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黄河人家 / 女娲精神薪火相传黄河气度水石共存

女娲精神薪火相传黄河气度水石共存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一回女娲精神薪火相传底黄河气度水石共存
  在黄河流域碛口镇一带,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说的是在很古很古以前,大神盘古开天辟地之后,耗尽了心力,累倒了。他的四肢,化成了高山、平原、峡谷;毛发,化作森林、草地、鲜花;汗珠化作涓涓细流,汇聚成滚滚的大江大河;巨大的头颅,化作巍巍昆仑山;两只深邃的眼睛,一只化作光芒万丈的太阳,一只化作清光悠悠的月亮。总之,盘古没有死去,他用巨大的神力开辟了天地,又用自己的身躯创造了万物,以另一种形态,永远留存在天地之间,成为一座永恒的丰碑,供后世敬仰。
  从此,广阔无垠的大地上,森林草地虽然繁茂,但只能郁郁葱葱地寂寞;江河湖海虽然波涛起伏,但只能安安静静地流淌;百花虽然年年盛开怒放,但只能徒然地美丽;万物虽然岁岁变化无穷,但只能简单地重复……高山,只是土石的堆积;森林只是树木的聚合;河流只是水的移动;花木只是荣枯的表述。望着五光十色而又死气沉沉的世界,天帝终于沉不住气了。
  他觉得世界好似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虽然有美丽的外表,但缺乏生机。若没有了生机,世上的一切,便毫无着落。于是他派自己的爱女女娲,为死寂的世界创造生机。
  女娲驾着朵五彩祥云,来到了尘世。她观察了大海,经历了高山,最后沿着一条大河而下,钻入一道长长的峡谷,落脚在被后来的人称之为碛口的地方。她喜欢这个地方的迷人景致,神目观之,知此地风水极佳,地灵之聚,玉气之扬,决定在此按照天帝的形象,造一种称之为“人”的生灵。女娲要让“人”主宰世间的一切,就象天帝主宰天上的一切一样。
  女娲来到一条大河边,堆起了河边的黄土,用河水和土成泥,按照天帝的形象,一门心思地捏起泥人来。她把欢笑、唱歌、无忧无虑的情感,倾注给每一个泥人。说也怪,捏好的泥人一着地,就懂得了歌舞。他们围着女娲跳啊,唱啊!死气沉沉的世界,第一次有了人类的欢笑声。泥人还围着女娲直喊“妈妈”,女娲高兴极了,忘记了疲劳。
  “妈妈”这是人类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声呼喊!这一声呼喊,是人类诞生的“宣言”,宣告人类社会的一切,从“妈妈”开始。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也不知捏了多少个泥人,女娲感到累了。她把沾满黄泥的手,伸进身旁的大河中洗了起来,清澈见底的河水,倾刻间被染成黄色。女娲望了望两岸欢歌笑语的儿女们,见他们的皮肤与河水的颜色一个样,都是黄色,就把身旁的大河命名为“黄河”,同时,把自己的灵性毫无保留地注入到黄河之中,并告诉儿女们:你们是黄河的儿女,黄河就是你们的母亲河!
  过了一段时候,女娲觉得世界上只有“人”一种生命形态,太单调了,就施展神力,用树枝蘸着黄河水,泼洒向四面八方。飞到天空的水珠,变成了飞禽;洒向森林的水珠,变成了走兽;比水珠还要细小的水沫,变成了百虫。于是人间便有了鸟鸣、兽吼,世界变得更加生机勃勃,丰富多彩了。
  天帝见此,异常高兴。他把女娲召回天宫,大大地褒奖了一番。天宫的众位神仙,纷纷向女娲道贺,共同视她为天界的骄傲。
  女娲并不以此为满足,对天帝奏道:“世间虽然充满了生机,但人总不能成天起来唱歌跳舞;鸟不能老是飞来飞去;走兽总不能一天到晚张牙舞爪。时间长了,总有一天,人会厌倦歌唱;禽会厌倦飞翔;兽会厌倦奔走,那时,世界又会变得毫无生机。
  天帝听后,频频点头,连称有理,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人间永远生机勃勃?”
  不等女娲开口,天帝的另外两个女儿,七情和六欲抢过话头,向天帝献计道:“天父,姐姐虽然在天下创造了生命,但她没有给人注入灵魂,她所创造的人,只能算一具行尸走肉;没有给禽注入灵性,她所创造的飞禽,只能算是一团会飞的肉块;没有给兽注入兽性,兽的凶猛只是徒有其表。
  天帝想不到平日只会胡闹,乱发小姐脾气、搞恶作剧的两个小女儿,居然还能说出这样一番道理,非常高兴,回头问女娲:“你的两个妹妹说得可有些道理?”
  女娲答道:“两个小妹说的也是实情。现在人世间刚刚出现了生命,既没有爱,也没有恨。我希望人世间应该充满爱。这种爱,光凭上天的给予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人间自生自发。只有这样,万事万物才能真正理解爱的真谛,才能真正体现人爱人,人爱禽兽,人爱万事万物,包括高山、河流、森林、草地……万事万物通过互爱,得以和谐相处。因此,我要给人类注入灵魂的时候,思考再三,犹豫再三,最后还是罢手了。天父,我认为,在这件事情上,天庭还是不要包办代替,是善是恶,让人类自己去选择。我坚信邪不能胜正,恶不能压善!人类在选择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到自我完善。”
  “姐姐总是这么自以为是!”七情对女娲的话嗤之以鼻。“在我们神仙眼里,人就是人,兽就是兽。给人以思想,让他们去主宰天下;给兽以野性,让它们去丰富天下;给禽以灵性,让它们去活跃天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让他们去斗去闹!那才会好戏连台,那才有意思!要不,你又何必要废寝忘食创造生命,何必要劳神费机创造万事万物?”
  七情说毕,狠狠地挖了女娲一眼。
  “二姐说得在理!”七情的话刚落音,六欲又接上话头:“凡是生命,就应该有欲望。没有欲望,生命就失去继续延伸的动力!如果象大姐说的那样,只允许有爱,爱这个,爱那个,爱个没完没了,爱得死去活来,到头来,只会爱个一塌糊涂!人世间岂不在你死我活的爱中走向灭亡?请问大姐,没有恨,哪来的爱?连这么一点浅显的道理,你也不懂吗?”
  六欲的一番话,众位神仙听得直摇头。女娲正想上前解释一番,不想又让六欲劈头盖脸抢白了一顿。
  六欲以为女娲又要指责自己年幼无知,信口雌黄,内心积聚已久的对大姐的不满之情,喷发而出,厉声吼道:“你口口声声离不开一个‘爱’字!你什么时候爱过我?一见面,不是指责我任性,就是数说我无知!我恨你!我就是恨你!”
  女娲见六欲突然翻脸,心里难受极了,知道再怎么解释也无济于事,不知如何是好。
  天帝此时开口说话了:“不要吵了!成天价争吵不休,真烦死了!”说着,指了指女娲道:“你已到天下走了一遭,创造了生命,劳苦功高,也该好好地养息养息。余下的事,就让你的两个妹妹去干吧。她们也长大了,该让她们历练历练了。”
  女娲想不到,天父会如此放任两个妹妹,本想再争取一下,见天父心意已决,只好低头应了一声,默默地退回到自己的云宫去了。她心里明白,经两个妹妹此去一闹,天下定会生发出无边的是非来。想到这里,心中有说不出的难受,遥望碧海蓝天,不由地叹出声来。
  再说七情六欲两姐妹,不但得到天父的允可,而且还把大姐羞辱了一番,欢呼雀跃,急不可耐地驾起一阵狂风,来到人间。
  她们先尽着性子把人间游历了个遍。见四季有长青之草,八节有不谢之花,白云在蓝天里飘荡,碧水把青山环绕,飞禽在晴空里鸣唱,百兽在绿草间撒欢,一队队青年男女,在青山下,碧水边载歌载舞。歌声悠扬婉转,舞姿妙曼多彩……此情此景,真比在天宫里还有趣得紧。心中虽然千万个不情愿,还是不得不佩服大姐的本领。
  一想到大姐,她俩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忌妒,使她们丧失了灵智,把亲情丢到一边。先是因大姐对她们的严格要求产生了不满。这种不满,得不到及时的宣泄,经过天长日久的积累,变成仇恨。仇恨,使她们看不惯大姐所做的一切,时时事事处处,要反其道而行之。
  面对大姐所创造的天下,姐妹二人妒火中烧,发誓要把人间的一切捣个粉碎,要把女娲弄个身败名裂。但二人深知,与大姐真枪实弹地干,只能是自取其辱。唯一的办法就是默默地等待,搜寻机会,时刻准备给女娲致命一击。
  这次奉天父之命来到人间,就是下手的好时机,七情、六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她们要把女娲创造的人间,变成人欲横流的魔窟,你争我夺的屠场,腥风血雨的地狱。于是,她们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注入到人的灵魂;把刻薄给了飞禽;把凶残给了走兽,把妒忌给了百虫;把仇恨播撒到高山、平原、森林、江河、湖海……
  从此之后,人世间的和谐被彻底打破了。人们开始有了占有欲,继而相互猜忌,相互争夺。慢慢地发展到拳脚相向,竟而刀枪往来,最后,不惜发动战争,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尸横遍野,血流千里,胜者称王称霸,败者作囚作奴。掠夺、屠杀、征服,世间烽烟四起,人类开始用鲜血谱写自己的历史了。
  有灵智的人类尚且如此,动物界就更不用说了。陆地上弱肉强食,海洋里适者生存……世界变成尸陈狼藉的屠场,危机四伏的地狱,天下之大,很难再找到一块安宁的净土了。
  看到世间被他们改变成这般模样,七情和六欲仿佛认识了到自己的价值。她们高兴极了,不遗余力地挥动起情、欲的迷魂扇,掀起了阵阵恶风,想把女娲给万事万物种下的善根清除干净。
  人类对森林无节制的砍伐,激怒了森林之神;对土地掠夺性的开发,激怒了大地之神;对动物残酷的杀戮,激怒了生命之神;对自然环境肆无忌惮的糟蹋,激怒了高山之和花木之神、百灵之神……于是诸神用雷电来警告人类,用灾害来惩戒人类,用饥饿来教训人类,用疾病来折磨人类……希望人类能从阵痛中清醒过来,恢复其善良的天性。
  天帝高居天庭,打发七情、六欲下界之后,以为天下大事已定,便很少过问人间的情况。对两个女儿的所作所为,更是一无所知。
  对于人间发生的剧烈变化,众神心知肚明,都是七情、六欲惹得祸。先前,因为她们是天帝的女儿,众神敢怒而不敢言,后来,祸害越来越烈,人间的哭声上达天庭。众神知道纸中包不住火,只好如实奏明天帝。谁知,天帝不相信自己的女儿会沦落到如此地步,反而指责众神危言耸听,故意制造紧张局面。
  然而,人间的灾祸并不给天帝留情面,俗云:欲望无边,苦海亦无边。利令智昏的人类,已到了发狂的地步。为了满足欲望,把争名夺利的斗争推向极致。这不,在不周山下,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正打得血肉横飞。你看,共工敌不过颛顼,正节节败退,气得咆哮如雷!
  颛顼呵呵大笑,擂动战鼓,指挥三军,乘胜追击。
  一群野人,从山坳里冲杀出来,高唱着:
  得寻欢时且行欢,
  来到山后把战参。
  茅头随着风头倒,
  两头利禄好均沾。
  加入到颛顼的队伍中,向落荒而逃的共工残部大砍大杀!
  共工见大势已去,须眉俱张,双目尽赤,飞身而起,一头向不周山撞去。
  一个声音高叫着:“共工,撞不得呀!不周山是顶天的柱子,经不住你的神力一撞!”
  共工怒极,道:“宁可我负天下人,决不让天下人负我!要死,大家一起死!”
  只听见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共工这一撞,天被捅了个大窟窿,天河之水倒灌人间。人间刹那间便成了水乡泽国。灭绝一切生命的大洪水,毁灭了田园,又气势汹汹地向高山扑来。
  直到此时,七情、六欲方知闯下泼天大祸。她们自知罪孽深重,不敢再回到天庭,化身千万,躲藏到天之涯,海之角,谷之幽,以逃避天帝的严惩。
  到了这般时候,天帝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才认识到自己当初派七情、六欲到人间,实属轻率之举。立即点派天兵天将,到人间抓捕七情、六欲,以正天规。
  在一旁的女娲出班奏道:“当前救灾是当务之急,还是请天帝恢复天地间的秩序为要。”
  “七情、六欲胆大妄为,犯下了弥天大罪,难道你让我放过她们不成?”天帝明白,造成眼下的灾难,完全是自己放纵七情、六欲的恶果,更明白,要收拾目下这个烂摊子,非女娲不行。然而,在女娲面前,他又不好启齿。
  因为在委派七情、六欲下凡时,女娲曾进行过苦苦劝谏。而自己非但没有听从,反而责怪女娲没有当姐姐的气度,怕两个妹妹超越自己。而今看来,是当爹的错怪了大女儿,放纵了一贯胡作非为的两个小女儿。事到如今,天帝仍放不下做天帝的架子,故意装出一副大发雷霆的样子,口口声声要治七情、六欲的罪,其实,只不过是想找一个台阶下,给众神,给女娲看。
  今见女娲劝自己先行救灾,而丝毫不提如何惩处七情、六欲,大为感动。心想,真没料到,大女儿会有如此宽广的胸怀。便道:“现如今,天塌地陷,要收拾此残局,比造万物还要艰难万倍,派谁来担当此重任为好呢?”
  天帝说毕,故意不看女娲,却把目光投向两边排列的众神。众神明白,此事除了女娲,谁也难当此重任,相互交换着眼色都低头不语。
  “女儿愿往”在此危急之际,女娲挺身而出。
  直到此时,天帝才被女儿见义勇为的精神深深感动。深情说道:“女儿啊!下界补天,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成功了,奇功一件,一但失败,你恐怕……永远回不到天宫中了。”
  “依女儿看,补天虽然千难万险,但并非不可能。重要的是天补上之后怎么办?如不及早未雨绸缪,天还有被捅破的危险存在。”
  天帝见女娲似乎已胸有成竹,问道:“那你有什么好办法?”
  女娲答道:“两个妹妹为祸人间,种下万千恶因。目下天下万物,亿兆生灵,正在吞食恶因所造成的恶果。为今之计,请天父宣派大善之神,到人间教化万物,栽种善因,以善治恶,还天下太平。”
  天帝连连称是,说道:“我这就宣派道家,以练气之术,化育天下;佛家,以轮回因果感悟天下;儒家,以仁义礼智信,教化天下,你看如何?”
  “天父有如此举措,女儿再无话可说。”于是,女娲辞别了众神,化阵清风,第二次来到人间。
  女娲来到黄河边,见黄河浪高千丈,涛声如雷,象张着巨口的野兽,正贪婪地吞没着两岸的田园生灵。在波涛中挣扎的老人、妇女、儿童,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声。看到这一切,女娲不禁落下了眼泪。
  正在她伤心忘情时,随着一声霹雳般的虎啸,从黄河东岸的大森林里,哭喊着奔出一群躲避洪水的男女。他们的后边,一只恶虎扑了出来。这群男女,一个个满脸菜色,充满了绝望,跑得慢的,被恶虎一口一个,象吃点心一样吞食掉。
  恶虎吃得高兴,昂头向天,又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长啸。不等啸声落下,只听见一阵呼哧哧的水响,黄河中涌起一根冲天水柱,平地起水十余丈,把那些被恶虎驱赶的人,全部卷入水中。在水柱的顶端,一条黑龙张牙舞爪地猛扑下来,张开血口,尽情吞食在水中挣扎的男女,并不时甩动巨大的尾巴,击打水面,向岸上的恶虎示威。
  恶虎见毒龙抢夺自己到口的食物,狂性大发,一纵便跃到半空,怒啸着扑向毒龙。好一场龙争虎斗,在黄河岸畔展开。
  水中的毒龙,不惧恶虎的恐吓,狂吟着迎向恶虎,掀起万丈波澜。刹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最苦的是被卷入洪涛的万千男女。被恶虎咬死的,尸横累累,填沟塞渠;被毒龙抓裂的,血肉横飞,浮荡水面,惨不忍睹。
  女娲大怒,喝道:“孽畜大胆!”施展法力,伸手向毒龙、恶虎一指,只见指端射出一道白光,还在半空中争斗的毒龙、恶虎,哪能经受得住女娲的一击,双双跌落尘埃,恶虎化作一座高山,象只卧虎。毒龙化作一道峁梁,弯延曲折。后来,碛口镇便有了一座卧虎山,一道黑龙峁。又不知过了多少年,人们在黑龙峁上建了一座庙,称之为黑龙庙。卧虎山、黑龙庙,都是女娲留下的圣迹。
  女娲降服了恶虎、毒龙,回过头来,向黄河喊道:“黄河呀黄河!在那波涛间挣扎的都是你的儿女呀!你就这么忍心吗?”
  只听见黄河愤怒道:“女娲啊,他们该死!他们骨肉相残,已没有一点人性;他们贪婪无比,已没有一丝人心;他们作恶无边,已没有一分人品。我为有这样的儿女感到羞愧无比,恨不得他们早点灭亡,还世界一个清静。”说着,黄河又掀起万丈波涛,把一群抱头鼠窜的人,打进巨浪里。
  “不能这样呀,黄河大神!人的恶,不是与生俱来的。你还记的吧,他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唱的歌是那么的优美,跳的舞是那么的动人,相互之间又是那么的友善。”
  “可是他们变了!歌声被仇恨所代替,舞蹈被撕杀所代替,友善被欺骗所代替。本意上的人性已不复存在了,再让他们存活下去,已成了一种罪孽,还是让他们死去吧!”黄河说着,掀起了阵阵狂澜,在水中挣扎的人又发出了阵阵哀号。
  “黄河啊,请你暂息雷霆之怒,且听我一言好吗?”女娲流着眼泪说道:“是我那两个任性胡为的妹妹教坏了他们,才造成今天的恶果。黄河啊,别人能教坏了他们,我们就不能把他们教好吗?他们毕竟是我们的儿女!我们毕竟是他们的母亲啊!”
  “唉——”黄河终于被女娲的真情打动了。她长长地叹了口气,把汹涌的波涛平息下来,说道:“我何尝原意这样做呢,怒其不争,哀其不幸,我的心里也实在不好受。”说着,把还在波涛中挣扎的人,一个个推到岸边。“现在天也被捅了个大窟窿,你说,天下万物还有救吗?”
  “我此番就是奉了天帝之命,来补天的。”女娲面对黄河,诚恳地说道:“补天,需要借助人的力量。黄河啊,请你召集我们的儿女,为补天出一把力吧。也许通过补天,会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真正的恨,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
  黄河终于笑了,她把女娲重回人间的消息传播出去。听说女娲要带领大伙补天,消除天下灾难,幸存的人们纷纷聚集在黄河两岸。大伙看到了新生的希望,不约而同地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女娲带领黄河儿女,驾驭着巨大的龙舟,开始了气壮山河的补天壮举。
  他们采集了一堆又一堆的芦苇,堆成了一座座高耸入云的芦苇山;运来了一船又一船的五色彩石,垒成了一道道比黄河还要长的彩石坝。万事俱备之后,女娲从怀中掏出从天庭里带来的火种,让一个叫燧人氏的人掌管。然后命令点燃了芦苇,让黄河儿女把五色彩石投入熊熊燃烧的火焰中。
  冲天的火焰,如同两条巨大无比的金龙,在黄河两岸飞舞盘旋。五色彩石被升腾的火焰溶化了,五彩溶汁放射出五彩的万丈光芒,黄河两岸笼罩在五彩的祥光中。
  女娲见时机已到,腾身跃向九霄云天,喝声“变!”,天空倾刻幻化出千千万万个女娲,伸手把北斗七星摘了下来,将其点化成千千万万柄巨大的杓斗。
  天上千千万万个女娲,每人手持一把杓斗,伸进五色彩石的溶汁之中,舀了满满一杓溶汁,向天的破损之处飞去。只见千千万万个女娲,在天空飞来飞去,杓斗中的五色彩石汁不时溢出,星星点点,幻化成千千万万朵五光十色的鲜花,飘飘荡荡,落向人间。刹那间,天空落英缤纷,呈现出一幅天女散花的奇景。
  地上的人群,遵照女娲的吩咐,接连不断地将一捆捆芦苇投进火堆,火越烧越旺;把一堆堆五色彩石抛入火海,五彩溶汁光芒更盛。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天终于被补好了。天河之水再也不灌向人间,天地恢复了安宁,女娲却累倒在黄河边上。黄河涌动着波涛,伸出千万只手,轻柔地抚摸着女娲,亲吻着女娲被火烤伤的双手,深情地呼唤着:“女娲——女娲——!”
  人们静静地围在女娲身旁,用手轻轻地梳理着女娲凌乱的头发,抚摸着女娲被火烤焦的皮肤,一个久违了的称呼—妈妈!终于从记忆深处闪现出来!
  “妈妈!妈妈——!”人们的呼唤声响彻黄河两岸。如果说,人们第一次呼唤“妈妈”,是自然情感表达的话,那么,这一次呼唤“妈妈”,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崇敬,一种感恩,一种血浓于水的情感。被七情、六欲冷冻了的心肝,终于被慈母的爱,回温软化。
  “妈妈!”心底的呼唤,表达了人本良知的回归,基原本性的觉醒。“妈妈”,似滚滚春雷,让冰川崩裂,大地解冻,江海扬波,百花盛开,百鸟和鸣。
  女娲从昏迷中被唤回来。她睁开疲惫的双眼,慈爱地注视着围在身旁的儿女们,开心地笑了,说道:“孩子们,要珍惜生命!要珍惜一切生命!”说完,又闭上了眼睛。
  人们围在女娲身旁,都在不停地低声呼唤着“妈妈”,久久不愿离去。
  “孩子们,女娲母亲太劳累了,让她安安静静地休息吧。”黄河母亲告诉人们,牢记女娲母亲的教诲,去热爱一切,记取自身所遭受的苦难,去善待一切。
  人们从女娲母亲身上,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又从黄河母亲的身上,感受到母爱的威严。最后留恋地看了看仰卧在黄河岸畔的女娲,依依不舍地散向四面八方。他们要从头收拾破碎的家园,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来告慰母亲。
  清悠悠的月光洒满了大地山川,在宁静的夜里,人们回想起过去,第一次感到羞愧,不自觉地拉起手来,一股热流从你的身上流到我的身上。这股热流,融化了凝结在人们身上各个穴道的戾气,浑身上下感到无比的舒坦,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人的心由浮燥转向安宁,头枕着黄河母亲的波涛,依偎在女娲母亲的怀抱,进入香甜的梦乡。
  再说七情、六欲,为了逃避天帝的惩罚,一直东躲西藏,不敢露面。后来,见女娲把天补好了,人间逐渐安宁,忌妒再次代替了害怕,又偷偷摸摸跑出来为非作歹。但此一时,非彼一时也。在女娲爱心的感召下,在黄河不时的告诫下,在自己亲身经历的教训中,人类成熟了许多,也警觉了许多。
  人们对七情、六欲已心存戒备,不太容易受他们的盅惑了。七情、六欲对女娲更是恨得要死,但她们不能也不敢把女娲怎么样,便把所有的怨恨加著在黄河身上,用最恶毒的咒语诅咒黄河,并施用法力,在黄河河道上设置了重重险阻,妄图阻断黄河流水。
  然而,在黄河大神面前,她们那些雕虫小技岂能得逞,黄河弯转九曲,拐了十八道弯,继续浩浩荡荡,奔流入海。
  七情、六欲设置的这些险阻,被黄河两岸的人们称为“碛”,黄河大神故意把他们留了下来,意在告诫人们,要时时刻刻记住女娲补天的艰难,警惕七情、六欲为祸作乱,明白曲中取直的道理,以此来锻铸中华民族!
  黄河大神还按照女娲的授意,把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以来,天地间精微变化,五行中相生相克的玄机,镌刻在晋陕峡谷的悬崖峭壁上,以激励后来的人去探究破解。
  女娲造人、补天,开创了人类的历史,被人们供奉为人类共同的母亲。人们忘不了母亲,用各种方式来怀念她,祭祀她。至今,碛口镇一带,每年的阴历七月初七这一天,被称为“人日”。是时,家家户户都要用白面捏面人及飞禽走兽,就是为了纪念女娲抟泥造人的。相传,女娲最先就是在碛口镇黄河滩上抟泥造人的。因而,此风俗从古代一直保留到今天。大同碛以南的悬崖峭壁,全为红色,也是在女娲炼石补天时,被炽烈的火焰烤得通红。
  女娲结缘,吕梁山环,黄河水绕,碛口镇能不是一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么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而今,女娲已回到天宫,七情、六欲仍留在人间,人啊人!该何去何从?
  
热门推荐