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东汉旧事 / 改制2

改制2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实际上王莽在他登基的前一年,也就是居摄2年(公元7年)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币制改革,不过改革的力度比较低,也就是在已有的五铢钱之外增加大钱、刀币,铸币,只是增加了钱币的种类,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较低。
  等到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以金刀刘字碍眼为借口颁布了新的币制,这一次就有点翻天覆地,他下诏废除了五铢钱和刀币,发行了具有王莽特点的宝货,所谓的宝货,包括金银龟贝铜,统计下来有二十八种货币。你不得不佩服王莽的创造力,他把古书里的东西真正搬到了现实里。
  虽然这些王莽的新币制作精良,不易仿制,但他却高估了他的子民的素质,这么多花样,老百姓记都记不住,更别说流通了,所以此次改革导致币制非常混乱,
  以前提个篮子上街买菜,下个馆子一文一貫的,大家都懂。这突然来个一贝壳,一龟壳的,就得蒙圈了。
  那时候在各大城市的饭馆经常上演一些段子。
  “老板,结账。”
  “好嘞。客官,你总共花费一贝。”
  “一倍?你们这涨价了?要一倍。”
  “不是涨价的一倍,是要一贝壳。”
  “贝壳?”
  “…得,又来个不关心时事的,你还是用五铢钱吧。”
  如此这般,老百姓还在私底下使用五铢钱。反正王莽同志是基本用不着钱了,他也应该很多年没亲自掏钱买过东西了,所以他以为只要他的一纸诏令下去,以前的货币就会消失不见,而旧钱一换新钱,就相当于薅了一次全社会羊毛,国库因此会更加充盈起来。
  王莽在改制上总体的思路是以古为鉴,所以他的改革也叫托古改制。
  不仅是币制改革,王莽在官制上也动了点脑筋。而他的灵感同样来自于古文经典中,具体的说是儒家的经典。
  在官制上,王莽的第一步是给官职改名。比如在中央官职中,更名大司农为羲和,后改为纳言,改大理为作士,太常为秩宗,大鸿胪为典乐,少府为共工,水衡都尉为予虞,光禄勋为司中,太仆为太御,卫尉为太卫,执金吾为奋武,中尉为军正。地方官职的名称也多有改动:太守改为大尹或卒正,连率、都尉改为太尉、县令(长)改为宰等。此外,王莽还增加了许多新的官职,如在中央新置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列于九卿;置大赘官执掌舆服御物,后又典兵,位上卿;设司恭、司从、司明、司聪、司睿等五大夫;在地方,州置牧副,部置监副等。王莽同时更改了秩禄,还按照传说的周制大封五等诸侯共796人,附庸1511人,其中有很多人并没有实际得到封地,每月只能领到几千钱。
  于是乎,官员的苦日子就来了,每日没事就要拿最新的官员职名对照表来背背,这不背不行啊,官场尊卑座次分明,要想活得好能升迁,认名认秩那是必备的技能。否则万一要是把比职位高的官员误认为比自己低,那还不得吃不了兜着走啊。
  王莽对古文经义已经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他不但改官名,连地名都不放过。那些个地名改的官府自己都不认识。好在那时候没有门牌号,身份证,人口档案之类的,否则办更名的有关部门官员得哭晕在厕所。王莽的思路很奇特,他想用刷新官名来刷新吏治,刷新地名来刷新社会风气,他也毫不关心是否真能达成他心中的理想,他相信那些古代圣贤应该是不会错的。
  “你看什么司什么农啊,改成古文中的羲和多好,羲和,和睦和气和平人和,羲和只要往那里一站,就会招来祥和。不过,当官也不能老一团和气,得有话说话,改成纳言吧。”
  凭心而论,王莽改官名也好,改地名也好,虽然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适应成本,但时间一长,人们习惯了也就习惯了。改官名主要是在政府体系,那时候大部分的官,除了少部分皇亲国戚,那可都是饱读之士,记个官职名称对照表和新地名表那都不是太难的事情,至于大部分的老百姓,一年到头背朝黄土面朝天,除了某些犯罪分子和被犯罪的分子,平时生活中见到官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官名改革对社会的大多数来说没什么影响。至于地名大规模变更一样的,对于大部分足不出户的老百姓来说,实际上影响也微乎其微。而币制的改革造成货币体系混乱,确实造成了影响,但是老百姓的日子还是能过得下去的,宝货不流通还可以继续用五铢钱嘛,只要大家认可就行了,官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所有的改革必然有一个根本,而这个根本其实谁都清楚,王莽自然不例外。
  王莽这几十年的从政经验不是白来的,他自然知道现在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土地兼并,平民大量失去土地只能卖身为奴。
  他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于是下了一道前无古人的著名诏令:“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简单说来,就是土地国有,限制奴婢。这个政策不能不说有着极大的杀伤力,而且直接切中当时的社会问题要害,他以井田之法来划分土地,并期许给失地之人重新分配。如果该政策能得以贯彻落实,配套一系列其他的辅助政策,王莽就有可能成为千古以来罕见的圣君。
  但事实上,这种政策会直接损害那些手握土地的人。而这些手握土地的人,往往是有着巨大能量的人,也就是常说的地主。地主有钱有粮,有地有人,他们的反弹必然是很强烈的。所以,可以想见,这道政策的结果会是什么。
  始建国元年四月,徐乡侯聚众数千,反!
  真定刘都,反!
  虽说反叛均被镇压,但王莽最终也没顶住朝廷内外的压力,于始建国四年(公元11年)下诏废除“王田”、“私属”制。
  那一年,王莽改革失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