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邓盛许配给自己的邓氏女是他的嫡孙女邓缃?自己没听错吧!
赵宽惊讶的望着邓盛,半晌说不出话来。这邓缃可是邓盛长子邓琮的嫡女,身份地位在弘农邓氏之中也是排得上号的,虽说邓盛本人并不是弘农邓氏的族长,但弘农邓氏族内以他的官位最高,权势最重,宗族依仗他的地方最多,所以他在族内的话语权也仅在族长邓温之后。连带着邓盛这一支,在弘农邓氏族内的声望也仅逊于宗房。这样人家的嫡女,许配给自己这种寒家子,说出去一定会惊掉他人的下巴。
邓盛见赵宽傻愣愣地站在那儿半天不说话,不由笑道:“济之,莫非是嫌弃我家缃儿配不上你?”
赵宽这才回过神来,忙拜谢道:“太尉说的是那里话?五妹妹名门闺秀贵胄之后,哪里会配不上我?实在是心中过于欢喜,一时不敢相信而已,倒让太尉笑话了。”
邓盛正色道:“济之,缃儿自幼跟在老夫身边长大,是我与老妻珍爱之人。如今我将缃儿的终身托付给你,还盼你好好善待于她。”
赵宽脑中不由闪过邓缃明眸皓齿端庄秀丽的娇俏模样,心内一团火热。以后,她便是自己的妻子了?
“请太尉放心。赵宽不敢说让五妹妹富贵终身,但保证敬她、爱她、信她、护她,保她平安康健,快乐无忧一生。”赵宽在邓盛案前拜下去,庄重地向邓盛做出了承诺。
邓盛心中快慰异常,自己果然没有看错赵宽。赵宽没有说封妻荫子,没有说权势富贵,说的是平安康健,说的是快乐无忧,这才是真正将邓缃放在了心上。
敬她、爱她、信她、护她。这就是最好的承诺。
邓盛大笑着将赵宽扶起来,道:“好,好,好!这才是我心中的乘龙佳婿,缃儿是个有福气的。”
即已定下婚嫁人选,接下来二人便开始商量婚嫁之事了。按礼,婚姻之事需经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缺一不可。只是赵宽如今可是个寄人篱下的穷光蛋,孑然一身,又无人脉,经办这些事着实有些为难。
赵宽想了想,对邓盛道:“太尉,如今我穷困潦倒,又寄居在太尉府。五妹妹此时嫁给我,实在是太过委屈了。小子还请太尉暂时将婚期推后,等我在乐浪郡立稳脚跟之后,再回到京中风风光光地将五妹妹娶回家。您看这样可好?”
邓盛哪里肯听,邓缃如今已经及笄,只因邓盛一直未看中好人家,而邓缃的父母又远在蜀地,他们两夫妻瞧上的几户人家又被邓盛给否了,两边通信不便,一来二去的也就将邓缃的婚事给耽搁到现在。如今好不容易选中了赵宽,可赵宽是要远赴乐浪郡为官的,乐浪郡离雒阳足足五千里,光路途之上一个来回,便要大半年。真要如赵宽所说等他在乐浪郡站稳脚跟再回来迎娶邓缃,那来来去去的,估计也要到两三年以后了,到那时邓缃可就要熬成老姑娘了。
再退一步说,此时就将邓缃嫁给赵宽,两个小夫妻一同在乐浪郡白手起家同甘共苦,更有利于他们二人将来婚姻的维系。若是等赵宽在乐浪郡站稳脚跟之后再接邓缃过门,这情分上始终会差上那么一点点,有点坐享其成的味道。
越是在赵宽穷苦潦倒一无所有之时嫁给他,越是能显出邓氏品性高洁,不为外物所影响,以后邓缃在赵家的影响力也会越大,也容易获得赵宽的尊重。
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这两件事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邓盛摆摆手,拒绝了赵宽的提议,道:“你远去乐浪郡为官,这一来二回的,几时才能成亲?倒是耽误了缃儿。这事也别拖了,就在这两个月内选个好日子,就过门罢。”
赵宽还要再劝:“这未免太委屈了五妹妹。更何况,我自己还寄居在太尉府,这迎亲接亲的,也有诸多不便。”
“这些都不用你操心。我已经派人去京中找房子了,找到合适的先赁下来给你们作新居,等过了门,缃儿就随你一同北上。不过是暂居的屋子,稍事休整一番即可,也花不了多大力气。”
赵宽无语。这架势感觉邓缃就是个嫁不出去的满脸麻子老姑娘,总算逮到个冤大头,便要上赶着匆匆将她推出去。
“太尉,此时嫁过来,五妹妹便要跟着我去乐浪郡吃苦。需知万事开头难,我这一去千头万绪的,一时之间若是疏忽了,恐怕难以照顾周全。还请太尉三思。”
“我邓家的女儿还没那么娇贵!不同你一起吃苦,她日后也不会感受到你创业艰辛。既然结为夫妻,便该同甘共苦。”
赵宽感动不已。这必然是邓盛的意思,明知自家孙女这时候嫁过来必然是要吃苦的,却依旧坚持,这样的举动实在是令人钦佩。
既如此,赵宽还有什么好说的,一切听邓盛安排便是。
“长者命,不敢辞,一切都听太尉吩咐。只是太苦了五妹妹了。”
“济之啊,急匆匆地让你们完婚,还有一层意思。你如今身无分文,又没有士卒护身,孤身远去五千里,这世道不太平,万一旅途中出了差池,那该如何是好?你如娶了缃儿,我邓家便有名义安排一百名护卫当作陪嫁随你上任,人虽不多,却也比你独自上任强的多,对你将来在乐浪郡立足也有益。”邓盛语重心长地解释道。
邓盛也是个有决断的。既然将嫡孙女嫁给了赵宽,那就倾尽所有全力以赴地支持赵宽快速崛起,真正将赵宽当作培养的对象。一郡太守,在帝国的权利版图上也是不可缺失的一角,赵宽越快成长,对弘农邓氏越有利。这笔账,还是很容易算清楚的。
赵宽默默点头。邓盛对自己可算是恩重如山了,说再多感激的话,反而显得虚伪,这番高义也只能记在心里,慢慢偿还。
回到偏院的赵宽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这婚事邓盛一手包办了,出人出钱出力,似乎赵宽就等着入洞房了。若真是这样下去,他以后在邓缃面前将永远抬不起头来,感觉就是个上门女婿。
男子汉大丈夫,全靠女家扶持算什么本事?出了门,也不能抬头挺胸。可现实情况是自己除了一顶官帽,身无长物,一点能拿得出手的东西都没有。
这事当然没能难倒赵宽。邓家厚道,自己总要有所回报,这才对得起邓盛的拳拳厚义。
金银财宝什么的,自己没有。比金银财宝值钱的东西,那就太多了。
经过一番思量之后,赵宽决定送三样东西给邓家,作为邓缃的聘礼。
其一,太师椅及书桌一套。当今之时,还是习惯于跪坐在地席,在一张低矮的案几上书写、交谈、餐食。这种情况对于年轻人来说还好,但对于老年人来说,时间一久便会腰酸背痛,尤其一对膝盖,长期跪坐,损伤极大。送邓家一套太师椅和书桌,对他的身体健康是极为有益的一件事。另外,也可以按这个法子制作出成套的家具拿来发卖,对邓家的财源也是一笔不小的进项。
其二,原先与邓盛说好的防治瘟疫的手册。这件东西关键时候还是能救命的,在识货之人的眼中,可是价值万金。
其三,数学原理。凭着记忆将后世数学教材稍作变化,将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等基础知识稍作阐述。这本书才是聘娶邓缃的最大依仗,邓氏拥有这本书,其后人能一直钻研下去并引申到别的学科上,必将不断涌现出超出同时代许多的科技人才。这是一本可作为传世之宝到书籍。当然,如果直白的说这本书叫数学原理,只怕会被人直接丢到厕所里,为此赵宽准备将这本书取个高大上的名字——《大衍术数》。
有这三样东西,在识货人眼中,别说一个邓缃,一百个邓缃也足以娶得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