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耿恭看着柔君转过屏风,想了想,出门回自己的书房,进了书房,见耿顺在房内,问道:“老管家有事么?”
耿顺说道:“我说了少爷不要生气。”耿恭有些心烦,问道:“什么事?”
耿顺说道:“明日宰牛,恐怕主母伤心,这牛是不是不杀了?”
耿恭忽然明白,耿顺的年纪已经很老了,因为母亲葬牛缘故,这些人尽心尽力,现在柔君小小年纪改了规矩,庄奴不知道这位小主母会不会和母亲一样,想到这里,耿恭心底也有些疑惑,说道:“老管家,你去做你的事。”
耿恭想不明白柔君为什么会让母亲如此信任,更想不明白小小年纪竟然能处理好庄上的事情,想破头也没想明白,忽然外面有人说话,是老管家的声音,说道:“少爷,到晚饭时间了。”
耿恭来到柔君的房里,见桌上比往日丰盛许多,自己面前竟然还有一壶酒,柔君说道:“明日祭灶,请夫君今晚在这里早些休息。”
耿恭点头,三人吃过饭,耿恭脱了外衣,上塌休息,柔君转屏风进了内室,留下耿恭和紫秋,紫秋站在榻前正不知所措,见耿恭翻了一下身,急忙拿起被子伺候着,看耿恭又不动了,想了好一会,自己脱掉衣裳,躺在耿恭身边。
耿恭一觉醒来,见紫秋躺在身边正在沉睡,回头见柔君正从屏风后面出来,耿恭正想说话,柔君抢先说道:“夫君,我知道你疼我,今日祭灶,我们该忙些事情了。”
耿恭正不知所措,急忙起身,小丫鬟过来伺候着,恰好外面耿顺媳妇在门口说道:“少爷、小主母、紫姑娘,奴仆都到齐了。”柔君听了说道:“你进来说话。”
耿顺媳妇进来,一直到柔君面前,说道:“请少爷、小主母、紫姑娘。”
柔君说道:“还有事情没有?”
耿顺媳妇说道:“没有了。”
柔君说道:“你下去吧,老夫人到了告诉我。”
耿顺媳妇犹豫了一下,退出去,耿恭说道:“母亲今天会到田庄来的,我们还是早些准备。”
柔君说道:“夫君,我想回茂陵。”
耿恭道:“今日祭灶,明日我们就回茂陵。”
柔君叹口气,说道:“我想母亲了。”
耿恭说道:“小夫人,你是这里的小主母,我们该出去看看了。”
两人来到场院,柔君对耿顺说道:“老夫人什么时间到。”
耿顺说道:“老夫人早上派人传话,今年不过来了,这里都交给小主母。”柔君和耿恭听了不仅有些愕然,因为每年的灶祭是田庄的大事,这天要宣布明年田庄的各项事务,话句话说就是给庄奴布置明年的工作任务,虽然每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毕竟是比较隆重的。耿母不来显然是告诉整个田庄,以后这里的管理权已经移交给柔君。
柔君说道:“按往年的规矩办,你去安排吧。”耿顺躬身施礼,旁边的家奴抬过一张条案,在耿恭和柔君面前放下,条案上放着两排竹简,耿顺依次拿起竹简,喊着名字,庄奴们接过竹简,原来上面刻写着下一年各家所要做的。
各家领完竹简,开始忙碌起来,直到夜幕将近,耿顺过来请耿恭祭灶完毕,众人给耿恭和柔君行过礼,两人回到房间,外面的奴仆们自然是一番热闹,这晚耿恭也没回书房。
第二天早上起床,耿顺媳妇在门外求见,见了柔君,说是耿母已经派人来接柔君回茂陵,还说让耿恭和紫秋过两日再回茂陵,耿恭不解对柔君问道:“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意思?”柔君听了,忽然脸上出了一片红云,说道:“回茂陵就知道了。”说完话,对耿顺媳妇道:“告诉他们马上准备,早饭不吃了。”说罢喊过紫秋伺候,穿好外出的衣服,直接出了门,耿恭要亲自送,柔君不许,只好作罢。
用过晚饭,耿恭见只有紫秋一人,想要出门回书房,紫秋忙说道:“小姐昨天说过,姑爷以后不要回书房了。”
耿恭说道:“好吧。”当下紫秋伺候耿恭宽衣,耿恭感觉紫秋的手似乎在发抖,问道:“冷么?”
紫秋说道:“不冷。”
耿恭忽然有些明白,说道:“你去睡吧,我自己来。”
耿恭自己脱了衣服躺下,见紫秋瑟瑟发抖的站在原地,耿恭说道:“你不愿意么?”
紫秋道:“我害怕。”
耿恭拉过紫秋,安慰道:“你只管睡下,什么都不用怕。”
次日一早,耿顺媳妇便进来伺候,两名丫鬟伺候耿恭起床,耿顺媳妇亲手收拾完床褥,满脸笑容的对紫秋说道:“恭喜紫秋姑娘了,紫秋姑娘要是不嫌我这个老太婆,我给姑娘盘个漂漂亮亮的发式。”
耿恭一边搽脸一边说道:“不用了,你下去吧。”
耿顺媳妇说道:“少爷,按规矩该的。”
耿恭正色说道:“这里我说的话就是规矩,下去吧。”
耿顺媳妇有些害怕,但还是说道:“主母吩咐,求少爷不要拿奴婢开玩笑。”
耿恭一边穿着衣服一边说道:“你去吧,不要惹我生气,母亲那里我会说,退下去吧。”
耿顺媳妇想了想,退出去,没多久,有丫鬟来禀报说老管家回事。
耿恭到了书房,耿顺说道:“少爷明日回茂陵,什么时间启程?”
耿恭说道:“明日起早,天亮出发,另外把我的马备好,我要骑马回茂陵,庄上的人都不必过去。”
耿顺听了身子一哆嗦,急急的说道:“少爷骑马回茂陵是件威风的事,只是庄奴里面没有人能比得上少爷的骑术,到时候都跟不上少爷,等少爷到茂陵的时候,只有少爷一个人,我们耿家怎么说也不能带几个家奴啊,到时候主母不高兴,老奴担当不起。”
耿恭听了,知道老管家不允许自己单独回茂陵,这个管家本来是爷爷给自己家的,母亲很是信任,这样说来自己是不能单人独骑回茂陵了,于是说道:“老管家说的有道理,路上能快点就可以了。”
耿顺又说道:“老奴再多嘴一句,主母特别吩咐,要紫姑娘也一同回去。”
耿恭说道:“这个我和家母解释,你还有事么?”
耿顺说道:“今年的正旦日请少爷示下。”
耿恭说道:“小主母如何吩咐的?”
耿顺说道:“小主母吩咐按例。”
耿恭说道:“嗯,你家小主母临行之前特别嘱咐我,赏给你家婆姨五斤腊肉,一会我让人告诉账房。”
耿顺急忙谢了,耿恭说道:“没有别的事情我回去了。”说完径自离开书房,回到自己房里,跟紫秋说起,紫秋问道:“我家姑娘应该不会给耿顺婆姨赏赐。”耿恭道:“我不过是为了脱身,免得他唠叨你。”
紫秋听了忽然脸上一红,又似乎有些伤感,耿恭道:“我们睡吧,明日天不亮就要早要起身。”
次日,东方刚刚出现鱼肚白,耿恭一行离开田庄,从田庄到茂陵约有大半日路程,耿恭起的早,路上又急急的催促,还没到午时已经到了茂陵家中,拜见母亲,耿母说道:“你回来的这么快?”
耿恭说道:“孩儿想您,所以赶路很急,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
耿母说道:“紫秋和你一起到的?让她来见我。”
耿恭正待说话,紫秋已经过来给耿母见礼,耿母看了看紫秋,说道:“去见你家姑娘吧。”紫秋退出,见柔君去了。
耿恭这里陪着母亲,以为过一会柔君就会出现,过了好久也不见柔君,耿母看了说道:“我已经为你和柔君准备大礼,就在明日,你去休息吧。”耿恭想解释,见耿母有些疲惫的样子,便告退出来,心道:也不知柔君如何想的。
次日,家中忽然热闹起来,茂陵各家纷纷到耿家庆贺,直热闹到夕阳斜归,耿恭与柔君双入青庐。
青庐内,耿恭说道:“小夫人,你的屏风何在?”
柔君说道:“遇见小人,有屏风也是没有,遇见君子,没有屏风也是有,你看到屏风没有?”
耿恭说道:“屏风是喜欢小人还是君子呢?”
柔君说道:“屏风喜欢屏风啊。”
耿恭说道:“你是不是也想要我割破你的手指。”
柔君说道:“你敢。”
耿恭说道:“你看我敢不敢!”
柔君说道:“轻点。”(在柔君听来,耿恭说话的声音太高了)
耿恭说道:“怕疼?”
柔君说道:“怕,不要欺负我。”
耿恭说道:“你一直欺负我,今天我要欺负你一次。”
外面听房的人过了好久,终于在一阵窸窣声后,听见一声强忍的、轻声的“啊”,然后再无声息。
次日天明,柔君急忙喊起耿恭,两人到了耿母的住处,见耿母已经高坐堂上,柔君急忙上前,跪下说道:“儿妇给母亲大人请安。”有丫鬟端过茶盘,柔君敬茶,耿母接了,然后将柔君拉起,说道:“真我家好儿妇。”接着耿母说道:“田庄的事我有些累,你夫妇自为之,年后我要去洛阳,或许居住一些时日。”
过了正旦,耿母往洛阳,耿恭自己在茂陵家中,友朋不断,不觉过了月余,这天家丁来报:马公子前来拜会,夫妇自然是一番招待,谁想这位马公子竟然接连来了三天,第三天来的时候竟然带了许多礼物,耿恭心里知道这个马公子必有所求,但是马公子什么都没说,还是经常来耿家拜访,田庄上耿顺不断来请主人主母,柔君和耿恭商议,柔君自己到田庄,耿恭留在茂林,免得冷落了马家公子。
临行前,紫秋正在准备,柔君说道:“紫秋,你先留在茂陵,好好照顾姑爷,别人照顾我不放心。”
紫秋说道:“姑爷大可放心,当年的柳下惠你不是都看到了。”
柔君说道:“这个马公子如此亲近,我总觉得他好像有事情,你留下我还能放心些。”
紫秋不在说话,次日柔君起身往田庄,到了田庄,耿顺媳妇过来说道:“小主母,往年这时候主母都会来田庄巡视,会看看那里需要开一片田,种些什么,都是主母看了定下的,今年请小主母示下。”
柔君说道:“刘三的五十斛面磨出来没有?”
耿顺媳妇说道:“还真没想到,磨出来了,还多磨出来六斛呢?”
柔君说道:“刘三自己做的?”
耿顺媳妇说道:“是啊,别看他平时有些懒惰,这回很是勤快。”
正说话间,有丫鬟进来说道:“刘三婆姨求见。”柔君点点头。
刘三媳妇进来,看见柔君,跪下磕头,说道:“给小主母见礼。”柔君点点头,刘三媳妇继续说道:“刘三不争气,恳求小主母不要责罚其他人,我家刘三愿意受罚,求小主母开恩。”
柔君看向耿顺媳妇,耿顺媳妇已经脸色发白,有些惊慌,对着刘三媳妇说道:“你不要胡说。”
跪在地上的刘三媳妇有些发愣,看看耿顺媳妇又看看柔君,不知所措,柔君说道:“你不用说了,告诉刘三,今年到北山耕种,任他种什么都可以,你和娃先在田庄里居住,你先下去。”
见刘三媳妇出了门,耿顺媳妇忽然跪下,身体有些发抖,说道:“小主母我们也是”
柔君没等耿顺媳妇说完,严厉的说道:“退下。”耿顺媳妇惶恐的退了出去,柔君心里有些恼怒,紫秋不在身边,有些心里话无处述说,不觉的发作,耿顺媳妇慌忙的退了出去。
柔君对丫鬟说道:“叫耿顺过来。”不多大时间,耿顺到了,柔君说道:“田庄已有六千顷田地,老管家如何看法?|”
老管家说道:“十多年来,年年垦荒,本处田庄共有有六千七百八十九顷,另外还有两处田庄,一处有九百八十七千顷,另一处大约有九百三十七顷,另有几处小田庄,大小不等,历来都是在这里负责管理,总计一万零七百一十三顷。”
柔君说道:“详细说来。”原来耿母只告诉柔君:家中有田万顷,具体细节却没说。
耿顺说道:“老奴这里有一张图画,请小主母过目。”说罢从怀中掏出一块丝帛,恭敬的放倒柔君前面是书案上,柔君打开,不觉有些诧异,问道:“老管家何来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