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参加那场帝都大酒店的同学联欢晚宴,王研是悲催的。他的所有一班同学都有大专或本科文凭,卞光杰只有35岁,苏盐集团的纪高官,南江大学本科毕业,而戴建斌也只有41岁,戴着一个近视眼镜,眉宇较深,方方的脸型,左额头有个不太明显的疤痕,一笑起来显得憨厚,他是平安银行南江市分行的一个行长,他也是本科文凭。陈月红只有32岁,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美丽可人,一双杏眼足以勾人魂魄,她也有大专文化。王研十分羡慕这帮科班出生的同学,他热切希望走进大学,接受科班熏陶。
王研出生在60年代末,1967年的时候的苏北农村特别贫穷,据说在一个叫王敦的村庄,王研呱呱坠地。
那时王墩依靠南北走向的一条河而建,沟东和沟西都是面朝南排开,称为狗链狗的房子,至于北社,山连上的房子,那是后来建成的。
当时的医疗条件也很差,王国和还没有从事赤脚医生的行当,公社里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医院,接生婆是南头的王国胜的母亲,50好几照样一把剪刀、一个脸盆和一条毛巾闯荡江湖,王墩的女人生孩子都由她接生。
王研的父亲是生产队长整天忙着生产队的工作,两间破旧的茅草屋,加上一个破锅灶、一张破床和两张破旧的长木凳算是他们家全部家当。古有南围北墩之说,又因为全庄人都姓王,故名王墩吧。
那个时候,王研家里的小广播里还在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曲。墩子里靠拾烂山芋度日的时候已经去不复返了,他们有时候也有白花花的大米吃了。
当然,印象最深的是集体大生产,王研的父母都得上工,他是由奶奶带大到5岁,奶奶去世后,母亲只能背着小王研到田间劳作,由于父亲是队长,母亲得带头出工,父亲每天早上6点就吹着口哨让社员们去田间集体劳动,而母亲则扛着红旗走在前面。他父亲的声音有点大,村名称他“大炮”,是谁给起的诨名我们不得而知。
1969年洪灾是特别大的,王研的父亲为了带领村民堵西边的大堆围子,房子山墙倒了一大截,风吹雨打的,母亲极其害怕地抱着王研在房屋的一角抹着眼泪,而父亲三次走过家门硬是没有回来看望一下娘儿两,瓜地里全是水,因为是深秋,屋里极其寒冷,冻的人瑟瑟发抖。
王墩的围子是保住了,父亲也获得了村里的奖励,可是王研和母亲感冒了将近一个月才恢复健康。后来,王研的妹妹和弟弟相继出生,这给家庭带来了很大快乐。
进入70年后,王研春夏时节一般被关在屋里,秋天冬天就被放在窝子里,据说窝子是用秸秆和木棍做成的,中间插几根棍子,这排棍子上面站人或者可以坐人,这排棍子下面放着火盆,这是冬天给孩子取暖的最佳用品。
集体里的耕牛老了,得上报公社,经公社同意才能宰杀。王研印象中记得吃过几回从队上带回来的牛肉,那肉不肥,吃起来像是在啃木擦子。
听样板戏是村里每月必搞的一项活动,那个时候,王国和和周淑兰一出《红灯记》唱出了爱情火花,后来就结婚了,《学习雷锋好榜样》,作为红色歌曲被当时的社员和学生唱一遍又一遍,后来就出名了
王研的父亲是村里周惠群书记非常器重的好干部,1975年父亲就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如果父亲再有些文化,一定会提到公社H县里工作,但是父亲只有初小文化,他生产队长一干就是24年。
王研8岁上一年级时就是班长和少先队中队长,数学语文成绩都是全班第一,三年做了少先队大队长主动在小学的操场上喊广播操,他会背诵唐诗和宋词,更有甚者,***的诗作他倒背如流,“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他又红又专自不必说,小学年年是三好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还是公社的优秀学生标兵。
王研13岁时已经五年级学生了,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南巡讲话发表,那时要让部分人先富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已经深入民心。队里涌现出了王国成等靠养猪起家的万元户。队里还办起了队班办工厂,王研的家里也盖起了瓦房,以后每家每户都盖起了大致相同的坡屋顶的瓦房。
王研做企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他小时候就有生意头脑,在他小学4年级时,父亲给他买了很多小画书,让他了解历史、学习文化,后来,画书多达200多本,他就给同学们看,同学每看一本就得给他租金1分钱。这种做法是否正确有待商榷,但这样的经营思想对他后来的事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
1978年恢复高考,却没能给王研带来更多好运。王研在老舍初中三年是平平淡淡度过了,由于乡下农村教学质量的低下,王研复习了几次也未能考上心仪的高中,后来去了杨集初级中学复习才考入一个建筑类型的中专校。再后来1988年毕业后与高考再无缘份,后来王研找了很多工作都不随人愿。至于将来能否进入大学读书,对于当时的王研来说是一个难以达成的奢望。那么,对王研来说,研究生一词当时一定是闻所未闻。
每一个人的人生太过顺利不一定是什么好事,没有人生的波折就不会有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比如王研中学的学业的挫折,一定与小学的太过顺利休戚相关。所以,饱经风雨,才能见到绚丽的彩虹,一个人不可能随随便便获得成功,当时有一句话十分有名,说一个人的成功99%得益于他的口才,而只有1%得益于他的内在才能的发挥。而王研在当时性格尤显内向,这就为他后来艰苦卓绝的事业发展史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