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悲风吹泪过扬州 / 第二十七章 桓温的结局

第二十七章 桓温的结局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公元369年四月一日,桓温率步骑五万从姑孰出发北上讨伐前燕,六月到达今山东省金乡县附近,准备坐船北上,但是此时正值大旱河床干枯,于是桓温遣军就地挖掘运河,引大野泽(古大泽)水使汶水和济水相连。这条人工运河后来也成了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
  郗超见桓温如此着急,就建议说:济水和黄河之间交通困难,我们的粮道不受保障,在河上我们也无法抢到敌人的粮食,如果缺粮后果会很严重。不如我们集中兵力直接去打敌人的首都邺城(357年前燕迁都邺城),敌人见到您的大旗必然望风而逃,即便他们不逃而拒收邺城,那么中原百姓必然会转而投向王师,到时候邺城也迟早被破。或者您觉得这个建议太冒险,那么我们就在黄河岸边驻防控制水上交通,这样我们后续的军资器械也有时间运输过来,等到明年夏季我们再打。现在就去攻击,敌人肯定会用空间换时间的,等到了冬天北方的气候不是我们这些没带过冬物资的士兵能扛得住的。
  桓温根本听不进郗超的建议,依然按照自己的原计划执行。起初正如郗超所料,前燕军队遇到桓温节节败退,当年七月桓温抵达枋头(河南淇县)。
  此时的前燕小皇帝慕容暐和辅政的太傅慕容恪惊慌失措,准备逃回辽东的故都龙城,这时候慕容家的另一个猛人慕容垂(原名慕容霸)站了出来,说:让我来试一试,我要是再败了皇上你们再走不迟。于是慕容暐便将军权交给了慕容垂,并且派出使者到前秦以割让虎牢关以西土地为条件请求前秦出兵相助。此时前秦已经是苻坚大帝做主了,起初大臣们不愿帮助前燕,但是后来王猛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说苻坚,苻坚派出大将苟池、邓羌率军两万驰援前燕。
  桓温在枋头驻扎后,派部将李述领兵出去平定燕赵一带,但是却被前燕大将悉罗腾阵斩李述,桓温军队的士气开始收到影响。被桓温安排水路运输粮草的豫州刺史袁真,却始终无法开凿出连接黄河和睢水(古代淮河支流)的运河,军资运输一时不济。
  这时候慕容垂率领的八万大军抵达枋头,起初慕容垂试探性的跟桓温打了几场小仗,全都胜利,如此便稳定住了军心,然后他分兵一万五千人给弟弟慕容德,让他去攻击正在开凿运河的袁真。桓温没有把握住慕容垂分兵的好时机,而袁真那边又被慕容德轻松击败,如此郗超之前担心的军粮问题就成真了。
  九月十九日,桓温烧掉船队(枯水季,船已经没法开了),抛弃辎重铠甲,率军从陆路南撤,在今河南睢县被慕容垂、慕容德兄弟打了伏击,五万大军损失六成。后来又被前秦苟池、邓羌的军队半路劫道,又损失了万余人,终于在十月下旬抵达今江苏淮安,至此五万北伐大军带回来的仅存万人,彻彻底底的大败。
  安定下来的桓温无法接受自己大败的事实,更无法面对自己声望的暴跌,于是便将此次北伐失败的原因全部推到了负责军资的袁真身上,理由是他没能及时开凿出运河。袁真不服,上书指控桓温诬陷,但是朝堂上无人敢为他说话,于是袁真依然叛变投降前燕。袁真后来在前燕去世,死后他的儿子袁瑾和陈郡太守朱辅在寿春叛变投降前燕,后来桓温亲自率军攻陷寿春,袁瑾和朱辅全部被擒,全家都被杀。
  第三次北伐失败后桓温知道自己今生不可能建立北定中原的不世之功了,于是他彻底的改变了,从曹操转变成曹丕了,他曾躺在床上,抚摸着自己的枕头自言自语:“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那么久遗臭万年!”路过王敦墓的时候,他竟然说王敦是个可敬可爱的人。正当他想有所动作的时候,老朋友郗超来找他,二人彻夜长谈,郗超告诉他:枋头一战使你彻底失去在天下人心中的威望了,如果你想拥有绝对权威控制朝廷,那么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行尹霍之事(废立皇帝)。桓温听后一拍大腿,真是遇到知音了!于是二人便开始狼狈为奸。
  此时东晋的皇帝是司马奕,自登基以来一向谨小慎微,还真没什么毛病可挑,于是便从他的个人生活上找突破口。二人传谣说司马奕根本就不能人道,他的三个儿子实际上是他的男宠所生,现在准备封儿子当亲王、太子,将来晋室天下就成了别家的了。谣言传开后桓温抵达建康,并且拟好了“皇太后令”,让已经辅佐了四代皇帝的褚太后签字废掉司马奕,另立在朝辅政的丞相、会稽王司马昱。褚太后作为一个女子自然无法不听桓温的,最终还是在诏令上签了字。
  公元371年,司马奕被废,降为东海王,后来又降为海西公,他是晋朝历史上唯一一位在位时被废的皇帝,史称晋废帝。司马昱在辅政的时候就不敢与桓温硬碰硬,如今被他逼上皇位,更是对他唯命是从。而桓温虽然另立了新皇帝,但是还是觉得没有完全掌控住全局,于是又找了借口将宗室内辈分最高的武陵王司马晞也找了个借口废为庶人;而对于之前有仇的殷浩家族,甚至算得上帮助过他的庾氏家族,桓温直接大开杀戒,对于桓温的专横跋扈,连后来大名鼎鼎的谢安见到他都行跪拜大礼。
  后来桓温以退为进,离开了建康城,回到驻地姑孰(安徽当涂),不久司马昱病重想要召桓温回京,但是桓温就是不肯回。于是司马昱临终前对侍中王坦之说:告诉大司马桓温,可以依照以前周公旦的方式当摄政王,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王坦之不肯接受,司马昱说:“这天下是捡来的,你又何必呢?”王坦之反驳道:“天下是宣帝、元帝的天下,陛下你怎么能独断专行!”司马昱这才叫王坦之改写为:大司马桓温辅政。公元372年司马昱去世,庙号太宗,谥号简文皇帝。
  司马昱去世后太子司马昌明继位,桓温更加不高兴了,他以为司马昱去世前会禅让给他,但是如今只是让他当辅政大臣,373年桓温进京朝拜新皇帝,司马昌明命谢安与王坦之率百官前去迎接。此时谣传桓温要杀谢安和王坦之,然后篡位登基,王坦之对此次迎接桓温心惊胆颤,谢安却镇定自若(临大事而不乱,王谢庾桓四大家族中谢家的代表人物终于上场了),并且告诉王坦之:“国家存亡,就看你我这一趟了。”
  桓温到了城外,百官跪迎王坦之更被吓得汗如雨下,连手中笏板都拿倒了,谢安谈笑风生,跟桓温说:大司马不必再墙后埋伏刀斧手吧。桓温见他已经识破,便十分镇定的撤去了杀手。此时一阵风把桓温背后的屏风给吹起了一角,谢安看到是郗超躲在后面,笑着说:“郗先生真是‘入幕之宾’啊!”“入幕之宾”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桓温进了建康城后不久便患了重病,随后返回驻地姑孰,到了姑孰之后,他便暗示朝廷给他加九锡,谢安、王坦之也不反对,只是不断修改诏书,一连修改了几十回,拖了十几天。最终桓温没能等到加九锡的诏书,于373年七月十四日病逝,时年六十二岁。。
  桓温的一生雄伟壮阔,不满周岁便被温峤称赞为英豪;少年得意迎娶公主;只身入虎穴为父报仇;后来当上荆州刺史,立誓恢复中国;西平成汉,建东晋拓土第一功;庚戌土断,充盈府库;三次北伐,收复故土无数,更收复故都洛阳。但是却没能保住北伐的成果,可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这件事东晋朝廷的责任更大,晚年见壮志难酬,继而生起谋逆篡位之心,可是遇到了一个百年奇才谢安石,铩羽而归,可惜他既未能流芳百世,却也没能遗臭万年,真乃“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桓温死后,他的世子桓熙被弟弟桓冲给废了,由其年仅五岁的幼子桓玄袭爵南郡公,这个桓玄后来却实现了让他父亲死不瞑目的壮举,这是后话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