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漫漫仙途受长生 / 第2章 修心

第2章 修心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虽说昨晚很晚才睡,但是农家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还是让李翰林早早地起来。收拾了一下,来到院子里,父亲还是和往常一样已经开始在院子里打拳了。
  按照父亲的说法这套拳是祖上传下来的,爷爷正是靠着这套拳才逃过战乱,在这平江村扎下脚跟,有了如今的李家。
  李翰林从小跟着父亲打拳,现在这套拳也打的虎虎生风,有模有样。活动了一下筋骨,李翰林也跟着父亲开始打拳。打完一套,爷俩儿稍作休息,李二看了看儿子说道:
  “翰林啊,就算到了镇子里,这拳也不能停下还得继续打。”
  “以后一个人在外面,须知遇事多忍让,不要和人起冲突,你自己一个人在外,虽说有你三叔照应,但毕竟他也有照顾不到的地方,一定要小心行事,切不可莽撞。”
  李翰林点头听着,表示自己记住了。虽说这些话以前已经听过很多遍了,但是临别之际,还是认真地听着。
  这时候三叔从屋里出来,伸展着腰说道:
  “你爹说的对,出门在外不比家里,要学会忍让,少和别人起矛盾是好事,待人处事要灵活,不能死脑筋。”
  “还有翰林你记着,在外面要多交朋友。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多交朋友,遇事就能多条路。”
  两位长辈又是叮嘱了一番。休息了片刻,李翰林的父亲看了看自己的这位三弟,
  “老三啊,你是不是好久没打拳了?”
  三叔哈哈一笑,说道:
  “确是好久没活动了,怎么?二哥咱俩儿练练?”
  说罢,三叔也走到近前,拉开架势和父亲比划了起来。
  打完拳,吃过早饭,收拾妥当的李翰林向着孙秀才的家走去。
  按理说现在正是一般私塾上课的时候,但因为农家的孩子上午要做农事,所以这孙秀才的私塾就把上课的时间放在了下午到晚上这段时间,也算是一种适应村里条件的调整吧。
  来到孙秀才家,孙秀才正在小院子里打理他种的那几苗菜,看到李翰林,还没等李翰林说什么,孙秀才就摆了摆手,示意他进屋说,而自己则架着沾了泥土的手,到边上的水缸里洗手。
  等了片刻,乖乖站在屋里的李翰林看到孙秀才一边擦着手一边推门进来,只听孙秀才问:
  “什么时候走啊?”
  李翰林一愣神,接着赶快答道:
  “三叔说今天要收些货,明早出发。”
  然后李翰林偷偷瞄了孙秀才一眼,
  “先生您怎么知道我要走的?”
  “那天路上遇到你爹,他说你要到县城药铺里学徒。”
  孙秀才看了李翰林一眼,点点头,
  “当初你爹有了你,来老夫这里求个名字,我让你自己抓东西,结果你抓了一卷劝学篇。我说这孩子以后大抵是要读书考取功名,于是给你起了个翰林的名字,没想到现如今竟然要去学那开药治病的本事了。”
  李翰林听完孙秀才说的,不禁有些脸红羞愧,觉得自己辜负了先生对自己的期望。
  孙秀才说完似乎察觉到了李翰林的小心思,摆了摆手,笑着道:
  “无妨无妨,翰林你不要多想,老夫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思。甚至觉得你这条路走得好。”
  “学子十年寒窗考取功名,为的是到那庙堂之上,替君分忧,为民请命,”孙秀才顿了顿,“而你学医术,悬壶救世,为百姓看病同样是救济苍生。”
  “虽一个是居于庙堂之上,一个是身处江湖,但做的事却都是为了天下苍生。”
  “甚至老夫觉得,能切身为民做事,比一些人高高在上侃侃而谈更是来的实在,更是高尚。”
  孙秀才半是劝诫半是勉励地说道,末了又对李翰林劝诫道:
  “切记医者仁心啊!”
  默默听着老师的劝诫,李翰林既感到有些骄傲,又有些惭愧。
  自己想到药铺里工作,目的就是能到县城里生活,能多挣些钱,哪里有想到天下苍生啊。再者自己现在还只是到药铺当伙计,至于学医术的事情,八字还没一撇呢,也不知父亲是怎么跟先生说的。
  李翰林又和孙先生聊了半天。大抵是先生说些劝诫和注意的话,李翰林默默地听着。又说了一会儿,感觉时间差不多了。
  李翰林起身从自己随身的腰包里拿出一个长条木盒,放在老师面前说:
  “这个是我爹采到的一根参,说是让先生您泡上一壶参酒,晚上睡前喝上一口可以疗补身体,有固本益气的功效。”
  孙秀才听完没说话,看了看李翰林,伸手接过盒子打开看了一眼。
  盒子里一根巴掌长短的人参已经被小心的洗净风干,一根红绳系在人参中间,上面主体饱满鲜亮,下面分出三个主根,上面根须完整,晶莹透亮。
  孙秀才看完把盒子盖上,放在桌上,叹了口气。似是自言自语的说道:“山野村夫也有仁善达理之人啊,反倒是圣贤书读遍……”
  孙秀才话没说完又叹了口气,对李翰林说:
  “我本也没教过你多少东西,收你父亲这么贵重的礼本是不应该的,但是不收又愧对你父亲的一番好意,也显得老夫矫情。”
  孙秀才起身走向书架,
  “翰林你过来,当初给你起名的时候,你自己选了一篇劝学篇,今日我就将这卷劝学篇赠与你,虽说你不再走这读书科举的路了,但须知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学问也罢,医术也罢,今后要能学则学,多学些东西准是没错的。”
  李翰林听说老师要回礼,本想拒绝,但是又听说要给自己一卷书,也就决定接受了。
  来到老师身边,孙秀才一边从书架上翻找,一边又道:
  “这劝学篇讲的是劝人勤学的道理,今后要多读多看,熟记于心。”
  “当然若是以后遇到难处,没办法了,将它卖了救急也并无不可。这一卷书也有些年头了,遇到一些爱书之人,倒也能卖个好价钱,至于能卖多少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李翰林听后赶紧回道:“先生赠的书,学生绝不敢卖了换钱的,定会好好保存研读。”
  谁知孙秀才反到低下头绷着脸说:
  “翰林无需如此,老夫虽是读书人,但并没有像一些酸秀才们一样读傻了,读书读到心里就是了。至于一卷书,本就是为人而生,无论我是读还是卖钱救急,于我有用那便做就是了。”
  孙秀才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劝学篇,正奇怪放到了哪里,谁料翻找时竟不小心带下了另一卷书,嘭得一下砸在了李翰林的头上。
  书卷本不重,掉到头上一滑被李翰林接到手上,低头一看,发现是一卷被包在白色布袋里的竹简。布袋古旧,已经有些发黄,上面有金色花纹,袋口用一根红绳系着。
  孙先生楞了一下,哈哈一笑,
  “翰林啊,看来你和这卷修心有缘啊。想找的找不到,想来的自己送上门。正好反正那篇劝学你已经背会了,既然拿到了这卷,那就送你这卷吧。”
  孙秀才拿过那卷书,小心的把包在外面的布袋子取下,将竹简放在桌子上。这卷竹简比外面的袋子更加显旧,但是旧虽旧,保养的却很好。
  小心地解开绳子,展开竹简。发黄斑驳的竹简上飘逸的字却仍旧清晰,竹简上字不多但也不少,正正好占满了整个竹简,而且粗看一眼,似乎并没有题目,反倒是在文章中间盖有一个大印,朱红的印记就这样刺拉拉的横在竹简中央。
  李翰林凑近,辨认了一下,发现文字大体认得,但是那个大印上的名字确是完全不认得。
  孙秀才摸索了一下竹简,似是回忆般说道:
  “年轻的时候在外面闯荡,无意间得到这么一卷古卷,内容讲的是修身养性的道理,虽然说的很是朴实,但是细细品来却又觉得意境深远。”
  “这篇文章本身并没有题目,修心篇是我根据内容自己起的名字。文章里也没说作者是谁,中间的印章是古体字,注名是凌云道人,大抵是道家的一位道长吧,姑且就认为是这位凌云道长写的吧。”
  “翰林你就要出去闯荡了,修心也许比劝学来的实在。再者这修心篇内容也确实精妙,多多研读想来也是大有裨益的。”
  说罢,孙秀才又是看了看古卷,然后将它小心收起,递给了李翰林。
  李翰林赶快谢过,接着孙秀才又是叮嘱了几句,随后送他离开。
  走在回家的路上,李翰林回想起老师刚才的叮嘱,想起这几年老师的教诲,更加的感激自己的老师。
  攥了攥手中布袋里的竹简,李翰林暗暗下定决心,等自己将来在县城里混出一番事业,一定要好好报答自己的老师。
  回到家中,三叔还没有回来,父亲则在赶着驴磨面。李翰林放下东西,一边帮忙一边跟父亲讲起了上午和孙先生说的话。
  说了孙先生如何夸自己学医学得好,如何告诫自己,还送了自己一卷古卷,还说自己以后闯出事业,一定要报答先生的恩情。
  父亲听了,也赞同了李翰林的想法,说人就要懂得知恩图报。然后还严厉的告诉李翰林,万万不可做出变卖老师馈赠的事情。
  心里惦记着那卷古卷,李翰林也没什么心思再帮父亲磨面了。找了个借口说去收拾自己的东西,李翰林急匆匆的进了屋,迫不及待的打开了古卷。
  
热门推荐
飞剑问道 无疆 我是仙凡 一念永恒 天影 六迹之万宗朝天录 飞剑问道 无疆 我是仙凡 一念永恒 天影 六迹之万宗朝天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