,笔力虬劲。
  税吏姓李,扶风人,跟窦宪是实打实的老乡。这家伙曾经是个胥吏,因为做假账贪污获罪,被流放到敦煌,刚来哈密一年,看样子他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
  李税吏边走边操着一口的关中话介绍说:“窦兄弟,这上面是长史班超先生的字,南泥湾镇城才修建好不到一个月,你瞧瞧,这门轴都是新的,转动起来响的厉害,得等到油水把门轴浸透之后才不会作响。以前的城池是这里的汉家老百姓自发的修建的,当时人手不够,一年多都没有建成,后来来哈密的西域野人多了,劳动力有了富余,才最终建成……”
  李税吏唠唠叨叨的陪着窦宪走遍了全城,最后才领着他进入了一个挂着税关牌子的小院子请窦宪坐下,不无遗憾地说道:“今天兄弟来的不巧,南泥湾镇是都护府新设的一个治所,直属哈密县衙管理。镇长也是咱关中人,他是铜川的,以前担任过县曹,也是一名罪官。现在是春耕的时节,镇长下乡去督促春耕去了,如今不在,否则啊,要是知道您这位老乡来了,还不知道有多高兴呢……”
  税吏递过一杯刚泡好的茶。窦宪喝了一口,咂巴了一下嘴,虽然简陋,但茶水苦涩之后有回甘,他满意的点点头。笑道:“呵呵……无妨无妨,有缘千里来相会。春耕在哪里都是大事,地方官下乡乃是操劳国事,有什么好遗憾的。学生前来哈密游学半年,回程之时再来拜访老乡就是。”
  李税官嘿嘿笑道:“其实啊,窦兄若是要回雒阳,回程的时候就不要走朔方这条路了,从敦煌方向走进玉门关更快,更舒坦,嘿嘿,躺着就到了。”
  “啊?此话怎讲?”
  “我跟你说啊,“李税吏摇晃着大脑袋,说,”定远侯从三年前开始就在整修通往玉门关的驿道,全部都是用的火山灰水泥铺路,道路又宽又直,有三丈宽。可以并行四辆最新式的四轮马车,听说已经修到了白龙滩,估计下半年就可以全线通车了!到时候窦兄坐着四轮马车一直跑到玉门关,累了还可以舒服的躺着。”
  窦宪倒吸了一口凉气,李同竟然舍得发这么大的本钱修几百里三丈宽的道路。要知道,从哈密到玉门关足足有八百里啊!这得多少钱呐?这一路上他可是见识过那些水泥路了,的确是平坦舒适,可是造价绝对不便宜。这可真是一个大手笔呀!想到这,他忍不住吐槽:“天爷呀!三丈宽的驿道,定远侯真是疯了,这可要花多少劳役和铜钱啊?如此沉重的徭役,哈密那些老百姓还不会造反。”
  李税官连忙解释道:“窦兄误会了,定远侯可没有征发徭役,哈密路政部门有专门的施工队承包了修路的工作。由几个施工队分段包干,只要验收合格就结算费用。你可不知道,这买卖多的是人抢着干呢!为了中标,河西几个大家族联合起来,组织自己的部曲承包这项工程,都发了大财了。现在连关中的世家也跑过来争抢修路的工程,大家都眼红啊!”
  “噗嗤”,窦宪一口茶差点喷了出来,他没有想到哈密因为人手不够,李同竟然会把这么重大的工程外包出去,他只管出钱,让那些门阀世家带领自己的部曲帮他修路,亏他想的出来这种办法。他还是忍不住问道:“即使是这样,也要花不少钱呀!哈密负担得起吗?定远侯这样做图什么?”
  “嘿嘿,图什么?当然是图挣更多的钱呗。”李税吏笑了,又晃了晃圆圆的大脑袋,自嘲地说道:“以前本官也想不通。后来还是听了定远侯的管理培训课,才明白了这个道理。定远侯说:要想富,先修路。只要把通往中原的路修通了,商品的流通才能通畅,业绩才能够提得上去。销量上去了,哈密才可以得到更多的商税,作坊也可以赚更多的钱,老百姓的手头也更加宽裕,就更加愿意消费。咱们的经济就发展起来了。所以定远侯认为现在如此大的投入是值得的。定远侯还说道路是国家的锁链,大汉帝国的路修到哪里,哪里就会成为我们的国土。西域孤悬关外,因此道路通畅更加的重要。这样于公于私都有好处的事情,不干就是傻子!“
  李税官呷了口茶,语气带着几分调侃,说道:”再说咱们哈密缺什么,就是不缺钱。您忘了,这些年,四轮马车、玻璃、瓷器还有煤油灯等等物事,哪一样不是赚钱的玩意,这可都是定远侯发明的好东西,老赚钱呐!就凭着这些收入,完全可以弥补修路的损失了。还有一个更加实际的原因,咱们哈密粮食连年丰收,仓库都快堆不下了,总不能放在仓库里烂掉吧!因此啊,定远侯就用粮食结算修路的工钱和费用。您知道,中原这些年灾害不断,陇西和关中粮食歉收,到处都是流民。那些各大家族派来的部曲其实主要都是收拢的流民,真正的部曲很少。这些人到哈密工地上干活,比家里吃的饱,干起活来更加的卖力。你想想啊,世家既赚了钱,还得到了大批的粮食可以养活部曲。这样的好事,全天下到哪里去找?谁家不会勒起袖子抢着干!”
  窦宪想了想,还真就是这么个理。他试探着问道:“李兄,如今,哈密总共有多少户?”
  李税官笑道:“别处我不知道,仅仅是我南泥湾镇就有一千四百七十五户,这还是一年前的统计数字,现在,应该已经突破两千户了吧。明年只怕更多,修完路,流民肯定也会留下来,咱们哈密给大家分田分地,还垫款子分房子。流民也不傻,这么好的机会谁会放弃?一个个抢着报名呐。”
  “嗤”,窦宪再次倒吸一口凉气,要知道大汉时候的一个望县人口也仅仅有四千户而已。这南泥湾镇只不过是一个小镇,竟然有了半个上县的人口。听李税吏说,不算哈密城本身,哈密的周边现在已经有了二十几个新镇了,这样看来,整个哈密恐怕有十几万户,将近四十万人口了,这才发展了多少年啊?不到七年,哈密城就已经达到了这样的规模。
  进入哈密城,住进馆驿之后的窦宪对哈密城的繁华已经不再吃惊了。有四十万人口的一个过度,出现哈密城这样雄伟的城池没有什么好吃惊的。他把把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即将到来的定远侯在公主府举行的招待宴会上,严格按照觐见礼仪修整自己的仪表,研习自己将要在宴席上说的话,思考自己如何能够巧妙地博得定远侯的好感,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在今后的日子里得到一点照顾。
  虽然大家同样是外戚,自己是当今皇后的兄长,身份十分尊贵,可跟定远侯比起来,还是有些不够看。李同除了自己的战功卓著,背景也不一般,妻子刘巧又是皇叔东平王刘苍最宠爱的女儿,刘苍那可是大汉帝国的第一王爷。他老人家虽然已经退居幕后,但十几年下来,在朝堂上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出仕才两年的窦宪,在定远侯面前没有可以嚣张的本钱。
  没有当官之前,窦宪就是一个有名的纨绔,游手好闲,放浪形骸,寻花问柳,没少做强买强卖和欺男霸女的事情,简直是一个毒瘤,在雒阳的名声很差。之所以这样,跟他的出生有关。
  窦宪的祖上是汉文帝的窦皇后,窦皇后是侍女出身,也能够掌握朝政大权。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就是从汉文帝开始的,那个时候窦皇后也一直辅佐孙子汉武帝处理朝政,从此窦家便经常与皇室联姻。
  原时空,窦宪仗着皇帝和皇后的宠幸,对皇帝的女儿也敢强买强卖,对其他人更是不用说了。窦宪也是一个聪明人,他拉拢了很多朝中的大臣为自己服务。他想让太后按照自己的心事做事,常常会请那些大臣在前面为他出谋划策,这样显得窦宪的政治修养和朝中的大臣一样。
  窦宪去攻打匈奴也是迫不得已,他是将功补过。窦宪虽然做人不行,但是打仗可以说是一个天生的好手。当然,这时的匈奴也不比卫青和霍去病时代,他们早就四分五裂了。北部的匈奴就经常侵犯南部的匈奴,汉军就联合南匈奴一起反击。窦宪最终把持了朝政,朝中的大臣都要听他的。这样的窦宪是不会有好的下场的,除非他自己做皇帝,不然都是一个悲伤的结局,窦宪也不例外。
  最终他被皇帝引入京城内,随机就把他的臣子给处死了,也逼迫他自杀,最后落了个身败名裂。
  ——————
  窦宪来了的消息,李同十几天前就知道了。作为穿越者,李同是了解这段历史的。但他并不认为窦宪的能力能和汉武帝时候的卫霍相比。李同认为将窦宪之功放在卫青霍去病之上是有些过头了的!汉武帝时期的匈奴强盛无比,对汉朝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卫青霍去病先后横空出世,创造了一代奇迹。而东汉时期的匈奴分裂成了南北两部,南匈奴投靠汉朝,北匈奴继续与汉朝为敌。
  从这个角度上讲,卫青霍去病是向巨人宣战,而窦宪则是一个巨无霸大力士狂殴小孩子。霍去病出征时,汉朝倾全国之力打匈奴,窦宪则出兵三万,根本没有动着大汉的经济脉根。
  夸张点说目前北匈奴的军事力量,谈不上侵略汉朝,更不会对汉朝政权产生影响。至少李同以为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保留北匈奴,使其与南匈奴争斗,汉朝坐收渔翁之利。但是东汉政府奉行赶尽杀绝政策,赶走了北匈奴,使得南匈奴一家独大。李同也没有办法改变朝廷的政策。
  华夏兴盛时,南匈奴还老实一点,华夏变乱,南匈奴立刻侵略华夏。要知道,五胡乱华就是南匈奴的刘渊率先挑起的。所以作为赶跑北匈奴的主帅窦固和窦宪,虽然功劳很大,但是历史影响不是很好,甚至造成了重大危害,所以当然没法与卫青霍去病这样的抵抗侵略,维护华夏的英雄相比。
  还有一点,李同是有些质疑窦宪的军事指挥能力的!窦宪作为主帅打的两次重创被匈奴的战役,除了稽落山之战,还有一次是北单于为南匈奴所破,被创遁走,固至私渠海而还。宪以北虏微弱,遂欲灭之。翌年,夏遣右校尉耿夔、司马任尚、赵博等将兵击北虏于金微山,大破之,克获甚众。北单于逃走,不知所在。
  两次都是北匈奴战败,李同很怀疑真实的历史上窦宪的功劳是不是都是躺赢得来的。再有,李同认为窦宪这个人太危险了。原时空之所以被杀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居功自傲,有开始不知收敛了,自恃军功无人可比,就出现了结党的现象,刺史、守、令,多出其门,竞赋敛吏民,共为赂遗。
  这实乃犯了帝王之大忌。
  说窦宪谋反,这个李同就不知道真假了,也有些怀疑。汉章帝死后,汉和帝继位之初,是窦太后临朝听政的,但凡是个皇帝都不想自己头上有一个女人管着自己吧,而且窦太后又不是他生母,所以窦宪谋反是最能打击窦氏一族实力的罪名了,直接把窦氏连根拔起。
  所以李同觉得窦宪当时可能并未有谋反之意,最起码没有谋反的举动,李同注意到窦宪被灭的过程太轻松了。据《后汉书》记载:宪等既至,帝乃幸北宫,诏执金吾,五校尉勒兵屯卫南、北宫、闭城门,收捕叠、磊、璜、举,皆下狱诛,家属自徙合浦……宪、笃、景到国,皆迫令自杀,
  窦宪此前一点异样都没有察觉到,这不像是一个想要造反人的反应,毫无警惕心理。不管真相如何,皇帝眼中窦宪是逆臣,那些被窦氏打压欺负的朝臣眼中窦宪不仅是逆臣,还是个品格低劣之人。李同也认为窦宪就战功而言,他可以是东汉的霍去病,可以是东汉的卫青,但他绝对比不上真正的霍去病和卫青。连提鞋都不配!
  李同知道窦宪的为人不正,窦宪的确有才不错,但是他也是一个小肚鸡肠,持权贪财的人,这样的人轻易不能得罪。本着这样的想法,既然皇帝派他来这里镀金,皇帝的面子李同还是要给的。因此李同打算好吃好喝接待窦宪,接下来的日子再送上一些财物,最后带这家伙去战场上打个转,送些功劳结一个善缘,了结了此事。
  总之一句话: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未完待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