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建州女真的崛起史上,有一位至今仍为满族人民所称道的罕王,就是王杲。
万历二年(1574),努尔哈赤十五岁,忍无可忍,带着十岁的弟弟舒尔哈齐,寄居到亲外祖父王杲家,从此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红楼梦》里林黛玉,那种寄人篱下、孤苦伶仃的感觉真的很痛苦,心里的苦楚无处诉说,经常只能一个人以泪洗面。处处小心,时时注意,生怕多说一句话,错走一步路,让人耻笑。寄人篱下的生活真的不好过,别人怎么说,你都不会真正的理解,只有自己亲身体会,才知个中滋味。
努尔哈赤经常与舅舅阿台、阿海一起操练武功。王杲则亲自教他们看《三国演义》、《水浒传》,骑马射箭、读书写字、兵法韬略、十八般武艺,给予了深切的关怀,使他们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阿突罕王杲非常喜欢努尔哈赤,给努尔哈赤起了一个乳名“小罕子”,表达了自己的殷切期望。塔昂开列放的那把火,竟然没把小罕子烧死,这不是非常罕见的事吗?
匈奴、突厥因仰慕汉朝,便用同音的“汗”字替代“汉”字。“罕”与“汗”同音,“汗”即“可汗”的简称,可汗,又称大汗,亦称“可罕”。“汗”突厥语又可译为“罕”,汉意为“酋长”或“头目”,多用于大部落首领的称号。
突厥臣服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蒙古部铁木真被称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努尔哈赤乳名是小罕子。就是希望努尔哈赤以后能成为一代罕王。后来努尔哈赤建后金国,自称天命汗,又称英明汗。
嘉靖十三年(1534),南关哈达部在王忠领导下,势力渐盛,与北关叶赫部首领储孔革争斗,储孔革为王忠杀戮,于是海西敕书一千道,皆为王忠所有。
建州右卫女真,在明王朝成化之役的军事打击后,部族势力在一时期内衰退下来,到王杲之父多贝勒统领族众时,建州右卫的势力才逐渐强盛起来。
当年,凡察与董山叔侄之间发生了卫印之争,建州左卫分设为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建州右卫都指挥使凡察就迁到了古勒山一带,并筑建了古勒寨。之后,即以地为氏,姓喜塔拉氏。喜塔拉,满语汉译为“岸边结网具处”。这一姓氏反映了女真人在此时期渔猎生活的一个缩影。
阿哈达是凡察的儿子,多贝勒是阿哈达的儿子。
据说王杲(gǎo)的父亲多贝勒原是桓仁五女山下的猎户,勇略过人,曾在虎口下救了哈达部首领王忠的性命,因而倍受王忠的信任和器重,被收为部下。多贝勒借助王忠的威势,建了古勒寨。多贝勒管辖区域,是女真各部通往抚顺的咽喉要地,又是女真人进京朝贡的必经之路。
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若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多贝勒掌管水渡,收取渡资,抢夺他人敕书。倒卖皮货,招兵买马,整饬部众,势力逐渐强盛起来,做了古勒寨的贝勒,俗称多贝勒,成为名噪一时的女真首领。多贝勒生有三男二女,三男中只有王杲幸存下来。王忠死后,其侄王台继为哈达贝勒。多贝勒率部入明边抢掠。王台忠于明朝。明朝边将授意王台,设计杀掉了多贝勒。
女真各部的势力大小,往往与敕书的多少有关,敕书多标志实力强,敕书少,则实力弱。王台分给叶赫部敕书三百道,自留七百道,哈达与叶赫南北两部争敕斗争,基本告一段落。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起兵反明,铸造辉煌,人所共知。而王杲正是一位在建州女真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重要作用的人物。
王杲(1529—1575),喜塔喇•阿古,满语名“阿突罕”,辽东桓仁五女山人。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外祖父。官至建州右卫都督,俗称“阿古都督”。
王杲生有三子:长子名阿台、次子名阿海、三子名王太。
少年时的阿突罕长得一表人才,十分讨人喜欢。经常随其父多贝勒到抚顺马市贸易,抚顺御使张学颜见王杲聪明机灵,甚是喜欢,在征得多贝勒同意后,收他做干儿子,并将他留在抚顺家中,教他学习汉族文化和十八般武艺,并为他起了个汉名王杲。
王杲本想在辽东谋个一官半职,没想到父亲被明朝边官给杀了。
多贝勒死后,王杲承袭建州右卫都指挥使职,拓筑古勒山城,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及超群的武艺,积极训练兵丁,迅速崛起,尽收苏克素浒河部众,连六祖子孙也都相继投归到王杲麾下,成了统辖建州三卫、威震一方之枭雄。
在强凌弱、众暴寡的那个时代,政治联姻是古今中外各政权、部族或家族团体,为实现特定的政治目的或其他战略意图,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手段。不得不承认联姻是一个高明的、迅速的联合手段,至于婚姻是否幸福,只能听天由命,如果不幸福,那就认命吧;如果幸福,则皆大欢喜。
万历初年觉昌安袭任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在足智多谋的觉昌安的撮合下,与栋鄂富察部酋长莽塞杜诸古与索长阿联姻。莽塞杜诸古将自己的女儿衮代嫁给了索长阿之孙威准为妻。
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觉昌安与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王杲联姻,将长子礼敦的女儿嫁给王杲的长子阿台,让儿子塔克世娶王杲的女儿额穆齐为妻,觉昌安与王杲成为了儿女亲家。
觉昌安生有五子,长子礼敦,次子额尔衮,三子界堪,四子塔克世,五子塔察篇古。在觉昌安五子中,长子礼敦武艺超群,善于征战。
王杲想把觉昌安拉下水,屡次率部众进犯辽东,都令部将觉昌安和塔克世前往,从此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màzha,蝗虫的俗称﹚。
觉昌安父子也被明朝边官称为“贼首”,深感长此以往,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幡然悔悟,亲自向明朝边官表示悔改,坚决地投向了明朝,暗中密报王杲部众的一举一动。
同时,又不得不跟从王杲扰边抢掠。时间一长,在明边官眼里,认为觉昌安父子首鼠两端,是一位不可靠的女真酋长。
努尔哈赤耳濡目染,经常和外公在一起,增长了见识和才干,开阔了视野,并且从姥爷身上学到了勇武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