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终南惘事 / 第七章

第七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那天霍守忠跟他的四当家离开渭阳的时候,天才麻麻亮。霍守忠依旧牵着马,四当家依旧骑在马背上。来到了渭阳北原上,只见一座座埋葬着周文王周武王和许多说不出名字的帝王用黄土堆筑的高大的陵塚,影影绰绰地矗立在晨雾中。霍守忠用手背揉揉没有睡醒的眼睛说:“四叔,夜黑里咋日鬼的呀,我不是睡在草垛子里么,不知道咋的就回去睡到床上咧?”四当家笑着说:“猪八戒把你背到床上的,我看见咧。”霍守忠也呵呵地笑着说:“听说猪八戒背媳妇哩,还没听说过背小伙子哩。”四当家也抿嘴笑了。
  四当家是甘湖县石鼎村康老爷的第四个儿子。老大,老二和老三,都只是在本村的学堂里念了小学,然后就跟着父亲务农和打理康家的土地产业。唯独这个老四,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得康老爷疼爱。这位四当家原名康贵仁,他嫌这个名字封建味道太重,在上甘湖一中时,就自行给自己改名为康景醒,意思是希望自己警醒,醒悟。康家世代以农为业,以俭持家,日积月累,到了康老爷手里,便拥有了上百亩土地,雇了七八个长工,是甘湖县东部比较有名气的大户人家。康景醒从村小一路念到了甘湖一中,此后又在西安三中念了高中,再后来又考上了西北大学。康家人老多少辈,头一回出了这样一个高级知识人物,这比地里多打了几石粮食都让康老爷感到开心。康老爷曾私下对朋友说,他从小就看出来这个老四儿子有出息,将来能做大事业。种庄稼过日子,靠他的老大老二老三,真正光宗耀祖,就靠他的老四了。
  可是,康景醒的父亲康老爷子,他怎么能知道,他的这个老四儿子,早在甘湖一中念初中时,就接触到了一些关于共产主义的进步思想。在西安三中读高中时,他已经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了。他坚定地信仰了共产主义,并决心为之奋斗终生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认为,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不平等以及贫富的悬殊,其罪恶的根源就是私有制,就是地主富农和资本家对农民、工人的剥削造成的。他和他的党,就是要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的人人平等的大同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我们的民众,我们的父老乡亲,将会是何等的幸福美好啊!这个美好的理想像一把火,每天在他的心里燃烧,给他动力,给他能量。当然,康景醒所从事的革命工作,是不能告诉任何人的,包括他的父亲康老爷子。他更不可能给他的父亲宣传讲解这些革命的道理,假如他对父亲的思想进行教育改造的话,那不但不会得到父亲的理解和支持,而且将会暴露党的秘密。正因为康老爷对自己的老四儿子在外面做的营生一无所知,只知道他将来会给康家争光添彩,光耀门楣,所以儿子的穿戴食宿车马交通费,学费杂费交际费,等等的费用,需要多少就给多少,满盘满碗的供给。这次出门,康景醒对父亲说,学校要到内蒙榆林一带实习,他想带着小伙计霍守义一搭儿去。康老爷听了小儿子的话,笑眯眯地说:“好,好,好事嘛!你去外头见世面,创事业,我赞成的很哩!”
  在西北大学读书的时候,康景醒已经是一个比较熟练的地下工作者了。他秘密参与组织了西安学生的反蒋抗日游行,秘密组织护送抗日有志青年奔赴陕北参加革命。在同学们眼里,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没有人知道他是一个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人员。
  两年前,党组织指示他接近班上一名叫郝雨霏的女同学。郝雨霏的父亲是国民政府西安绥靖公署的秘书处长,康景醒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党组织的指示。康景醒开始想方设法接触郝雨霏。周末,他请她去老孙家吃羊肉泡馍,带她游览大雁塔,小雁塔,陪她去桥梓口逛回坊的夜市。他还在西京百货给她买了她最喜欢的蓝色旗袍。因为雨霏的父亲喜欢国旗上的蓝色,她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对蓝色非常偏好。康景醒还给郝雨霏介绍家乡甘湖县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比如什么圭峰夜月,高冠瀑布等等。郝雨霏本来是班上一位文静高傲的小公主似的女生,对来自班内班外的众多追求者一律置之不理的,但在才华横溢,标致帅气的康景醒同学的热烈而又不失分寸的追求下,这个曾经抱定将来出国留学理想的姑娘的芳心,终于被打动了。她真心地爱上了这个从终南山下走出来的儒雅的乡村小伙子。她觉得他的身上,既有农家子弟的真诚朴实,又有大城市青年身上的聪颖智慧。于是,郝雨霏为了她们的爱情,为康景醒提供了不少父亲那里的文件资料。至于这些文件和资料的用途,康景醒只是告诉她,他是作为研究分析时局和写作论文用的。她相信他的每一句话,因为她深深地爱着他,她相信,他也深深地爱着她。
  康景醒这次北上,对他来讲,也是一个未曾预料的突发事件。上级突然发来指示,说是他的身份已经暴露,要求他立即离开学校,并携带有关文件资料,迅速秘密北上。接到指示后,康景醒没敢耽搁一分钟,便即刻连夜赶回甘湖老家,第二天就带上霍守忠,假扮成做古董生意的主仆,悄悄地踏上了北上革命根据地的征途。
  经过九天的长途跋涉,风餐露宿,绕过了从泾阳到淳化国民党的三道封锁线,康景醒终于带着霍守忠和党组织的机密文件,到达了他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有关的上级领导对康景醒机智勇敢,胆大心细的工作作风,以及为革命所做的重要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组织上安排康景醒暂时在抗大担任政治课教师。霍守忠经过半个月的训练,成为了抗大站岗值守的哨兵。
  对于霍守忠来说,从甘湖到陕北,这六百多里的路程,爬坡过河,翻山越岭,他并没有感觉到有多苦。在紫玉河边长大的他,从小就光着脚片子到处乱跑,他的腿上有的是劲儿。他不怕吃苦,但害怕挨饿,只要吃饱了,他就很满足,很高兴,就会忘掉一切。当然,从现在起,他吃饱了,不能忘记的是革命和革命成功后将会带回家的女学生。
  啊,火热的延安,革命的延安!霍守忠这个刚刚穿上灰色军装,带上灰色军帽的关中乡下的小伙子,每天都被这里火热的革命氛围包裹着,被这里汹涌的革命激情激荡着。早上,他看见黄土山峁上有战士在操练,他听见河坝里有人在唱歌。有月亮的晚上,窑洞前的土场上有人在排演秧歌剧,甚至还有他老家的眉户戏。还有一群群抗大和鲁艺的女学员,端着脸盆去河边洗衣服,她们说说笑笑的声音传得很远。最令霍守忠印象深刻的是,他听鲁艺的学员们一起唱歌,唱词里说什么“风在吼,马在啸”,呵呵,真逗人哦。俺老家甘湖县把风大叫做牛吼哩,歌里头说风在吼,还差不多有点道理。可是马咋会笑呢?马要是会笑的话,那俺大的那头老黄牛也就会笑咧!
  霍守忠非常感激他曾经的四叔四当家,如今的革命同志康老师。感激他把他带到了黄土高原上这块燃烧着革命激情的地方,带领他加入了革命的队伍,让他每天都沐浴着革命的阳光。康景醒同志也没有忘记霍守忠这位革命队伍的新战士,他除了讲课,写文章,一有空闲,就专门给霍守忠开小灶,进行阶级觉悟的启发,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革命真好,革命的队伍真好,革命队伍的同志真好啊!他在心里说。
  不久,康景醒接到组织调令,任命他为八路军第十九团政委。康景醒带着霍守忠,渡过黄河,来到了晋西南八路军十九团的驻地。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