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陛下怎么可能是配角 / 第六章 开卷有益

第六章 开卷有益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顾柷抱着手炉坐进了铺满了貂裘的辇舆。
  这辆舆车不但陈设华丽,而且车内空间极大,除去穿着宽大龙袍的顾柷,就是再坐六个人也是绰绰有余。
  吴仁仁自然跟着坐了进来,朝顾柷绽出一脸谄笑。
  “陛下可是要去禁苑?”
  顾柷不知道“禁苑”在哪儿,于是没有直接应允,而是反朝吴仁仁笑眯眯地招了招手。
  “仁仁啊,你过来。”
  吴仁仁犹豫了一下,道,
  “陛下龙衣在地上,奴才不敢膝前。”
  顾柷怔了怔,伸手挽过拖曳在地的垂裳,心道,这句话好生讲究。
  明人笔记中有载,古之凡人言死,则曰“见某于地下”,人主之祖、父则曰“见于天上”。
  吴仁仁此刻说“衣在地上”,而不是顺嘴道“曳于地下”,可见这作者也是细查过帝王忌讳的。
  正在顾柷分心思量间,吴仁仁已经跪到了小皇帝面前。
  “陛下,前些日子抵京的莲目美人已经安顿进了……”
  顾柷高高地扬起手,在空中慢悠悠地转了半圈,轻轻抚到了吴仁仁伤红遍布的脸上。
  “仁仁啊。”
  吴仁仁识相地闭上了嘴。
  “宁威将军是不是另外孝敬了些什么朕不知道的好东西给你呀?”
  吴仁仁微微一凛,“没、没有啊……”
  “那朕怎么瞧着王光焘今日吃的那盏茶汤这么眼熟呢?”
  顾柷有心诈上一诈,“里头的那块几块鹿肉,怎么这么像宁威将军上回进献来的鹿肋呢?”
  吴仁仁松了一口气。
  “陛下明鉴,王大人今日吃的,是几块烫熟了的鹿腰。”
  顾柷长长地“哦”了一声,仍是笑眯眯的地注视着吴仁仁。
  吴仁仁阿谀道,“这一招还是陛下您从前在弘文馆读书的时候,专门用来推搪侍读的呢。”
  顾柷收回手,重新拢上了怀中的手炉。
  “是么?”
  吴仁仁鸡啄米般地使劲点头。
  “若是今日太傅在朝,”顾柷抚着手炉上“岁寒三友”的镂空雕金图案道,“定不会坐看朕戏弄老臣的罢?”
  吴仁仁顿时支吾了起来。
  “这、这……陛下上朝前不是还说,王光焘为臣无礼的么?”
  顾柷看了吴仁仁一眼,见他面露尴尬,不似作伪,这才勉强相信了小皇帝曾用茶汤作弄臣下的说辞。
  “朕瞧王光焘像一个人。”
  吴仁仁没想到小皇帝转进如风,只得硬着头皮应道,“陛下说的是谁?”
  “像宋朝的胡旦。”
  吴仁仁一愣,就见顾柷伸手拨弄起在眼前晃晃悠悠的冕旒来。
  “昔太宗朝立,卢、赵二相接连被贬,胡旦时献《河平颂》曰:‘逆逊远投,奸普屏外;圣道如堤,崇崇海内’,词意悖逆,直诋卢多逊、赵普为朝中邪佞。”
  “宋太宗阅其文,直斥其胸臆狂躁,不可委以重任,故继而逐之于外,不录其材。”
  顾柷莹白的手指绕起了琅玉相间的旒珠,“如今安太傅病休,王光焘当廷落井下石,不是很像这个宋太宗朝的胡旦么?”
  吴仁仁不敢说像,也不好说不像,只得含糊道,
  “本朝与宋朝国体相异,个中官统更是不同,陛下以前朝之臣比今朝之士,恐怕……”
  吴仁仁犹疑道,“不甚妥当。”
  顾柷听他这般言语,心下反倒松快了些。
  宋朝官制尤其繁复,“冗官”弊端之深属前朝罕见,居其官而不知其职者十之七八。
  顾柷不由暗自庆幸,得亏这作者没用宋朝官制,否则这官职名和实际职务对不起来,皇帝都不知道这做官的人具体该干些什么,那不一下就露馅了吗?
  “知道仁仁你谨慎啦。”
  顾柷又恢复了昏君式的嘻嘻哈哈。
  “他王光焘要是胡旦,朕不就成了宋太宗了吗?骂别人也不兴捎带损自己的呀。”
  吴仁仁心下一惊,忙连声称是。
  顾柷一眼便瞧出吴仁仁的反应有点儿不对,但他没有声张,只是半似玩笑地吩咐道,
  “所以以后啊,朕不开口,仁仁你那茶汤就别往处端了。”
  “噎着谁烫着谁倒都无妨,可朕实在不想就这么当了‘阻塞言路’、‘喜怒无常’的宋太宗啊。”
  吴仁仁满口称喏。
  又不免心道,小皇帝这一觉起来,虽然还是那般娇纵任性,出言无状,但怎么瞧着同以往隐约有些不一样了?
  顾柷又笑道,“说到宋太宗啊,朕就不由想起了《太平御览》。”
  “太宗的仗虽然打得不好,但是定功过、撰史书的本事还是很大的嘛。”
  吴仁仁一怔,不知道小皇帝怎么忽然想起了这一茬。
  “宋太宗好古不倦,素以读书为乐,确有东汉大儒杨伯起之风范。”
  “好,”顾柷一扬手,那根缠绕在指尖的冕旒便挣脱了桎梏,在他眼前摇晃得愈发厉害,“那朕今日,便要去编史的地方看一看,太傅能精修《资治通鉴》,朕也能弄部《大盛总类》什么的嘛。”
  顾柷想得十分周全,虽然小说原文找不到了,但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宫里,绝对不可能没有修史的地方。
  只要能看到史册记录,即使不是盛朝前几代君主的帝王实录,而是在修的前朝史书,也能对这大盛帝国的实际情形有所了解。
  无论如何,都好过自己现在这样,事事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吴仁仁却道,“陛下圣躬,实不可卑执‘麟父笔’……”
  “朕就是去看看,”顾柷有些不耐烦道,“又没有要改史的意思。”
  “再说了,那些史官,哪一个真有‘笔削《春秋》’、‘南史执简’的节操?”
  “还不是都同那胡旦一样,见到个贵戚勋附,就忙不迭地拿笔尖儿子去戳人家的腚眼子,连个原来卖肉杀猪的屠夫,都能给美化成‘某少尝操刀以割,示有宰天下之志’。”
  “朕都作了皇帝了,还多此一举,指挥那些毛锥子作什么?仁仁啊,你就是想太多了,把朕都给想狭隘了。”
  吴仁仁喏喏而应,却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反进一步劝道,
  “陛下若是亲自去了‘史馆’,便定要调阅史册,如此一来……那《起居注》和《实录》上就该不好看了。”
  “昔唐太宗以武功定祸乱,以文德致太平,不可不谓是古来少有的明君圣主,但就御览国史、亲诏增删一事,给后人留下了多少话柄……”
  顾柷懒待听吴仁仁科普唐史,“好罢,好罢。”
  “那朕就效仿宋太宗,诏史馆遍修前代典籍,进献内宫,朕日阅三卷,开卷有益。”
  “等朕回了寝宫之后,你就去史馆宣旨罢。”
  吴仁仁满头雾水,只能暗自揣测,以为是小皇帝不满太傅精修《资治通鉴》,这才借题发挥,从王光焘扯到宋太宗,非要寻出个由头撒了泼方罢休。
  “是,奴才遵旨。”
  吴仁仁一面应下,一面又悄悄用余光瞥了顾柷一眼。
  “陛下读前代之兴废,是以为今世之鉴戒,那莲目使臣一案的卷宗,要不要奴才一并……”
  顾柷还在想着回寝宫之后继续努力找书的事情,“不用了。”
  “以前是怎么做的,”顾柷又使出了他惯用的故作高深,“现在还怎么办。”
  吴仁仁闻言笑道,“陛下如此仁恤体下,想来,谢大人定能不负圣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