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大汉耿恭 / 第六章 琴瑟和鸣

第六章 琴瑟和鸣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耿恭见母亲不让跟着,心中有些懊悔,这几日田庄正在收割,母亲今日会过来处理一些事物,可是和柔君一起竟然忘记,不知道柔君会不会被母亲教训,心里有些担心。
  柔君和耿母直到前面的场院,有家丁过来回话:“赵老二家今年少收六斛,请主母裁处。”
  旁边过来一个庄客,小心的说道:“今年天旱,小人的田地离水源太远,所以少了收成。”
  耿母转头对柔君说道:“你嫁过来也有些时候了,家里的事也该分担些,你来处理吧。”
  柔君此刻没有了刚才见到耿母害怕的样子,问道:“有几家少了收成的?”
  赵老二说道:“只有我家、林家、刘家。”
  柔君说道:“距离水源地远的不是只有你两家,你明年能补上么?”
  赵老二说道:“一定能补上。”
  柔君转身对耿母说道:“母亲这样可以么?”
  耿家田庄往年也有些欠收的庄户,耿母也是这样处理的,便点点头,柔君对赵老二说道:“你明年补上,下去吧。”
  旁边刘三过来,躬身说道:“小人少收了五十斛,明年一定补上。”
  柔君听了,严厉的说道:“放肆,谁让你过来说话的,退下去!”
  刘三吓得一哆嗦,退到一边,旁边家丁说道:“林老汉家少收十斛。”
  柔君说道:“明年补上吧,我知道,正好是浇地时候,他家的老大病了一个月。”
  家丁看了一眼刘三,说道:“刘三家歉收五十斛。”
  刘三从旁边赶紧过来,说道:“我明年一定能补上。”
  柔君说道:“五十斛明年能补上么?”
  刘三说道:“能,一定能!”
  柔君说道:“罚你今冬用小磨,磨麦五十斛。”
  刘三吃了一惊,说道:“别人可以明年补齐,我为什么不能?”
  刘三又说道:“再说了,用小磨难以完成,少夫人是为难小人。”
  柔君冷冷的,说道:“你先退下。”刘三退到一旁,满脸的怨望不服气。
  那个管事的家丁又过来说道:“北山炭少了两千斤。”
  柔君说道:“这事算了,北山树木稀疏,不怪他们。”
  管事的又说道:“有两头老牛已经不能耕田,官府已经派人验过。”
  柔君听了不语,转过头看向耿母,说道:“婆婆这个如何处理,媳妇不懂了。”
  耿母笑着说道:“你只管按你想法做,不必顾虑。”
  柔君想了下对管事家丁说道:“先把那两头老牛用好料单独喂养,到年下宰杀了,庄上的人过年吃了吧。”柔君说完,见众庄户都看向耿母,耿母说道:“按少夫人说的办,只是把牛骨埋了吧。”众人一齐拜谢。耿母说道:“我有些累了,今天先到这里,明日处理吧。”
  一旁的刘三见了,想起耿母葬牛的事,以为耿母不满柔君,急忙上前跪倒,说道:“主母,小人求您,允许我明年补齐所欠的收成。”
  耿母听了,一皱眉,对柔君说道:“你看该如何处理。”柔君说道:“媳妇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请婆婆吩咐。”
  耿母说道:“刘三,你该掌嘴,先记下二十,五十斛面粉磨不出来再加五十,退下吧。”刘三听了不敢再说话,哭丧着脸,起身退到一旁,柔君扶着耿母回到房中。
  耿恭急忙过来接着,见母亲脸色不好,看向柔君,柔君摇摇头,表示不知道原因,耿母躺在床上,几个丫鬟过来伺候着,耿母说道:“你们都下去,柔君过来。”柔君怯怯的走过去,耿恭说道:“母亲,柔君做了什么错事?”
  耿母说道:“你也下去。”
  耿恭虽然不情愿,也无奈的出去,耿母见耿恭出去,面色和蔼的问道:“说说你今天为何如此办理,告诉我理由。”
  柔君说道:“这个媳妇不知道从什么事上说起?”
  耿母说道:“从头说起。”
  柔君说道:“赵家和林家歉收不多,又都有些原因,况且两家的耕田都有百亩以上,明年补齐不是难事,刘三只有五十亩,歉收五十斛,他明年补不上,明明是欺人的说法,只是不知道这人是如何到府上的,我不敢冒昧,所以罚他磨麦;我和夫君去过北山那里,这几年烧炭已近没有多少大树,他们今年也是尽力了,但是毕竟没有完成数量,所以不能罚,也不能赏;耕牛的事是媳妇错了,请婆婆责罚。”
  耿母说道:“你且说说你如何想的?”
  柔君说道:“家父虽然是咸阳令,但是家母每日节衣缩食,虽然外面看起来锦衣在身,其实家母每日纺绩,从未间断,府衙内宅只有一个老管家领几个家人,算上陪嫁的丫鬟,内宅只有九个下人,我知道婆婆爱惜耕牛,但一牛所出,皮可以为鼓为革,筋可以为为弩为弓,骨可以治水痢,肉脏为甘味。”说道这里,柔君忽然发觉失言,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耿母说道:“起来,只管说你想说的,你将来是这里的主母。”
  柔君站起来,说道:“婆婆,媳妇不孝,请婆母责罚。”
  耿母听了没有说话,柔君侍立,忽然耿母坐了起来,看着柔君,说道:“你只管说,我不怪你。”
  柔君怯声说道:“婆母我以为可以开一片水田,一年的收益是旱田的三倍,下游农家一同种植,即使遇见旱年,家有积蓄,也可以渡过。”
  耿母道:“说说你的想法?”
  柔君说道:“因地势,开渠、筑坝、修塘。”
  耿母问道:“你这些那里学来的?”
  柔君说道:“家父有师传书简,媳妇自幼观看,记住一些。”
  耿母说道:“田庄收获你如何看?”
  柔君说道:“半由天意半由人。”
  耿母沉吟一会,说道:“你可愿意和恭儿住在田庄?”
  柔君听了,满脸涨红,不知道如何回答,耿母不待柔君说话,喊道:“来人!”外面丫鬟鱼贯而入,耿母吩咐道:“让庄上的人都到场院里聚齐!”
  有丫鬟出去传话,到了夕阳斜下时,场院里聚齐上百庄奴,耿母在来到场院里,忽见老管家到耿母面前说道:“老奴给主母和少主母带了家里的樱桃汁,献给主人。”
  林家的家长过来说道:“我家的桃子熟了,小人选了几个,献给主母和小主母。”
  耿母笑道:“你们退下吧。”众人退下,耿母说道:“都过来给少夫人见礼。”
  众庄奴过来依次见礼以毕,耿母道:“我年纪大了,身子懒,以后这里不会常来,以后回事找少夫人吧。”
  次日柔君又处理了一些事,耿母看了,既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又过了几天,田庄上的事情处理完毕,一行人又回茂陵,转眼立冬,茂陵各家,互相宴请,耿恭夫妇自然忙的不亦乐乎,看自己的母亲不知道什么缘故,这个岁末很是高兴,忙过冬至,转眼到了腊月,外面天寒地冻,耿母安排耿恭和柔君到田庄居住。
  这天柔君正和陪嫁的丫鬟紫秋说话,老管家耿顺的媳妇进来报,刘三的媳妇生了个男娃,柔君问道:“以前都是什么规矩?”
  耿顺媳妇道:“按例给六十六个鸡蛋,如果是男娃,另外给十斤肉,家里男人没有完成庄上活减半,现在刘三被罚,不知道如何办。”
  柔君想了想,说道:“肉减五斤,蛋给全数;我要过去看看。”
  柔君带了耿顺媳妇和丫鬟紫秋,有庄奴提了东西,来到刘三家门口,正在院子里忙碌的刘三见了,急忙迎过来,耿顺媳妇对刘三说道:“小主母亲自过来看看。”用手指着庄奴拎着的东西,说道:“这是赏给你家的东西。”
  刘三听了先是愣住,小心的把东西接过去。
  柔君环顾四处,见院子有些乱,说道:“东西是赏给你家婆姨的。
  说完转身出了院落,确见一匹白马,飞奔而来,竟然是耿恭,原来耿恭在靶场练完骑射,回到田庄,听说柔君到这里来,也没下马直接奔了过来。
  耿恭在马上附身,把柔君拉上马,将斗篷裹在柔君身上,飞马而回,进了田庄下马,回到柔君的住处,耿恭说道:“这么冷的天气,你出去做什么,有事叫下人过去就可以了。”
  柔君说道:“夫君这么急的接我回来,是怕我冷么?”
  耿恭说道:“是啊。”
  柔君说道:“全是么?”
  耿恭说道:“全是啊。”
  柔君脱了斗篷,坐到榻上,耿恭也坐到榻上,柔君说道:“下去,不准上来。”
  耿恭指了指屏风,原来这里是外间,柔君想起身,被耿恭伸手拉住,不能挣脱,柔君说道:“不许欺负人。”
  耿恭说道:“我没有啊,是你欺负我,这是我的地方,你占了我的地方,还不允许我抓你,是你欺负我。”
  柔君不再挣脱,说道:“那好吧,我就欺负你一下,告诉我刘三是什么来历?”
  原来,东汉初年,天下初定,何处灾民无数,为求能吃饱肚子,卖儿卖女,卖身为奴者甚多,刘三就是那时买来的,刘三被买来后一直在外面为耿母忙碌,田庄大部分奴仆都是经刘三的手买进的,当时刘三也是尽心尽力,后来耿家回茂陵,来原本想让刘三留在茂陵,原想给他安排一件婚事,谁想刘三竟然勾上家里一个小丫鬟,耿母念他以前的功劳,成全了两个人,把他送到田庄来了。
  柔君听耿恭说完,点点头,耿恭见柔君只点点头,又在那里出神,样子非常可爱,不自觉的凑过去,亲了一下脸蛋,柔君愣住,忽然满脸绯红,想挪动身体体向后躲开,耿恭向前扑,原想吓唬一下柔君,谁想柔君被这一扑,倒在床上,耿恭慌了,急忙伸手要拉住柔君,谁想一时心急,被床榻板绊了一下,身体前倾,一下扑在柔君身上,柔君“啊”的大叫一声,吓得耿恭急忙捂住柔君的嘴。
  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耿恭忽然有了一股冲动,他把手挪开,开始亲吻,柔君闭上眼睛,没有反抗,只是两手紧紧抓住耿恭的衣服,似乎有些害怕,忽然柔君说道:“紫秋!紫秋呢?”
  耿恭也是一愣,紫秋本来是范家陪嫁过来的,原来因为柔君年纪太小,紫秋不但比柔君大两岁,而且发育的早,也非常漂亮,范家把紫秋陪嫁过来多少有些用作通房的意思,听柔君这一叫,耿恭起身说道:“不要叫了,我回书房去。”
  柔君说道:“坏了。”急忙起身跑出去,打开房门,看见紫秋冻的瑟瑟发抖站在门外,柔君把紫秋拉进房,说道:“傻不傻呀,外面不冷啊。”
  紫秋点点头,柔君把她拉到床上,盖上被子,紫秋说道:“奴婢不敢。”
  柔君说道:“以后你就睡这里了,伺候我也方便。”
  紫秋有些胆怯的看看耿恭,忽然脸色绯红,耿恭也觉得尴尬,本想找个借口走掉,晚饭时候再过来,谁想,一急之下,竟然说道:“我书房还有事,晚上再过来。”
  耿恭也觉得说错了,想解释,却看见柔君睁大眼睛看着自己,紫秋的脸忽然羞得红红的。
  因为这里原本是耿恭的住处,因为柔君的到来,耿恭在对面又临时修建了一座书房,一般时候,耿恭在柔君这里吃过晚饭便回书房休息,偶尔时间太晚,耿恭会在这个房间休息,正尴尬时候,外面传来耿顺媳妇的声音,说道:“明日祭灶,庄上的事请小主母示下。”
  柔君说道:“进来说话。”
  耿顺婆姨小心的进来,偷眼看三个人,又急忙低头,其实三个人也真够看的,耿恭站在榻前,柔君坐在榻上,衣裳多少有些不整,紫秋满脸绯红,额头上有几滴细汗,耿恭和柔君对视一眼,同时笑了,又不能出声音,柔君说道:“明日按原来的样子就可以了。”
  耿顺婆姨问道:“少主母还有没有特别的吩咐?”
  耿恭说道:“宰牛的时候记得离庄子远些,不要忘了把牛骨埋了。”
  柔君接口道:“还有记得把牛肚给我拿回来,牛筋牛皮不要弄坏了,再有就是庄上值夜的,给他们肉留双份,庄上人多,牛肉不够,大家都分到,多宰只猪吧。”说完看看耿恭,耿恭点点头,柔君对耿顺婆姨说道:“下去吧。”
  耿顺媳妇出去,柔君正色对耿恭说道:“夫君,今日以后不要回书房了。”说完话,留下不明白的耿恭,转过屏风回了内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